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如果再加上之前农家不断提及的轮作,粮食还能再收一季!
家里都要堆不下了!
一步一挪地出了各家的粮仓,主人们不约而同的带着一众客人去参观水坝和梯田。
经过不断的修建,水坝可浇灌范围内的缓坡全部变成了梯田,一捆捆的秸杆堆成小山,四散分布在各指定的堆肥点。
再过几天就会变成一个个肥堆,静待发酵成肥后滋养下一季的冬小麦。仅从田里残留的稻桩,就不难推断出村民们丰收的盛况。
沿途众人不断向村民们询问着纵横交错的引水渠和大大小小的蓄水池的来由和功用,等到了水坝的时候,众人的震憾已经无以复加。
从河里引水本是平常之事,各国都在兴建这样的水利设施,做为天下之中的洛阳,原本更拥有完善成熟的水渠系统,只不过年久失修,大多数已经毁坏不可使用了。
人们又只能靠天吃饭。但像这种建起水坝,完全隔断溪流,充分利用所有水资源的情况,对于众人来说连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亲眼看到了。
工坊里,奔腾的水流正带动着舂米机和磨粉机不知疲倦的运作着,白花花的大米和精细的米粉、面粉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陶罐。
接连的惊奇已经让众人目炫神迷,此刻更被这便捷无比的器械之威彻底征服。
一直到了临近日中的时候,仍然如在梦中的一众族老、里正、闾正才在村民的带领带下,齐聚在经过拓宽平整的晒场上,参加今天的重要仪式:尝新祭。
其实在每年收获之时祭祀先祖和上苍古来有之,只是形式并不固定,范围也仅限于一族、一户之中。
但农家自承神农之术,所以播种和收获的时候祭祀神农,对于农家来说是最重要的祭典.
第582章 共同的盛事
村民们深知这次的丰收虽然最主要的功臣是主持营建水坝和灌溉系统的朱樉,但若没有农家全程指导,是绝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增产的。
更何况朱樉已经拜许星为师,也是个正牌的农家弟子,所以这场农家的祭典便成为整个互助会社共同的盛事。
晒场上此时已经人山人海,不止是朱樉所在这个村,互助会社的其他几个村也无不扶老携幼前来参与,盛况尤胜朱樉加冠之时。
不用再为吃穿发愁,美好的生活似乎指日可待,村民们无不洋溢着欢欣的笑容和随之而来的自信和满足。
村民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族老、里正、闾正,之前观望疑惑之心一扫而空。
转而开始对朱樉这个新任的天官冢宰充满了期待:无官无职时的朱樉尚能为村子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现在朱樉是整个周地的冢宰,那么自己也同样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晒场北面的高台下,一众农家弟子罕有地齐着新衣,肃然而立,静静地看着台上主祭的许星,朱樉则与几名杰出的农家弟子侍立在后。
供桌上摆的并不是常见的三牲,而是陶器盛装的稻、粟、黍(大黄米)、答(小豆)、菽(大豆)、苎麻等物,加上一些时令菜疏,林林总总竟有十几种。
这还算少的,按许星所说,农家所知的能供人种植食用的粮食菜疏至少有五十多种,要是全摆出来,就更为壮观了。
“祭礼开始!”随着朱樉的声音,晒场上竞相交流着丰收喜悦的声潮戛然而止。
许星整了整衣冠,先躬身长揖,然后伏地稽首,三拜之后大声诵读祭词:“伟哉!始祖神农,……”
祭词诵读完毕之后,便是尝新仪式,每一种食物先祭祀神农,然后再以长幼之序品尝。
朱樉分到一个米糕,一边吃着一边频频回应着村民们的致敬。
以往粮食稀缺,纯粮的食物都得在节庆或招待宾客之时才会出现,平时大多数时候还要掺杂各种各样的杂食,否则便无法维持一年的所需。
而这次粮食大丰收后,村民们终于摆脱了这种困顿,再加上可以方便地磨粉,各式各样做法的食物开始出现,大家已经不再满足吃饱这一种需求,而是变着花样的满足自己的胃口。
尝新仪式只是个形式,稍后的百家宴才是真正令人大饱口福的盛宴。
几十张长长的几案摆了出来,每户村民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一两种美食,很快将几案摆得满满当当、层层叠叠。晒场旁边,喷香的白米饭、浓浓的粟米粥,任人随意盛取。
不过朱樉却没来得及一一品尝,刚在第一张几案上夹了两筷青翠诱人的蔬菜,正嚼着呢,那些被请来参观的族老、里正、闾正们正想挤过来找他说话,前来进献的村民就将他围住了。
“朱樉大人,这是专门为您做的糕饼,请您品尝!”
“堂兄,这是你三婶做的米粉,哎,别挤,我还没说完呢!”
“冢宰,我家的……”
“谁把汤也抱来了,洒了洒了!”
朱樉开始还一一笑纳,没几下两个手就已经忙不过来了,怀里被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食物,各种晒干的蔬果甚至猎获串直往脖子上招呼。
幸好此时马槽和书珂也带着家人的嘱托挤了过来,朱樉连忙将二人当作挡箭牌,这才狼狈地逃了出来。
在高台边寻了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藏起来继续啃自己手里已经严重变形的米糕。
还没喘过气来,高式子艰难地挤到朱樉身边,两只长袖已经被村民们塞满了各式糕点,脖子上还挂了十几串干鲜蔬果。
腮帮子鼓得高高的,含糊不清地说道:“这样太浪费了,节用啊,朱樉。刚一丰收就如此铺张,我知道不是你授意,但你不能不管不顾啊。”
看着一向严肃的高式子,此刻一说话就有食物从嘴里冒出来的滑稽样,朱樉不禁莞尔。
村民们的热情着实吓了他一跳,要不是自己跑得快,恐怕会被食物“活埋”。拍了拍高式子的肩膀,朱樉长舒一口气:“幸福,这是幸福的味道啊,幸福怎么能节用呢?”
高式子白了朱樉一眼,一反平常严肃的姿态,起身高喊:“朱樉在这里!”话音未落,便撇下目瞪口呆的朱樉一溜烟地跑了。
略显混乱又充满欢声笑语的尝新祭终于结束了,艰难“幸存”下来的朱樉一身狼狈地在工坊的大屋里召见了早已望穿秋水的族老、里正、闾正们。
同时列席的还有状况差不多的许星、陈相、陈鑫、高式子、泰杉,以及对朱樉略有些哀怨的马槽和书珂。
“两天!”止住有一肚子话想说的众人,朱樉伸出两个手指:“我给你们两天时间,把你们辖下的庶民做一次彻底摸排。
我不仅需要知道有多少人,还要知道详细的老人、儿童、病残、青壮、健妇的人数,会木工的有多少,会石工的有多少。
会纺织缝纫的有多少,会骑马的有多少,力气出众的有多少等等,全都需要准确的数字,记住,一定要准确。”
示意书珂将自己之前设计好的表格以及特制炭笔分发下去,朱樉继续说道:“还有一个月就可以开始播种小麦了。
从你们回去之时开始,一个月内,互助会社必须开始运转,只要播下麦种,来年的收获国府不收取一粒粮税,全是你们的。”
一听这话,众人终于按捺不住了,纷纷问道:“当真?”“粮食全归自己?”“一点税也不收?”
朱樉伸手虚按,正色道:“大家觉得我会是虚言哄骗你们的人?我现在可以明确地告诉诸位,今天你们所看到的一切,都将在你们你身上成为现实,而且时间绝不会太长。
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三年,最多三年,我会让每一个周人都过上比这更好的生活。”
“朱樉的意思是,我们也成立互,互助会社?”对于这个新名词,各人显然都有些陌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583章 只能坐困愁城
“可是我们既没有耕马,也没有水坝水渠,对了,还有农家的那些人指导耕种……”
“互助会社的几个村都是免除赋税徭役的,我们也有这个待遇吗?”
“我们村没铁匠啊,哪有能力添置那么多的工具,也耕不了那么多地。”
“我那国人闾不要说工匠,还老弱居多,干不了这些事啊!”
实地的考察果然胜过自己费力的解说,对于互助会社取得的成功,众人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正是朱樉期望出现的,待众人将自己的难处一一说完,他才道:“合则力强,分则力弱,不协作分工只能坐困愁城。”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众人的心都被勾起来,眼巴巴地望着朱樉,无不期望他能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
朱樉这个互助会社的成果固然令他们羡慕无比,可内心也知道,这样的模式是不可能简单复制的。
胸有成竹的朱樉伸手竖起三个手指,做出一个OK的手势,掷地有声:“归城,建闾,组社!”
这三个词众人倒不难理解,可反应却不一:“城里还能住?”“我们的地太远,回城了怎么耕作?”“我们家去年才翻建的房子……”
不要说其他人,就连互助会社的人也有些迟疑。
虽然之前朱樉说过要带大家建新城,可无不以为是在村子范围内觅地而建,完全没有想到是要回洛邑。
此地离洛邑二十里,虽然骑马也要不了多少时间,可真要是都搬回洛邑,这里辛辛苦苦做出的努力必然白费了。这季粮食的收获已经令大家非常满意了,自然舍不得就此放弃。
朱樉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只有集中起来,把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集中起来,才能汇聚优势兵力对需要面对的“敌人”进行各个击破!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分散而居的村子实在不方便进行管理。
别说其他,单是要给每个村子配套完善的水利系统就是一项数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事。资源如此紧缺,他怎么可能将其浪费在这种事上。
这段时间朱樉想了很多,甚至一度为之抓狂:这个烂摊子实在太难收拾了。
苦思多日,最终他才从自己那个时代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一点启发:只有把人集中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效益。
本来若没有这档子事,他也准备把互助会社集中在一处,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使得各项计划顺利实施,起缘也正是这种原因。
一想明白,思路顿时被打开。
当初周王室为了自己的小算盘,把好地好田都归入王室直属,分出去的大多是不便耕作的地方,而且也非常分散。
现在由他执政,自然希望充分利用好这些最适合耕作的肥田沃土。至于舍弃这一年来互助会社的种种设施,他反而没有什么负担,以自己的手段,这些东西都可以轻易获得。
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他只好耐心的逐一回答:“城外最好的土地将全部分给各社,住房暂时只能略加修补,好在分散在外的大多在城内有祖屋。
少数没有的也可以找些废弃的凑合一下,一旦吃、穿的问题解决了,我会为大家建新宅。”
洛邑城按王城规格兴建,方九里,折算成朱樉熟悉的公制单位也就是边长三千两百多米的正方形。
全盛时期仅城内就拥有超过二十万的人口,要安置整个周地这三万多人简直绰绰有余。而且整个城市依洛水、涧河而建。
即使只按出城一公里计算,也拥有十六平方公里的土地,除却河流、山丘等地形外,剩下的土地也不是这三万多人能够耕作得完的。
“天子同意?”国人闾的几名闾正提出了质疑。离城最近的土地都是王室产业,他们这些住在城里的国人分到的土地往往都在五里之外。
朱樉之前看到的很多荒废的村庄很多便是国人为图方便而建的临时居所。直接把王室产业分给庶民,也难怪大家有些不敢相信。
朱樉毫不迟疑的点头回应:“绝无虚言。国府每年只征一季粮税,第二季收成不作任何征收,但徭役不变,每年两个月,具体方案我稍后会颁布。”
听到徭役不变,国人们无不大失所望。
周人贫困除了因为赋税沉重,更源于徭役的“缺德”。
徭役本是各国都通行的一种手段,一般是由成年男子每年无偿完成一定量的体力、杂役或是军役,期间的粮食消耗也需要自己承担。
随着战争越来越频繁,徭役变得越来越沉重,一万人的军队出发,往往需要数万人服徭役来维护其后勤补给,超过十万人规模的战争往往就需要举国之力才能维持。
周地多年没有战争,本来徭役应该更轻松点,可周王室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别国征发徭役大多用在物资运输、宫室修筑或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上,也不乏用来建设利民的基础水利修补兴建,大多要绕开春耕和秋收的季节。
一旦征发绵延日久,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危机,因为大量劳力都抽出来了,粮食生产就无可用之人了。
可周王室却不是这样的,大量肥田沃土都是王室产业,可总需要有人去耕种才能收获。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周室的徭役便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挑在春种和秋收的关键时期,把徭役全部用来耕作王室领地。
如此一来,民众就苦了。
春季服完徭役往往已经错过时节,即使风调雨顺也难以丰收;秋季收完王室的庄稼,自己的却又烂在了地里,让本就不丰的收获大打折扣。
为了生计,民众也只好挖空心思想招应对:比如服徭役的时候偷懒耍滑,出工不出力甚至补觉,晚上回到家里摸着黑在自己的地里忙活。
收获的时候悄悄夹带一些补贴家用,甚至干脆赌气糟蹋王室的庄稼;像朱樉这种小吏工匠们也不时趁着采掘野菜的时候顺手牵羊却撸上两把。
这无疑是一种两不讨好的双输之局.
第584章 废除恶政
王室的肥田沃土产量越来越低,缺口越来越大,只好进一步逼迫民众;民众的田里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怨气越积越多,徭役的质量也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什么匠吏世家在听说天子托国后极为慌张的原因,因为这种恶梦般的徭役也将降临到自己头上。
了解了其中详情的朱樉自然极为愤慨,所以一成为执政,便打定主意要废除这样的恶政。
只是有了方一志和高式子劝谏,他也不可能直接就将徭役取消掉,只不过决不会专挑最重要的农时进行征发了。
这样一来,天子的领地就无人耕种了,与其荒废长草,还不如交给民众耕作。反正有朱樉保障生活的承诺,姬研对此倒也没有反对,安心享受着自己难得的悠闲生活。
“以后徭役只会在农闲之时征发,主要用来铺路修桥,兴修水利,改善民生。”
冷静下来之后,朱樉也知道徭役是不能废除的,自己大量的建设还需要以此为由进行开展,物资如此缺乏,人力更需要精打细算来使用了。
这样一说,众人总算安心下来。受到朱樉村子百姓生活改善的刺激,大家便有些坐不住了,都想赶回去进行后续安排,以便尽早开展下一轮的播种。
朱樉又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便圆满结束了这一次现场会。
随着各位族老、里正、闾正的返回,整个周地沸腾了起来。
出于对朱樉的信任,互助会社的村民们虽然不舍,但还是率先开始举家迁回自己在城中的老宅。
与村民不同的是,许星虽然对将农家弟子分散到各新成立的互助会社指导耕种没有任何异议,却不愿整体迁入城内。
反而寻求农家拥有独立的地位,以村子为基础,以协助的形式支持朱樉对周地的治理。
朱樉当然希望农家能够彻底融入周地,可许星极为坚定,多番劝说无效之后,也只好同意。
由于各种依托水坝的工坊目前还无可取代,他便与许星协商暂时由周地的工匠进行生产,共同使用村里的各项设施,时机成熟以后再全部交付农家。
经过这些年的经历,许星虽然对农家在周地重新复兴报有很大的希望,还是不敢完全投入。他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日后一旦周地不合心意时,又可以轻易抽身而去。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