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直到赵渊那边准备好,
二人终于获得接见,
而且还是在朝会上。
大明皇帝赵渊有“怠政”嫌疑,
举行朝会的频率并不高,
更多时候是让内阁与通政院处理国务。
每月初一,举行大朝会,
京朝官全部都要参加。
皇帝简单总结上月的大事,
再说一下本月的重要工作,
群臣可以查漏补缺发表意见,
然后就在皇城吃工作餐完事儿。
每月初九、十九、二十九(逢十为休息日),
各举行一次朝会,
七品及以上京朝官才能参加。
主要讨论当前重要工作,
或者宣布一些重要任命。
其余时候,皇帝和官员都不用上朝,
那玩意儿太耽误时间了。
今日正是五月初九,
君臣说了些场面话,
并无特殊事务要处理,
因为工作平时就能搞定。
左都御史陈东突然出列,举着笏板说,
“有人告发洛阳阜财监监正李洵,“
“发现了旧宋官员藏在地窖中的铜钱。”
“告发之人说,那些铜钱足有数万贯,”
“李洵并未上报此事,”
“反而伙同下属私自分赃。”
“臣派遣御史前往暗中调查,”
“发现此事已在阜财监传开,”
“李洵及其属官却拒不承认。”
“臣请会同刑部与大理寺,”
“捉拿审讯涉案人员!”
许多官员对此没当回事儿,
一些是不明情况,
一些是习以为常。
但也有一部分旧宋官员,
瞪大眼睛看向陈东。
因为他们知道李洵的底细,
那位是皇帝赵渊的随员出身啊!
洛阳阜财监是铸造铜钱的部门,
属于第二等监,
主官级别与上等县令相当,
但实际权力约等于中下县县令,
还负责管理附近的一些百姓(一等监为下州级,
实际权力约等于上等县)。
“此事怎未上报?”赵渊皱眉道。
张根代表内阁出列:“内阁并未收到此事之公文。”
主管通政院的梁异额头冒汗,
因为他也没收到督察院公文,
多半是被人私藏或毁弃了,匆忙出列道,
“通政院属官周方树,”
“乃李洵之妻兄,请求督察院彻查此人!”
赵渊表情冰冷:“好大的胆子,督察院公文也敢拦截!”
“今后各衙门收发公文,”
“须得进行编号,”
“不同的事务编为甲乙丙丁等各组,”
“再分组编为甲一、甲二、丁一、丁二。”
“只要编了号数,哪件缺失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西夏起源
“此法可行,”
赵渊点头说,.
“着令刑部、督察院、大理寺,”
“三司会同审理李洵、周方树等涉案官员!”
群臣不禁看向陈东,
而陈东昂首挺胸站在殿中。
通政院全是赵渊的心腹出身,
周方树自然也不会例外。
那洛阳阜财监的李洵,
更是赵渊的随员外放。
这陈东真是好大胆子,
一出手就弄翻皇帝的两个心腹!
比如李邦彦和秦桧,
就表情惊疑不定,
盯着赵渊一阵思索。
赵渊的脸色很不好看,
自己打算培养重用的官员,
被督察院在朝会上弹劾,
而且还一次性弹劾两个,
这换谁能心情好得起来?
不仅是因为丢面子,
还因为那两个官员,
辜负了他的一番信任!
赵渊问陈东:“还有何事?”
“无事。”陈东退回班列。
刚才说话的其余大臣,
也纷纷退回去站好。
赵渊说:“西夏使者已抵京多日,”
“宣他们上殿!”
“宣西夏使者上殿!”
“宣西夏使者上殿!”
“.....”
一声接一声传出,
鸿胪寺官员领着西夏正副使者,
以及使节团里的文职人员觐见。
李仁礼率使节团长揖而拜,
“大夏国舒王李仁礼,奉大夏皇帝令出使大明国,”
“拜见大明国皇帝陛下、大明国太子殿下。”
“吾代表大夏国皇帝,问候明国皇帝身体安康。”
赵渊露出微笑:“免礼,也代朕向西夏国主问好。”
“谢明国皇帝陛下!”
李仁礼说完站直身体。
曹昌庸开始念礼单:“大夏皇帝听闻大明皇帝建国称帝,”
“特赠送大明皇帝宝刀一口、良弓一副、佛经十卷、骏马三十匹、白瓷五十件.....”
赵渊点头说:“着令礼部选定回赠国礼。”
“遵旨!”
礼部尚书孟昭出列。
李仁礼又说:“西夏与中国,皆礼仪之邦,”
“我国皇帝陛下,希望与大明国皇帝永结邦交友谊。”
北宋和辽国,
一直在争“中国”名号。
而西夏不论出使哪边,
都经常称对方为“中国”。
甚至有西夏文官,
在面对西域使者时,
还会自称西夏为“中国”。
赵渊说:“此亦朕之愿望,若能休兵罢战,两国百姓必可久享安乐。”
“一旦议和成功,大明与西夏可为兄弟之邦。”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