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441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吕师囊带兵南下顺利的打下婺州和衢州后,

  又带兵攻打台州,却在台州吃了败仗。

  原因很多,其一吕师囊的大军连下两城,

  有些轻敌,兵马也有些疲惫,

  其二摩尼教打下城池后,

  把抓获的所有官吏不分忠奸,

  全部虐杀,

  宋朝官吏只能拼命死守,

  其三台州摩尼教教徒较少,

  没了教徒响应,

  大军只能艰难的攻城。

  吕师囊初次攻打台州失败后,

  正要整顿兵马,

  打造攻城器械再次攻打台州时,

  却得知北路军大败,

  西军围困睦州。

  这才慌忙带兵准备回援睦州,

  却被西军大将折可存和刘光率部拦在婺州。

  义军刚刚付出惨重代价击败折可存和刘光部,

  西军大将姚平仲又来支援,

  起义军有宗教信仰,

  西军却有高额悬赏诱惑,

  双方都不愿后退。

  义军虽然兵马众多,

  但是西军却是久经沙场,

  一时间居然杀得难解难分,

  吕师囊大军被硬生生阻在婺州。

  吕师囊正费尽心思想击败西军时,

  西军却突然拔营而起往西北撤去。

  吕师囊也顾不得趁势追击,

  赶忙领兵进入睦州。

  以前的鱼米之乡如今却是炊烟断绝,

  鸡犬不闻,

  村镇都没了人烟,

  只是多了一个个大土堆。

  义军开始还有些怀疑,

  但是挖开一个之后,

  便被震惊了,

  土堆里赫然埋着数百上千的尸体。

  原来童贯怕产生瘟疫,

  让西军把斩首后的尸体埋葬。

  早已杀红眼的西军自然不会费力去埋葬,

  往往是屠光一个村,

  挖一个大坑,

  把所有人都扔进去,然后埋掉。

  因此睦州出现了一个个巨大的坟墓.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主战和主和

  很多义军都是睦州摩尼教教徒,

  看到家乡老小全被屠杀之后,

  顿时一个个发了疯般的要找西军拼命。

  吕师囊率着大军先赶到睦州,

  发现睦州已经成为空城后,.

  又循着大军留下的痕迹,

  赶往帮源洞,自然又扑了个空。

  吕师囊这才派出哨探打探消息,

  得知西军已经全部返回,

  而方腊等人被童贯押着到了杭州,

  便又领兵往杭州而去。

  方百花和方杰南下正碰上吕师囊大军北上,

  当即便和吕师囊一起领兵往杭州赶来。

  哪知还没到的杭州,

  便听得童贯又到了湖州,

  众人只好又领兵往湖州而来。

  前番方腊曾经火烧杭州,

  童贯到的杭州后,

  发现重建杭州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便又拔军到了湖州。

  童贯刚刚到了湖州,

  便得知吕师囊率十万大军进入杭州地界,

  慌忙让人找来董耘商量对策。

  董耘想了想,笑道,

  “吕师囊不过跳梁小丑,何惧之有。”

  “枢相明日便可公开处决方腊和王黼的爪牙,”

  “通传各州府,彰显枢相兵锋,”

  “同时宣布拥护太祖后人称帝,以收拢各州。”

  东京失陷后,

  已有不少宋太祖后人逃到江南来,

  童贯也已找了两人备选。

  童贯担忧道:“反贼有十万多人,”

  “我的亲军不过两万人,”

  “城中的守军也不过三千人,”

  “如何能抵挡的了反贼,不如暂避锋芒。”

  董耘摇头道:“枢相想建立新朝,便要让各州看到对抗梁山反贼的希望,”

  “他们才会违抗先皇的旨意,拥护新朝。”

  “如今方腊反贼已经剿灭了大半,”

  “要是我们连剩余的一些贼寇都要退避,”

  “恐怕枢相威信会丧失大半,”

  “到时再想建立新朝,恐怕就很难了。”

  童贯执掌兵权多年,

  也可说是胜多败少吧,

  虽然那些胜利也多是由种师道这样的名将谋划布局,

  他只是名义上的统帅,

  但是毫无疑问,

  他还是借此获得了很大的名望。

  童贯也知道一旦他在军事上的威望失去,

  他也就只剩两万亲军了,

  到时再想做什么,

  也很难一呼百应。

  童贯想清楚其中利害,便也咬牙道,

  “先生说的对,看来我们只能背水一战了,”

  “不知先生以为我们有几分胜算?”

  董耘跟随童贯多年,

  却是深知童贯性格,

  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武勇强硬,

  是朝中主战派,

  其实却是和其他太监一样贪生怕死,

  每次和西夏作战,

  都是坐镇后方指挥,

  前线作战全凭西军大将指挥。

  若是他不能让童贯放心,

  恐怕童贯随时可能带兵逃走。

  董耘却是觉得如今局势或许是个大好机会,

  因此想借助童贯势力搏一搏。

  “依我看来,此战枢相有必胜把握。”

  “如今反贼已经丢了全部城池,无法得到粮草供应.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攻打台州

  “只要枢相把湖州各县粮草全部收来,”

  “反贼便是到了湖州,他们得不到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