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隐相 第216章

作者:一江东月

  “互惠互利,让百姓继续创造财富!”

  “大明要做的,是要让宝钞成为朝廷和百姓之间的纽带和循环,这就是当初说的信誉!”

  “若是按照李先生说,那自己印自己玩算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皇权既然不下乡,宝钞总能下乡吧?”

  “以法为左手,规束百姓底线,但过程太慢!”

  “可若是以宝钞为右手,总揽百姓人心!这就是利剑。”

  “若是运用得当,何须强迫性的劳役?何须眼下定下的富户、粮长,何须强行给他们责任?”

  “世人皆重利!”

  “大明自己就来做这个利!”

  “真要成功……”

  苏闲看向朱元璋,“宝钞可胜千军万马!胜千万胥吏!”

第163章 谈公心?重私利!

  苏闲的这段话在朱元璋听来,那些蛊惑性的话语他自动略过,最重要的信息点,却是一个没漏。

  按照他的说法,之后的大明。

  一、要将各类实物税,全部兑换成财税!

  二、废除徭役!

  三、不再驱使百姓去运送粮食,而是让人自发的去?

  可这怎么可能?

  联系到其刚开始说的那些,换成财税之后,还要在富户之上大做文章?

  “古人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这时。

  李希颜已经被说的怒不可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气的脸色涨红。

  说话的正是刘三吾。

  其声音温和,面容慈祥,不如李希颜那般刚硬,而是真的在解释:“此利,可解释为有利的方向,是与民为善,民心所向的大利。”

  “而按照你所说的,世人皆重利,此为利益,乃私利。”

  说到这里。

  刘三吾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摇头叹道:

  “先圣教化天下,所谓:公心、公道、大义、大利,所行所往,皆是为公。大明治理民间,同样是需要百姓尊行公道!”

  “而你方才所言,却是以蝇头小利为诱导。”

  “你想过没有,若是到那时候,人人重利,岂不是世道崩坏?不会再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风骨,也不会再有忠骨秉存的义士,道义不存,何来安宁?”

  “人心趋利之下,我大明的国祚,恐怕也要动摇!”

  刘三吾的这番话,也让朱元璋猛地警惕起来。

  但,也只是警惕。

  帝王之心,难以动摇,纵然是苏闲刚才所说的那些,就算再有远大的前景和未来。

  对他而言,没有落到实处的,终究是一场空谈。

  然而苏闲却看向刘三吾。

  他忽然发现了一件事情,那便是这些做学问的,很多时候总喜欢站在高处夸夸其谈。

  什么高屋建瓴,说出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公心公道。

  再加上一些先贤的语录,似乎自己就是为国为民的清流风骨。

  当然,或许他们自己是下意识的说出来,也确实是自己的内心话。甚至条件合适,他们也会践行自己的所言。

  这种人虽然少,但面前的这几位,苏闲觉得,他们应该说的都是心里话。

  只是。

  “几位先生,没有小利,哪来大利?”

  “先生们站的太高,做学问的时候能从高到低,如同山顶积雪,化而为水,流淌山脚,滋润土地。”

  “但于天下百姓而言,他们只能低头看到这些流水,只能用这不多的流水,去灌溉他们的土地。山顶的积雪就算再好看,那也不是他们的。”

  “同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句话并非是什么强加别人身上的责任,而是实力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而然出现的描述。”

  “那么与之相对,能力越小,责任也就越小。顾人先顾己,没道理自己还吃不饱,就要为民分忧了。”

  苏闲看向朱元璋。

  “纵然是陛下自己,恐怕在饿肚子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填饱自己的肚子。”

  “先生说先贤云,我也能说先贤云。”

  “先贤也说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眼下我大明要做的,是让这天下先出现能养活百姓的小流,走出这第一步!”

  “而非高谈论阔,站在高处喊着让百姓一心为公,先生不觉得这是在做梦吗?”

  苏闲说的是心里话,也是实话。

  然而,这番话却让李希颜等学者,纷纷一愣。

  而刘三吾仿佛陷入沉思,又重新闭上眼睛。

  “先贤的话,你是这么理解的?”李希颜恼怒无比,他从很久之前就发现,苏闲这小子对很多先贤之语,理解的不是有偏差。

  是偏差太大!

  “先贤让你一步步走的踏实,之后才能行千里,学涯如海!”

  “没让你给百姓许诺蝇头小利!还说这是在积跬步!”

  苏闲无奈道:

  “先生们或许有如此高的觉悟,但百姓都是俗人,相信这天下人,包括我在内,九成九成九成九……都是俗人,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说完这些。

  苏闲再度看向朱元璋,今日对苏闲而言,今天该说已经说完了。

  最后的决定,还是在这位帝王手里。

  但苏闲相信。

  种子已经在朱元璋的内心里种下,至于到底什么时候生根发芽……

  不如就再催一下。

  “陛下自己都知道,当初饿肚子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件事,是先吃饱肚子。”

  “起兵反元,建立新国的事情,那时候饿肚子的陛下真的想过吗?不都是实力壮大、兵强马壮,引得有才德武备者纷纷来投之后,才逐渐有了争夺天下的力量?”

  “以己推人,百姓也是如此!”

  此话一出。

  就像是从朱元璋的内心中萌发而出,他赫然转头,看向苏闲。

  “刚才说的已经说过了。”

  “民收民解是陛下将很多权力,给了地方,而官收官解,是陛下重新将这些权力,收回来!”

  要说苏闲之前说了那么多,只是让朱元璋犹豫的话。

  那么这一句话,简直就是致命的关键,一下子让朱元璋就动摇起来。

  他亮起眼睛,“收回权力?”

  “没错!”

  苏闲点头道:“不仅仅是收回权力,还是让民心归附!”

  “陛下想一想,假如我等为贫寒百姓,官府强行征调的劳役,我等是心甘情愿,迫不及待的心情,还是心忧忡忡,甚至在背地里破口大骂?”

  “同样的情况,还是运送这些粮食,今天来了一个财大气粗的富商,喊着运送粮食,不仅路费全包,而且还给岁俸?”

  “理解清楚这两者的差别……”

  “或许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说完这些。

  苏闲仿佛真的将话说完了,闭口不再谈及。

  而最后的话语,却让此地人都是陷入深思之中。

  朱元璋沉吟良久,忽然闭上双目,手指不时轻扣扶手,嘴中不时喊出的三字,却是让一旁的马皇后听得真切。

  “收回权力!”

  马皇后徐徐一叹,夫妻良久,她自己都非常清楚,这位大明的皇帝,最看重的是什么。

  恐怕……不出意外的话,其已经在心中下了决定了。

  “当初空印案之后,圣上给其的评价,我还想着太高了,现在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此刻,常氏太子妃身边,燕王妃徐妙云沉思许久,也不由得惊异道。

  “此子今日所说的官收官解、一条鞭法、甚至还有这人心向利之说,简直发人深省。”

  “看似高谈论阔,偏偏又没有遗漏人心,而是从天下百姓的角度,去真正思考……且深思之下,确能可行!”

  “或许,以百姓私利而出发,人人私利,也是大利,这才是大公!”

  徐妙云万分感叹。

  在她看来,这如果是当朝的一些目光长远,睿智明理的长者说出来,才较为真实,可从他口中说出……

  她也只能叹道:“大秦曾有甘罗,我大明或许也有少年甘罗。”

  然而,就在她说完后。

  崇宁公主却适时打断,“什么甘罗苦罗?刚才李先生不是说了,他也是为私利,可惜,谈了这么久。把宝钞说的这么厉害,又有什么用?”

  “其父可是把印版送出去了?这何止是贪污?他说的越好,只能让父皇越发惊怒。”

  “唉!这可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么好的人才,今天谈的这些要是传出去,这得动了多少利益?大嫂、还有妙云,可不是我多嘴啊,我也是很聪明的,能思考很多呢,这下子百官听到后,也会借机发难吧?”

  此话一出。

  转瞬间,她们这一边的气氛,又重新变得凝重起来。

  话说的没错。

  此次她们来这里,就是想看看这格物院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现在看的也看到了,皇孙之间的笑话也让他们笑了,苏闲说的也足够让人深思了。

  那么问题又重新回来了。

  这是苏闲最后一次来大本堂了。

  “唉!可惜喽,不管是甘罗苦罗,现在就看父皇,想不想保这个少年甘罗。”

  崇宁公主说完。

  果然。

  常菁无奈一叹,这个当初救了她命的孩子,她是真不愿意看到其因为父亲受到牵连,那可真是无妄之灾了。

  “父皇应该能想通吧?”

  她呢喃着,又看向徐妙云,“妙云,你有什么办法?我如果让太子去求父皇,父皇能饶他们父子一命吗?”

  “不求回到原职,只要安安静静待在京城就好?”

  说着。

  常菁忽然无比恼怒,“这孩子怎么贪上那么个不省心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