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 第378章

作者:凤雀吞龙

  一支万余人的军队,便浩浩荡荡地朝着陈留郡的地界而去。

  而此刻骆俊依旧站在城门口处,看着刘宠远去的背影。

  不由暗自摇了摇头。

  “这曹子脩,面子是真的大啊!”

  依照他对刘宠的了解,这位陈王殿下多数时候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初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宠不就是这样的表现吗?

  巴不得躲在家里睡大觉。

  倘若此番向刘宠求援的不是曹昂,而是别的什么人,那骆俊可以断定,这位主是决计不会率兵出发的。

  惟有曹昂曹子脩。

  接连两次请动了刘宠。

  当真可谓情面大过天了。

  …………

  而就在刘宠发兵北上的同时。

  位于河内郡的怀县县城中。

  从乐成县出发,一路星夜奔驰,马不停蹄的袁绍军使者。

  总算是抢在三日时间内。

  成功抵达了目的地。

  日行五百里,放在当今这个时代而言,绝对算得上是超高速度。

  而为了能够做到如此程度。

  使者一路接连换乘,且骑的都是最上等的战马,即便如此,还是付出了类似好几匹优质战马的巨大代价。

  换了一般的势力。

  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损耗,也做不到如此令人惊骇的通讯速度。

  不过抢在最短时间内,见到了河内太守王匡,并且把袁绍的亲笔书信送到了他手里,那么这一切就是值得的。

  此刻在怀县郡府中。

  王匡盛情招待了这位来使。

  并且在通读了袁绍给他的书信之后,当场便作出了郑重的承诺。

  “还请回报本初兄,最迟三日之内,我便会率兵出发。”

  “此番我调动兵马,不敢说胜得了张杨和于夫罗,但他们二人想要摆脱我的追击,安然北上袭扰邺城。”

  “这也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嘿,反正同在河内郡扎根,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不听我这太守的调令,本已有取死之道!”

  ……

  王匡答应的干脆利落。

  甚至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也压根就不存在和手底下人商议的环节。

  这放在其他势力是很难出现的。

  而王匡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行事果决有魄力,也并非是袁绍在书信上给他许诺过什么好处,又或者向他痛陈利弊,晓以利害。

  他答应的这么爽快的根本原因。

  只有一条。

  信是袁绍送来的!

  换了任何一人,请他拖住张杨和于夫罗,王匡都必须深思熟虑一番。

  哪怕是曹昂出面相请,王匡也一定会狠狠的花费一段时间进行考虑,并且最后拒绝的可能性更大。

  唯独袁绍的要求,王匡向来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这一点在当初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时就有所体现,王匡往往都是第一个跳出来,摆明车马,举起旗帜为袁绍唱赞歌的。

  袁绍的决定,他一律同意。

  袁绍反对的,他跟着否决。

  这老小子是个完全依附于袁绍的附属,属于是袁本初的马仔。

  而且是特别听话的那种。

  因此袁绍让他出兵追击张杨二人,王匡才会拍着胸膛,答应的爽快至极。

  而这。

  也正是曹昂哪怕大费周章,必须绕一个大圈才能达成目的,也要先送信给袁绍,请他代为出面安排的真正原因。

  ……

  陈王刘宠率重兵北上支援兖州。

  河内太守王匡同样领兵,出了怀县之后,一路赶往朝歌,其目标直指张杨二人。

  一时之间。

  整个关东一带可谓风起云涌。

  而当这两个消息传回邺城之时。

  整座邺城上下,上至各大小家族及郡府中的官吏,下至贩夫走卒,乃至寻常百姓,都陷入了一片沸腾之中。

  就在前两日。

  在曹昂的严令之下,捂了许久的盖子,终究是漏了风。

  行军司马张杨和南匈奴单于于夫罗,联合率兵北上,驻扎在朝歌县,正对邺城虎视眈眈的消息爆出来了。

  当可谓是给予了原本就风雨飘摇的魏郡,一记沉重的打击。

  尽管有曹昂的强力控制。

  邺城中一时还未生变。

  但在人心极度离散的前提下,可以预料到的是一场内部大乱。

  然而此时此刻。

  这些全都不用担心了。

  接连两道好消息,给城中带来的欢欣鼓舞的意味。

  瞬间横扫了一连多日以来的阴霾。

  搅散了始终笼罩在邺城上空的浓厚阴云,把那漆黑的如浓墨一般,覆压在头顶上的大山,给瞬间搬了开来。

  露出了璀璨的日光。

  ……

  此刻在城中的一座豪宅中。

  一群人正在摆酒庆贺。

  这些人皆是出自于城中大小家族的重要人物,在之前都被曹昂用手段强行分化开,不允许私下见面。

  但今日的消息传来后。

  曹昂也同一时间解开了限制。

  也正是因为曹昂放宽了管制,给予了这些人在城中自由活动的权利,反倒让这些宗族成员越发确信了,有强援到来的消息是确凿无疑。

  而非曹昂伪造以安抚人心。

  “诸位,如今咱们魏郡有了强援,南边三路敌人全部都被拖住,接下来只需应对北边二路即可。”

  “以曹将军的用兵如神,击退来犯之敌,想必轻而易举!”

  “来,为咱们魏郡危局化解,大家不必再整日提心吊胆,担忧被战乱波及,一起痛饮一杯!”

  此人的吆喝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

  厅堂之上,纷纷举杯。

  ……

  在一杯酒水下肚之后。

  有人唏嘘长叹道:“还得是曹将军啊,悄无声息之间,便办下了如此大事,谈笑之间就摆平了三路敌军,这是何等能人所不能!”

  这番话得到了众人的先后附和。

  “张兄说的对,消息传来之时,着实把我给惊的不轻,不过现在想想,曹将军是何等英明神武之辈,反倒是我有些大惊小怪了。”

  “哈哈,我早知道曹将军并非凡俗之辈,一直便待在家中等候事情出现转机,哪像你们似的,慌里慌张。”

  众人开始对曹昂大唱赞歌。

  全然忘记了之前是何等的惊慌失措,又是如何对曹昂全无信心,从而导致想要从邺城逃走。

  不过在一番吹捧之后。

  还是有人长叹一声道。

  “只可惜北边二路皆来势汹汹,且都兵力庞大,曹将军若是正面应对的话,多少也要损兵折将,付出些许伤亡,才能击退来犯之敌了。”

  “若是在北边还有人能出手相助的话,或许曹将军能胜得更轻松些!”

  ……

  此言一出。

  众人在纷纷点头赞同的同时,又觉得后面半句不太可能。

  毕竟周边具备一战之力的势力是有限的,冀州本土境内的几家,除了韩馥还略有些余地之外,其余都无法相帮。

  而仅凭韩馥一人。

  他能拖得住谁?

  因此也只能想想而已。

  然而在临近傍晚时分。

  又是一名士兵,背上插着令旗,从城外一路纵马狂奔进来。

  在半个时辰之后。

  郡府再一次通告全城。

  此前一直驻扎在太原郡的执金吾丁原,如今也已毅然率精兵八千,火速向东行进,准备迎头拦截张燕大军南下。

  这个消息再一次将全城点燃。

  欢呼声更是一直响彻到半夜。

  寻常百姓们自然是欣喜于不必流离失所,不必受战乱之苦。

  而那群大小家族的人物。

  此刻却是怎么也想不通。

  丁原和曹将军很熟吗,怎么连他也被说动了,而且还是挑了一个最难的对手,带着八千人就挡上去了。

  即便有韩馥从旁配合,合计兵力在两万以上,这波也一定会损兵折将。

  然而丁原却依旧义无反顾。

  莫非曹将军的魅力真就这么大?

  …………

  其实别说他们了。

  就连丁原自己手底下的那群亲信,也都着实没搞懂自家主上这个决策。

  此刻在晋阳城中。

  一群人正在苦口婆心的劝说着丁原,希望他能更改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