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闻焕章笑道:“既然如此,”
“那你为何还怂恿宋朝和金国结盟,”
“便不怕引狼入室?”
“你久在东京,不会不知道高俅把禁军弄成什么样子吧?”
赵良嗣没想到闻焕章会这般诘问,
当即无言以对。
其实他看到金国攻打辽国上京后,
便也有些畏惧了,
只是宋朝联金攻辽之事已经成为国策,
他也不敢再出言反对,
只能随波逐流。
因此后来,灭了辽国后,
赵良嗣便几次上书辞官。
后来张觉叛金投靠宋朝,
赵良嗣又百般反对宋朝接纳张觉,
怕惹怒金国,
为此还被赵佶贬官。
闻焕章看赵良嗣无言以对,摇头道,
“此人不过贪图富贵之人,不可用。”
张叔夜也点头道:“为一己之私,”
“全不顾天下百姓。”
“若是为官,恐怕也免不得祸害百姓。”
左相闻焕章、右相赵明诚、参知政事张叔夜,
目下大梁宰辅仅此三位,
两人给赵良嗣下了定论,
也就绝了赵良嗣仕途。
赵渊听得两人都这般说,
便也点头道:“退下吧。”
赵良嗣也知此生出仕无望了,
颓然告退。
张叔夜出列奏道:“大王旗开得胜,”
“不日即可打退西夏。”
“臣请皇上让户部拨钱在陕西设立慈幼院、居养院、安济院、漏泽园,”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慈幼院,朝廷出钱雇乳妇,
收养弃儿,或者家贫丧母的孩子也可送到慈幼院。
朝廷按月拨放钱米衣物,
把这些幼儿养育成人,
待其长大后,
可自由择业,
朝廷并不限制。
居养院则是收容老疾孤穷丐者,
便是路途上没了钱财的行人也能得到救济。
安济院则是收留一些伤病的人,
朝廷出钱为其医治。
漏泽园则主要是为了安葬居养院和安济坊故去的人,
由朝廷安排墓地。
这不是大梁首创,
而是由奸臣蔡京所创。
宋朝以前虽然也有朝廷救济制度,
但是多为临时赈灾救济。
直到蔡京执政,
才在各州府兴建这些场所,
把临时救济改为常态。
崇宁初,蔡京当国,
置居养院、安济院,
三年,又置漏泽园。
赵佶也曾得意的御笔写下,
“鳏、寡、孤、独有院以养,”
“病者有坊以安济,”
“死者有园以葬,”
“王道之本也。”.
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缺钱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蔡京吹捧的“丰亨豫大”上,
实际操作却出了很多问题,
国库虽有钱,
但是下拨的时候却要被贪官污吏层层克扣.
到了地方,
朝廷拨的钱便不足了,
为了迎合蔡京设立这些场所,
很多州府都横征暴敛。
建好之后,
又有人中饱私囊,
很多地方管理不严,
青壮年也混入其中。
这些弊端都成了反对蔡京变法的人攻讦的理由,
蔡京每次罢官,
这些场所便会被废弃。
蔡京当政,
然后再恢复。
反反复复,
再加上蔡京贪滥,
所用非人,
这些坊院其实也并没起太大作用。
张叔夜和蔡京也是政敌,
但他在地方任职多年,
也一手创办过这些场所,
知道这些场所对百姓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大梁免去百姓所有徭役和赋税,
官府要用工也得出钱雇佣,
不怕地方官因此扰害百姓,
大梁对贪腐又查得紧。
因此张叔夜出仕后,
便想借着大梁的铁血,
恢复这些救济场所。
户部尚书蒋敬出列奏道:“京东、河北刚刚铺开,”
“两路每日用钱不下千贯,”
“臣以为还是完善两地制度后,”
“再推进此事为好。”
张叔夜却是力主此事,马上道,
“陕西经历一场战火,”
“孤寡伤病百姓必多,”
“其他路或可暂缓,”
“陕西路却是刻不容缓,”
“否则恐有百姓倒毙于路。”
赵渊皱眉道:“朕不是下令陕西州府救济逃难百姓了吗?”
张叔夜恭声道:“各州府救济百姓也只是临时之举,”
“而且一旦大王击退西夏,”
“多数逃难百姓也便会回乡,”
“到时京兆府等地的逃难百姓就会大量减少,”
“地方官员也不可能长期维持此事。”
“只有各州府全部设立三院一园才是长久之计。”
蒋敬也不是不知此事的好处,
只是他掌管了户部,
不得不全盘考虑,
“参政所言不错,”
“只是陕西平定后,”
“朝廷便要担负起六路的军俸。”
“前几年陕西六路的军费支出都在两千多万贯,”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