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07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周允点了点头,表面也放松下来:“还记得钟鸣号令吗?”

  “记得!”一见周允不再像往常那样板着脸,黑鱼竟然有些不习惯,可回答却毫不迟疑:“先找队旗,连续短鸣集合,二声长鸣用餐,三声长鸣解散休息。”

  “很好。从明天起,我们十三组,不,以后就是一坊三闾了。我们将负责参与新城建设,晚饭过后你可以去佐士那里领这几天的工钱,集市上有些基本用品,你自己看着买点。”

  工钱?还有工钱!

  黑鱼看着周允转身而去的背影,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能够全家吃饱已经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在此基础上居然还有工钱,自己怕不是在做梦吧。

  “1314!”

  黑鱼愣了一下才想起这是在叫自己:“到!”

  “记住自己的代号,另外,欢迎成为阳昆的一员。”

  安顿好自己所辖的最后一户后,用餐的钟声已然敲响,周允却顾不得吃饭,一刻不停地向临时的政务中心赶去。

  中午得到通知带队前往新城阳昆,他立即明白自己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按预定的计划从工程队转变为民政闾。

  就如后世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喜欢搞新区建设一样,高子的新城建设并不仅仅为了把中间这片大平原纳入控制范围,更重要的是方便自己早期的各种措施得以顺利开展。

  冶义旧城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了,根本无法为全城隶农提供足够的安居之所。在剥夺几名百夫长特权将其贬为平民之后,邑府的政令倒是无人敢予违背,可观望情绪却极为浓厚。

  经全体政士商议之后,决定暂时在冶义实施“一朝两制”:旧有的体系暂时不动,平民的权利和义务一如往常。

  再把隶农剥离出来,作为新城的主力,实行类似洛邑初期发展的公有制管理模式。

  当然,只要愿意接受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平民也可以申请迁到新城,并不会强行限制。

  只不过秋收在即,生活还勉强过得去,平民们自然就没有足够动力去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愿意去的也就相当稀少了。

  长期处于这样的“分裂”模式当然是不行的,掌权团队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新城打造成亮眼的“样板工程”,以相对平和的形式完成整个冶义的全面改造。

  周允赶到政务中心时,门外已经有十几名闾政在排着队等候了。

  新城的建设任务很紧,不仅有专门的人手时时巡视记录各处进度,收工之后各领队还要亲自进行汇报盘点,总结一天得失并接受实时修正的任务安排。

  在门房领了个食盒,周允慢慢悠悠地排在了队伍后面,一边吃着政务中心的小灶,一边听前面的几个闾政争论。

  往常周允赶来时大多已经是在晚上了,能够在这个时间点排队的基本都是城内干活的,想着自己以后终于不用再风餐露宿,嘴时的米糕不由得更加香甜起来。

  “邑宰怎么能够为了一个小毛孩改方案呢?一会儿我一定要反对!大政会通过的方案怎么能够说改就改,再怎么也要征求我们同意嘛!”

  “我看你还是省省吧,听说那郑果颇得樉子欣赏,说不定这方案是樉子的意思,你反对有用么?”

  “樉子不是答应不插手吗?”

  “就算是樉子的意思,那又如何,有错纠错,这可是政士第一课学的内容。”

  “错其实也不算错,关键是我们前面的很多努力就白费了,有点不值而已。”

  周允入城的时候也稍稍打听了一下,对此算是知道点大概。

  阳昆新城原本的规划是在离沙河不远的一处河谷平原,这段时间日夜继日的努力下,城墙的土坯已经快建得差不多了。

  各闾坊差不多也是靠着城墙建造第一批的临时居所,毕竟以现在的情况要像洛邑那样全部以砖石实在太过奢侈,只好先满足量,以最简单的方式把人住进去再逐步改善。

  所以最初的民居极是简陋:仅两间或三间茅草屋,勉强可以遮风挡雨。

  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所有人都需要到指定的公共厕所;厨房就更不用说了,由三十多个大食堂负责全城的一日三餐。

  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个隶农发出抱怨,毕竟这已经比他们此前的待遇要好得太多了。

  本来按照计划,在初步满足安全和居住需求后,下一步就是大量工坊的修建,以尽快让新城的各项工业开始运转,从而推动各项建设进入快车道.

第1020章 提供动力来源

  可经郑果那么一说,高子和朱樉都有些心动,随即有了修改既定方案的念头。他被提前调回来,估计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

  正想再问问细节,已经有人从政务中心走出来招呼他们了:“今天就不用一个个来了,邑宰让大家一起进去,有大事商议。”

  现在又能有什么大事呢,心知肚明的政士们鱼贯而入,周允也就没有打听的机会了,往自己嘴里狂塞了一堆食物后,随着众人进入了政务中心。

  说是政务中心,其实也就是一个一百多平方周米的大草棚,连墙都还是用草席构成,除了加强了采光设计外,其他的就乏善可陈了。

  毕竟这些不久后都要进行拆除,倒也没人在意这么多了。

  周允进去的进去的时候,上级大沙盘周围已经站了不少人,除了掌权团队能够赶到的人外,朱樉、杨竹、孔德、沈竹亮等人尽皆在场。

  一边加速吞咽食物,一边将眼光投向沙盘,没过多久,周允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大的手笔!

  新城的位置果然向后挪了数周里,核心区域从平原移到了湛阪南麓的一块低丘台地,旧址上则规划出一条运河直抵山脚,尽头则是一座小型港口。

  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周允之所以如此惊讶,是因为在新城西南面,新增了一座巨型大坝的模型,

  水坝在周地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可即使是义鹊最新规划的诸多水坝,最大的也不过两三百米长,十来米高。

  最多的还是那种不到百米长的微型水坝,为一个工坊提供动力来源,再顺便发挥一下灌溉作用,便已经足够了。

  虽然也曾听说樉子有意在伊河上游建一个大型水坝,可那毕竟只是听说,与眼前的“实物”相比,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了。

  能够通过政士考核,周允多少还是识得沙盘比例,仅只是初步推算,这座水坝的长度便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两周里。单以长度论,将是周地任何一座水坝的十倍以上。

  这可不止是长度那么简单,要把水量充沛的沙河阻断,其高度恐怕也要超出周地那些水坝数倍。

  这得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才能达成!

  另一边,赞成和反对的阵营也是泾渭分明。

  作为首倡者,郑果就不用说了,可高子也旗帜鲜明地表示应该将这项大工程纳入规划之中。

  其实最开始高子对郑果积极主动要“帮忙”修水坝是非常排斥的,虽然此前郑果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利方面的见识,可周地的微型水坝修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根本不需要寻求外援。

  可随后郑果一再鼓吹这将是全天下最宏伟的工程,让他渐渐开始有些动心了:追求世人瞩目的政绩嘛,这也是人之常情。

  不管他把冶义治理得再好,可有洛邑这个明珠在前,他很清楚自己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超越朱樉的成就。而这座水坝,恐怕就是他最佳的弯道了。

  见高子竟然真的被郑果说动了,朱樉第一个表示反对。

  要是放在基建狂魔的时代,这样的水坝根本就是个小工程,根本不会有多少人去关注。可现在嘛……只是粗略一算,这座水坝至少要用掉目前周地三年的水泥和两年的钢铁产量!

  可高子却表示,又不是立即上马这项工程,反正湛阪就有煤铁和水泥灰岩,完全可以依靠扩大自己的产能来提供物资,不给周地增加任何负担。

  朱樉随即又找到一个理由:这么大的一座水坝,一旦发生溃堤,整个新城都会被淹没,安全隐患相当大。

  他这并不是为反对而反对,毕竟从几十百把米到几千米,这可不仅仅是量变而已,涉及到的工程技术问题多了去了。

  高子仍不放弃,直接把新城迁到更高的台地上,即使真的溃堤也受不了多少影响。

  这下子朱樉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了,这一大一小忙活了一天一夜,竟然就把新的规划给搞出来了。

  即便如此,朱樉、杨竹和孔德仍有着不少的顾虑:这项工程太过劳民伤财,实际收益却并不是很大。

  从灌溉上来说,这时的雨量相当充沛,即使要让所有田地得到灌溉,也用不着修这么大的水坝;从为工业提供动力来说,用处当然很大,可短期的投入产出比仍然不划算。

  郑果自己就有过计算,要完成这样的大坝,在物资不缺的情况下,仅是主体工程就需要两万人干上三年。若再加上各种附属工程,这个时间至少得延长到五年。

  这倒还真符合郑果的志向:要干就要大干,要做就得是别人做不到的甚至想不到的。再加上高子也想捞个“天下第一”,两人一拍即合,转眼就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

  遇到两个都想“搞事情”的人,朱樉觉得正面硬碰胜算不大,只好进行曲线进攻:“好吧,就算我同意你们这个方案,那是不是先把眼前要紧的事做好再说?”

  高子干咳了一下,再一次发出“温馨提醒”:“樉子,这个方案并不需要你同意,我同意就行了。你只能建议,我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的。”

  长臂管辖果然从古到今都不受欢迎,朱樉恨恨地咬了咬牙,抛出了自己唯一的武器:“协议都签好了,你可别想着我会追加投资。”

  高子丝毫不受威胁,转而向郑果道:“听到了吧,要想修水坝,给你两千人,先帮我把运河和水网体系做好如何?”

  “两千人?”郑果扁了扁嘴:“给我五百人就够了,工期缩短一半!”

  朱樉听得有些无语,郑果真有这牛么,那可是二十周里长的运河,上百周里的水网。

  不久之后,他总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牛人了。只是现在他却没有机会亲眼见证,计冉回来了。

  最为繁忙的秋收终于开始了,计冉也在这个时候返回了冶义,不仅带走的一百弩骑兵一个不少,队伍里还多了一千多人。

  听到这个消息,朱樉就顾不得去管高子和郑果“瞎折腾”,连忙返回了冶义.

第1021章 必经之路

  计冉这家伙一去十几天,连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虽然知道他这个人向来只会让别人吃亏,可若说心里完全不担心,又怎么可能呢?

  朱樉指责的话还没出口,便被计冉带回来的两个消息给堵了回去。

  第一件事便是夫差已在郢都正式称王,下一个目标则是北伐中原向天下展示自己的武功,谋求霸权。

  从郢都北上,最佳的线路自然是通过阳南盆地出方城,顺利的话大军在一个月内就可饮马黄河,而冶义则是必经之路。

  据计冉收集到的消息,夫差此次将以驻扎在郢都的六万瓦刺军为主力,依附的渼洲贵族武装为辅助,又让伯嚭返回瓦剌国召集十万大军沿淮水而上接应。

  预计整个北伐大军的规模将达到三十万,对外则号称百万。

  当然号称嘛,这里面的水份是很多的,毕竟在渼洲最巅峰之时,也不可能真的拿得出百万正兵投兵入战争,更不要说维持这么大规模队伍所需的后勤补给更是难以想像。

  不管是依附的渼洲贵族武装,还是从瓦剌国本土第二次征召的队伍,恐怕都没有多少战力,称之为民夫也不为过。真正能够可堪一战的,也就这六万,甚至只有三万瓦刺军。

  凭着三万主力就敢远离本土去挑战韩魏,以求自己的霸权能够得到承认,这胆子未免也太大了吧!

  朱樉完全无法理解夫差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简直就是在作死嘛。可夫差作不作死他无心过问,偏偏冶义大概率会成为其必经之路,甚至用来当作其前进基地也不无可能。

  这可就要命了!

  朱樉一直以为自己只是来捡捡便宜,瓦刺军肯定不会在渼洲腹心之地呆太久,到时只需要做做样子,让渼洲欠自己个人情,顺势开展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所有预定的“作战”计划,几乎都是建立在瓦刺军“逃”,自己怎么比较安全地追这个前提之下。换而言之,朱樉最理想的结局就是“礼送”瓦刺军回国。

  可现在,这个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了。

  凭自己带来的两百弩骑兵和老兵十不存一的冶义,能硬扛瓦剌国大军吗?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计冉却丝毫不体谅朱樉的心情,又奉上了第二个无比劲爆的消息:就在郢都陷落两三天左右的时间点,洪辰仇亲率一万大明新军,闪击武关,并一战而下!

  朱樉心里悄悄算了下,这差不多是时焦一从自己这里得到渼洲战败的消息,立即就传回了大明。而大明在得到消息后,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便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大明从自己的情报网络获取的信息,相比之下,朱樉那点信息渠道,根本就不能和大明相比。可其出手之果决,时间拿捏之精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为了达成战略目标,大明军甚至直接从商、於二城开过,不惜把自己的后背完全暴露,为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武关。

  整个渼洲正被二次战败的消息惊呆了,这才使得洪辰仇几乎没付出多少伤亡便一击得手,甚至在数日之后消息仍然被封锁在极为有限的范围之内。

  而且大明的胃口还止这六百里商於之地。

  计冉返回的路上,正好碰上了大明派出的使者,因周大明目前的关系,他还非常“好意”地为其指明可能找到渼洲王的方位并护送了一段路程。

  不知是使者毫不设防还是有心泄漏,又或者在玩心眼方面根本不是计冉的对手,就这么小半天的功夫,大明的意图已经被计冉摸得一清二楚。

  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洪辰仇在攻克武关之后,并没有趁势更进一步。

  虽然已经探明渼洲王丢下一道紧急动员令后,自己却逃出了国都,乘船避入了云梦泽。整个渼洲上下目前正处于最为混乱的时期,大明却遣使愿意伸出援手。

  连朱樉听着,都觉得这简直是一种巨大讽刺:你都趁机占了人家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了,还充什么好人呢?

  原本的历史上,渼洲这场大祸也确实是大明出兵才得以解除,可在这个时空里,申包胥却没了用武之地。趁火打劫夺下武关后的大明,主动想要帮忙赶走瓦刺军。

  当然,大明这个忙也不是白帮的。除了默认武关以西为大明领土之外,渼洲还需要割让从郧阳到南郑的整个汉水谷地,以作为大明的报酬。

  洪辰仇的胃口之大,足令朱樉咋舌,与之相比,他自己实在太过善良了:目的只是想促进交流与合作而已。

  六百里商於多是山地,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实际利益。除开武关不算,商於两地的民众加起来还不到五万,这也差不多是当前技术条件下,能够养活的极限了。

  可汉水谷地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夺取南郑,历史上好像是等到朱驷继位后才做的事,现在居然被洪辰仇给抢先了,怪不得两个人就像天生的仇家一样。

  根据计冉推测,既然敢提出这样的要求,大明的队伍恐怕早就已经从陈仓出发了。他们所求的,不过只是趁渼洲最虚弱之际,逼其接受这个既定事实而已。

  朱樉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原本的历史上洪辰仇在大明厉行变法二十一年,连夺回河西的目标都只实现了一半,还是靠着公孙晏接力才最终达成。

  可现在才变法六年,就已经开始发力了:上半年才向西拓地千里设立了西海郡,现在又夺取商於再图汉水谷地,一下子又是上千里之地。

  虽然也有机缘巧合的因素,可在这样的势头下,南取巴蜀恐怕也将在其手中实现。怪不得当初他敢夸下海口,十年之内大明就能具备东出的实力,照这样看,还真不是吹牛。

  这进度条拉得也未免太快了吧!

  想起大明不惜一切想要和自己加深合作,以获取更多的先进技术,朱樉不由感觉后背有些发凉。

  本来还想着拉上渼洲来制衡大明,可渼洲现在这个样子,即使大难不死,恐怕也不是三五年就能恢复元气的.

第1022章 更能一战成名

  到时候大明说不定连巴蜀都已经握在手中,再加上正在洛邑“深造”的李兵,拥有更强的天府之国为后盾,大明的崛起恐怕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快很多。

  以周地现在的实力,想要制衡任何一国都如痴人说梦,甚至连中断与大明的合作都办不到。自己矩行天下的战略,到底有没有机会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