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581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讲台面前的小广场上四周,早就插满了代表着九宗的旗帜,来自九宗的精英人士也分聚在各自旗下,或坐或立,皆一副庄严肃穆之色。

  受地形的限制,天文台的广场还是太小了,目前学术宫拥有的八千多名正式成员根本挤不下.

第1516章 讲学开始

  所以这一次的成立大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幸出席的,只有宗佐及各宗各专业拔尖者才有资格入场。

  坐在左边的嘉宾无不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朱樉身上,右边除苟变外的七国大使却坐立难安的样子:虽然对朱樉执意“提前”宣告学术宫成立有所不满。

  可这样重大的事件,他们是不可能不来捧场的。

  不过一到场之后,他们却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学术宫的豪华阵容早已公之于众,论私论公书珂的出席也在预料之中。

  可另外那些人为什么也会出现在这里,就难免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了。

  稍稍交流、打探出另一席贵宾的身份后,七国大使顿感不妙,隐隐意识到朱樉不仅要在今天正式成立天下学术宫,恐怕还会开始招收成员。

  因为按照学术宫的规则,要与学术宫订立成员国协议,必须得由国君或者带上国君授权文书的执亲自出面,如此才能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信用。

  来的这些人不是国君就是执政,都是能够做主之人,而且还与七国分属两席,这意味着什么并不难猜。

  若不是为了顾及面子,七国大使恐怕现在就已经坐不住了,如此重大的变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国内。

  朱樉却不知道七国大使正倍受煎熬,此刻的他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台上台下的这群人虽然还没达到他将天下英豪一网打尽的目标,可不论质量和数量都无国可及。

  八千多名各行业精英聚在九色旋涡旗下是什么概念,凭着这只“铁军”,他将可以超越孙巫的骄人战绩,以八千人“横扫”天下。

  毕恭毕敬地向在场诸人致意之后,朱樉开始了他的就职演讲:

  “历史将铭记这一天!一群怀揣着伟大理想的人聚在一起,甘愿为着共同的目标奉献自己的全部,我相信,我们振兴华夏的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也必然会取得成功!”

  “在此。”朱樉先转身向坐在主席的九宗大佬长揖及地,又转回来对九宗方阵一一行礼,言辞恳切:“朱樉恳请诸位,为了我们共同的大业,尽弃前嫌,弥合分歧,精诚团结,以求真务实之心,携手共进。”

  这一揖让诸多宗正、副宗正们皆面有愧色,台下的九宗人员更是纷纷回礼,口称不敢。

  朱樉所指正是学术宫存在已久的最大弊病。百家争鸣,为什么要争呢?这当然是因为各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甚至是根本对立的矛盾。这场争鸣虽然迸发出无数灿烂的思想火花,但实际上并不逊于列国并吞的生死之战。

  为了让自己的主张成为独一无二的正统,各家之间争得水火不容,哪怕是像孔子、墨子这样才华横溢的顶级巨子,也无法做到客观公正地去看待别家的优点和缺点,难免沦落到放大对手缺点而无视其优点的局限之中。

  就像列国征战不休需要靠其中一国一统天下才能结束一般,诸子百家的大争大鸣,也注定会走向罢黜百家,独尊某一家的宿命之中。为了在这大争之世中成为最后的赢家,诸子百家甚至会刻意去无知与愚昧,更无法身上特有的傲慢与偏见。

  不是他们看不到,而是为了赢得这场大争的胜利,为了让自己哪怕不那么完美的主张得到践行,只能只将其他各家之言皆视为谬论。这是一场求得生存的残酷斗争,最后只能有一个能够风光的活下来。

  在原本的历史上,当大明朝最终一统天下又骤然而灭之后,法家被阉割成为了统治者奴役众生的工具,王在法下只是一桩笑谈;农、墨被视为异端,遭到全方位的封杀直至灭绝;探寻天地奥秘的道家更沦为寻仙求神的道教,真正的道家之人只能远避于尘世之外;儒家貌似笑到了最后,其实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再不复真儒之貌。

  其他的“边缘”学派就更不用说了,能与墨家比肩的杨竹学派除了个一毛不拔的笑话外,没能留下只言片语;不涉政的秦桓为代表的医家,其呕心沥血得来的成果也没能保存多少,一本《黄帝内经》在数千年后仍然是医家宝典;就连以建筑、工匠之学为主的鲁颁经也被列入禁忌,以至于最后变成了一本“玄书”。

  百家争鸣最后的结果,是百家俱败,没有一家是真正的赢家。

  在广泛与诸子百家展开深入接触、交流、融合之后,朱樉最终认定,这一切都是过度“政治正确”导致的结果。因为政治正确成为最不可触碰的生命线,所以必然会导致一种极为畸形的“忠”出现,它不管对错,不论是非,唯一的衡量标准便是合于效忠的对象。

  如此才有大明朝一统则独尊法家;崇尚黄老之道的窦太后一死,汉武帝便能独尊儒术;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上台的新党就敢理直气壮尽废其法,不论其到底是好是坏;于国有大功的于谦,说杀就杀了,甚至还有人说其不仅该杀,还要灭其族,罪及其所推荐之人……

  五千年的历史下来,这种不论是非曲直,尽由个人好恶之事不胜枚举。难道是当时的人皆无知愚昧吗?当然不是,因为这是符合政治正确性的标准的,是“对”的,只要手握评判大权者认为该如此,绝大多数人便只能趋之若鹜。

  不要说古代,即使是进入所谓的现代文明时期,因为政治正确性所发生的荒谬无比之事亦数不胜数,谁掌握了话语权,便可以肆意订立标准,由此来判定是非对错,再以这种扭曲是非对错标准去“赏善罚恶”,维护世界的“公平正义”。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很多事情本来就是清晰明白的,可偏偏又变得如此复杂难辨,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朱樉保持着躬身而揖的姿势足有好几分钟,这才直起腰来,语重心长地道:“求真本是人之天性,务实本为唯一践行之选,可要做到却绝非易事。天下列国皆有学宫,而吾等所创却为学术宫,多一个字,千差万别也。”.

第1517章 准备签约

  朱樉将目光投向了玄秘宗方阵,看着里面的不少人皆有跃跃欲试之神情,不由会心一笑:“耕作之学有很多,每一种我们都该试一试,甚至在每一处试的结果也未必会一样;器械的运作模式亦是如此,鲁颁的水传动结构就是最优秀的吗?就能适合任何时间和地点了吗?未必吧,也应该通过广泛的实践。”

  “各位学术宫之同志,我们的征程将从此时正式展开!所有欲践行验证之学,自明日早上八点半起,皆可在学术宫服务中心报备申请,我本人及服务中心将尽一切可能,提供人力、物力及其他各方面的支持。”

  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就职演讲,朱樉再次向众人致意之后,大手一挥,泰杉的大嗓门立即传遍全场:“学术宫与周、越、巴、苴及百族联盟深度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开始!”

  七国大使几乎同时跳了起来,他们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不可以!”黄歇第一个站了出来,虽也不忘向台上的朱樉一揖行礼,但语气却异常严厉:“樉子,蒙古国是我大楚之附庸,学术宫应该没有资格绕过宗主国,直接与附属国签约吧!另外,巴及所谓的百族联盟与大楚亦有领土纠纷存在,草草签约只怕会埋下祸根!”

  本来还有点犹豫的魏章见状,也跟着说道:“苴国与大秦亦纠葛未解决,学术宫是不是应该等两国达成一致后再行签约之事?”

  朱樉的学术宫当然不可能撇开周,这已经是七国意料之中的事了,可其他小国皆属“名花有主”之类。

  渼洲令尹吴起虽然公然宣称要与列国和平共处二十来,以求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变法环境,但能够有资格让渼洲寻求和平的,也只有与楚接壤的秦、韩、魏、齐这中原四强,南方的小国、部族根本就没有被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

  历史上渼洲没有多少向南方扩张的动力,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力水平不够,气候炎热且多为山地丘陵的广褒南方属于鸡肋式的存的在,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治理,收获却极其有限。

可随着钢制工具的普及,再加上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开拓南方对渼洲来说,已经比与中原强国死磕要有利可图得多了。此前吴起便将大量被贬贵族强迁南方,虽有以此惩罚之意,却同样存有将这些人当作开路先锋的部署。

  一待吴起完成渼洲内部的整合,他多半会遵守与中原休兵二十年的承诺,但绝对不会停下渼洲对外扩张的步伐,不论是蒙古国,还是巴国,乃至蜀地,都将是渼洲扩张的第一阶段目标所在。

  至于环境更为恶劣的百族联盟之地,渼洲虽然暂时还没看上眼,但已有将南方视为自己“自留地”的想法,当然不愿意学术宫的势力渗入其中,为日后的征服行动凭添变数。

  而大明朝也想拔掉蜀国这根“背刺”很久了,此时倒未必是贪图蜀中那块大平原,因为大明朝目前的土地实在太多了,但解决义渠之后,蜀国也就成大明朝唯一的后患,以洪辰仇和赢渠梁的眼光,自然不会无视之。

  朱樉第一时间没有理会黄歇和魏章,反而将目光投向范黎、巴蟒、仲牟由等人。

  蒙古国就不用说了,早就被计冉彻底“洗脑”的范黎已经成了学术宫的死忠份子,根本不在意蒙古国之相那点虚荣。也正是因为如此,邙山论坛的时候,朱樉千方百计要让蒙古国获得缔约国地位,以便为今日之举铺平道路。

  苌氏的代族长苌毅也属于自己人,他甚至多次表示要迎回兄长,将一切权力还归给方一志,自己甘愿处于辅佐之位。朱樉当然不可能让方一志“屈尊”去当个小小的城主,不过也顺势将义宾拉上了自己的马车。若不是时机尚未成熟,他甚至有意义宾纳入到周的第七个县中来。

  相比之下,这几年在周行使宗主权后“起死回生”的巴子国,以及受周之惠而取得大发展的苴国及南方各族,把自己完全交出来拥抱学术宫的态度,其实并不是很坚定,这一次也差不多是半推半就前来赴会。

  毕竟要改变这些人固有的观念,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此前在很大程度上,朱樉都在利用应对蜀国威胁为借口,这才勉强将各族拉到一起。而且合作中往往都是周在“倒贴”,各族可以说占尽了便宜。

  现在,更加强悍的威胁自己冒出来了,这其实正是朱樉所期望的,只有在生死存亡的威胁面前,才有可能让一个人彻底打破固有的观念,有勇气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向巴蟒等人露出微笑以安慰之后,朱樉这才转过来向黄歇道:“征伐并吞当然不是学术宫所愿意看到的,但只要学术宫的权益不受侵犯,亦不会予以干涉。渼洲若想灭掉这些组织,那是渼洲自己的事,同样,学术宫与谁进行合作,亦是学术宫之自由,只要其符合相应的条件,没有任何人可以左右学术宫。”

  黄歇皱起眉头,并不敢过于开罪朱樉,一揖而道:“既然樉子这么说,渼洲就放心了。在下只是以个人的角度提醒樉子,学术宫要签下这毫无意义之约,恐怕会影响樉子及学术宫的威望,还请三思。”

  其他几国大使也纷纷附和:“请樉子三思。”

  各国都有自己的盘算,毕竟除了位于中间的韩、魏之外,各国周边多多少少也有些小国部族存在,若朱樉也与这些势力签下所谓的深度合作协议,对他们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时候的诸夏各国,虽然也饱受周边各族骚扰之苦,但总体来说,也都只是疥癣之疾,就像一个人面对一只苍蝇一样,不胜其烦却又无法造成多少实质性的伤害。

  可若这些部族掌握了周的种种技术,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苍蝇会变成恶狼,一不小心就被撕下一块肉,甚至造成致命的伤害.

第1518章 永不相负

  朱樉当然也不是想要出现四夷强过诸夏的结果,虽然在他的计划里,不论戎狄夷蛮,最终都应该归入到华夏这个大家庭中来,可他属意的基石还是在中原诸夏身上,这是无可替代的。

  可是若不刺激刺激七大强国,任由他们与学术讨价还价,不仅这件事会陷入久拖不决的境地,也会凭添出不少变数来。他不能干等下去,只能下点猛药加速这场化学反应,为学术宫营造出更加有利的形势来。

  所以他谢过七国大使的“好意”之后,丝毫没有取消签约的打算,按照既定安排开始逐一与各国进行签约。

  第一个签约的当然是周,作为学术宫的源发之国,亦是基石所在,朱樉与书珂签署的是一项全方位全天候合作协议,周亦成为学术宫的第一个核心成员国。

  根据协议内容,周不仅将在医疗、教育、科研、民生及治理等诸方面进行“无障碍”深度合作,同时也将货币发行权、专业资格认定权全权委托给学术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术宫还要凌驾于周的国府之上,接受其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就连书珂这执政在专业层面,也将从属于学术宫。

  除此之外,书珂还代表国府,将大学城及近百平方周里的邙山、属于周控制范围内的数百平方周里的岳山永久性地租借给学术宫,租金则是象征性的每年新周币一文。

  以传统眼光来看,这份条约不仅“丧权”,而且“辱国”,类似于周天子将整个治理组织的权力委托给国府,国府又将其中大部分权力委托给了学术宫。朱樉虽然辞去了执政之位,权力却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成为实质上的“影子执政”。

  不过实际上,周与学术宫之间更类似于一种不设界限的合作伙伴:学术宫负责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国府则负责更为合理地使用这些人才和技术,使之发挥最大的效力,同时使两方受益。

  至少作为签约者,书珂并没有成为“傀儡”的体会,更没有“卖国”的负罪感。即使到了今时今日,若是没有了朱樉,他仍然什么都不是。学术宫需要以周为基石,他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建立在学术宫这块基石之上呢?

  对他来说,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当初朱樉是周的执政,他在其下负责治理洛邑;现在朱樉是学术宫的协正,他继续在其下治理周。一切照旧,这让他非常安心,哪里又有什么其他可言。

  这也是朱樉能够放心将执政之位交给书珂的主要原因,虽然其才能并不出众,也存在着一些小缺点,但与姬研一样拥有一项非常有用的优点,那就是极具自知之明,绝不会生出“非份之想”。

  签署完学术宫与周的相关协议后,朱樉紧紧地握上了书珂的手,信誓旦旦:“不论公私,永不相负!”

  书珂也没有多的话,点头回道:“永不相负!”

  同样是全面合作伙伴,其他几国签下的协议就有所不同了。

  巴国经过几年的“周化”下来,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过底子到底太薄,与周之间又山水相隔,人员物资往来都极为不便,自然也就享受不到周这样的待遇了。

  所以学术宫与巴国达成的协议,主要还是属于改善型。学术宫将抽调一个由九宗成员组成的团队,以三年为期,在巴国建立一座二级学术宫,与此同时逐步展开职业教育、全民普通教育及基本医疗保障。

  二级学术宫的协正将由熟悉情况的冉有担任,其太宰之职则换成樊子安担任,包括原有的十部佐人员也会逐步撤离。三年之后,学术宫将回归本职,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再涉足巴子国的政务体系,彻底实现“巴人治巴”。

  冉有所负责的还不止是巴子国一国而已,二级学术宫将辐射其周边的多个部族,为他们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扩散、生产建设等方面的学术支持,同时也会在几座聚居城建立三级学术宫,逐步接管教育和医疗重任。

  苌毅所在的义宾也将建立一座二级学术宫,协正同样由与其合作良好的跌鼻出任。与冉有的责任类似,跌鼻也会逐步交出治权,只待时机成熟便会让义宾实现“自治”。

  与之同时,义宾的二级学术宫也将成为与巴国并列的两个中心之一,其辐射范围更深入整个云贵高原,在帮助各族建城聚居的同时,在每一城建立三级学术宫,实现各族的教育和医疗均衡发展。

  苴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其周化程度较渐,又处于秦、蜀的夹缝之中,并不具备建立二级学术宫的条件,所以也只能与其他各族享受同样的待遇,以建立一个三级学术宫为目标,再视情况而逐步改变。

  虽然朱樉在这西南半壁已经经营数年,可总得来说这些成员都属于“穷亲戚”,不要说拿出两成的收入,就算拿出全部,也远远支撑不了周式全民教育和医疗。

  朱樉也不指望一步到位,只能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以拿到货币发行权为条件,也不再建立新的货币,直接采用新周币为西南的唯一法定货币,由此来建立一个统一市场,进一步强化周币作为青湖货币的地位。

  当然,这货币权也不是白拿的,学术宫还与各族签订了一个“对赌协议”,分年度订立了各项民生和经济指标,若是达不到则由学术宫来负责补齐,若是超出则按约定比例进行分红。

  反正怎么都是“赚”,又亲眼见证了“域外强敌”的虎视眈眈,巴、苴及各族自然是皆大欢喜。

  作为首签成员,各国还获得了一份特别大礼,按其人口多少获得了不同数额的免试进入中央学术宫深造学习的大学生名额,名额之内的大学生将获得全额奖学金,超出部分也可以得到中央金行的助学贷款,在日后各城增收部分进行扣除。

  七国虽然不是签约国,可毕竟也是缔约国之一,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

第1519章 挨批大会

  学术宫与各国签订的协议他们也是有权查看的,不过这一看之后,立即发现了不少问题,等到仪式结束后纷纷向朱樉提出质询。

  各国大使很就发现,虽然周与其他各签约方向学术宫交的“会费”都是一个档次,可获得的待遇却天差地别。

  周就不用说了,正与他们预想中的核心成员该有的权力差不多,义务方面似乎还要多出一些,这些都不奇怪,毕竟学术宫根本就是从周身上“抽离”出来的,两者的关系特殊一点完全是正常现象。

  可像巴、义宾这一类同样交出了铸币权的核心会员国,与原来相比似乎并没有多少改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受到的扶持力度还更低一点,学术宫不再深度介入其行政体系后,表面上是“还政”给他们自己,可不用想都知道,其治理能力必然会进一步减弱,至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如此。

  他们当然不是要打抱不平,而是这也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他们与学术宫的合作待遇。因为在预想之中,只要愿意拿出两成的组织收入,并且承认学术宫人员的国民义务豁免权,那便应该和周是一样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所有专利都应该向该核心成员国完全开放,而且还享有教育和医疗的全方位服务,不应该遭到任何区别对待才是。

  各国之所以在大方向上很快达成一致,但在具体细节上仍然争论不休,最根本的目的还不就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实在让人肉疼,更不要说其中还明显包藏着朱樉的“祸心”。

  对待学术宫这枚糖衣炮弹,各国的心思差不多,糖衣他们当然要吃下,但里面包裹着的炮弹嘛,就算不能完全拒绝,但也要力图将伤害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可若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获得的收益竟然与原来相差无几,那这笔交易就实在太不值当了。

  面对众人的质疑,朱樉显然早有准备,慢悠悠地道:“学术宫本就是以推广学术而利泽天下为己任,当然不会有藏着掖着的意思。但是学术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这就像一个孩童一样,必须经过蒙学、小学、中学再至大学,这才能一步一步学到最为高深的学问,若是连字都不识,就要教其最深奥的知识,岂非笑谈?”

  纷纷关心起,若是自己的组织成为核心成员国之后,会处于哪一个层级。

  朱樉将早已准备好的《学术资格推广条例》分发给众人,耐心地解释道:“你们现在只是观察成员国,学术宫尚未对各国进行资格认定,所以现在我也无法告诉你们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层级,不过这个条例也不复杂,好好研究一下多少也能够心头有数了。”

  不复杂?七国大使捧着这本厚厚的条例,直接翻到最后,盯着那个555的页码发起呆来。需要用五百多页才能阐述清楚的东西,你居然说不复杂,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么?

  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朱樉却丝毫没有惭愧之色:“真的很简单,每达成一项就落实一项,每一项的条件都非常明确没有半点歧义,各位都属杰出之士,一看就懂。”

  众人这才将信将疑地翻看起来,趁着这个空档,在朱樉的安排下,书珂开始代表周国府与其他与学术宫签好协议的各方,签订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协议。

  学术宫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个中间人,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但国与国之间也将存在着各自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就不能完全由学术宫来大包大揽了。

  比如此前朱樉为了支援义宾和巴子国的技术升级,以国府的名义从周地抽调不少技术人员前去支援,同时还带去了大量的设备和稀缺物资。虽然规模远比不上周,可两地目前在冶炼、锻造、陶瓷、木器等方面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与其他各国已经没有代差的存在。

  可在学术宫成立前夕,朱樉把所有在外周人都召回来了,而他现在只有权力在学术宫的框架内,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调配。也就是说西南一带不管是二级学术宫还是三级学术宫,都将由天下学术宫负责搭建,可在生产端和管理端,那就超出其权限范围。

  虽然两地这段时间也培养出了一定的技术人才,可凭这些人还远远撑不起目前的生产水平,要维持原来的状况,只能与书珂达成人员交流及物资贸易协议。

  抛开蜀国不计,人口才不到三十万的巴国就已经算是“巨无霸”级的存在了,分散居住在几十座大山的上万人的部族联盟亦一方强者。

  草草地翻了一遍《学术资格推广条例》的七国使者也回过味来,要想获得学术宫的各种专利,肯定是有“门槛”的,必须要自身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具备,才有资格承接相关的产业和技术。

  现在这个时候,就算学术宫把其拥有的全部知识专利打包送给各国,他们也是没办法如想像中那般顺利转化为组织实力的。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人才,而学术宫看似众多的人才,若是放诸天下的话,仍然远远不足,谁能拔得头筹,谁便能处于领先地位。

  第一杯羹已经被几个小国分去了,剩下的又将花落谁家呢?又或者说,谁能最先具备这些学术资格呢?这是一场存量博弈,而且学术宫还占据着优势的卖方市场。

  不等整个仪式完全结束,七国大使纷纷向朱樉告辞而去,他们现在的头等要务,是要将这个消息传回国内,以免在久拖不决之下,连残羹剩饭都剩不下了。

  一场激烈的角逐即将拉开序幕。

  极尽宏伟的咸阳新宫中,秦公赢渠梁为了应对学术宫而召开的第十七次专题大朝会,正在激烈的进行着。

  表面上,这段时间密集召开的由全体重臣参与的朝会,主要是为了决定该如何对待学术宫及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可坐在群臣之首位置上的洪辰仇却无奈地发现,朝会渐渐演变成了他个人的“批斗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