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看起来像一家人。”
二人听了哭丧着脸,
不知该如何解释,
因为两家确实叙过亲戚。
这二十年来,潘家已不再风光,
远远不如曹、向两家。
而且家族愈发臃肿,
直系、旁系发展到两三千人,
这还是其中一支分家到长安之后的数据(长安那边的潘家,就是传说中柴荣的后代)。
只出纨绔,不出人才,
再大的产业也经不起挥霍,
有大商贾跑来认亲戚,
潘家收到礼物竟也认下了。
潘公谏噗通一声跪地,
“草民愿原价买扑樊楼三年!”
赵渊点头微笑,
对此人的表现很满意。
樊楼的酿酒业务,
已经被拆走了,
如今又缺乏经营食材,
原价承包百分之百亏本。
就算等到夏粮收获,
樊楼生意兴隆,
依旧没什么赚头,
因为独家酿酒牌照没了啊。
潘公谏又说:“草民再捐三十万贯助饷!”
赵渊赞许道:“潘员外一看就是忠公体国之人,”
“且先起来坐下吧。”
潘公谏爬到椅子上时已浑身瘫软,
罚钱两百万贯,
助饷三十万贯,
还要原价承包樊楼三年,
便是东京布行行首也扛不住。
哪有恁多现金?
罚款的两百万贯,
非得分期支付不可,
而且还要算利息的。
接下来二三十年,
潘家做生意的利润,
全等于给朝廷打白工。
潘意见潘公谏逃出生天,
也只能有样学样,跪下说道,
“潘氏在开封族人太多,”
“请求拆族迁徙各地!”
“潘仲询的后人,果然深明大义。”
赵渊不吝赞扬。
潘意硬着头皮说:“只是潘家纨绔众多,”
“近些年入不敷出,”
“着实没剩几个浮财。”
“潘氏全族,只能凑出五万贯助饷,”
“还请梁王多多包涵。”
赵渊说道:“有诚意即可。”
对于各大家族,
他早就调查过来,
潘家真没剩多少财货,
否则肯定被列为拆分第一批。
赵渊说道:“听闻你颇有才名,”
“可暂入翰林院编修文史。”
“多谢经略相公大恩!”
潘意顿时又高兴起来,
他在旧宋只能做闲散武官,
而今却捞到一个翰林院职务,
认真算起来倒还是赚到了。
至于拆族分家,
那就委屈一下族人呗。
赵渊又是一番勉励吓唬,
这二位姓潘的躬身退下。
出得东华门,
两人面面相觑。
“潘翰林保重。”潘公谏拱手道。
潘意回礼道:“彼此彼此。”
赵渊的刀太锋利了,
这些天一直在杀人,
连侥幸没被查的帮会成员,
都整日躲在家中不敢出来惹事儿。
皇宫里,赵渊和闻焕章却在聊天。
赵渊说道:“被查的老吏太多,”
“让太学生临时充任吏员,”
“他们心里肯定不情愿。”
“趁着登基大典,挑几个办事得力的太学生,”
“赐给他们进士功名正好合适。”
“接下来半年,提拔吏员渐渐腾换,”
“会办事的太学生外放做官,”
“能力拉跨的全部予以遣散!”.
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皇帝的威严
“也算一个办法。”赵渊点头说。
他们说话之间,
一匹快马踏着河面坚冰而来。
加急公文还没送进城,.
时迁手里的另一套系统,
已经提前发来相关重要军情。
时迁火速前往东宫觐见,
“昏君赵佶,跟伪帝钟相议和了。”
“他俩议和?”
赵渊感觉很滑稽,
又觉得理所当然。
时迁说道:“赵佶将一东南宗女收为义女,”
“又封为帝姬,赐婚嫁给钟相次子钟子仪。”
“由于钟子仪年龄尚幼,”
“估计过两年才会完婚。”
“这桩婚事在荆湖已经闹开了,”
“伪楚许多将领都反对,”
“认为不该跟昏君结亲。”
“方腊旧部方七佛,”
“本来投靠了钟相,”
“听到消息立即举起反旗,”
“跟荆南那边的瑶族等部联合。”
“钟相大怒,带兵亲征去平方七佛之叛。”
赵渊思虑道:“拿下了开封,蜀中应该稳了,”
“让卢俊义移镇荆门。”
“开春之后,东京调一万兵力南下,”
“防备钟相突然发兵北上。”
.....
南边打得很热闹。
先是赵渊任命的两淮总管、原淮南转运副使方孟卿,
带着一堆李宝临时招募的军队,
横扫两淮各个州县。
接着两淮不断出现“义军”,有
人是真心拥护梁王,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