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有的人能识写计算,可组织协调、管理沟通能力差;有的人能说会道,天生就是自来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却做不好事;有的人做具体事务是一把好手,其他方面却乏善可陈……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人都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可一旦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小小的团队,却可以轻松达成朱樉的所有要求。
佐士制度应运而生,哪怕只有一项长处,都可以通过佐士资格的认定,由国府进行统筹调配,充塞到一个个闾坊之中,扬长避短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虽只是初具雏形,可朱樉却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潜力:每一个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真正的全才并不是没有,可毕竟太少了。
若以一个个精心调配的团队来取代个人,未来他又何愁无人可用。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仍然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不断的实践经验进行修正,最终能够让会“做人”的,好好做人;能做事的,好好做事,仍然任重而道远。
以他现在的状态,也只能将这一想法摆在自己的任务列表中,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做筹划了。
做为见习坊正,费宏得到了国府分配的两名佐士作为助理,一旦通过考核证明他能够胜任坊正之职,见习二字才会被取消。
反之,三个月的见习期一过他还不能达到要求,便会被直接免职。
作为巩地的一名“中等贵族”,费宏也算是有一定的治政经验了,初时根本没有觉得自己会做不好坊正之职。
可甫一上任他才知道,自己实在大错特错了,周地的“官”根本与他心目中的认知大相径庭。
一名助理捧着厚厚的名册道:“坊正,本坊二千一百四十二名青壮已有一千九百二十五人完成分配,尚余二百一十七人需要参加士培。
昨晚我已经造访过各士培所所正,只争到了两百个名额,剩下的十七人你看该怎么办呢?”
给所辖民众“找工作”,是闾坊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这也是让费宏最不习惯的地方:自己哪里是管人,根本就是保姆!
“推个车都不会吗?”费宏拂着额头,一点脾气也没有:“我昨天问了,运送建材那边缺口还很大,只要有个推车士都要。大不了我们去借点独轮车来,让这些家伙就在街上练练。”.
第814章 分配目标
“也只有这个法子了。”另一名助理叹了口气:“我们的青壮就业率在二十六坊中排在第二十五位,再拖下去我们恐怕会成为最后一个达到完全分配目标的了。”
青壮就业率,是考核各坊闾的第一个重要指标。
洛邑青壮一直都是稀缺资源,原来的十六坊,青壮就业率早就完成百分之百了,一个闲耍的都找不到。而新增这十个坊青壮人数大大提升,相比而言需求就没有原来那么旺盛了。
“那就这样吧。”前一名助理继续翻着名册,眉头微皱:“健壮妇女一千九百四十四人,分配下去的只有八百二十三人,这个缺口就很大了。”
成人就业率,相比青壮就业率的权重稍低,却仍是综合考量的重要内容。
费宏无奈地望向另一名助理:“我们该怎么办?”
“一会儿我就去见农资协会的陈鑫会正。”助理拍了下桌子:“离秋播还有四个月,今年的秋播还需要大量的种子,我尽量去争取几百个选种的名额。”
“造纸坊那边好像也要扩大规模。”另一人提醒道:“你以前不是跟朱林认识吗?再去找找他,给我们解决一两百人也好啊。只要能过七成,那我们就不愁了。”
身为助理的两名佐士同样急需“政绩”,朱樉曾经向他们公开表示过,下一批的闾正、坊正将会在他们之中选拔,甚至之后的乡正、国府人员也会以这样的方式产生。
以目前周地的政治架构,闾正、坊正都不算是“有编制”的,只是会获得一定的国府补贴,主要收入仍然来源于所属闾坊的公共财产支出。
只有到了乡正这一级,才算是真正完全“脱产”,不再参与三三三一制的分配,也就相当于真正进入了洛邑的“官场”。
目前洛邑以五坊为一乡,现在还不够六乡之数,即使最终全部吃下东西周公的领民,也不过才十六乡左右。
这十六个乡正才是洛邑国府未来的核心骨干,也是目前争夺最激烈的位置。
费宏一开始也是有志于乡正之位的,可做坊正这几天下来,已经对独立做好坊正严重缺乏自信了。
管的东西太多了!
从最开始的取名造册,到每闾的人力资源统计分类上表,再到职业培训及就业安置,连民众垃圾未按分类进行放置,也要被农资协会问责,并责令加强全员宣传培训。
据得到的“内幕消息”,过几天还要各闾坊着手开始分批安排老弱妇孺去洛邑医院进行体检。
费宏曾私下问过一些老坊正,等朱樉现在“手把手”的指导结束后,各坊以后就得独立进行年度计划、组织分配、人员协调等诸多事务。
总之一句话,周地的官员要做的不是“管”,而是服务,庶民安居乐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官员便得想方设法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水平的高低,大致就是各人“政绩”的高低。
这实在一点都不够威风。
不过也正因如此,费宏无比庆幸自己当前的选择:以樉子这样的掌权理念,东西周公如何比得过?
“好,就这么办。”费宏站了起来,一点也不愿耽搁:“那就有劳二位了,我也去烦烦乡正,这些问题他也得帮我们解决一下。”
刚要出门,外面传来一男子的声音:“坊正在吗?”
费宏顿时僵住了,压着嗓子道:“是二三七闾的闾正,你们帮我顶一下,就说我不在,迟点会去找他的!”
最初的时候,朱樉也有给每个闾取个名的想法,比如最先入住的几个匠士闾他便取名为神工闾,巧匠闾之类的。
可没几下他肚子里那点墨水就被榨干了,只能采用偷懒的办法,采用数字代替。
费宏所说的二三七闾,其意便是第二十三坊第七闾。
幸好如此,现在洛邑已经有了两百多个闾,等鲸吞计划达成后更有超过八百个闾,要是个个都取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脑袋恐怕都得抓破。
在朱樉的“纵容”下,下级找上级一般都只会干一件事:伸手摆困难,要人要物要服务。
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特殊的上下级关系,费宏立即就蒙了。几天下来,他也开始学精了,但凡闾正们提出的难题他不能解决,能躲先躲,先去找乡正的麻烦再说。
见二三七闾的闾正被助理支走,费宏小心翼翼的出了门,一边整理着各闾反映的问题,一边向乡正的办公地奔去。
将空梓师徒交给书珂接待之后,朱樉与高鹤骑着马匆匆出城,直奔原来的村子方向而去。
虽然目前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洛邑城中,可以原来的村子为中心的初级生产基地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几大饲养场、冶炼、水泥、煤、木材、玻璃等作坊在得到人手补充后,规模都已经有了数倍的扩大。
可这远远满足不了洛邑飞速增涨的需求!
其他的都可以一步一步来,唯有钢铁的产量让朱樉无法忍受。
除了各色机床需要大量钢制模具外,缺口巨大的农具也是一个用钢大户,更不要说已经定型的多种型号弩机也大量采用了钢制零部件。
钢铁的产量上不来,他的万弩之国计划便只能停留在纸面。
事关存亡,他不得不在初步理顺各闾坊事务之后,立即抽身赶来主持增产大计。
说起来,朱樉那点可怜的冶炼知识早就被榨得差不多了,冶炼坊里不要说上士,随便找个中士估计都比他知道得多一点。若不是被逼到火烧眉毛了,朱樉也不想进行“跨界”管理。
一路疾驰抵达冶炼坊时,以墨子和鲁颁为首的技术攻关团队早已等候多时。在高式子的引导下匆匆参观完目前的生产流程后,朱樉立即召开了“现场办公会”。
没有丝毫客套,朱樉直奔主题:题“我们需要更多的钢,比现在要多十倍甚至百倍!”
“光吼谁不会,关键是怎么来?”泰杉一点也不给朱樉面子,带头唱起了反调。
此前因朱樉受伤的关系,他还算是“老实”了一段时间,等朱樉伤愈之后,内疚之心愈渐淡薄,逐渐又恢复到往日的样子.
第815章 无矿可炼
朱樉毫不在意泰杉一开始就拆台的言行,转向高式子道:“师兄,说说我们目前的困难有哪些,一个个解决。”
一直以来,朱樉都纵容各协会甚至属下的闾坊直言存在的问题,大家也习惯了凡事先报忧的风格。
高式子也不客气,伸出两个手指道:“主要是两个,一是铁矿已接近开采极限,可提升的空间不多了。”
“怎么会?”朱樉指着坊外道:“我来的时候,看到外面的堆料场存货不少啊,应该采来的铁矿石都来不及冶炼吧!”
第一道紧急状态令下,朱樉大大压缩了春耕的种植面积,将节省出来的人力全部投入到煤、铁、木材等原料的采集上。
一个月下来,各种材料都有了大量的储备。所以高式子一说不够,朱樉立即指出其错误。
高式子摇头道:“我们现在一共有七个铁矿,其中三个已经无法开采,另外四个恐怕也开采不了多久了。
你看到的那一堆最多只够一个月的量,初步估计,三个月后我们将无矿可炼。”
“怎么会!”朱樉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想不到情况居然如此糟糕。
作为宇宙中最稳定的元素之一,铁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各个地方,储量也相当可观,科学家甚至推测地球甚至很多行星的核心就是一大块的铁。
朱樉从来没想过自己竟然会缺铁,骡扬盆地就算没有高品位的铁矿,可劣质的黄铁矿怎么也不该缺啊?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之前专门派往伊川探矿的小队也是无功而返,虽然找到了几处煤矿,可铁矿却没有丝毫踪迹。
左思右想,朱樉发现自己竟束手无策,只好按“惯例”先放在一边,转而问道:“第二个困难是什么?”
高式子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止住,回道:“炼钢比炼铁的工序更多,速度自然快不了,而且废钢也不少,差不多要有七成。”
“这么高!”朱樉皱起了眉头,这才想起之前在亚加达的冶炼作坊中也曾发现过这样的情况。他还以为是因为亚加达的冶炼技术造成的,没想到自己这边也存在。
朱樉只知道铁和钢的区别主要是含碳量的不同,却并不知道具体细节,当然,即使知道他也没办法去检验含碳量的多少。
这个难题的技术含量太高,他只好虚心向高式子求教:“那我们目前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最近有一名叫墨餮的工匠倒是有一点新发现。”高式子招手叫来一人道:“来,还是由你说吧。”
墨餮长相普通,胸前挂着一枚中士勋章,看着在场的一众“大佬”显然有些拘谨:“樉子不是鼓励我们尝试各种材料么。
在下没事也喜欢捣鼓一下,不久前用一种黑色粘土制的小坩埚试炼,没想到接连几锅都得到了上好的钢水。”
坩埚?朱樉脑中灵光一线,不由想起前世偶尔在电视中看到的炼钢画面,那不正是吊着的一口大钢炉将钢水倾泄而出吗?难道秘密就藏在这里?
思虑间,墨餮又道:“后面我们又制作了一些坩埚进行尝试,却又没这么稳定了,我猜,会不会是只有黑色粘土的坩埚才能稳定炼出钢来,只是还没有来得及进一步验证。”
正如不断尝试各种水泥配比获得最佳效果一样,朱樉非常注重培养工匠们创新意识的养成,不仅不会对“失败”进行惩罚,甚至还公开表示。
失败也是值得表扬的,因为至少证明了这种方法是错的,可以让其他人不用再走重复的路。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匠们的热情也是极高的,虽然时间还短,可已记录下来的各种合金比例、冶炼开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已经有了厚厚的几大本。
只要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周地的冶炼水平的提升自然不言而喻,更难得的是那种创新的精神形成,势必会是一项无可比拟的财富。
毕竟对目前的各国来说,那些偶然得到的“秘法”无不视若珍宝,秘不外传。工匠们也只能按图索骥,不敢有丝毫逾越的可能。
此消彼涨之下,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朱樉却被黑色粘土这四个字所吸引,这应该是粘土中掺杂了其他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呢?黑色的矿物好像不少,自己所知的就有好几种,看来只有实地去查看了。
一想及此,朱樉再也坐不住,立即让墨餮带着自己去黑色粘土的采集点。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无意之间,周地的冶炼业从此走上了一条捷径,朱樉钢铁雄心终于盼来了一缕曙光。
跟着墨餮来到一处小水洼,果然看到其口中所说的黑色粘土。可奇怪的是这种粘土的范围并不大,与周围的粘土的颜色有着极大的差别。
朱樉伸手去刨了一下,只是表面上浅浅的一层,显然并非什么新的矿藏。这种新粘土不可能是突兀地出现这么一点点,很快,旁边一堆黑色的石头便吸引了他的注意。
黑色粘土出现的范围明显靠近这堆石头,莫非两者存在着某种联系?
见朱樉盯着那堆石头,高式子解释道:“这是一堆废煤,太难烧了,我已经关掉了产废煤的那座煤矿。”
废煤?朱樉捡起一块仔细打量,样子倒确实有点像煤,入手有一种与煤有别的滑腻感。
到底是什么呢?看着手指上沾染的黑色细粉,摩挲了几下,朱樉突然脑中灵光一现:这不就是小时候玩铅笔芯的感觉么?
石墨,原来是石墨!
朱樉只知道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做铅笔芯,却不知道夏国发现和利用石墨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
即使只是考古出土的实证,至少也可以证明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墨在甲骨、玉片、陶片进行文字书写。后世熟知的知松烟等制墨方法,要到东汉末年才开始盛行。
虽然主要成份都是碳,可石墨和煤却有着极大的差别,相比于燃点只有300-700度的煤。
普通石墨即使是纯氧的环境下仍然需要800度的高温才能燃烧起来,自然环境中则还要进一步提高。它若是不难烧,才是怪事了!.
第816章 实践验证
因为这一特性,石墨和粘土经过一定比例的混合之后,便可以成为极佳的隔热、耐火涂料。U国第一次炼得的液态钢水,便是石墨粘土坩埚中熔化所得。
很多科学发现都是在意外中所得,朱樉虽不清楚其中究竟,可多少知道石墨是一种碳元素为主的矿物,而要把铁炼成钢,碳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致原理清楚了,剩下的就“暴力”破解了。
正如之前一点一点的试出混凝土的最佳配比一样,反正结果已经摆在那里,只要不停地试,总能找到通往终点的道路。
朱樉立即组织工匠们收集石墨粉末,在分批与粘土混合,以各种不同的比例烧制坩埚,以寻找其最佳的配比。数十种上百个微型坩埚制成之后,随即展开了实践验证。
相比于目前各国秘而不宣的块铁渗碳法,周地经过不断摸索,炒钢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所谓炒钢,顾名思义,就像日常炒菜一样要在冶炼的过程不停的进行搅拌,令铁水中的杂质充分氧化。
这种方法一般所得的是低碳钢和熟铁,可如果控制得好,中碳钢和高碳钢也可以得到。
虽然在不断改进中,可要控制其反应过程并不是件容易的,各种因素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才有高达七成的废钢率。
当然,相比于各国九成甚至更高的废钢率,这已经是相当亮眼的成绩了。
炒钢法在古代已经算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通过考古实证,夏国在西汉时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炒钢法,远远领先于其他文明。
若再考虑到技术的积累过程,元朝时期便开始有所萌牙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石墨坩埚的耐热性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杂质的去除无疑又更进一步,而石墨本身也会与铁发生化学反应,某种程度上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