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309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即使在经历过周公夺城的事件后,朱樉也没有扩充王宫卫队,只是挑选了部分武墨负责治安警戒,王宫这一片仍然由武卿统领的二十名十士兵分颁值守。

  在宫门询问过值守的卫兵后,朱樉径直向明堂而去。

  姬研现在完全没有政务需要处理,又得到不少因技术改进而来的多种新式乐器,几乎每天都演奏音乐到深夜,不到中午根本不会起床。

  伤病初愈,说起来应该先去觐见天子才对,可现在去搅了别人好梦,那也太不识趣了。

  步入明堂,一切如旧,围着九鼎走了两圈,并没有得到后土的回应,朱樉不由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来这里的情景。

  转眼两年多过去了,他不仅在这个时代生存了下来,还成为周室的天官冢宰,执掌着整个周地的权力。

  当然,即使在他费尽心力之下,现在的周室仍然脆弱得不堪一击,远远无法维护天下共主的荣光。不过相比于之前,已经不再那么窘迫了。

  心中颇是感慨,瞧了两眼高鹤之后,朱樉却没有丝毫表达一番的欲望。

  辞别九鼎,进入星厅,朱樉却呆住了:满“天”的繁星点点,在方一志的不懈努力下,现在的星空丰富了何止十倍。

  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原本用以显示九州山川地形的地面却摆了好几张大方桌,上面堆放着绘在一张张白纸上各式各样的星图。

  上前抓起一叠星图,以朱樉对天文学的知识,只看了几眼,便立即觉察出其中的玄秘。

  一一翻看显然是出自于方一志之手的星图,朱樉愈发震惊:方一志正在推演星系运行规律,甚至有了星球的概念。

  虽然这些东西在他看起来还极为粗略,错漏之处也比比皆是,但凭他对天文学发展的了解,这绝对是超越这个时代上千年的突破。

  这个突破或许正源于自己之前对火星逆行的讲解以及这段时间通过望远镜来观察星空所得,让朱樉隐隐有些不安,太多地改变“历史”到底适合与否?

  转念一想却也释然,自己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在摧毁旧有的体系,方一志能够在天文学上取得突破又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这不正是自己之前所期望的吗?

  在原本的历史上,方一志虽然也是出色的天文学者,可限于当时的条件,取得的成就并不多,更因政治原因没有一丝一毫流传下来。

  现在有了望远镜,天文学的第一道藩篱已经被打破了,而方一志就是打破藩篱之后第一个受益者,除了完成日常事务和陪姬研研究音乐,他将全副心神投入到这个崭新的世界里。

  特别是朱樉改进玻璃制法之后,那些被吕布威视为次品的无色透明玻璃让方一志如获至宝。

  随着墨子和鲁颁的到来,凭着他是朱樉第一位老师的身份,大量技艺高超的工匠无不乐于听命,甚至连墨子也多次和他交流物理特别是光学方面的知识。

  在没有惊动朱樉的情况下,随着材料和光学理论的不断进步,望远镜已经被多番改进,更易于观察、更高倍数、更清晰的望远镜悄然出现,由此进一步撩开了星空的面纱。

  通过这些星图和手稿,朱樉不难看出方一志在天文学上神速的进步,只要多给他一些观察时间,不断推演运算。

  其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不仅在同时代难有望其项背者,甚至在后世上千年里也不会有超越的人出现。

  当然,前提是基础科技不会有飞跃性的突破,再排除掉朱樉这个“作弊者”。

  “伯继来得正好。”朱樉正看得入神,方一志的声音从一侧传来。面容有些憔悴,眼神却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有些问题正想与你探讨一番。”

  向方一志行礼之后,朱樉接过递来的一张草图,不由一愣:这竟然是一副太阳系行星图,受朱樉的启发。

  方一志有浑天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地球不再为中心点,成为与其他星球一样做着圆周运动的天体。

  不过这张图却有着明显漏洞:中间并不是太阳,而是三垣群星,地、月和五大行星围绕三垣运转,太阳反而被放在了五大行星之外,四象二十八宿则在最外一层。

  到底还是受这个时代的影响,三垣不仅有代表天子的紫薇星,更有几乎囊括整个贵族结构的其他星群,与世间的权力结构一一对应,自然而然的便被方一志视为中心所在。

  不过这样一来,问题就很大了,很多天文现象将无法解释。

  方一志显然也遇到了这些问题,若不是朱樉政务繁忙且有伤在身,他只怕早就找来一探究竟了。

  正是因为埋首想要解决这些不合理的问题,朱樉已经被“获准”下床走动的消息他也丝毫不知,现在朱樉自己送上门来了,他哪里会放过。

  当然,他也不至于认为朱樉能够解决他的疑难,只是这个弟子实在太过出色,早已成为他心目中值得探讨交流的最佳对象。

  “你看看为师这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怎么让我觉得既对又不对呢?”方一志皱着眉头,先指着代表太阳的那个黄色小球,又绕着其轨道划了一圈。

  方一志并没有说出哪里不对,可朱樉却已经明白了。

  方一志这番改动,已经勉强能够解释日食、月食、月亮发光、火星逆行、行星凌日等天文现象了,可由于把太阳放在了外面,那太阳运行的状态就显得很诡异了。

  大地绕着三垣在转动,处在外圈的太阳以类似于地心说的方式来完成日夜交替,不仅运行速度要非常快,而且极不均匀,更要命的是对三垣的观测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假如这样呢?”朱樉随手拿起一张纸,在背面飞快地画下太阳系的草图.

第661章 如何得以体现

  “这怎么可能!”方一志瞪大了眼睛,不让大地处于中心已经是一种颠覆了,现在连三垣也不在中心,那紫薇星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何得以体现。

  不论是浑天说还是盖天说,三垣的地位都是无可动摇的,那毕竟是人世间权力结构的象征。

  现在朱樉把太阳放到了正中,三垣却随意的丢在了外面,方一志内心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朱樉却没有这些障碍,在他看来,所谓的紫薇星也就是北极星,它不仅不是一颗相对位置在一个极长时间尺度里都不变的恒星,更离地球有着数百光年的遥远距离。

  即使在他那个时代,甚至可预见的未来,这样的距离都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天文数字。

  这些恒些星只是宇宙无数天体中的普通一员,生存于更微不足道的地球上的人类社会与他们又有何干系?

  “老师,如果这样的话,你再推演来试试。”

  朱樉并不解释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情况,草草地将日月地及五大行星标注了出来,真实的太阳系情况他早就烂熟于心,却没必要一股脑的全部抛出。

  单只是这点,已经足够方一志沉迷其间若干年不得自拔了。

  发展天文学目前并不在优先考虑的范畴之内,可其深远的意义朱樉却心知肚明。

  人类社会发展的七大基础学科里,与天文有着直接联系的就占了四项。在种花家的民族复兴之途上,“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更是一句激荡人心的话语。

  或许有一天,他会将注意力重新投注到这个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来,为夏国民族未来的发展奠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这显然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让方一志先行摸索前行又有何不可呢?

  到底是“业内人士”,一看到朱樉的草图,方一志便立即沉迷其中,不断发出“原来是这样!哦,怪不得,这就说得通了!”之类的感慨。

  指出了一条“明路”之后,朱樉便无意掺和了,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过程,自己若是一下子把这个过程飞跃数千年的维度,不仅没有多少帮助,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些拥有远超其所在时代理念的人们,不仅不能为世人所理解,更会遭遇到重重的责难。

  从于芫身上他获得的最大收益便是,一切要立足现实基础,再美好的理想都要靠现实一点一点滴的改变去达成。

  方一志沉迷在了天文的世界里,朱樉却不禁遐想连翩:在他浅薄的历史知识记忆里。

  在这个时代里,不仅夏国文明出现了影响数千年之久的百家争鸣,地球上的诸多文明也在发生巨变:似乎约好了一般的同步跨入铁器时代。

  都出现了赫赫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统治区域都开始扩大和转移……

  在这数百年间,整个地球文明似乎都在积攒爆发一样,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极为罕见。

  时间线的混乱让夏国文明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诸子百家出现在同一时期,那其他文明又是否受到影响呢?

  虽然现在最远也不过只到过安邑,但仅是想想,就让朱樉心动不已,诸子齐现的百家争鸣就已经让他惊喜无比了。

  如果那个人捣的这个乱影响的不仅仅是夏国,而是全球化的百家争鸣,那将是何等辉煌。

  想着想着他不由陷入自己的幻想出来的这片天地里无法自拔,努力回想着这个世界现在的状态,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万神殿……

  “伯继。”不知过了多久,方一志先“醒”了过来,抓住朱樉的手,神情有些激动:“为师觉得前人所述之盖天说难以自全,浑天说也稍有不足,可有你之助后,才发现其症结所在。

  你我师徒合力,或许我们能够一改前人的谬误,重新确立天相之学的基石。”

  其实不管盖天说还是浑天说以至更进一步的宣夜说,其立足点都在大地坚实不动的基础上,这也符合古人日常生活的切身感受。

  事实上即使到了他所在的时代,人们仍然习惯于寻找一个“不动”的参照点,从地球到太阳、银河系以至于奇点。

  参照点不同,导致观测到的现象也各有差别,当然无法获得确实的真相。

  算起来,朱樉也是个业余的天文爱好者,对这方面自然有着不小的兴趣。可现在他的任务列表里被塞进了太多东西,哪里还有精力投入到这方面去。

  而且在他看来,要让天文学“合理”的前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至少在他预想中此生是无法有任何新的东西出现了。

  如果只是重复已知,那可就没有丝毫吸引力了。

  沉吟半晌,朱樉这才说道:“盖天说确有不全,弟子对此也有怀疑,所以大胆猜想其运行是否如此,还是受老师观察结果启发。

  不如这样,老师之前观察详尽,但周期还太短,弟子觉得天象变化至少以一年为期,将一年的天象变化尽数记录之后再进行推演。

  嗯,弟子再从政务中心挑选几名算士前来协助,若有需要弟子也可以前来听用。”

  推翻当前流行的三大天文学说而确立新的天文学无疑是一项可以万世留芳的创举,朱樉也乐于见到方一志能够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

  至于他自己,暗中帮助其不偏离方向即可,过度参与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方一志当然也知道朱樉现在难得空闲,频频点头:“为师知道你有正事要忙,不过这一发现与你也脱不了干系,功劳里绝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的。”

  设射貍首的事被朱樉无限期拖延了,对礼和乐的精通只不过是投身仕途的必备,天文之学也是半道出家,可由于有诸多新发现,已经渐渐成为方一志最为热爱的领域。

  能够身归其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机会,他又如何不喜出望外。

  天文研究也不是短期可以见到成果的,朱樉所说的一年之期也只是以地球为参照点而已.

第662章 基本时间单位

  仅仅要观测一次哈雷慧星就要76年时间,而要探寻其规律往往需要数代人齐心努力才行。

  即使以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水平,太空的浩瀚仍然是令人无比绝望的。宇宙的尺度之大,任何微小的发展都需要以万年甚至亿年为基本时间单位。

  虽然不准备直接拿出数千年后的天文成果,不过朱樉仍然很认真的与方一志一起交流探讨这新版的“日心说”。

  当方一志因时代局限而出现明显错误的地方则恰当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将其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他并不武断地插入自己的见解,而是尽量用“如果怎么样”“会不会更好”等词汇,把一些概念转化为方一志所能理解的方式侧面影响。

  像方一志这样心思敏捷又多才多艺的人,思维能力一被打开,突破原有的局限后,获得的进步远远超出朱樉所料。

  只是初步提及了三角函数方面的理论,方一志便能在熟知的勾股定理基础上取得进一步发展,隐约摸索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

  只要假以时日,不要说地月距离这样的计算,其他诸如地球周长、太阳和月亮大小、日地月三者的距离等等,都不难被方一志攻破。

  只是在球体认识方面,方一志还是显得有些犹豫。

  认识到大地其实是一个球体并不难,相同时期的几个文明都已经做到了,只是无一例外这些文明都是近海文明。

  长期的海上活动使这些文明获得了不同的视角,使他们在天文、地理、测绘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而夏国文明却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文明,大量肥沃的土地才是吸引各国诸侯目光的所在,即使是燕、U、瓦刺、尚等靠海的国家。

  由于海洋周围没有可堪交流的文明存在,当然对于海洋的探索缺乏兴趣,所以也就很难在这方面取得知识的积累和突破。

  方一志不难理解大地是球形,可当朱樉隐约提出自转这一设想时,却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困绕。

  这也难怪,连孔德这样思维天马行空的人也只是被朱樉糊弄了过去,更别说方一志毕竟有了几十年的时代烙印。

  当然,方一志的困绕比孔德要理性得多,因为他一开始想到的便是大地如此宽广。

  如果一昼夜就要转一圈,那速度实在太过惊人,处于这样一个“陀螺”式的大地上,实在让人内心难安。

  吃过之前孔德的苦,朱樉再不敢抛出太多的概念了,方一志可不比孔德那般容易糊弄,任何一个概念他都会寻求验证的方法。

  如此一来,二人交谈甚欢,朱樉应对的却极为辛苦。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的饭点,他才得以脱身。

  得益于周地的蓬勃发展,两次的粮食大丰收让众人不仅不再为吃饱担忧,同时也染上了朱樉一日三餐甚至四餐的“恶习”。

  朱樉一向大手大脚惯了,所以物资丰富之后对王宫的供应也愈渐充裕。

  不仅姬研顿顿能够吃上肉,连值守的卫兵和杂役也能获得一份免费而丰盛的工作餐,方一志当然也因此受益,经常呆在王宫里免费蹭吃蹭喝。

膳房在得知朱樉到来之后,今天准备的工作餐也是相当丰盛,除了白米饭和烙饼管够,每人还有一盆肉汤、一只鸡腿和两份时令瓜菜。

  相比于之前老聃用几个窝头就能引来大批会书写的小吏前来效力,这变化简直难以想像。

  近一年的发展下来,周地的养殖业已经今非夕比,猪牛羊的数目虽然与预想还有很大差距,但鸡鸭等家禽却已经开始大量供应了。

  庶民们还没达到能顿顿有肉的生活,吃肉却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只要舍得,国府商城的肉食铺里随时都能买到现宰的鸡鸭,每逢开市日还会有猪、羊肉出售。

  对于吃饭,高鹤最为积极,墨家提倡节用,墨子更是身先垂范过着近乎苦行的生活,穿只求保温,食只求果求腹。他们这些弟子们当然有样学样,不敢有丝毫铺张。

  只是高鹤却是例外,自从他负起朱樉的安全之责后,便一直蹭吃得是朱樉的“病号饭”,比起仍然坚持集体生活还要上缴薪俸的其他墨家门徒来说,自然要好上许多。

  朱樉毕竟是出生并生活于那个物资极大丰富的时代,之前连吃饱都成问题当然就没办法讲究了。而条件改善之后,他便对吃穿讲究起来。

  虽然这个时代只有鼎、釜和陶罐等简单的炊具,但对吃的研究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朱樉不知道吕布威还没有没机会去组织编撰这本集大成的书籍,但其书中所记大多是前人研究的成果,并非出于首创。

  对于吃的研究渊源流长,只是大多都是相对于衣食无忧的贵族而言的,普通庶民可就没多少心思去研究这些了。

  朱樉初来这个时代的时候,除了传说中的天子八珍,在武卿他们眼里最奢樉美味的就是肥羊炖了,能够说得出名堂来的菜肴少得可怜。

  所以在他获得第一桶金想要改善生活的时候,遍寻周地却连一家餐馆也没有,几人也只能买些食材自己胡乱地弄,相比于之前的野菜粟米粥来说倒也算得上美味。

  出任天官冢宰之后,朱樉很少安顿下来,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吃食方面也只好随遇而安了。真正有闲进行改进,还得是他养伤的这一段时间。

  虽然卧榻掌权期间他也没多少空闲,大多数时候都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床上,可有了单芸儿专门照顾起居饮食,让他终于有了对饮食进行改进的条件。

  周地的铁矿产量一直不足,不过要满足朱樉这个重病号的口舌之欲,做几口锅却并不成问题。有了墨家和颁门的工匠,炒锅、蒸锅和炖锅很快便制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