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赵渊说道,
“否则就有那穷学究、书呆子,”
“按照《礼记》不合情理的内容去做。”
“”又或者后世学问变得死板,”
“以《礼记》来严格约束女子,”
“不准女子抛头露面见人。”
“礼发乎情,不合情便不合礼,”
“更是不合天理!”
胡安国欲言又止。
赵渊说道:“这里还有士大夫的规矩,”
“先秦时候并不富庶,”
“稀粥也是士大夫的饮品。”
“你家里来了贵客,”
“会用稀粥做饮品招待客人吗?”
胡安国说:“不会。”
赵渊又说:“一些禽畜的内脏,”
“对人有害不能吃。”
“那是先秦的烹饪之法不足,”
“而今还不能吃吗?”
“比如鸡肝、鸭肠,《礼记》就说不能吃,”
“伱还拿这个去约束百姓?”
胡安国道:“能吃。”
赵渊继续说:“先秦的士大夫,”
“有脯就不能吃脍,”
“有羹就不能吃胾,”
“只能二选其一。”
“既是合理搭配食物,也是在避免浪费,”
“你若平时吃饭,会严格遵守此礼吗?”
“不会。”胡安国摇头。
赵渊说道:“对于士大夫的约束,”
“读书人知道权变。”
“可对于女子等弱者的约束,”
“有些读书人却会当真。”
“严于待人、宽于律己,”
“此人之常情也,”
“不可述之文字而长此风气。”
在“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这句后面,
赵渊批注道:妇非犯七出之例,父母不可出。
偶有言语顶撞,不算不顺父母,
人非草木哪能时时恭顺?
又在“子不宜其妻,
父母曰:是善事我”后面批注:
强扭之瓜不甜,可酌情判其和离。
胡安国看着赵渊的种种批语,
他很想把整篇正文内容,
直接从《礼记》当中给删掉,
因为已经被批注得面目全非。
赵渊说:“我的批语全部保留,”
“印刷之时加一句‘梁王曰’,”
“有什么骂名我可以担着。”
“是。”
胡安国只能照办,
换成别人他还可以辩经,
面对梁王这经实在没法辩。
胡安国心中感慨:
元年春,王正月,果真是新朝新气象啊。
不仅是《礼记》和新朝礼仪,
还有公文名称和格式,
全部都进行了统一.
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礼记
就连大写数字,
以前用五花八门的同音字表示,
现在也官方统一为壹、贰、叁、肆、伍.....
官员若敢乱写,
第一次给予警告,
第二次就扣工资.
.....
胡安国捧着梁王增批的《礼记》,
精神恍惚走到外边,
抬头一看感觉太阳过于刺眼。
孟昭见状笑了笑,
“先生何必如此,”
“梁王增批的只是《内则》,”
“又没有强行增批《大传》。”
“一点小事,无伤大雅。”
胡安国缓了一口气,点头说,
“确实。”
两人又聊几句,
各自回去办公。
《礼记》是对先秦礼法的总结,
进而引导确立后世两千年来,
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美学思想等等。
其中,《王制》讲的是治国理念、学校教育、丧葬养老等等。
《大传》讲的是宗法制度,
这玩意儿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甚至可说能够推动中华文明发展。
《内则》讲家庭内部的礼仪规则,
同时还包含饮食制度。
但它讲得太细了,
具体到个人行为准则,
近现代批判的吃人礼教,
很多都可以在这篇找到影子。
所以赵渊也对其颇不认可,
非要增加批语不可。
赵渊对于婚姻的增批,
并非以男性视角搞双标,
它有着具体的社会道德背景。
夫妻和睦,父母让离婚,
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底层贫苦家庭,
因为儿子讨媳妇是要考虑经济成本的。
它肯定发生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
而女方的娘家也会有一定社会地位,
赵渊的增批给女方娘家提供了火力。
这样保护婚姻,
就算公婆日常刁难,
也会碍于女方娘家和社会舆论压力,
不敢做得太过明目张胆。
真被刁难得过不下去了,
女方也可以提出和离,
而不是遭到公婆命令休妻。
和离与休妻,
还是有区别的。
而夫妻不睦,
父母却不让离婚。
在巨大的家庭压力和道德压力下,
丈夫还要坚持离婚并闹到官府的,
要么是对妻子不忠、对父母不孝的王八蛋,
要么就是夫妻俩确实矛盾重重过不下去。
这种情况,赵渊让判案官员酌情判决离婚,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