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孙立虽然觉得这两点都不错,
但是也不得不道,
“大王这两项举措恐怕会遭到文人的抵制吧。”
赵渊笑道:“我不需要所有文人支持,”
“只要一部分文人站在朝廷这一边就成。”
“难不成这世间真有文人可以一呼百应,”
“号召所有文人抵制朝廷不成?”
孙立闻言,摇头道,
“这倒不会,人多口杂,”
“人一旦多了,便不可能统一意见,”
“更遑论抵制朝廷这种大事了。”
“而且当今世上也没什么文豪大家,”
“最出名的大概也就是程门立雪的杨时了,”
“不过他也就能影响理学学派的一些人。”
赵渊知道程门立雪这个典故,
却是忘了主角叫什么了,闻言道,
“杨时在什么地方为官?”
孙立道:“他早年曾经告发过蔡京,”
“因此仕途不顺,”
“一直在江南做知县。”
“也在江南开馆授业,”
“教了许多门人出来。”
赵渊对这些学派却是没什么了解,
因此对杨时也没什么兴趣,
听得还在江南之地便不再多言。
韩世忠三人去不多时便快马而回。
到的城下,
姚平仲便忍不住道,
“不好了,西夏人在驱赶百姓。”
赵渊笑道:“上城来说吧。”
三人打马从甬道跑到城头,
到的跟前,才翻身下马。
韩世忠拱手道:“我们出城走了七八里,”
“便见不少西夏百姓向着兴庆府而来。”
“我们又往东西两边看了看,”
“到处都有西夏百姓往这边来。”
孙立皱眉道:“他们是要用百姓攻城?”
马麟不解道:“那些百姓也都是西夏人,”
“他们如何敢驱赶自己百姓送死?”
韩世忠摇头道:“未必就是他们驱赶的,”
“西夏人生性彪悍,”
“女人都经常上阵,”
“党项部落全民皆兵废去没多少年呢。”
赵渊道:“无论他们是自愿还是被驱赶而来,”
“他们都是西夏人,又不是我大梁百姓。”
“只要他们攻城,我们攻击便是。”
“而且种公率领大军来攻的消息相信也该传开了,”
“到时城外的西夏兵马就算不土崩瓦解,”
“也一定不敢留在城下,”
“等我们前后夹击。”.
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急行军
孙立点头道:“如果仁忠大军不急行军,”
“种公率领的大军很快也就该威胁灵州了,”
“城外的西夏兵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韩世忠摇头道:“横山险峻难行,”
“即使仁忠急行军,也很难拦截住种公兵马。”
赵渊笑道:“不用想那么多了,”
“即使种公兵马迟几日来到,”
“我等五千兵马难道还守不住这兴庆府吗?”
马麟闻言,马上道,
“誓死跟随大王。”.
“誓死跟随大王。”
“誓死跟随大王。”
众将士也马上跟着高呼起来。
赵渊笑道:“不要搞得情况好像多么严重似的,”
“我军有火雷和神臂弩这等神兵利器,”
“恐怕西夏人的攻城器械都不够用。”
“传令其他三门,各自抽调一百人来南门。”
很快南门便调集了一千弓箭手严阵以待,
地平线远处也出现无数黑点。
“呜呜呜!”
在雄浑的号角声中,
西夏兵马推进到城外里余列阵。
后面则跟着无数西夏百姓,
众多的攻城器械居然也是由百姓推动着。
很快,几座五丈高的箭楼便被推到阵前。
箭楼全部用牢固的木板钉成,
外面蒙了牛皮防火。
一座箭楼都要数百人一起牵引推动,
才能缓缓前行。
兴庆府外想要制造攻城器械并不容易,
西夏建国时,
李元昊也知道西夏和宋朝相比,
只是弹丸之地,而银川平原又是少有的塞上江南。
害怕宋朝攻打,
便下旨砍光灵州和兴庆府之间所有粗大的树木,
免得宋军攻到城下后,
可以就地取材制造攻城器械。
宋朝历代皇帝一直保持对西夏用武,
因此西夏历代国主也都保持了这一国策,
城外只种树苗,
一旦长大便砍伐。
这本是防止敌人的,
现在却成了困扰西夏人的问题。
仁礼先前制造攻城器械都是派人渡过黄河,
然后从贺兰山伐木运过来,
因此前几日他害怕攻城器械被大梁火器破坏。
今天仁礼却是把营中制作的所有攻城器械全部搬了出来。
“嗬!”
“嗬!”
“嗬!”
在西夏百姓的号子声中,
几座箭楼离城墙越来越近。
一百步!
九十步!
八十步!
七十步!
六十步!
“停!”
一个番将不断测算着距离,
到的六十步处,大喝一声。
刘锜看了眼箭楼耸立的地方,
“西夏人的弓箭在五十步左右有杀伤力,”
“箭楼高出城墙两丈,”
“他们可以从箭楼上攻击城墙上的人,”
“我们用西夏人的弓箭的话,”
“就很难射伤箭楼上的人了。”
赵渊笑道:“他们是在逼我们用神臂弩啊,”
“那我们就用神臂弩招呼他们。”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