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922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俺三弟与太子同窗读书、同科进士、同年做官。”

  “有眼不识金镶玉,真个怠慢了。”

  邻桌商贾连忙站起,

  朝着老刘员外作揖行礼。

  其余客人也都起身,

  纷纷作揖问候。

  便连客店掌柜,

  也让厨子多整两道好菜,

  又免费赠送一壶好酒。

  老刘员外虽然假装矜持,

  全程没说几句话,

  可那心里已美得冒泡,

  暗自感慨这辈子没白活。

  真想立即就到东京看看啊,

  他年轻时也有过科举梦。

  ...

  随着商贾把越来越多的物资运来,

  除了米和麦还限购管控,

  其余商品在元宵前几天便放开了。

  整座城市,肉眼可见的恢复活力。

  “不愧是帝京,果真非同凡响。”

  老刘员外靠坐在马车上,

  透过掀开的车帘一路欣赏。

  刘文担忧道:“外头风大,帘子还是放下吧。”

  “不碍事,”

  老刘员外颇为洒脱,

  “俺时日无多,”

  “多看一眼是一眼。”

  “这回来了东京,”

  “肯定没有下回,”

  “只求别死在这里便可。”

  刘文欲言又止,

  终究还是没再劝。

  街景慢慢掠过,

  老刘员外嘀咕道,

  “可惜啊,俺年轻那阵敢赌敢拼,”

  “却是没有遇到真龙,”

  “如今只能沾儿子的光。”

  “人这一辈子,一靠命,二靠运,”

  “剩下的才靠本事。”

  “二弟、三弟都是有运道又有本事的。”刘文道。

  老刘员外摇头道,

  “你二弟眼皮子太浅,”

  “一衙之内勾心斗角他游刃有余,”

  “管管吏目文书账册自也不在话下,”

  “但让他主政一方就勉为其难了,”

  “更别谈什么在庙堂上呼风唤雨。”

  “你三弟太过好高骛远,”

  “这几年似是有所长进,”

  “能走多远得看今后造化。”

  刘文心中腹诽,

  您老也就会纸上谈兵,

  那眼皮子还不如二弟呢。

  两人都不认识路,

  马车稀里糊涂行至都亭驿。

  这里以前是接待辽国使者的地方,

  如今暂时作为时迁的情报办事处。

  他们过去一打听,

  立即有专人引路,

  领着二人直往北走。

  领路的官差还负责介绍,

  “这条街西边,是开封府衙门跟御史台,”

  “现在御史台已经改名督察院。”

  “这条街东边是西景灵宫,”

  “里面的旧宋皇帝灵位被搬出来,”

  “南边要拆了卖给商贾做店铺,”

  “北边暂时供没带家人的官员居住。”

  “景灵宫北面是袄庙,”

  “拜火教神像被劈了做柴禾,”

  “僧舍暂供东宫一些官员居住。”

  老刘员外觉得太寒酸,

  “便是不赐下宅邸,”

  “东宫官员也犯不着住番庙吧?”

  领路官差笑着解释,

  “袄庙距离东宫近啊,”

  “出门到十字街口往北,”

  “顺着高头街走一阵便是东华门。”

  “袄庙虽然被废除,”

  “里面的拜火教沙弥却没去处,”

  “正好给官员们烧火洒扫做些杂役。”

  老刘员外觉得稀奇,

  “一堆官衙和皇城之间,”

  “怎就夹着个番庙?”

  领路官差说:“早年间有波斯贵人,”

  “带着部众流落开封。”

  “贵人全家就在皇城外赐宅,”

  “原地建起了袄庙。”

  “贵人部众被安置城北,”

  “在州北瓦子一带居住,”

  “那边也是有座袄庙的,”

  “后来不晓得哪年拆了。”

  “东京城里的番人多得是,”

  “几代通婚就不好辨认了。”

  “原来如此。”

  老刘员外见识大涨.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太平寺

  领路官差顺着话头说,

  “早年还有印度王子来东京,”

  “听闻佛法精妙,”

  “一直在太平兴国寺挂单。”

  “印度王子还带来了佛宝,”

  “每次聚众讲法,都有成百上千人来听讲。”

  “这几十年传开的印度大绿豆,”

  “便是那印度王子带来的豆种。”.

  老刘员外点头道:“大绿豆俺知道,”

  “俺家里也种过,”

  “口味不如本土绿豆,”

  “却不料是个王子带来的。”

  领路官差又说,

  “袄庙不大,里面住了许多官员,”

  “已经没有空闲地方。”

  “老先生可去太平兴国寺暂居,”

  “那里虽也被废了,”

  “但僧舍都还留着。”

  “没有度牒的和尚,”

  “还俗之后留在庙里,”

  “对外接待各地来客。”

  “僧舍简朴清幽,”

  “斋饭有荤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