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宣旨的太监如实道,
“我来时梁山贼寇已经打下广济军了,”
“离京城只剩三百多里。”
童贯皱眉道:“梁山贼寇继续往京城打了?”
“那倒没有,听说是攻打单州、濮州,”
“扬言要全据京东。”
童贯点头道:“知道了,请公公先行回京,”
“我整点了兵马,随后便还朝。”
宣旨的太监却道:“来时皇上命我督促童大人一起还朝,”
“还请大人见谅。”
童贯闻言,
不由皱起眉头来,
他也知道赵佶为什么专门派一个宣旨太监来了,
不然用精锐士卒可以更快的把圣旨传达下来。
当年吐蕃羌族作乱,
他率西兵十万平叛,
军至湟川,
禁宫中却失了火灾,
赵佶觉得是不祥之兆,
便给童贯送去手诏,
让童贯停止进攻。
童贯看了手诏后,
却觉得此战必胜,
若无其事的折起来塞进靴筒。
西军将领便问他,
皇帝有何吩咐。
童贯便道:“皇上祝众人马到功成,”
“成功之后必有重赏。”
那一战在西军将士奋勇拼杀下,
成功平定了羌族叛乱,
夺回了被羌族占领的四个州,
而众人也因功获赏。
赵佶便是怕童贯再私藏诏书,
抗旨不尊,
才故意派了人来当众宣旨,
督促他回去。
童贯这厮也是耍惯横的人,
一把扯出腰间宝剑道,
“你认得它吗?”.
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将在外
太监看了眼,.
忙吓得跪在地上,
“是童大人出征时皇上御赐的那把宝剑。”
童贯点头道,
“那这剑的作用你想必知道吧?”
太监看童贯盯着他脖子看,
不由吓得打了个哆嗦,
“皇上准童大人持此剑先斩后奏。”
童贯沉声道,
“你先回去禀明圣上,”
“我整点了兵马就班师。”
“还用我再说一遍吗?”
“小的这就走,这就走。”
宣旨的太监再顾不得皇上命令,
爬起身便往外跑去。
童贯的心腹大将王禀上前道,
“大人莫非打算打下睦州再回师?”
童贯看后面众将都看向他,沉声道,
“如今形势大好,大军已经两面合围睦州,”
“旬日之间便可剿灭方腊。”
“你们也见了,摩尼教信徒众多,”
“一旦撤兵,方腊便能重整旗鼓,”
“再次窃取杭州、歙州。”
“先前伤亡的将士便算冤死了,”
“因此我决定一鼓作气,”
“荡平睦州,斩杀方腊等贼首。”
王禀担心道:“大人所言甚是。”
“只是若是东京有失,”
“只怕我们到时便是剿灭了方腊,”
“也逃不过朝廷责罚。”
童贯笑道:“东京的城防是以抵挡辽国进攻设计的,”
“莫说梁山贼寇,便是辽国进攻一个月都打不下东京。”
“你等只管依令行事便可,”
“皇上怪罪下来,都由我担着。”
说着把宝剑在空中画了一圈才插入剑鞘。
众人也都不想去试那宝剑锋利与否,
都齐声应是。
童贯当即令都统制刘延庆南下攻打衢州、婺州,
全面合围睦州。
刘延庆探的衢州、婺州义军已有大半撤回睦州,
保护方腊,
便教儿子刘光世领兵攻打二州,
好建战功。
方腊也召集了附近州府数十万教众死守睦州。
再说李俊和石宝一路快马加鞭,
赶到江南时,
童贯大军刚刚开始合围睦州,
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封锁。
二人刚刚进入睦州,
便被一队头扎红巾,
胸前戴着铜镜的方腊义军拦住。
一个头领看二人身材精壮,
又带着武器,
却不是教中兄弟打扮,
“你们是什么人?”
李俊抱拳道:“我二人是大梁使者,”
“有事拜见你家圣公。”
那头领想了想,
“梁山好汉?”
李俊笑道:“正是,先前你家圣公和我们梁王有盟约的。”
一众义军听得是盟军,
这才把刀枪放下来。
一个义军忍不住问道,
“你们打下多少城池了?”
李俊数了数,
“我们来时打下八处州府了。”
“八处?”
“吹牛呢吧,我们最多时也只打下睦州、歙州、杭州、衢州、婺州五个州,”
“你们能打下八个州府?”
江南义军听得李俊说八处,
不由都纷纷怀疑起来.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百花
为首的义军不由又怀疑起李俊身份来,
警惕的盯着李俊道,.
“我听得大梁是元月一曰起义的吧,”
“现在满打满算也就是两个月。”
“而我们起义已经四个多月,”
“义军又有几十万,”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