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238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我去的蛋!”

  看到故作姿态的衍圣公,于芫就气不打一处来,也不知道是和朱樉学的还是和李继续大队长学的,上去对着孔衍植的腹部就是两拳。

  不知道就算了,渠抚孔家就只最近几十年来就被他调查出了不知道多少蝇营狗苟破事。

  看见这个貌似清正满口道义的家伙他就上火,孔家在大明年年都在做着男盗女娼、欺压良善的事情,可这人居然一丝愧疚之意都不见.

第476章 惠生商行

  “还天下文士的代表,不说旁的,就这渠抚县里死在你孔家之手的百姓就有多少,你孔家良田万顷,仆役过千,这些都是堂堂正正得来的?”

  看着倒在地上挣扎的衍圣公,于芫忍不住一口吐沫吐在了孔衍植的脸上。

  “我再问你一遍,你可知道惠生商行?”

  “不知道啊,这等贱业都是庶支旁家在打点,我嫡支一系只管读书做学问,其他事情都是不理会的。”

  原来在衍圣公这里置产行商只是贱业!原来他们根本就不管经营只管享受的!

  衍圣公孔衍植说的好听,什么读书做学问?于芫可是打探的很清楚,书他是读的,但做学问就是个狗屁,顶着衍圣公的名头,最大的作用就是结交官员以换取好处。

  早已查清“真相”的于芫心里悲愤莫名,父母惨死,家产被夺,这一切都是惠生商行一个主事勾结临清通判做的。

  这个主事都不是孔家人,而且也已经得病死了,害了他家十几条人命的事情孔家人甚至都不知道,只是他家一个商行的主事就能勾结文官把事情办成!

  这就是衍圣公孔氏家族在大明的威势。

  害了于芫家的通判是湖广人士,查清之后他就征询了朱樉的意见,得到的回答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前临清通判一家三十七口人都被郑芝龙给抓了送到吕宋,全部家产也被郑芝龙没收充入了联盟国库,这家人现在全都在铜矿从事挖矿工作。

  于芫并没有去见这位前通判,也没有对他们实施什么处罚,就是没收了他们的家产,让他们在铜矿里自主谋生,此后好坏都再也和他无关。

  至于孔家怎么处置,朱樉也早和于芫商议妥当。

  儒家不是一向提倡耕读持家吗?渠抚孔氏连同家生仆役总计约二千余人。

  把他们全部丢到北美大陆上去,让他们真正体验一下耕读持家的快乐,顺便看他们能不能教化一下北美大地上的万千土著。

  当然基本的安保和生活物资也会给他们提供,从孔家搜出的价值两千余万两白银财物,当他们缴纳了保护费。

  家里的仇总算有了个了结,除了一件事,于芫心里再无挂碍,火速赶回旅顺后又见了朱樉一次,就坐船去长崎准备向渼州进发。

  崇祯五年正月的山栋热闹非凡,先是孔德李久成反叛,但渠抚失陷,让本来坐等朝廷和登州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山栋兵马再也不能坐看。

  巡抚余大成自尽,新任巡抚谢琏在赴任的路上就命令山栋兵马即可出兵收复渠抚。

  巡抚中军沈廷逾和山栋参将陶廷龙不敢怠慢,各自带领兵马向渠抚火速杀去。

  此时的渠抚城内的夏国军主将是尚可喜,毛承禄已经带着孔德部以及孔氏族人向莱州方向撤离。

  沈廷逾和陶廷龙的兵马在渠抚城外一触即溃,七千兵马最终逃回济南的不足五百。

  刚刚到达济南的山栋巡抚谢琏惊怒不已,当即就把两人下了大狱等待朝廷处置。

  谢琏此次上任不止带来了钱粮,还有皇帝特意调拨的大将军炮三百余位,以及十余位红夷炮,这些火炮大多都是闵月多年来向朝廷进贡的。

  这些火炮除了小部分被调往辽东战场,大半都被安在了京师城墙上,只是这次渠抚失陷事情太过惊人,皇帝不得已才把火炮调来了山栋。

  到达济南的谢琏兵马还没有聚集完成就传来了渠抚被收复的消息,辽右总兵董贤亲领中军兵马一战克复渠抚,孔李叛军余部则向南逃窜了。

  此后辽右总兵的消息每日都在向谢琏报告,直到四日后孔李叛军在骆马湖一带彻底消散不见,不仅圣人家族失踪,连孔德也不见了踪影。

最终董贤向朝廷奏报,此次平叛,辽右兵马总计斩首一千六百余级,其中叛军叛头目李久成父子也死在了阵中。

  一场震动天下的叛乱虽然很快就被扑灭,但渠抚孔氏一族的失踪却让大明上下都震惊了。

  千年以来,即使蛮夷入主,圣人一脉却始终没有受到损毁,可在大明,圣人嫡支却尽数失踪。

  张惶之下,大臣们也只能从衢州孔氏里挑选了一支去渠抚继承衍圣公的香火。

  渠抚被收复后,谢琏立即赶了过去,这时已经是正月二十一了,从初一到十六,渠抚城被叛军整整占领了十六天。

  在谢琏的印象里,渠抚城里应该已经成了人间地狱,可进城之后却发现,城内居民似乎毫无异状。

  找来城里的皂吏一问才知道,孔李叛军入城后秋毫无犯,只是城内的缙绅尽数都被掳走。

  在叛军占据城池的日子里,不仅没有乱杀乱抢,还定期给百姓分发了口粮,除了不许出门,城里的百姓倒是觉得崇祯五年这个新年过的还不错。

  除了渠抚的百姓觉得这个新年过得还算不差之外,山栋新任巡抚谢琏也觉得这个新年过的不错。

  叛军除了尽数掳走了孔氏家族和城中缙绅,还抢走了孔家所有的资财、文书信件,可是却给他留下了十几万石粮食。

  孔家存粮当然不止十几万石,可到了被辽右总兵董贤派兵严密看守的粮仓后谢琏还是十分满意。

  这些粮食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他顿时富裕了起来,朝廷才总共给了他一万两千两银子,从收到任命开始直到渠抚孔家粮仓为止,他都在头疼怎么安抚被叛军搅乱的鲁北地区的百姓。

  现在好了,除了粮食,叛军还帮了他一个大忙,要知道在山栋地界上,孔家才是最大的地主,接着就是济南的鲁王和德州德王。

  衍圣公家里号称田地十万顷,这可不是传说,现在不仅得到了孔家的粮仓,叛军还把孔家的文书全都搬空了。

  国朝初年,孔家的封地原本只在渠抚一县,二百余年来经过的不断经营才有了万顷良田,可这些田地都是通过各种手段赎买的。

  现在孔家的田契文书都被抢掠一空,不仅如此,因为过年,渠抚孔氏一脉的近支在这时都在家中,因此可以说几乎被叛军一网打尽.

第477章 把叛军驱散了

  虽说也还有漏网之鱼,可这样的人多半都已经是旁的不能再旁的旁系,对于孔家的资财也不甚了解。

  而衢州来的孔氏一脉就更不用说了,两家一向都为谁才是嫡支暗斗不已,不过渠抚一脉占因为占据祖地占尽了大义。

  有了十几万石粮食,又有了至少几万顷土地,原本愁眉不展的山栋巡抚谢琏顿时心情愉快了起来。

  可高兴也只能暗自偷笑,表面上还得做出万分悲痛的样子,到底是圣裔不见了。

  对于辽右总兵董贤,谢琏也是满意的很,按理说董贤破城之后到他赶到渠抚,中间有四天时间。

  可董贤还是给他留下了十几万石粮食,这个情谊他得记,人家大老远从辽右赶来平叛,收复了渠抚不说,居然最后还彻底把叛军驱散了。

  要是一般军将,收复了城池也就罢了,城里的好处不吃干抹净恐怕都不会把消息及时送去济南。

  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董贤,但此人谢琏却早有耳闻,说起来两人还颇有渊源。

  当年他做泉周知府时就知道董贤,不仅董贤,连**总兵朱樉他也知晓。

  当年在泉周时常例就拿的特别丰厚,家里因为他在泉周任过职也吃到了海贸的红利。

  离任泉周后谢琏也一直对**的消息有所关注,只是让他奇怪,在泉周任职时当时几个招安的海防游击除了常例丰厚,却从来没有找他办过什么事情。

  等他回到京师任职后,**那边就和他断了往来,当然,年节常例还是有的,但连寒暄的书信都没有一封。

  直到董李二人先后出任总兵,谢琏才明白,这些原来的大海寇一定是另有强援。

  心里虽然有些失落,但**方面的礼数却又让人挑不出毛病,常例丰厚,家里的海贸买卖也做的风生水起,本来应该互相亲近的,但**那边就是不来攀扯。

  这次董贤又送了这么大一份礼,谢琏心里暗自有了些打算。

  他还在京师时,朝廷已经在议论登州撤镇的事情了,如今辽右安稳,且粮饷自足。

  原本设立登镇就是为了牵制东江的,现在已经完全没了必要。

  加上孔李叛军出自登镇,以皇帝的秉性来看孙元化本就性命难保,还不要说出了渠抚失陷这样惊动天下的大事?

  除了登镇要完蛋,山栋总兵也死定了,之前叛军占据青州时,余大成就推诿不前。

  渠抚失陷后,沈廷逾、陶廷龙兵败,山栋总兵又得了个处置不当的罪名。

  原本就有颇深的渊源,这次刚刚重聚又送了这么一份大礼,等晚间收到勘验军功部属的回复后,谢琏终于下定了决心。

  想办法把董贤调任山栋总兵。

  送走于芫,朱樉带着老婆也要会台碑了,在旅顺才刚刚收到U国来的消息,接着神罗和尚亚西的使者就到了。

  神圣罗马帝国在去年被瑞典大败,虽然林风那边把古二爷的名字翻译的有些奇怪,但朱樉还是猜了出来。

  在他的记忆里,此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是死在战场的,但在什么时候,死于哪一场战役就完全不记得了。

  古二爷被誉为近现代军事家的鼻祖,另一个时空里喜好军事的人士就没有不知道他的,在朱樉的认知里,不能让站在新教一方的古二爷把神罗打的太狠,必须得让他早点死。

  颜琦倒是有些舍不得离开的样子,毕竟在苔湾认识她的人太多,作为朱樉的妻子,她去到哪里都能被人认出来。

  可在山陕、辽东却不同,虽然这里也新归附了联盟,虽然她出行的安保依然非常严密,但至少不虞随便就被人认出来。

  这几个月来她终于摆脱了随时会被认出来的困扰,跟着朱樉遍走了被联盟控制的山陕地区,百姓的惨状让她时常落泪。

  以前她对丈夫多少还是有些不满的,身家巨万,在海上早已打遍天下无敌手,又占着那么许多的地盘,买卖已经也做的遍布天下。

  此时联盟的规模已经远超大明,大明不要说来攻打了,自家不去打他们就该拜佛烧香了。了

  有了这样的威势不是应该整顿安心内部,以求家业能够穿个千秋万代的?

  可丈夫却常年不着家,也不是没人悄悄给她上过小话?在她的认知里,有了这样的情势,难道不该巩固自家的权势,然后安心享福吗?

  虽然从小就锦衣玉食,父亲也是一带海上豪杰,可作为女人来说,颜琦可没什么大心思。

  做姑娘时的愿望就是能嫁个知书达理的丈夫,然后一辈子举案齐眉的过完一生。

  可父亲却是个海寇,来往的都是粗豪的海上豪杰。

  颜琦从小就被教着读书识字了,可大明对女子的教育方式和男子是全然不同的。

  女人嘛,又不能做官,不用做学问,识字以后看看诗词歌赋就好,至于学问什么的是不去钻研的。

  以至于读了一肚子诗词、话本的颜琦满脑子都是风花雪月。

  但即使这样,她对父亲和大伯给她挑的夫君也极为满意,因为不论她跟丈夫谈论什么,他都能接的上话,并且还能说出些让她念念不忘的道理来。

  对于这样的夫君,颜琦爱极了。

  可她心里却一直有隐忧,成亲马上就要到十年了,虽然她能感觉到夫君也是喜欢他的,但她总是感觉自己和夫君之间差了点什么?

  都说最亲不过枕边人,作为当世和自己最亲的亲人之一,越和夫君相处的久了,颜琦就越能察觉到一些不同。

  最令她担忧的就是,作为一方大势力的首领,丈夫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在意权势。

  这在颜琦看来就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父亲曾经也是一方首领,可算起来比现在的夫君就差得远了。

  可即使就是那样一直小势力,她就不止一次听到家里的仆役暗地里说了些父亲对付叛逆的手段。

  因此在她的认知里面,对于叛逆和意见相左的人士,杀戮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可夫君的手段却显得太过优柔,轻易不愿意杀人,以至于在她们的贵妇圈子里,经常都会有些“好心人”提醒她,XXX又在什么会议和她家夫君意见不和了.

第478章 藐视

  妇人不得干政是夏国自古以来的古训,颜琦对于这个问题的自控力也相当的强。

  她也知道有些人是想通过她来影响夫君,但她几乎不和夫君讨论所谓的“政事”,除非忍不住。

  忍不住的就是陈衷记事件,具她所知,联盟上下已经屡次或明或暗的提示过了,但陈衷记却全不当回事,直到事发。

  这已经不仅仅是反叛的事情了,简直就是对夫君和联盟律法赤裸裸的藐视。

  虽然陈衷记最终痴呆了,可夫君却保住了他的家人。

  这件事在联盟里的议论颇多,虽然“老臣”们的家人背后都说在夫君仁义、念旧。

  但也有不少人说她的夫君优柔,没有帝王之资。

  这一次颜琦就没能忍住,终于在夫君身边吹了枕头风。

  夫君的话她至今也没能很好的理解,说什么“夏国自秦汉以来最大的问题的就是容不得不同意见”,

  但是在她的理解里,做帝王怎么能任由臣子们随便主张,纳谏是一回事,可决断还不是要由帝王来做?

  就比如现在的联盟政务,几乎都是何斌那帮人说了算,夫君极少干预,不过做了个盖印的傀儡。

  他们倒是舒服了,就连大明来的几个降臣也四处称赞,还说些“千古未有之善政”之类的虚话。

  可要是这样下去,联盟还要夫君干什么?

  一次没忍住就有第二次,颜琦倒是发觉夫君不反感夫妻二人讨论“政事”,于是这些日子里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就多了起来。

  可是夫君的话语却愈发的令她不安,什么“一家一人治理天下本来就是最大弊病”,什么“夏国若是不需要皇帝,那咱们就下台”这样的疯话。

  夫君倒是说的轻松,可颜琦这两年倒是读了些史册,历代帝王后裔在被灭国之后的下场,又有哪个能够善终?

  虽然按照夫君所说,至少儿子和孙子的下场不用太过担心,但子孙绵延是夏国人自古都无法摆脱的忧思,可谁不盼望后代都能平安富贵呢?

  到了这时夫君总是嘲笑她想的太多太远,可她怎么能不想这些?

  自从颜琦到来以后,朱樉却越发觉得和这个时代更加融合了,在台碑时他就觉得妻子有很多话和他说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