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天下不是皇家的。
其实到了宋朝已成为多数士人的共识。
宋朝的权力运作,
皇帝下诏都要经过中书省和枢密院,
否则臣子可以抵制,
因为这是不合法的.
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天下事
这一点在宋朝多数时候都可以执行,
仁宗朝时,
宰相杜衍对皇帝私发的诏书,
一概不予通过,.
每积至十数,
则连封而面还之。
仁宗对杜衍也无计可施。
宋孝宗时,
经常陪皇帝下棋的内廷国手赵鄂向皇帝求一个官员,
宋孝宗也有意成全他,
但是考虑的实际操作问题,
只能告诉他,
“降旨不妨,恐外庭不肯放行。”
又指点他去央求宰相,
可以想象赵鄂去了一定少不得拿皇上说事,
但是宰相却是坚决不从,并且表示,
“纵降旨来,定当缴了。”
宋孝宗听了,也只能感叹,
“书生难与他说话!”
宋度宗时,
由于皇帝今日内批,
明日内批,
老是绕过宰相机构下发诏书,
破坏“权归人主,政出中书”的惯例,
御史刘黻便上了一道奏疏,
在奏疏的开篇,
刘黻不客气地告诉皇上,
政令“必经中书参试,门下封驳,
然后付尚书省施行,
凡不由三省施行者,
名曰‘斜封墨敕’,不足效也。”
而奏疏的最后,
刘黻总结说,
“故政事由中书则治,”
“不由中书则乱,”
“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
“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宋神宗时,
宰相文彦博也曾对宋神宗说,
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南宋初,
更是有位御史方廷实直接告诉宋高宗,
“天下者,中国之天下,”
“祖宗之天下,”
“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
“非陛下之天下。”
当然这一切还是建立在皇帝贤明的前提下,
赵佶当政后,
这一切制约就都没了。
说穿了,宰相是皇上任命的,
如果皇帝贤明,
宰相自然可以据理以争。
如果皇帝昏庸,
有多少人还能违逆皇帝就值得怀疑了。
宗泽也是进士出身,
自然也有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
只是他也听过赵渊杀李纲、禁陈东的做法,
以为赵渊是容不得他人非议的人,
倒没想到赵渊能说出这番话来。
宗泽怀疑道,
“梁王当真以为天下是天下人的?”
赵渊点头道:“当然,”
“哪一次改朝换代的主力不是天下人,”
“谁能问鼎天下都是由天下人决定,”
“所以历代雄主才纷纷讨好百姓,”
“想得到百姓拥护。”
“田虎、王庆那等诈害百姓之人,”
“虽能得一时之势,”
“但是一旦义军压境,”
“百姓就会抛弃他们,”
“甚至倒戈相向。”
“这一点在河东已经证实过了,”
“相信王庆用不了多久也就成了独夫了。”
宗泽虽然觉得赵渊把人都说成了自私的,
而不是圣人的博爱,
但是也不可否认,
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家江山的稳固才善待百姓,
一旦江山稳固了,
很多皇帝就会开始盘剥百姓。
等到百姓忍无可忍,
揭竿而起,
那时就又改朝换代了.
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天下人
“那大梁官员是应该效忠皇帝,”
“还是效忠天下人呢?”
宗泽的这个问题,
可以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既然你说人都是自私的,.
那自然不会愿意,
自己任命的官员效忠其他人。
赵渊笑道:“我大梁皇帝只有一个任务,”
“就是保住大梁江山,”
“想保住大梁江山,”
“就要让天下百姓拥护。”
“所以你们效忠天下人也可以,”
“天下大过天。”
“现在天下人只能被动的选择谁治理天下,”
“总有一天,天下人要主动选择让谁治理天下。”
“当然这可能要很久很久,”
“但是这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
宗泽不由奇道,
“何为主动,何为被动?”
赵渊想了想,
“简单的说,现在百姓只有过不下去了,”
“才会揭竿而起,”
“选择让谁治理天下,”
“可以说是被动的。”
“但是以后百姓的要求就提高了,”
“稍微过的不好都会重新选择让谁治理天下,”
“那时就可以说是主动选择了。”
宗泽愣道:“稍微过的不好就造反,”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