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948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当晚就有人逃跑。

  逃一阵才发现,

  姚古居然悄悄调亲兵回去扎营,

  守在他们逃跑的必经之路等着。

  不可能永远这样防备,

  今后肯定还有人逃跑,

  能留住一半人就已足够。

  时间越长,留下的人就越多。

  特别是种子撒下去之后,

  他们付出了劳动成本,

  如果不被盘剥得太狠,

  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耕种的土地。

  即便这片土地,

  西夏人随时可能杀来!

  ...

  西夏已是强弩之末!

  当年被童贯打得主动议和,

  就是因为粮食全打光了,

  有兵无粮根本没法再打下去。

  好不容易缓了两三年,

  李察哥又带着三万大军,

  远赴草原救援逃跑的天祚帝。

  这一仗打得不但精锐尽丧,

  而且好不容易攒的军粮,

  也被完颜宗翰给悉数缴获。

  接着又缓了两三年,

  被金国指使去攻打山西,

  寸功未建又消耗大量粮草。

  去年,趁虚而入攻略汉地,

  已把西夏府库钱粮给搬空。

  倒是攻占了大片地盘,

  但仅从抢到的粮食来看,

  妥妥的属于赔本买卖。

  他们的下一步是攻取河湟谷地,

  因为那里稍微比较“富裕”,

  至少可以通过种地来积蓄粮草。

  接到李遇昌的求援信,

  李察哥迅速整军出发。

  西夏国主李乾顺虽然不想打仗,

  而且忌惮李察哥威望太高。

  但在和南军司被围的情况下,

  也只能一切都听李察哥的,

  这对君臣在军国大事上并不糊涂。

  在西夏极盛之时,

  总兵力约四五十万。

  不要觉得离谱,

  全民皆兵而已,

  平时放牧种地,

  战时应征入伍。

  脱产的职业军人极少,

  且大部分拱卫首都。

  李察哥把能打的中央军全带出来,

  也就三千铁鹞子,

  五千质子军(豪族子弟或部落贵族),

  五千步跋子,

  千余泼喜军(三百架骆驼载小型投石车)。

  这些精锐,总数不过万余人。

  他从兴庆府(银川)出发,

  顺黄河南下直奔会州(靖远),

  沿途陆续有擒生军加入。

  一些驻扎城堡的边防军,

  也被抽调过来随行出征。

  至会州时,已聚兵六万余。

  就连会州城,也是去年趁虚而入夺取的,

  之前一直在大宋边军的手里。

  从会州继续沿黄河往南,

  能抵达李弥大坐镇的兰州城。

  兰州坚城,不易攻取。

  李察哥选择改走陆路,

  即从白银那边绕。

  并且,他不直接绕去和南军司,

  因为最后一段路程太难走,

  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粮草。

  这厮选择在和南军司与兰州之间,

  沿谷地南下,直取西关堡(兰州市西固区)。

  一旦夺取西关堡,

  向东可以威胁兰州城,

  向西能抄杨志后路,

  配合和南军司的守军,

  把杨志堵死在喀罗川河谷!

  就算不能夺取西关堡,

  也能围魏救赵,

  把杨志大军逼得回援。

  ......

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劫掠

  此时,距离杨志围城,

  已经过去四十多天。

  李察哥的大军即将兵临西关堡,

  而西关堡守将却是种师道.

  种师道最近的心情很不错,

  他虽然被扔来给杨志做参谋长,

  但正式官职却是副宰相(内阁大臣)。

  子侄孙辈,多数已转做文官,

  少数还在军中任职。

  前些天捷报连连,

  杨志早已轰塌和南军司城墙,

  而姚古更是顺利夺取振武城。

  国家和个人,

  形势皆一片大好。

  “父亲,有狼烟!”

  种溪快速奔进后宅,

  言语间还有些兴奋。

  种师道正在读书,闻言猛地站起,

  “立即给杨将军(杨志)、李总督(李弥大)传消息,”

  “附近百姓全部撤往金城关和兰州城!”

  这次出兵的全盘计划,

  主要就是种师道制定的。

  杨志主力攻打和南军司,

  吸引西夏大军救援。

  姚古缓慢行军,

  趁机夺取振武城,

  能打下就打下,

  实在打不下便围城。

  甘肃军司(核心驻地在张掖)无论救哪里,

  杨志和姚古都能视情况而动。

  李察哥的禁军与其他军司,

  为了赶时间行军,

  多半会攻打兰州或西关堡。

  兰州坚城很好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