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49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只有等朱樉下班回家,她才有“放风”的机会,所以她的暗示也相当明显了。得到朱樉微微颔着示意的回应后,这才转身离去。

  方一志勉强呡了两口,也不与朱樉客套,直接道明来意:“为师想过两天,去一趟新圳。”见朱樉略有不解,又补充道:“星官大会要开了。”

  星官大会?朱樉稍稍愣了下才回过神来,顿时百感交集:这一转眼竟然就过了五年了。

  想起当初他随方一志去安义参加星官大会时,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吏,现在却已经算得上是名传天下之人,这五年间的变化简直让人如梦似幻。

  这样的盛事当然该去,朱樉满口答应:“我明天就让织连安排一辆马车,老师若有所需,尽管说就是了。”

  周地年年丰收,负责管理修订历法的方一志当然功不可没。有了望远镜之助,再加上朱樉早期的“点拔”,周地的历法已经不用再依靠与各国星官交流修订,就足以满足农业所需。

  可历法在这个时代属于“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逊于此前往外输出的诸多标准,这样的机会朱樉当然不希望没有周的身影。

  当年方一志连路费也要向自己借,现在自然没有了这方面的困扰,那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会感到如此为难呢?.

第1140章 参考的历法

  方一志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小册子,推到朱樉面前,眼中闪着期盼和不安:“吾欲将其公之于天下,不知妥否?”

  原来是为这个?

  朱樉翻开册子一看,随即表情变得凝重起来:这竟是一部全新的历法!

  通过几年的持续观察,方一志已基本掌握太阳系几大行星的运行规律,初步建立起以太阳为中心的空间模型,并由此制订出以日月为主要参考的历法。

  在这部历法里,已经有了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概念,其“三百六十五日有余”的规律也与后世相差无几,如此一年的长度便可基本敲定下来。

  由于观察的时间还太短,这部新历法里暂时还没有设置闰平年,但以方一志的严谨,也留有相应的空白,等待日后补充。

  当然,方一志这几年来摸索总结所得仍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所以新历仍然有着一定的瑕疵,可比起旧历来说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

  与后世通行的格里历相比,更加强调历法的天文意义,历日和天象几乎都能一一对应。

  在此基础上,方一志甚至已经总结出日食、月食的成因和规律,五大行星的方位和出现时间,也解释日月同辉、水星凌日、木星冲日等天文现象。

  仅仅依靠望远镜和自己的一些点拔,方一志居然能做出如此多的成就,着实令朱樉感到意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某些天文领域,方一志已经足以胜任朱樉这个业余爱好者的老师了。

  一认识到这一点,朱樉也明白了方一志犹豫不决的原因:这简直就是对当前天文学的一次颠覆!

  这些研究成果一旦公布,很多原来的天文常识便会轰然倒塌,其影响何止天文一学,对整个天下的很多思想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太过超前,有时并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这才是方一志的顾忌所在,因为他代表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整个周地。

  思虑再三,朱樉还是同意了方一志所请,将他这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当做一枚重磅炸弹投向即将召开的星官大会。

  语不惊人死不休,要革新天下,又怎么能够太过“温柔”呢?

  不仅如此,朱樉甚至准备与方一志一同前去,反正新圳到洛邑也就两天路程,若是快马疾驰一天一夜也能到,加上三天会期,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

  更何况,他还想再去研究一下,那具六分仪到底还藏着什么秘密。

  时隔五年,师徒二人再次踏上了赴会之路,只不过这一次,很多东西都已今非夕比。朱樉已经不再是去见识世面,而是借着这个顶级盛会,狠狠地震动一下整个天下。

  拉开车帘,朱樉透过车窗遥望仍是一片荒原的巩义平原,脑子里却勾勒着全面开发后的盛景。

  就在离开洛邑之前,整个巩义地区的全景沙盘,已在数日勘探下制作完成,“上帝视角”开启之下,让朱樉对这一片土地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作为夏商周核心地区洛邑盆地的门户,巩地的开发是相当早的。

  经历了信陵君阴夺巩地的风波之后,一直用心打造义鹊这个后方基地的朱樉突然发觉,自己的西、北、东三面俱是门户大开。

  幸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才将巩地的开发拉到了任务列表的前列。

  与西、北防御为主的方针不同,巩地将真正成为周地的门户,既有御敌于外之用,更有交流天下之途。途

  虽然要完全实现各种规划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可前期基础设置建设已经在进行中了。

  车过黑石关大桥,沿途不时便会出现一面面迎风招展的青红相间的旗帜,那是洛邑建筑大队的专属标志。

  这几年周地一直都处于大修大建之中,本着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的精神,专业化的洛邑建筑大队日趋完善,其下拥有正式编制的职业建筑工匠便达到四千人。

  相比于列国动不动就征发数万甚至十几万劳力的规模,这点人数似乎不足一提。

  可考虑到这四千人全是属于“脱产”人员,这就与列国主要靠徭役征发“农民工”的模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在极致专业化追求下,四个建筑大队也是各有所长:埋口的一大队最擅长大型建筑;随巢子的二大队在民居修建方面经验最为丰富。

  水楠的三大队则在水坝和灌溉体系的修筑上独树一帜。

  眼前正在巩地修路的是埋口的四大队,洛邑城内外的大量道路几乎都出自他们之手,不仅在道路修筑上有着丰厚的经验积累,桥梁建筑工艺也遥遥领先。

  第一座横跨洛水的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的大桥,已经在洛邑城外开始施工,所以这次被派来修建巩义大道的只是四大队的三个小队而已。

  虽然只有三个小队,可在两千推车士、铲士等相关临时雇佣人员的协助下,短短数天的时间里,道路初期规划便已经完成,十余具“水搅五号”也完成了架设,开始日夜不停地运作起来。

  随着义鹊大型水泥坊的投入运行,水泥供不应求这个长期困扰周地难题已经大为缓解。

  不仅洛邑和义鹊城内的道路几乎全部实现了硬化,通往各乡、各坊的主干道也纷纷从“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

  道路的改变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也使得新式轻钢四轮马车兴盛起来,“一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

  不论是载人还是载货,轻轻松松便可达到二十周里的平稳时速,从最远的乡要返回城里也能一小时内实现。

  若是赶得急,马车的速度甚至可以超过五十周里的时速,只不过除非紧急公务,这样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刚刚颁布的《洛邑交通守则》,轻则训斥罚俸,重则失去驾驶资格。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车好道好,洛邑的“飙车党”也开始出现,甚至还发生过几起“交通事故”,使得国府不得不进行相应的限制。

  虽然会期就在后天,可朱樉并不着急,早上八点才从洛邑出发,车过黑石关的时候也不过才十点.

第1141章 星官大会

  相比五年前师徒两个单骑走马去参加普京举办的星官大会,这一次的出行阵容无疑就豪华得多了。

  除了朱樉和方一志各乘一车,还有三辆马车紧随其后,里面坐的倒不是护卫,而是朱樉这几天为各国星官紧急准备的“礼物”。

  野王邑事件后,周韩关系进入了一段“蜜月期”。将行程提前通过亚加达大使馆告辞于芫。

  朱樉根本无需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况且身边还有高鹤及负责驾车的十名武墨,一般情况下自保足够了。

  阵容的豪华并不在于随行人员,而是车中装着的“稀世奇珍”,每一件不仅价值不菲,更足以令天下震动,再没有当年那般寒酸。

  一进入巩地后,道路的状况便每况愈下,即使已经加装了磷青铜铸成的弹簧减震,四轮马车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起来也开始颠簸得左摇右晃。

  与窗棂来了几次亲密接触后,朱樉干脆下车骑马,以便趁此机会对巩进行实地考查,看看自己纸上谈兵式的规划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

  一骑上马,果然舒服了很多,怪不得后世会有那么一句名言:要想富,先修路。

  此前马车在水泥路上以二十多周里的时速前行都没什么感觉,可现在速度降低了一半,看着马车摇来摇去,朱樉再兴不起半点坐进去的念头。

  习惯了洛邑周围平坦的道路,一踏上这种相对“正常”的道路,自然就有些难以适应了。

  实际上从巩地到虎牢的道路还算是好的,国府几乎每个月都会派人进行一次挖补整修,只不过到底是土基路面,愈渐频繁的车马很快就会在上面压出一道道深深的车辙。

  望着不远处的筑路大队,朱樉不由心生期盼:等巩义大道修成就好了。

  新的巩义大道并不完全与旧路重合,而是截弯取直,以近乎一条直线的姿态穿越巩地,遇水架桥,遇丘铲平,从黑石关直抵未来的洛口贸易园,并连接与虎牢关的“联合大道”。

  数月前朱樉便有意与亚加达共同建设双方的主要通道,只不过考虑到其成本太高,连于芫对此都抱有日后再议的心态,即便朱樉一再“降价”,仍然没能谈成。

  除了参加星官大会,朱樉此次也有意再度促成此事:泥土路实在太不方便货物的运送,以至于现在进出洛邑的货物大多以水运为主。

  水运的成本倒是比较低,只不过速度还是太慢,更受河流走向的约束,而且洛水径流太小,现在就已经有些不堪重负,并不能承载未来的发展所需。

  根据战略互惠协议,大明、亚加达、渼洲三国均已开始建设水泥工坊,不久之后便可自行生产这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朱樉修建联合大道的设想也有了实现的基础。

  等元朝版的“八横八纵”修起来,那得有多美!

  正陷入遐想间,筑路小队的工匠们认出了马背上的朱樉,纷纷停下来热情地打着招呼。朱樉只得收回思绪,一一点头回应,不时还鼓励两句。

  这些人可不仅仅是一名筑路工匠,若一切顺利,不久之后便会成长为朱樉撒向天下的“种子”,实现朱樉彻底改变当前道路面貌的设想。

  正在这时,几名运送石料的工匠丢下手中的独轮车,不顾身后的呵斥,飞快地冲了过来。

  朱樉的注意力顿时被这几人吸引了过去,这才发现这些人的服饰与筑路小队的专用劳动装并不相同,隐约猜到其身份之际,高鹤懒洋洋地走了过去,拦住了那些人的去路。

  几名武墨也跳下马车,取出藏在车上的武器,迅速在朱樉身前摆下阵式。

  听到外面的异动,方一志也被惊动了,掀帘稍稍看了看情况,随即下车向朱樉靠拢。

  那些人并不敢冲撞高鹤,隔着几米便纷纷跪倒在地,口称要见樉子。

  一听其口音,更坐实了朱樉的猜想,向方一志微微示意不用紧张后,朱樉越过几名武墨,开口道:“你们就是信陵君的私兵吧,见我何事?”

  自这些普军被“驯服”之后,朱樉便再没有关注过,一应事务都交给苏岱在处理,没想到竟在这里撞上了。

  为首正是魏鞍,闻言稽首拜道:“樉子,求您给我们个痛快吧。”其余人也纷纷附和,引得紧随追来的监管小吏脸一阵红一阵白,连连向朱樉告罪。

  朱樉挥手止住欲将这些人赶回去的小吏,皱眉问道:“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你们受到了虐待?”

  不要说这些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俘,即便是,上次洛邑之战形成的整套优待战俘的规定也仍然有效,更不要说朱樉还特别交待过尽可能善待他们。

  “没有没有。”魏鞍连连摇头:“我等吃的饱,穿的好,住的也不错,并没有受到任何虐待。”言毕还不忘回首看向那名小吏,意思是我并不想告你的“黑状”。

  “那你这是……”朱樉并没有见过魏鞍,所以并不认识。

  魏鞍与周围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咬着牙道:“是杀,是放,还是留,请樉子给我们个盼头。”

  原来是为这个,朱樉不由有点为难,一时间竟不好给予答复。

  杀俘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就这么放走好像也不妥。朱樉可是听说了,这些人的主人魏武计,现在正身陷风波焦头烂额,说不定现在都还不知道自己的私兵已经变成这样了。

  想了想,朱樉决定把皮球踢回去:“你们自己是怎么想的呢?”

  “要么就放我们回家。”魏鞍再一拜:“要么就请樉子容许我们入籍。”

  朱樉闻言一愣,旁边的方一志快步上前阻止道:“不可,他们都是有主之物,入籍必会落人口实,引来无数麻烦。”

  “老师。”朱樉略有些不快,这其中也不乏被方一志看穿心思的窘态:“你这话就有点不对了,他们是人,不是物。”

  这一千普军本来是朱樉打算用来与魏武计谈判的筹码,根本就没想过要“吃”了他们,可经魏鞍这么一说,却让他不禁颇为心动.

第1142章 变本加厉

  周地实在太缺人了。

  吞下东西周公的领民后,他的“人力不足恐惧症”总算是有所缓解,可惜这种状态并没能维持多久,现在反而变本加厉了。

  巩义经济生产区的设立,最大的诉求就是要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为此他甚至不惜“解锁”一些次核心的技术,以引诱三国将其所需之人力主动送到自己的手上。

  算起来周地现在已经有了三十万人口,也不算少了,却也经不住朱樉“造”啊:职业工匠已增加到六万多,可连现在已经建好的工坊也不是个个齐装满员。

  农夫缺口很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口更大;更不要说为了推行矩行天下的计划,未来还需要大量的“出口型”人才。

  人在饥渴时,连一滴水都弥足珍贵,更不要说这一千人,还全都是壮劳力。

  要是能吃下去……

  方一志多少还是知道当前周地的情况,所以并不难猜透朱樉的心思,顾不得与朱樉玩文字游戏。

  正色道:“家臣、出自领民的私兵,皆是贵族私产,伯继,信陵君绝不会善罢甘休,不值得啊。”

  朱樉虽然完全无法认同把人看成是贵族私产,可这却是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现在的他还没有能力去改变这样的现实。

  左思右想,朱樉还是有点不甘心,向魏鞍问道:“若是许你们入籍,信陵君那里……”

  一听朱樉这话,魏鞍不由大喜过望:“在下虽是家臣,却非家奴,去留还是可以由己的。

  至于这些私兵,多属破落户,并非精锐,信陵君不会怎么在意,若是樉子再给予一定补偿,那就更没什么问题了。”

  从路霸到乞丐再到苦力,魏鞍的心态简直如坐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

  开始他还是挺不甘心的,对苏岱以阴谋诡计害他落到如此境地耿耿于怀。可这段时间为了吃饱肚子,不得不在周人的指挥下干些搬运的活,其间难免与其他周人产生交流。

  越是交流,对周地的认识便越深,越让魏鞍及一众普军觉得周地实在是太“亲民”了。

  普京虽霸主国,向来就有国富兵强之誉,可民众过的生活并不怎么好,特别是贵族领地的领民们,为了满足领主奢侈体面的生活,负担更比国府管辖的平民要重得多。

  魏鞍的处境倒是稍好一点,可这次魏武计派他来,本来就没安好心。

  说白了,连带着这一千普军,都只是炮灰而已,最理想的结局便是朱樉被逼得向他们发起进攻,将这些人尽数杀死,好让普京名正言顺地撕毁此前的协议,出兵干涉周室的内政。

  两相比较之下,魏鞍等人对于身为周人所享受福利待遇和各种权益自然无比羡慕,这才有了入籍之心。一听到那些建筑工匠跟朱樉打招呼,哪还不及时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一听都是些破落户,朱樉不禁有些犹豫起来。

  这些人在各国都属于“老大难”的人群,洪辰仇在大明朝变法大举“逸民”,主要收拾的便是这一类人。

  周地目前最缺的其实不是人,而是优质的可用之才。这些人现在似乎服服贴贴,很大原因是被清粥给“调教”过的,。

  谁知道入籍后会怎么样,冒着承受魏武计报复的代价换取这么些人,这笔买卖就不怎么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