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益达
这李元婴是李渊最小的儿子。
现下不过两岁而已。
李二不禁笑道。
“有趣有趣,没想到这千古奇文竟然和朕的幼弟有关。”
“嗯...是了。”
“或许是元婴成年外放之后修建的阁子。”
“这才名为滕王阁。”
《滕王阁序》中附诗的最后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既然提到了帝子。
那么这种猜测是有极大可能的!
“嗯,以后可将元婴外放到南方。”
“以免更改了历史,导致滕王阁不再,连带着这一千古奇文也一并消失。”
“就是不知这滕王阁的确切地址在何处...”
想到这。
李二抬头看向天幕。
...
天幕。
视频的评论区。
——“有了这篇文章,滕王阁,被毁多少次,都能重建!”
——“滕王阁序真的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年轻人炫技的天花板[点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一句定乾坤了好吧?”
——“这小子用了37个典故,可是中唐以后一个典故都没有[狗头]”
——“哈哈,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是初唐四杰之一,压根就没见过中唐以后哈哈。”
——“一篇赤兔之死都破格录取了,滕王阁序一出简直无法想象!”
——“这篇文章放在高考中可以打满分,这毫无疑问,但是要是放在国考呢?能当个什么官?[狗头]”
——“寄!那就直接落选!老爷们看的可都是申论,看你写材料的,写这玩意你还想当官?”
——“不不不,要是被爱古文的老爷看到,兴许能去宣传口当个干事,没事写写宣传材料还是行的,不过需要一点运气被看到,单单考试的话是过不了的。”
看到评论。
李二顿时有些不理解。
“这等奇文,放在后世竟然连个官都当不上?”
科举取士。
取的就是有才之士。
此文尽显才气。
可是天幕中的后世人说——放在后世竟然会直接落选?
嘶!
“莫非后世的博学之人竟然那么多?”
“连写下这种奇文的人都无法入仕了吗?”
李二啧啧称奇。
心中越发对后世的科举,乃至学制。
好奇不已。
“辅机,你说后世人上学都是学的些什么?”
“竟然连这等人才也看不上?”
长孙无忌也摸不着头脑。
无奈道。
“臣也猜不出来...”
君臣二人就后世的人读什么书很是疑惑。
正谈论着。
这时。
一个宦官进来禀报道。
“陛下,玄奘法师在外求见,说是来向您辞行了。”
闻言。
李二转过头来。
略微有些惊讶。
“玄奘法师来了?”
他随即道。
“快快请他进来!”
他的反应颇为惊喜。
似乎是对这玄奘法师很是尊敬。
...
李家自从坐了天下以后。
就奉太上道君老子为祖,推崇道教。
虽然说从事实上来看。
崇道抑佛已是国策。
然而。
在君王的眼里。
什么老子、什么道教、什么认祖信教...
统统都是统治手段而已!
唐初崇道。
导致道门愈发强盛。
渐有一家独大之趋势。
而对于帝王而言。
平衡,才是治国之道!
于是在和佛门的心照不宣之下。
朝廷与佛门共同炮制了这场顶流盛宴。
派玄奘西行求法。
吸引了全国目光。
很快。
一个20多岁的面善僧人在宦官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他脸庞俊秀,耳垂长而低垂。
穿着一身素色袈裟。
脚踏一双芒鞋。
正是玄奘。
“阿弥陀佛,贫僧玄奘见过皇帝陛下。”
玄奘诵了一声佛号。
朝李二微微欠身行了一礼。
大唐是没后世妖清那么多动辄跪拜的规矩的。
甚至大臣上朝也都是坐着,共商国是。
李二很是客气。
指着一旁的座位道。
“玄奘法师请坐。”
“谢陛下。”
玄奘微微颔首,在一旁坐下。
李二笑道。
“法师今日来得正好。”
“恰逢天幕重启,以此为法师践行。”
“对了,法师西行之一应事务、仆从随应可都打点好了?”
“劳陛下挂怀...”
玄奘年纪虽不大。
但和李二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
一一对答下来。
也是从容不迫。
他说完。
一旁的程咬金大剌剌的打趣道。
“玄奘法师这一路西去可要走上几千里,要我说,干脆也别带什么仆从随应了,干脆带上一路大军,一路打将过去。”
“既弘扬了佛法,又开疆拓土,岂不美哉?”
玄奘听得吓了一跳。
连连摆手道。
“卢国公不要和小僧说笑,阿弥陀佛。”
魏征瞪了程咬金一眼。
“武夫就是粗鄙!”
“玄奘大师此去是弘扬佛法的,带着大军像什么样子?”
玄奘连连点头。
“.」 是极是极。”
“贫僧也愿大唐强盛,但大造杀孽有碍佛法,实是与我佛门相悖,郑国公所言极是。”
玄奘松了一口气。
心想这李二的麾下到底还是有仁善的人的。
但谁料。
魏征接下来的话...
“要我说,应该是玄奘法师打头,咱们再带着大军在后面跟着!”
“这样一来,既能保护法师西行,二来,又不伤了法师的修行,这才得当。”
上一篇: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下一篇:大明:无上国师,开局给朱棣算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