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726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而是上次赵渊攻打辽国时,

  让邸报宣扬抗战之事,

  各地敢战士招募超出预期,

  进奏院上下都如愿获得了军功。

  投桃报李,

  进奏院上下自然对梁王的事情乐于效劳。

  邸报一出,

  负责镜行的王靖马上就在户部拨的店面挂起镜行的匾额来,

  虽然店里还在装修,

  但是镜行匾额一挂,

  一传十十传百,

  城中人很快便都知道这是出售梁王发明的新事物的地方了。

  侯健飞天还没几日,

  百姓对赵渊发明的新事物正是最好奇的时候,

  尤其邸报上描述的望远镜更是和传说的千里眼一般。

  有钱的大户纷纷准备钱财准备买一个回来做传家宝,

  普通百姓虽然觉得自己买不起梁王发明的仙物,

  但是他们也想先睹为快。

  镜行匾额挂起的当天,

  外面就有人开始守候,

  有等着抢购的,

  也有想先睹为快的。

  开封府听得御街有人聚众,

  慌忙派公人来查看,

  听得是准备抢购镜行商品的人,

  开封府上下这才放了心。

  为了防止这些人造成御街的拥堵,

  开封府只能派了几名公人在镜行前维持秩序。

  许多人在门口盘桓,

  让隔壁皇家票号的守卫都加强了许多。

  为了赶在梁王出征前开业,

  证明自己的能力,

  王靖并没花心思装饰镜行,

  只是让人拆了屋中所有摆设。

  然后摆上明亮的镜子,

  便宣布开业了。

  甚至只有屋中陈列的样品装了镜框,

  店中销售的镜子还都是赤裸裸的镜子。

  开业前一天,

  王靖便让人在镜行门柱上,

  挂了两块雪白的银镜,

  并宣布开业前五天只出售银镜,

  之后才会开始销售眼镜、放大镜、望远镜,

  同时也贴出了银镜的价格。

  最小的银镜两寸,售价一贯。

  随着尺寸增大,

  价格便翻着倍的往上涨了,

  巴掌大的十贯,

  一尺大小的五十贯。

  五十贯可以买十亩上好的农田,

  或者两匹来自宁夏路的好马。

  扫灭西夏后,

  中原的马价便降低了一些,

  马市中也不时可见一些好马,

  而不再是以前常见的驽马。

  银镜刚刚挂上,

  城中很多人便专程赶来观看梁王发明的神物。

  很多人第一次从雪亮的镜子中看到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以为是天间的“照妖镜”,

  照一下便把人的魂魄都夺到镜子里了,

  不然怎么会那么清晰。

  在镜行的伙计解释下,

  百姓才知道这只是梁王发明来替代铜镜的东西。

  百姓消除了对银镜的恐惧,

  惊惧过后,

  高昂的价格就被他们无视了。

  大户是准备大小都要买,

  大的可以摆在家中,

  小的可以随身携带,

  检查自己的衣冠妆容。

  普通百姓想的则是巴掌大的镜子,

  这样大的镜子也勉强可以摆在家中,

  做梳妆镜了。

  囊中羞涩的也准备买一个最小的银镜,

  好歹要把梁王发明的神物请回家。

  虽然小了一些,

  但比铜镜也要好用的多。

  观看银镜的人流让御街的交通都开始堵塞,

  若不是后面的人不断挤着,

  恐怕前面的人都不会从镜子跟前让开。

  开封府派人疏通了几次人流,

  时文彬便下令开封府八成公人,

  明日大早便要去御街维持秩序,

  以免百姓踩踏出现死伤,

  或者堵塞御街.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小心拥挤

  百姓群体伤亡已不罕见,.

  勾栏瓦肆等聚集的人多的地方便不时出现死伤,

  几十人的死伤足以让开封府上下都被问罪。

  而且文武百官上朝都是走御道,

  即使没有出现伤亡,

  堵塞了御道,

  导致官员无法上朝,

  开封府也少不了被问责。

  不得不说时文彬是谨慎的,

  但是第二日御街的人流还是险些失控。

  镜行两边,

  每隔丈余便站着一个公人维持秩序,

  足足排出了一百多丈,

  但是拎着钱袋来买银镜的人却是一眼望不到头。

  有公人的地方,

  所有购买银镜的人都被约束在镜行门前一丈范围内,

  一丈之外留给路人通行,

  但是没有公人的路段,

  却是完全没有秩序,

  很多人为了抢占先机,

  根本不管哪里是一丈范围,

  都挤在御街上。

  就和现代一样,

  有栏杆约束的地方,

  还能勉强排成一队。

  一旦队伍超出栏杆范围,

  没有栏杆的地方一定是人挤人,

  一列队伍可能变成五列、十列。

  仿佛长蛇突然吞了一只大象进肚子一般,

  肚子大幅鼓胀起来。

  亲自坐镇的开封府少尹看御道被堵塞,

  慌忙请军巡铺和望火楼的将士来帮忙维持秩序。

  东京城中人口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