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又上疏要皇帝注意内忧外患问题,
赵佶当时正以为天下和蔡京吹捧的一般“丰亨豫大”,
看到李纲奏折,
便觉得李纲是危言耸听,
便把他贬到南剑州去了。
这些日子赵佶整顿朝纲,
宿元景等清流便趁机奏请赵佶召回李纲。
赵佶想起李纲好处,
便也把李纲招了回来,
封了个太常少卿。
张邦昌听得李纲这般说,却驳道,
“如今梁山贼寇已经威胁京畿,”
“若是来攻打京城,便可能危及皇上安危。”
“方腊反贼便是席卷东南,”
“也不过一时之患。”
“孰轻孰重,你可晓得?”
赵佶听了,也是心中一紧。
李纲笑道:“梁山贼寇分兵攻打单州、濮州,”
“明显是想要窃取整个京东。”
“梁山贼寇若是没有完全攻占后面的州府,”
“便来攻打东京,无疑是孤军深入,”
“到时便要被各地勤王的兵马围攻。”
“梁山贼寇未必有此胆量,”
“便是贼寇故作疑兵,”
“真敢来攻打东京。”
“东京城防都能挡得住辽兵攻击,”
“区区梁山贼寇恐怕连外城都攻不破。”
张邦昌却是生怕丢了姓命,
眼珠一转,朝李纲拱手道,“我也敬佩李大人的刚直,”
“我且问你,东京禁军战力如何?”
先前高坎活着时,
张邦昌自然不敢提禁军之事,
不过现在高坎去世了,
他自然也就没有顾忌了。
李纲虽然知道张邦昌用意,
但仍照实道,
“高俅高坎父子掌管禁军时,军纪败坏,”
“招募禁军多选工匠,以作他私役。”
“禁军出钱的便可免于艹练,”
“因此不少禁军士兵都去做其他营生赚钱给高俅。”
“禁军能战者确实不多。”
李纲说的事情百官都知道,
甚至赵佶也是知道一些的,
只是他以为天下太平,
禁军做营生也能增加一些赋税便听之任之了。
此时李纲把高俅高坎说的一无是处,
他也感觉有些颜面无关,
毕竟这两父子都是他的宠臣。
张邦昌一本正经的问道,
“那这样的禁军能守住东京吗?”
李纲皱眉,想了想,
“便是禁军战斗力不高,”
“但是凭着东京坚固的城墙,”
“只用一些丁壮上城守卫,”
“梁山贼寇要想攻破也是万难。”
张邦昌闻言,冷笑道,
“只用丁壮守城?”
“李大人这是把军国大事当做儿戏,”
“要置皇上安危于不顾吗?”
李纲忙转身对赵佶道,
“微臣只是以为如今江南局势难得,不可半途而废。”
“梁山贼寇虽然离京城更近一些,”
“但是威胁确实不大,皇上明鉴。”
赵佶闻言,
也不由踟蹰起来。
童贯大军初到江南时,
确实与方腊反贼打的难解难分,
赵佶不得不罢了西北兵更戌,
激励西军,
又罢了花石纲等事务,
减少江南从贼的百姓,
童贯大军才占了上风。
但是这东京形势也让无法安心,
若是真的梁山贼寇来攻,
一旦抵挡不住,
那这经营一百多年的京城便落入贼手了,
便是能再夺回来,
他精心修建的诸多宫殿园林恐怕也会被贼寇所毁坏。
想到此,文人气息极重的赵佶顿时下了决心,
他不能容忍他废了许多心血设计的宫殿园林毁于一旦,
便是毁坏一些,
对他来说,艺术美感也会完全丧失。
“传旨召童贯大军回师,剿灭梁山贼寇。”
宿元景出列奏道,
“童贯大军回师最少也要半月以上,”
“而梁山贼寇若是从广济军而来,”
“所需不过三五日。”
“微臣以为不若下旨招安梁山贼寇,”
“安抚他们,免得他们在大军回师之前进犯东京。”
赵佶皱眉道:“先前蔡攸出兵前,”
“朕便记得你建议招安梁山贼寇。”
“这次恐怕也不是缓兵之计,”
“而是真的想招安梁山贼寇吧?”.
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诏安梁山
翰林学士李邦彦看赵佶不悦,
马上出来道,.
“梁山贼寇劫掠州府,杀害官兵,”
“便是连朝廷大员高太尉都敢杀害,”
“可见他们丧心病狂,蔑视朝廷。”
“这般罪大恶极的贼寇怎么可以下旨招安?”
张邦昌也道:“便是圣上下旨招安,”
“梁山贼寇只怕也不会接受,”
“多半还会让贼寇毁谤朝廷,”
“臣以为万万不可下旨。”
宿元景闻言,
只好使出杀手锏,
“臣先前虽有招安梁山贼寇之意,”
“但是现下却是担心他们进犯京师。”
“梁山贼寇本多桀骜之辈,”
“又善蛊惑人心,”
“前番打败高太尉大军后,”
“便号称拥兵十万攻打济州,”
“如今又打败十万大军,”
“恐怕兵马更多。”
“难保不会对京城产生觊觎之心。”
张邦昌听得宿元景这般说,
顿时吓得不敢做声。
赵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看到王黼正想从殿外溜进来,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