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拒卖秦可卿,召唤并州狼骑 第364章

作者:辉寻欢

  ......

  ......

  秦可卿来了,自然一路畅通无阻。

  这里花草,清幽。

  看着就是个适合读书的好地方。

  环境让众女都是相继点头。

  走没多久。

  闻讯赶来的蔡邕带着一队师资力量出现。

  “参见大夫人,诸位姨太。”

  “免礼。”

  秦可卿微笑回应。

  她是认识蔡邕的,所以客气道:“蔡先生,就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情况吧。”

  李纨和贾兰都巴巴的看着。

  蔡邕微笑道:“目前无双男校,共有十六名教职员工。”

·· 0求鲜花0 ·········

  “校长一人,副校长一人,教导主任一人,科系主任五人!另外都兼任教师授课。”

  “每个班一个班主任,总共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团队共十六人......另外还有十余人的其他员工等。”

  “配备有专门的宿舍管理,厨师团队,医务员等。”

  “总共三十五名工作人员。”

  “学校有专门的食堂和宿舍,师生们上学期间一律在学校食堂统一用餐。”

  “至于住宿,可选择住宿生和走读生,住宿生需要另外交一笔住宿费,一次缴纳一学期……”

  得知无双伯学校。

  居然有如此雄厚且专业的师资力量!

  除了知晓一些情况的无双伯府众女外。

  荣国府和永平侯府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

  “这,这怕是国子监的标准都不过如此吧。”

  元娘看向了项怡真。

  二春、黛玉等也看向了李纨。

  因为两人的父亲都是国子监的第一把交椅的大佬。

  值得一提的是,项怡真的父亲也成为国子监祭酒了!

  之所以会有两个祭酒。

  原因是神京和金陵,两边都各有一个国子监。

  项怡真的父亲目前就是被派到了金陵那边任职了。

  因而两女自然是众女之中最了解国子监的。

  项怡真启唇说,“往前几朝国子监的师生数量都是极少的,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称国子生或监生。起初只有百来人,后来后规定200人到300人为限。但实际数量很少,故可插班补缺或旁听。”

  “如唐承隋制,武德元年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仅24人。”

  “如果对比前朝的话,无双学校的师资力量的确堪比前朝国子监了。”

  可能是都是祭酒之女的缘故。

  这里李纨也不由有了和对方较量一下的想法。

  惊讶肯定了项怡真的学识。

  她跟着继而补充说,“不过到了本朝,光金陵的国子监便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两京国子监学生加起来是是多达一万五千余名学生的,教师数量也多不少。”

  “虽然和本朝国子监不能比,但是无双学校学生数量也远不能和国子监相比,说是一比一都不止了,平均这是好几个教师同时教授一名学生的!”

  说到这里。

  李纨的一双清亮的美眸已经满是激动!九.

【349】前倨后恭的元娘二府!无双伯府众女虚荣心大满足

  要知道。

  贾家族学只有一个童生的老家伙贾代儒教课,却管着十几名几十名学生的所有学业!

  这不开玩笑嘛。

  对比贾辉这,完全被完爆!

  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不过。

  教师光数量是不行的。

  水平学识能力才是大问题!

  所以元娘看着大儒风采的蔡邕,询问:“不知道。先生可有功名。”

  众女也都看向了蔡邕。

  蔡邕平静摇头。

  看到蔡邕摇头!

  元娘的脸瞬间有些难绷!

  要不是贾辉,和众女在场。

  她都想直接扭头就走!

  文姨娘,还有李纨等女也都纷纷皱眉。

  身为校长,连个功名都没有。

  普通是普通人家,读蒙学的话还行。

  可是对她们这些家族起步就是超品贵族的人“七六七”而言。

  那就实在有点不堪了!

  她们自然难以放心让孩子在这里上学。

  项怡真则不信贾辉弄的学校会如此不堪。

  于是,她便启唇询问:“那其他教师呢?”

  “共有一名秀才,五名童生。”

  “嘶!”

  原本大失所望的元娘、文姨娘、李纨等女孙家感到惊喜。

  可能是失望在前,现在就感觉到惊喜了。

  “光五名童生在,就比我们贾家族学强数倍了!”探春高兴道。

  李纨连连点头。

  光五个童生就足以让她确定让贾兰留下来学习了!

  更让她大喜的是。

  这里面居然还有着一名秀才。

  这就更了不起了。

  千万别以为秀才是现代普通大学生,不以为然。

  你要知道,现在大学生一年就几百万。

  然而在古代科举。

  是通常三年才科举一次。

  而想要成为秀才必须通过三次考试,也就是县试、府试和院试。

  在通过县试、府试还没有考取秀才之前,所有的读书人都被统一称呼为“童生”。

  可是院试实在是太难考了。

  录取率又非常的低。

  所以在古代很多读书人一直到耄耋之年,仍然只是一个“童生”。

  贾代儒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秀才录取率非常低,大约只有不到10%的比例。

  这个比率比现在考研的录取率低多了,所以古代的秀才虽然在科举制度中属于垫底的存在,但是起码也相当于现在的硕士或者博士!

  一个乡镇如果能出一个秀才,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三年一科举。

  投考的人也就顶多十万人上下的规模而已。

  因此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纵然是各大权贵想要招揽到一名秀才都不易。

  有功名的大多都选择去当官了。

  谁给你做老师啊!

  所以往往一些好学校,能有童生授课就颇为不易。

  拥有一名秀才坐镇。

  堪称名校了!

  ...

  ......

  因而元娘她们非常惊喜和满意。

  项怡真更是觉得不同寻常。

  这蔡邕一看就是十分博学之人。

  能够领导一名秀才和五名童生。

  没有些本领是肯定难以让这些心高气傲的秀才童生们服气的!

  所以项怡真便出声询问:“不知蔡校长,尊称是?”

  元娘、李纨等女微怔。

  看向蔡邕。

  旷世逸才的蔡邕看看项怡真,从容道:“在下蔡邕,字伯喈。”

  听到这个名字。

  众女反应不一,元娘和文姨娘不明觉厉。

  项怡真和李纨,还有二春、黛玉等都是一惊!

  因为她们可都是看过报纸的。

  “您就是昨日登报,写下奇文的蔡邕蔡先生?”

  项怡真相当惊讶说。

  昨日晚间时候,她也看了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