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45章

作者:画凌烟

  冲击在没有防护的地方,射中魏军士兵,对方便倒地。

  即便是被盾牌挡住,手持盾牌的魏军士兵也感觉到盾牌仿佛在颤抖,甚至手腕都有点生疼。

  面对汉军的第一波远程射击,魏军阵型丝毫不乱,一边举著盾牌,一边继续往前。

  很快,汉军的第二波射击来了。

  饱和式覆盖,箭矢如暴雨一样冲击下来。

  转眼便有十几名魏军士兵倒地毙命,有数十名魏军士兵受伤。

  这是,魏军的战鼓声越来越密。

  魏军前锋距离汉军设下的土堆只有二十几米,魏军开始加速。

  数千被弓箭压制了两次的魏军,发出愤怒的吼声,声震四野。

  前面的魏军协同地将云梯往土堆上一送,便快速往土堆上爬。

  第一个爬上去的魏军,还没有站稳,迎面而来的是密集的弩箭。

  弩箭冲击在他胸前的甲胄上,虽然射不穿甲胄,但巨大的冲击力却将他的人掀了下去。

  后面的魏军刚爬上去,有的同样被掀下去。

  但有的却被射中眼珠子,箭矢穿入头颅,当场毙命。

  不过周围没有任何一个魏军因此停下来。

  现在所有人的大脑都是一片空白,他们动作迅捷地爬上去后,开始沿著云梯飞奔。

  这拉出了横向百米的攻势,就像一片黑色的巨浪,朝汉军的防线扑打而来。

  “杀!杀!杀……”

  无数的喊杀声在四周传开。

  一个个魏军坠入壕沟中,有的脑袋著地,当场毙命,有的腿摔断,在壕沟中痛苦地哀嚎。

  后面的魏军迅速补上。

  魏延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不要命的魏军,心想司马懿必然是下达了重赏的。

  汉军的强弩不断倾泻而出,冲击魏军的攻势。

  若这是一支没有披甲的军队,早就被打崩。

  但这是一支批了甲胄的精锐,他们不但没有崩溃,一个又一个朝前面狂冲。

  汉军军纪严明,魏军一样军纪严明。

  曹操为什么能在诸多诸侯中脱颖而出?

  因为有一众谋士?

  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曹操制定的军规,取其中两点:

  一、交战的时候,士卒各随其号令,不随号令的,有功不赏。

  后列兵突出到前列,前列兵落入后列的,有功不赏。

  二、伍中有不前进的,伍长杀掉他;伍长有不前进的,什长杀掉他;什长有不前进的,都伯杀掉他。

  一部受敌,各部不前出援救的,斩。

  临战时,兵器弓弩不得离阵;如果离阵,伍长、什长不检举揭发的,与犯人同罪。

  没有能正面打硬仗的军队,就算一群谋士坐在家里把牛逼吹上天,又能如何?

  司马懿接受西线后,严格遵循著曹操定的规矩。

  不要以为司马懿不敢出战,就是魏军太弱。

  只能说,汉军野战可能更强,而且魏国多面受敌,曹睿朝堂上下一致认为拖就能拖死诸葛亮了,不需要动手,徒增消耗。

  现在这样动手,是因为在西线的战略上,魏国被压制住了。

  魏军的攻势如同山洪海啸,滚滚而来。

  魏延已经下令,后面的神刀军迅速切换上来,动作行云流水。

  他们到最前面后,手持长刀,目光坚定,神色肃然。

  双方快速短刃相见。

  神刀军以长刀噼砍在魏军士兵身上,锋利的刀刃在铁甲上快速划过,发出一声声刺耳的摩擦声。

  有的砍中脖颈,瞬间鲜血飞溅。

  魏军的动作也是又快又狠,直接切中要害,环首刀刺穿汉军士兵的脖子。

  快速拔出来后,带著一大片鲜血,刚好杀第二个汉军,被旁边一个汉军一刀斩下了手掌。

  嘶吼声、喊杀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震天动地。

  后面源源不断的魏军涌过来。

  汉军的精锐步兵也开始大量补充上前。

  战鼓声响起来,震散所有的恐惧。

  魏延披上重甲,亲自上前。

  当汉军士兵一听说魏将军上前线了,顿时士气大声。

  那一列列汉军军阵,如同钢铁洪流一样往前面推进过去。

  最前面的汉军,全身浴血,毫不惧怕。

  原本就遭受好几次远程打击的魏军,士气相对正常情况下,肯定弱了许多。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战死了多少魏军,魏军的进攻开始明显减弱。

  并且进攻也变得松散。

  这个时候,站在帅台上的司马懿立刻下令鸣金收兵。

  若是大溃败了,就来不及了。

  现在收兵,至少不少人还能回来。

  后面的魏军开始停止进攻,陆陆续续往后撤。

  攻进去的魏军,也开始调头,不再继续作战。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厮杀进入到尾声,大量的魏军撤回去。

  辛毗说道:“这样的往复作战,对我军士气影响也极大。”

  “现在就是比拼毅力之时,我军间隔数日,谁先受不住,谁就败!”

  辛毗叹了口气说道:“汉军这结硬寨的打法,到底是何人所想,简直令我等痛苦不堪!”

  司马懿神色冷漠地说道:“我已派人去调查!”

第61章 就一个字:稳中求进!

  李衡坐在一侧,桌案上有许多张纸,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写满了许多信息。

  甚至还有地图。

  这是陇右五郡的详细信息。

  李衡原本以为诸葛亮叫自己来是商讨今日司马懿发兵的事,没想到自己到后,诸葛亮对司马懿绝口不提。

  杨仪、费祎等人也不提今日战事。

  杨仪给了李衡这些纸张,然后营帐内就陷入安静中。

  李衡很认真地查看著这些信息。

  包括五郡的具体位置、城池名称、魏国守将,还有这些郡的人口数量。

  想来这是多年一直搜集的情报。

  如今纸张大量生产出来,这些信息可以更加方便且系统地呈现出来了。

  中午的时候,诸葛亮依然没有问话,众人只是用餐。

  午休片刻后,又开始翻阅这些信息。

  直到传令兵回来。

  “报!”

  “进!”

  传令兵进来,将战报呈递上来。

  诸葛亮打开看后,说道:“魏军退兵了,今日我军战死者三百零八人,受伤者一百六十七人,魏军战死者超过一千二百人。”

  一场攻伐战,战死一千二多百人,绝对不少了。

  古代打仗,一些大型战役,动则伤亡数万,其中大多数并非敌人所伤,而是在大崩溃中自己人踩死自己人。

  魏军这一千多战死者,应该几乎都是被汉军所杀。

  因为这种攻守战,魏军要撤退,汉军无法追击,自然无法造成更大的混乱。

  这个杀伤数额已经不小了。

  而且汉军的死亡人数比受伤人数多,说明战争当时非常惨烈。

  杨仪有些兴奋地说道:“按照这个战损,魏军无法攻破我们,想要消耗我们也很难。”

  诸葛亮不动声色,问李衡:“济安,你如何看?”

  “下官认为,我军战力本身就比魏军强,现在垒好营帐,更有优势,不过这一次司马懿应该并未出动太多兵力。”

  诸葛亮说道:“约莫有万人。”

  万人已经非常多。

  在古代,人数一旦满万,就是大军团。

  能统帅大军团的将领都不是一般的将领。

  李衡说道:“司马懿可能会采用轮番作战的方式,但以现在的战损来看,司马懿想要消耗我们也非易事,我军明年足可分兵西进。”

  诸葛亮点了点头,心中的答案也确定了。

  这场战争正如李衡所料,会进入汉魏双方在眉县到长安一带的对峙状态。

  诸葛亮突然对李衡有了更加强烈的信任感。

  在正史上第五次北伐对峙中,司马懿对诸葛亮评价如是: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司马懿这段评价其实是站在魏国的综合国力上评价的。

  用一句话总结:站著说话不腰疼。

  年轻时候的孔明,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自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开始了一段新的、截然不同的人生。

  刘备将只剩残躯的季汉交到了诸葛亮手里。

  在人才缺乏,还要以荆州人士驾驭益州人士的季汉,刚刚与吴国打了大仗,与此同时曹魏也虎视眈眈。

  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已经不允许诸葛亮再意气风发。

  他必须快速锐变成一个一切求稳的人。

  试想想,哪个男人不想豪情万丈、一展宏图?

  更何况有旷世奇才之人?

  此后的北伐对他影响也极大,尤其是第一次。

  诸葛亮是一个执著但如履薄冰的人。

  这种如履薄冰的日子,他一过就是十一年。

  这十一年里,他万事力求谨慎,在谨慎中求取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