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不过我要提醒周相,普U两国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得到的结果却未必是周相所愿意看到的。”
“那倒是给个我能接受的条件啊!”朱樉哪里想打,只好实话实说:“设身处地,惠相你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吗?这让我完全无法选择。”
“那好。”惠释略现得色,淡淡地道:“不急,我们可慢慢谈,有的是时间。”
姜还是老的辣,顺利摸清了朱樉的底线,惠释嘴上说不急,可每天上午都准时到朱樉这里“打卡”。
谈上一两个时辰便告辞而去,谈到哪里算哪里,绝不拖泥带水,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钟点工”。
深切体会到自己在外交谈判上的业余水平,在第一次惨败于惠释之手后,朱樉痛定思痛,立即以上级组织会及擅长此道的专业人士为核心,组成了自己的谈判智囊团。
每天一大早便商量好应对策略,结束之后再讨论得失及弥补措施,甚至杨竹等人还不断更换人手,与朱樉进行模拟训练,特别是针对其弱点进行不断强化。
在这种“早计划晚总结+实战演练”的模式下,朱樉的谈判水平也在飞速提高着。不过有得就有失,在另一方面,他的时间也几乎完全耗在了里面。
为了担心自己有所遗忘,从第二次开始,朱樉甚至几乎都会带着一本厚厚的“备忘录”,也不怕人笑话,时不时当着惠释的面翻开看看,偶尔还会出现“照本宣科”的情景。
眼看朱樉在谈判中变得越来越成熟老道,惠释却是一点也不在意,反而因遇到了对手而兴致越来越深厚。
虽然被赋予全权谈判之职,惠释却也是有苦自己知:不比朱樉随时可以找人商议决策。
不论他谈出的最终方案如何如,都还需要传回义安和邻姿,等待普U两王皆无异议后,才能算是真正的大功告成。
即使以这个时代最快的信息传递速度,消息要送到义安再把魏斯的意思传回来,至少也得十天左右。至于U国,那就更远了,一个月跑个来回已经是极限。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U普相王从提议到最终决定,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最终敲定下来,这还是在大明、亚加、尚三国有心推动下,非常高效的了。
现在已经是七月底,留给惠释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几乎没有人敢在冬季来临之时,将自己的军队驻扎在国外。
换而言之,他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拿到可以令普U两国都满意的方案,分别送到洛邑和邻姿供魏斯和田音祺交付朝议,再最终定夺。
一旦方案在朝议上通不过,他便会像战败的将领般遭到问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在这种情况下,惠释的胃口自然就变得很大了。
最初的时候,朱樉很容易就会被惠释这种漫天要价的方式所激怒,不过很快他便学会了就地还钱,一点一点地试探其底线所在。
比如惠释一来就要求朱樉必须交出望远镜的制造技术及所有工匠,甚至只是专属U普两国,连洛邑都不能再进行生产。
此次五国伐楚,差不多算是望远镜的第一次公开亮相。这种前所未有的利器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惊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模式。
朱樉将望远镜的外贸业务全权委托给了吕布威,在其“奇货”理论下,自然是以饥饿营销为主要销售策略,虽然是暴利,可卖出去的望远镜并不多。
尚京仅有一只,自然牢牢掌握在国君赵永手里,廉颇连摸都别想摸上一下。
普京只买到了三只,此次负责攻渼的主将庞眷多番恳求下,也不过勉强获得了一只的临时使用权,还只能在战时使用,平时都由普王派出的专人负责保管。
亚加达也只得到三只,韩伍倒是极为大方,直接送了一只给于芫。
大明太穷,吕布威甚至不屑去做他们的生意,也就与此利器无缘了。
与之相比,渼洲做为吕布威扩散大计的第一站,那可就幸运多了,一口气就买下七只。
此次熊商为了对抗五国联军,不仅分别送了一只给坐镇方城的孙叔敖和防守武关的昭阳,更把剩下的五只全数带上了战场,分茨给几个主要将领使用。
可是说,正因为有望远镜之助,渼洲才败而不溃,顺利将大部分主力撤回淮水楠岸,令U普不敢继续追击。
而洪辰仇首次领军就在武关下吃了大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昭阳靠着手中的望远镜可清晰掌握秦军动向,提前作出针对性的部署。
经此一战,望远镜何千金,简直万金难求。
在实战的检验下,其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国无不暗悔自己当初没能多买下一些。
就算不甚知兵者,也知道这东西的有和无,多和少,已经可以对一场战争的胜负起到巨大影响的作用。
虽然吕布威已经尽可能小心谨慎,可既然各国都对此极为重视,哪能查不出蛛丝马迹来。等到各国回师之时,收集到的各种线索都将目标指向了洛邑,这才有惠释提出的如此要求.
第847章 不为人知的秘密
朱樉对此倒是有了心理准备,洛邑的发展已经暴露在天下的目光中,很多细节根本不可能瞒得住有心人的查探,只不过惠释在谈判中时不时显露出来的,仍然大出他的意料。
几个月下来,列国对洛邑的了解,已经到了极深的程度。
不论是政治架构、爵位制度、人员组成,还是风俗民情、商贸状况、产业结构,甚至连朱樉的“发迹”过程,几乎都一清二楚。
唯一没能触及的,恐怕也就只有朱樉目前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细节。
毕竟受制于时代的局限,对U普两国来说,工匠是可以和技术划等号的,系统的技术理论对他们来说,就完全是个陌生的东西了。
所以索要工匠就等于索要技术,分享工匠就等于分享技术,保密技术则只需要杀掉相关工匠就可以了。
这就正如当初赵永对待吕布威一样,不想让别人也有望远镜怎么办?很简单,杀!
朱樉的思维方式却完全与这个时代不同,如果要买,这个可以谈;适当的技术合作?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可要想送人,那可就完全没得商量。
你来我往的谈判中,时间很快过去,惠释也显得越来越急迫。
为了给朱樉“加压”,谈到第十五天的时候,U普联军便离开巩地,直接在离洛邑城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并开始大摇大摆地进行攻城准备。
兵临城下,朱樉几乎每天都要在高处用望远镜察看一下敌情,然后再开始与惠释进行周旋。压力越来越大,不过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同时也对外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外交能力的高低,其实是有衡量标准的,那就是是否能以最小代价,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核心利益。
只要触及核心利益,那当然要寸步不让;而那些不是核心的利益,则当放则放,以小换大,舍小保大,才是外交的艺术所在。
而一场外交斡旋,更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表面上摆着的东西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外交决定之外,还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唯有真正的外交家,才能毫无阻碍地看清这些秘密所在。
经过这场集训的洗礼,朱樉几乎得到了一次升华,再不复当初的“天真”。
只不过惠释已经没有耐心“教导”朱樉了,谈判进行到二十八天时,一份最后通牒摆在了朱樉面前。
一日之内,必须做出抉择,否则已经做好攻城准备的U普联军将代替他做出决定。
惠释还真不是说着玩的,前脚刚走,设在各处的观察哨便发现U普军营的异动:各种攻城器械被推出军营,在洛邑秋播范围的尽头处一字排开。
不论U普,对于攻城这种事显然都已经相当熟练,这十来天他们可没闲着,赶制出的攻城器械已经足够向一座坚城发起进攻。
即使洛邑连城墙都形同虚设,也并没有让他们有丝毫的松懈。
相比于列国目前都只有几只视若珍宝的望远镜,洛邑就简直可以称作奢侈了:不仅所有负责侦察敌情的人手一只,甚至配备到了每一个闾。
这甚至不是朱樉临时赶制的结果,方一志发现望远镜还有相当的挖掘潜力之后,会同几名掌握初步光学理论的墨家弟子,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改进,想要制作出看得更远、更清的望远镜来。
若把朱樉托高式子和泰杉制作的那两只看作第一代的话,目前洛邑最新的望远镜型号已经经过了超过二十次改进,甚至还试制出直径达到一米的“超级望远镜”。
技术的隔膜捅破之后,一只望远镜的成本其实并不高,特别是随着玻璃制造技术的成熟,以及水力打磨器械的出现,一个熟练的工匠只要花上一天,轻轻松松就能做出十几只来。
既然如此“便宜”,方一志也就毫无顾忌了,每一种型号少则十几只,多则数十只,进行充分充地测试,甚至还因此“喂”出几名熟练的打磨工匠及多种打磨器械来。
当U普联军进驻巩地,朱樉想起望远镜的重要性时,仓库里已经堆放了数百只的存货。大喜之下,朱樉干脆更进一步,让几名熟练工继续保持生产,把望远镜普及到了每一闾。
这事要是让对面的庞眷知道,非气得吐血不可,当初他为了从普王那里得到一只的使用权,不知道费了多少脑筋。
可惜手里还没摸热乎,与渼洲的盟约一达成,普王立即就将保管望远镜的人给召回去了。
因为吕布威对U国的敌视,所以刻意没有将其视为交易对象,整个U国连一只也没捞上。
换而言只,此时的U普联军所拥有的望远镜数量为零,而洛邑这边却足足下发了近千只的数量!
这一点连朱樉都不知道,在得到U普联军摆出进攻姿态后,他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该如何答复惠释拟出的最终协定。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同意,要么迎接U普联军的进攻。
虽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谈判,可得到的仍然是一份“不平等条约”,唯一改观的便是一些朱樉坚守的底线未被深入触及。
周普U三国盟约:一、周王室承认普U为兄弟王,专掌征战赏罚之职,并代周王室管理成周之外的天下诸侯;普U的王爵及附加职权世袭罔替,无需周王室的册封同意。
二、普U尊重周王室的天下共主地位,承认“天子”为周王的专属称号,若有其他诸侯出现冒犯的情况,普U有义务予以维护。
三、周王不得以任何形式断绝诃萳和巩的传承,U普分别在两国驻留五百士兵,既负责监督这一条约的履行情况,亦在洛邑遭到攻击时予以救援。
U普有权根据事态变化调整驻军数量,只须提前告知,不必得到周王的同意。
周、诃萳、巩三地民众可自由迁徒,选择在三地中任意一地居住,任何人不得强行阻拦。周不负责U普驻军所需开销,也不得拒绝两军在洛邑平价采购军需.
第848章 最长的盟约
五、除必要治安力量外,周不得组建编练军队,盟约达成之日公开宣布永久性免除军役征发。作为安全保障,任何一国进攻周地,将视为对U普同时宣战。
六、周地所需的盐等必须品配额,将由U普共同负责,每三年议定一次,价格不得超过两国向他国售出的水平。
作为交换,周地向外出售的任何商品,U普可选择各占其三分之一的份额,价格与他国相同。
同时,此项条款亦适用于周地对外流出的技术,两国均有权以同等条件获得同等待遇,不论他国所获技术是否则周地提供,若周地具备,则必须有条件向两国进行交换。
两国为维护夏国正统而讨伐渼洲并向天子献俘,作为回馈,周地将回赠两国望远镜各一百只,分三年交付完成。
日后若有献俘情况,照此例办理,两国皆应获得同等价值的赠礼。
整整七条,这恐怕是这个时代内容最长的盟约了。
这还是得益于纸的出现,若是在以往,盟约一般都是写在帛书上,特别重大的还会专门铸鼎以作纪念,两种介质都无法承载太多的书写内容,只能极尽精简。
这七条还只是盟约的主要框架而已,其中还有大量的附带条款及解释写在了另一本册子上,足足有四五十页。
其中详细地规定了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解决办法。
这当然是一份对朱樉极为不利的盟约。
可能。驻军虽然进一步削减了,可有其在旁时刻监视,周地连悄悄发展武力的可能性也被堵上了。
而贸易条款的内容,更是朱樉力争所得,其实也是完全有利于U普,不论售出的是商品还是技术,两国都可以以同样的条件获得,哪怕是别人自己研发甚至偷到的技术也不例外。
至于那两百只望远镜,朱樉反而一点也不肉疼。这也幸好有之前吕布威奇货策略的基础,使得惠释先入为主,以为这东西非常稀有,反而成为朱樉多项争取条件的重要筹码。
听到朱樉将盟约的内容宣读完毕,整个会场一片沉寂。
任谁都明白,接受它,洛邑将可以安然渡过这一次的危机,迎来一段短暂的和平,什么时候结束,却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
不接受,U普联军的举动早为众人知晓,只怕这一战就在所难免了。即使在这段时间大家绝大部份精力都用在了备战上面,可当它真正来临之时,又有几个人真正能够坦然面对。
是战还是和,这个抉择并不好做,很多人都像朱樉一般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与此同时,城外的U普军营里,庞眷也在与惠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按普王的意思,谈和打的权力完全交给了惠释,这让惠释既享无比信任,同时也感受其中的压力:一旦没处理好,责任也得由他一个人来承担。
从惠释的立场上,当然是能够外交解决最好,毕竟自周代商而立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诸侯攻打王城的先例出现。
哪怕是当年打了周王室一耳光的郑庄公,也在手下将领射中周桓王后赶紧鸣金收兵,不敢再发起进攻,以免承受杀害周王的罪名。
甚至还马上派人带着厚礼前去抚慰,主动给周桓王一个台阶下来。
连自视蛮夷的渼洲,在这种事上也不敢含糊。周昭王领六师之军伐渼,结果命丧汉水,带去的人一个都没能回去。
哪怕当时仍处于敌对状态的“嫌犯”渼洲,不仅不敢据此“功”,反而拼命撇清自己的关系,一个劲地推给天灾、意外。
普京虽然现在如日中天,可真的要挥军进攻天子所居之城,要说没有一点心理负担,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周王室的威望现在几乎到了谷底,所以只要有必要,魏斯并没有放弃动武这一选项。
只要不攻打王宫,拿下洛邑后,反正话语权在手里,想怎么说又是什么难事呢?
自然是惠释主持大局;可一旦要打,战事的一切事宜就由庞眷控制了。
在原本的时空里,庞眷出仕普京时,吴奇已经离开,其军事才能在普京首屈一指,很快便成了普京军界的“一哥”。
可在这个时空,庞眷从出仕起便一直生活在吴奇的阴影中,被压制得无法动弹。
好不容易捞到一个五国伐渼的机会,淮北一战,以三国二十五万精兵对阵渼洲五十万大军,胜倒是胜了,可连大胜都算不上,渼洲的主力甚至都没有遭到多大的损失。
对比吴奇在河西以五万对大明五十万,仅以极小的伤亡便彻底击溃明军,斩首俘虏无数的耀眼战绩,庞眷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心里一直都憋着一股气。
回师之际,普王竟然让他带两万人进驻巩地,更让他有一种牛刀杀鸡的屈辱:以自己的才能,居然沦落到被派去攻打洛邑这样的城池,这不是屈辱是什么?
若不是战和的决定权在惠释手中,他才没有那么多顾忌,早就挥师攻下洛邑,出一出自己心中那口鸟气。
所以当惠释终于拿出一份最终协议的时候,庞眷立即爆发了,甚至控制不住与其大吵一番,认为此协议太过宽容,普京根本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好处,是一份“卖国”条约。
很快,上级组织会内部就对如何对待这份盟约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阵营。
出乎朱樉意料,农家和墨家虽然并不满意这份盟约,却都是坚定的主和派。
整个谈判过程中,除老聃仍旧无心过问外,其他所有委员都密切关注并深度参与到其中,不少条款的达成都有他们共同的努力在其中。
条约的内容实际上并不太出乎大家的意料,若不是惠释突然吹响了终场哨,他们本来就惨。
农家曾在西洲有过一段相当满意的生活,正是因为西洲被灭而踏上狼狈的流浪之途。
其后又想在尚亚西落脚,相比之下尚亚西给予农家的条件自然比不上西洲,但还是可以接受的,可还没有安顿下来,转眼间尚亚西又被灭了.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