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345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皇上圣明,不过广开言路之事却是不可再拖,”

  “皇上可下旨万民皆可上书,”

  “了解民情,方好对症下药,改革弊政。”

  王黼听到宿元景说万民上书,

  不由暗骂宿元景阴险,

  他们这些人在民间可谓恶名远扬,

  若是让百姓也可上书,

  恐怕到时皇帝看到的全是诅咒他们的书信。

  王黼奏道:“百姓只关注自家绳头小利,”

  “对朝廷政令能有何见解,”

  “况且一旦让百姓上书,必然是让朝廷减税,”

  “如今战事吃紧,国库告急。”

  “若是让他们上书,必然也无法采纳,”

  “到时恐怕还会让百姓以为皇上只是做做样子,反而不美。”

  梁师成也一脸关切道,

  “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每日呈上来的折子都有上百,”

  “若是再让百姓上书,恐怕到时奏折会堆积成山。”

  赵佶便是嫌奏折多,

  批阅起来费时费力,

  才让梁师成代劳,

  听到梁师成说可能会堆积成山,

  顿时也皱起眉头来。

  宿元景看赵佶表情,

  也不由暗暗摇头,

  不过他也怕一下弄出许多奏折来,

  反而把赵佶又逼回原形,

  荒废了朝政。

  想了想,

  “万民上书确实有些欠妥,”

  “不过可以让太学生上书。”

  “一则听听朝廷官员之外的声音,”

  “二则他们以后多数都会成为朝廷官员,”

  “皇上也可提前看看他们才学。”

  王黼和蔡攸等人平日却是一直围拢在赵佶跟前,

  便是不想让皇帝听到别的声音,

  马上便要出列反驳。

  梁师成看王黼动静,

  赶忙给王黼使了个眼色,

  阻止王黼举动。

  梁师成也是暗骂王黼愚蠢,

  皇上只说了下罪己诏和广开言路二事,

  你把两件事情都驳了,

  让皇上如何能高兴。

  赵佶看没人反对,

  也觉只是太学生的话,

  应该也还是能处理过来,

  “好,便按宿卿说的办,”

  “即日起,太学生也可上书。”

  宿元景见终于有了一丝改变,

  “皇上圣明。”

  群臣自然也是跟着一阵吹捧。

  赵佶倒是没有被文武百官一番称赞,

  便忘了如今天下形势,

  挥手止住众人吹捧,

  “今日之后,朕会勤勉治政,”

  “也希望卿等努力,”

  “否则莫怪朕不留情面。”

  说着,特意看了一眼王黼和蔡攸。

  王黼和蔡攸看到赵佶警告的眼神,

  也是心惊肉跳。

  他们二人虽然都是朝廷重臣,

  但却不理朝政,

  反而把心思都放在让赵佶取乐上。

  二人平日最大的活动便是在宫中服侍赵佶开曲宴,

  而且经常不顾身份,

  换上短衫窄挎的戏服,

  脸上涂个五颜六色,

  杂在倡优诛儒中间,

  讲一些市井粗俗的白话,

  给赵佶取乐。

  还常常带着赵佶微服出宫,

  逛青楼瓦肆,

  若是有绝色女妓,

  他们也会带着赵佶去尝鲜.

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谁去剿灭梁山

  其他众人的官位还多少有一些过往政绩,

  但是他们二人却完全是凭着取媚皇上得到的。

  看到赵佶似乎真的要转变,.

  也是暗暗叫苦,

  他们二人可以掏空心思去想一些新奇的物事让赵佶取乐,

  但这处理政事,

  却需要经验和智慧,

  不是他们这种浮浪之人能玩的转的。

  不过二人也不敢犹豫,

  只能和群臣一起高喊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佶满意的点点头,

  这才想起那高坎来,沉声道,

  “高俅、高坎,父子两人都是朝廷忠臣。”

  “那梁山贼寇杀害朝廷大员,”

  “窃取城池,改年建号,自霸称王。”

  “正是十恶不赦,卿等以为可派哪路兵马去剿灭他们。”

  宿元景闻言,出列奏道,

  “臣闻梁山贼人旧时便替天行道,”

  “只杀贪官污吏,并不扰害百姓。”

  “窃取青州后,又免去农税,收买民心。”

  “若是派兵攻打,只怕损兵折将也未必能胜,”

  “不若下旨招安,再派他们去攻打田虎、王庆。”

  赵佶怒道:“梁山贼寇称王作乱,”

  “又杀害朝廷重臣,这般贼寇怎能招安?”

  宿元景奏道:“梁山诸人虽然杀害了高大人,”

  “但是他们在济州却是宣读了高坎许多罪状,”

  “梁山头领林冲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却只因为高大人觊觎林冲娘子美色,”

  “便被害的走投无路。”

  “高大人之死实是事出有因,”

  “梁山诸人和王庆、田虎那般贼寇却是不同。”

  “住口。”

  赵佶喝住宿元景,

  “不论高坎如何罪大恶极,他都是我大宋朝廷大员,”

  “便是要问罪,也轮不到他们。”

  “谁再提招安之议,朕便以私通梁山治罪。”

  宿元景看赵佶恼羞成怒,

  也只好退下。

  赵佶环视众人一眼,

  “梁山草寇乃是心腹大患,不可不除,”

  “谁与寡人分忧?”

  赵佶原本以为他话音一落,

  便会有臣子抢着出来,

  毕竟梁山不过两万草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