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赵渊叹息:“这种事情,古今中外都无法杜绝,”
“权力和金钱总是天生的狐朋狗友。”
“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暂时维持基本框架。”
“如果到了哪天,连基本框架都维持不了,”
“后人就自求多福吧。”
赵渊都不为今后的皇室缺钱而担忧,
做了皇帝若还没手段搞钱,
那只能说是一个无能之辈。
但需要确定一个价值导向...
赵渊说道:“皇室财源,在海关的分成定得高些,”
“引导今后的皇帝重视海贸吧。”
“这个想法不错。”闻焕章表示赞同。
两人说了一阵,
高俅被带进来。
这位也不管是否合乎礼仪,
直接趴跪在地上,
“旧宋罪臣高俅,”
“叩见经略相公,”
“叩见元帅郎君!”.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几十万人的工作
史家对高俅的评价,.
其实就四个字:大节不亏。
即祸国殃民的事情没干,
但狗屁倒灶的事情没少干。
他被扔去西军捞取军功,
并未真正瞎指挥过,
而且跟武将的关系,
比很多文官都更融洽。
特别是提拔刘锜,
也算为南宋贡献了一员大将。
他在东京大搞房地产和开公司,
虽说侵占军营、役使士卒,
但也为很多禁军提供了工作。
至于把禁军战斗力变得拉跨,
这还用得着高俅出手?
早就拉得不能再拉了。
换赵渊去做太尉也没辙,
那属于制度性的崩溃——仅在东京挂职吃俸的武官,
就有好几千人之多。
这些挂职武官,
一些是皇帝赏赐的官位,
一些是大臣的子孙恩荫,
一些是捐钱买来的官职。
军费拿给这几千武官发饷,
就算高俅半文钱不贪,
也不够发给剩下的士卒。
高俅身为宋徽宗的元从,
没跟蔡京、王黼、梁师成、童贯混在一起,
说明稍微还有一点做人的底线。
而且,只要对他有恩的人高俅都尽量予以报答。
刘仲武分润了军功给高俅,
当刘仲武被迫给童贯背锅时,
高俅立即站出来死保,
并一路提携刘仲武的两个儿子。
苏轼当年对高俅不错,
三苏后人被打压,
高俅始终暗中照顾,
还曾给苏过(苏轼第三子)求过官。
这属于政治倾向错误,
会让宋徽宗不高兴,
更是在明着得罪蔡京。
因为苏过被打入党人碑,
是朝廷明令不准做官的。
而高俅竟然带着苏过去见皇帝,
说服宋徽宗破例赐官,
给了一个收税的差事。
在童贯的不断保举下,
如今苏过已升到一州通判。
一个有几分亮点的......烂人!
在群猩闪耀的北宋末年,
已经算臭屎堆里的破铜烂铁了。
“近来坐。”赵渊招手。
高俅连忙爬起,
趋步向前,
屁股小心翼翼贴在椅子边缘。
赵渊微笑道:“那年端午,我陪赵佶去观龙舟,”
“禁军水师的龙舟划得格外精彩热闹。”
高俅尴尬道:“他喜欢热闹的,便给他热闹看。”
“怎都不称一声昏君?”赵渊质问道。
高俅解释说:“私底下也骂一两声,”
“但毕竟是旧主,不好与别人讲。”
这事儿倒是真心话,
高俅确实觉得宋徽宗是昏君。
他一个元从旧臣,
始终被一群“新人”压着。
即便是逃去东南,
半路也被排挤舍弃,
这如何让高俅心里没怨气?
同时高俅又有点念旧,
自己在家骂几声无所谓,
但还拉不下脸当众诋毁旧主,
不似李邦彦那般张口闭口就是昏君。
赵渊问道:“如今市面萧条,愿买扑者寥寥无几,”
“户部和开封府都没甚法子。”
“你可有什么方法,”
“让商贾主动来买扑经营?”
高俅回答:“商贾买扑,无非为了获利,”
“无利可图自然没人应扑。”
“而今全城皆为军管,粮食、酒醋、食盐限额售卖,”
“只有等明年放开管制才可。”
“若是强令商贾买扑,”
“他们也不敢违抗。”
“这个道理,不用你说也知晓。”赵渊说道。
现在的问题是物资不够,
而东京又要尽快恢复市场,
让更多服务业人员找到工作。
几十万人等着赚钱吃饭呢!
等开春雪化,
估计稍微能好些,
京西和两淮的商贾,
肯定积极运来更多物资赚钱。
但想真正归于正常,
至少也得等到夏粮收获。
高俅硬着头皮说:“臣对东京比较熟悉,”
“如果登门造访商贾,”
“买扑底价又降低一些,”
“或许能说服几家愿意买扑。”
“至少,能把樊楼招扑出去。”
“樊楼就交给你招商了,”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