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681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精神文明的缺乏也不可否认,

  各种破坏人伦的事情屡见不鲜。

  所以后世一再提精神文明建设。

  “恩,这两门学问可以化作生产力,”

  “也就是说可以给我们大梁创造更多的财富。”

  “但是却不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很有必要的。”

  “否则子不孝,臣不忠,”

  “纲常崩坏,我大梁也成了罪人了。”

  闻焕章担忧道:“那以后就是三门学问并行,”

  “只是恐怕中科举的人年龄会更大了。”

  赵渊笑道:“科举是要选出能治政的人,”

  “又不是选学问高的人。”

  “以前用诗赋取士,”

  “苏东坡之流便能仗着文才高中,”

  “但是让他们做官,”

  “却未必能做出什么对天下、对百姓有利的事情。”

  “到的王安石变法,”

  “改用经义策论科举,”

  “算是进步很大。”

  “我开始整理数学后,”

  “也了解了一些科举的事情,”

  “这经义也不过是王安石为了统一天下文人思想的东西,”

  “和做官也没太大关系,”

  “只有时务策是在考校做官的才能。”

  “我大梁既然开天辟地,”

  “改革也不妨大刀阔斧,”

  “减少经义的考校,”

  “偏重时务策的考校。”

  “这样一来,人们也就不用耗费太多的时光。”

  “去死记硬背那些经义内容和注疏了。”

  闻焕章也颇有兴趣改天换地,

  他自己当年就是久试不第,

  这才不得不在东京附近教书,

  准备换一条路进入仕途。

  对于现在的科举,

  闻焕章心里自然也是有着许多的想法。

  “大王新设的数学和物理不用重新开科吗?”

  赵渊想了想,

  “不用,科举中不是有明法科吗?”

  夺取东京后,

  大梁便就着宋朝云集的士子举行了第一次科举,

  赵渊自然也了解了科举的一些事情,点头道,

  “明法科是考校法令的。”.

第一千七百章 废除宰相

  赵渊道:“我倒是觉得应该借科举把天下权利分开,”

  “中明法科的可以管断案,”

  “中进士的则管政事,”

  “再恢复唐朝的明算科,”

  “中者可以管钱粮。”

  “把天下官员分成三个系统,”.

  “让他们术有专攻。”

  赵渊想了想,

  “术有专攻自然是好的,”

  “只是他们之间也还是要有统属的吧?”

  赵渊道:“知州管政事,”

  “也可以管辖境内官员,”

  “但是平日的钱粮、断案却是由明法科、明算科出身的人掌管,”

  “即使知州有异议,”

  “也不能直接插手,”

  “要向朝廷通报,”

  “由朝廷派同一系统的人去核查,”

  “或者御史去核查。”

  闻焕章点头道:“大王的这个想法不错,”

  “既能让他们术业有专攻,”

  “又分了知州、总督的权。”

  “这些文人也就闹不出什么乱子了,”

  “梁山老兄弟执掌兵权,”

  “我倒是不担心军事,”

  “只是一路政事都交给那些文人,”

  “我却是不放心,”

  “分了权就好了,”

  “回头我和许状元、朱道长,还有一应大臣商议一下改革科举的事情。”

  赵渊闻言,皱眉道,

  “这天下是我赵家的天下,”

  “便是我乾纲独断,”

  “他们也要听着,”

  “何时我大梁皇帝一定要和他们商议了。”

  “张叔夜出仕后,”

  “便一直让我让出大部分手中权利,”

  “由宰相和参知政事处理政事。”

  “这些日子许状元也和张叔夜站到一起了,”

  “赵明诚虽然没有明确表态,”

  “但也两不相帮。”

  想到许贯忠,

  赵渊脸上也不由闪过一丝痛苦。

  他和许贯忠是多年知交,

  若是没有吴用,

  也就没有现在的大梁。

  但是两人多年的交情,

  却是敌不过权利的侵蚀。

  即使许贯忠已经是朝中文官第一人,

  但是他还是盯着手中的权利不放,

  想让宰相的权利更大。

  “这些人难不成还想让我大梁皇帝成为一个图章,”

  “他们做决定,皇帝盖个章就好?”

  “那我赵家的天下岂不是成了他们的天下了。”

  赵渊一发怒,

  声音也不觉大了几分,

  外面的御林军听得梁王怒斥,

  也不知梁王是朝谁发怒,

  或者放缓马速,

  或者加快马速,

  离马车远了一些,

  生怕惹来梁王的雷霆怒火。

  闻焕章摇摇头,

  示意赵渊不要发怒,

  “大王,许状元这般做,”

  “也是为了大梁着想。”

  “皇权若不限制,一旦以后出来位......”

  “怕是又要重蹈赵佶覆辙了。”

  “而且现在的情况,”

  “倒是也没有这么严重,”

  “张叔夜只是想仿照宋朝制度,”

  “削弱皇上权利,”

  “加强宰相的权利。”

  “他们也不是没有理由,”

  “按他们的说法,有了制约,”

  “后世也不容易出败家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