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违者杀无赦。”
“是!”
两人也知道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得了令就告退而去。
赵渊发现处理事情的时候,
可以让他暂时忘记伤感,
当即让人去请宗泽。
宗泽来到衙门时,
赵渊正在让人沏茶。
湖州的茶很有名,
茶圣陆羽就是在湖州著的《茶经》,
湖州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被陆羽评为上品,
成为了唐朝贡茶。
因其鲜茶芽叶微紫,
嫩叶背卷似笋壳,
故而得名紫笋。
因为顾渚紫笋茶的品质优良,
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
当时的皇室规定,
紫笋贡茶分为五等,
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
以祭祀宗庙。
因为发芽、制作到进贡时间都很紧,
所以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到了宋朝,
气温比唐朝略低了几度,
顾渚紫笋的发芽也推迟,
第一批茶就很难赶上清明祭祀了。
所以宋朝的贡茶成了更南边的建安茶。
赵子偁建伪宋后,
建州被吕师囊占据,
伪宋的贡茶又成了顾渚紫笋茶。
可见这天下贡茶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皇帝也要因天时地利委曲求全。
伪宋建立时间不长,
但是童贯在皇宫伺候几十年,
倒是把皇宫中的很多章程都像模像样的建立起来了,
不是方腊、田虎等草头天子可比的。
即使大梁夺取了东京,
但因为赵渊性子粗豪,
大梁的礼仪制度也比不得伪宋繁缛。
茶用的是顾渚紫笋,
但是手段却还是建安茶斗茶的法子。
建安斗茶的风俗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
最早只是茶农们斗茶,
等到建安茶成为贡茶,
斗茶也就从建安乡下传到了京师,
受到达官贵人、文人骚客追捧,
继而风靡全国。
赵佶更是喜欢斗茶之艺,
撰《大观茶论》二十篇,
兴致来了,就亲自烹茶赐宴群臣,
蔡京在《大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延福宫曲宴记》中都有记载。
如《延福宫曲宴记》写道,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
“……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
“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
“顾诸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禅林茶宴最有名的则是径山寺茶宴。
径山寺位于天目山余脉径山,
建于唐代,
到了宋朝就有“江南禅林之冠”的誉称,
每年春季都要举行茶宴,
品茗论经,磋谈佛理,
形成了一套颇为讲究的礼仪。
赵渊对僧人没什么好感,
但是给他表演茶艺的就是一个光头和尚。
赵子偁和童贯决定归降后,
就挖空心思的讨好赵渊,
衣食住行都是精心安排,
为梁王烹茶的人都是专程从杭州径山寺请来的僧人。
径山寺住持大惠禅师听得是为大梁梁王烹茶,
也就不顾身份,
亲自跑来烹茶了。
他们虽然是出家人,
但是却永远无法真正出家。
不但要渡己,还要渡人,
似乎和传销发展出下线才能赚到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渡的人多了,
寺庙的香火也就多了,
不过佛家渡人传说还可以立地成佛。
赵佶尊崇道教,
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
立道学,修《道史》,置道阶26级、道官26等,
颁发《御注道德经》,
诏太学置道教各经博士,
在各地修建神宵万寿宫,
每处拨土地上千顷。
这些年,仗着赵佶撑腰,
道教把佛教压的喘不过气来,
很多寺庙都破败,
寺中的和尚不是还俗就是改作道士。
反正拜佛求道给的香油钱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佛祖还是道祖都没法力带走那些香油钱,
最后便宜的都是他们。
既然道教香火旺,
他们改信道家也无妨。
到了宣和元年,
赵佶直接下令天下和尚改作道士,
蓄发顶观,
寺庙直接改为道观,
信奉道教,铜佛都要送到官府。
更是让佛教大受打击,
径山寺虽然是江南禅林之冠,
但也不能例外.
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护法
住持无畏维琳禅师接到县衙传来的公文,
不愿改信道教,
但是又不敢公然违抗皇帝圣旨,.
否则皇帝要砍头的时候,
佛祖也保佑不了他。
传说给佛祖护法的都是什么天龙八部,
但却是斗不过真龙天子。
佛祖似乎也不敢施法力直接渡化真龙天子,
只能在佛界看着他的信徒掉脑袋。
可能这是对信徒的考验,
怎么也得八十一难吧,
不过一般和尚没有孙悟空护法,
一刀下去也就归西了。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