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可跟其他大明的营伍不同,浑河血战给后金造成的损失到现在都还没有彻底恢复过来,这支金州兵马的战力据估算比浙军和白杆兵加起来还强。
就算发倾国之战一战把金州打垮,要是自身损失超过一半或者更多,这样的仗打来干什么?一仗把金州打垮,自己也差不多跨了。
十六大臣议事时,义州被金州军占领的消息也传了回来,说是十六大臣议事,可此时还有三个固山以及贝勒在关内。
除了莽古尔泰强硬的要求发兵攻打金州军,后金的其他贵人们没有一个同意.
第265章 立即处置
朱樉这仗打的也很有意思,好像就真的只是为了获取土地一样,除非顽强抵抗的建奴被杀,凡是逃跑的一概不管。
后金诸大臣们仔细一细算,这次除了失去土地,人员居然没有死伤多少。
后金此时可一点也不缺少土地,他们缺的是能够供养八旗诸申的人口。
这次就不仅是豪格了,连代善也厌烦了莽古尔泰的胡搅蛮缠,说出了和豪格一样的话,要打正蓝旗自己打去……
见诸大臣没有一个支持自己的,莽古尔泰也只好偃了旗鼓,但转眼就在分配缴获的问题上又折腾开了,因为算起来,这次被金州抢占的地盘里,正蓝旗损失最大。
黄台吉也很无奈,本来一场伐明之战终于让他在气势上压倒了三大贝勒,可被金州这么一搅和,这场大胜的成色顿时被减弱了一半。
加上莽古尔泰的胡搅蛮缠,本来好好的一场“分赃大会”,顿时变成了“分赃不匀”大会,一番争吵之后,大家不欢而散。
东江镇的刘兴治说起来也个是悲情人物,他出身辽东开源,一家五兄弟,因为家里的妻儿都被后金俘获,大哥刘兴祚假装投降了后金。
偏偏刘兴祚还很得黄台吉的赏识,一路封赏不断,后金伐明,刘兴祚又反正大明,可惜在和后金兵马的作战中不幸战死。
这些兜兜转转暂且不说,大明的朝廷却表现出了别样的可笑,因为搞不清楚刘兴祚到底翻来覆去搞了什么?大明的朝廷干脆就装作鹌鹑,对于刘兴祚的作为不予评价。
情报落后不是问题,但刘兴祚确确实实是在和后金的作战中死去的,何况他的弟弟刘兴治现在还是东江镇排位第二的大佬,不管真假如何,至少为了安抚刘兴治应该给刘兴祚一个说法。
大明如今这样,谁都不指望能有什么确切的赏赐,可名分这个东西至少应该给刘兴治一个交代。
但是,不!我没搞清楚的事情就能装作不知道,从大臣到皇帝都是这个做派,连个虚名都不愿意给。
于是在后金隐忍多年的刘兴祚就这么白死了,这还不算,连刘兴治也被防备着。
刘兴治差不多是东江镇成立之初就带着开源的一帮逃民逃难过来的,怎么说都是东江老人,这些年也积功做到了游击。
在东江镇除了毛文龙的几个义子,刘兴治的威望并不低,袁督师先是把东江镇拆成了四协,眼看着不行又变成了左右两协,分别由陈继盛和刘兴治各领一支。
刘兴祚战死的时候,正是刘兴治和陈继盛各领左右协,陈继盛代管东江的时刻,东江镇的防区是整个辽东,刘兴祚战死是由东江镇报告请封。
朝廷的犹豫被刘兴治认为是陈继盛捣鬼,没有把刘兴祚反正之后和后金作战的事情讲清楚,加上陈继盛本来就是由宣府调任到东江的,因此他认为陈继盛没有如实向朝廷禀报。
陈继盛也很冤枉,那时候朝廷上下都在关注着建奴和遵永四城的事情,哪有心思理会别的?
海岸封冻,消息传递也十分艰难,本来从天津或者登州就能传递的消息,因为封冻的缘故要走南直才能向京师传递。
他知道自己在东江镇的根基不稳,可被袁督师推上了台,绝没有自己主动退却的说法,刘兴祚战死,陈继盛这里是得到了实信的。
因为刘兴祚的反叛在后金内部已经传开,为此后金的重要文臣,满文编纂者之一的库尔缠还因为给刘兴祚说话而开罪了黄台吉。
这样一位完全对陈继盛产生不了威胁的人物,他也完全没有必要去刻意抹黑。
可朝廷就是不愿给刘兴祚正名封赏,他能有什么办法?无非一道旨意的问题,金银财帛根本都不需要,就这样朝廷也不肯给予……
除了刘兴祚,以刘兴治为首的其余四兄弟都在东江镇做军将,而且因为刘兴祚不断的给东江提供情报,让刘家在东江的四兄弟屡立战功,在东江镇里颇有些威望。
就因为这些虚无的矛盾,让刘兴治怎么都看陈继盛不顺眼,虽然大家都在皮岛,但两人几乎势同水火。
而此时黄台吉虽然出征在外,但始终都不愿意相信刘兴祚会反叛后金,刘家百余口家人即使在刘兴祚战死之后后金也并没有立即处置。
黄台吉带领主力在回返沈阳的途中就收到了刘兴祚反叛并战死的消息,就这样他也没有下令处死刘氏在后金的妇孺,而是亲笔写信劝降刘兴治,并许以高官厚禄。
几番对比之下,大明连给一个死人正名都不愿意付出,而掌握刘家百余口性命的后金却还愿意敞开胸怀对待刘兴治,刘兴治心里的天平已经倾斜,他想带着东江镇一起投降后金。
崇祯三年三月二十八,大明京师正在举行遵永大捷盛大的献捷仪式,城内各处张灯结彩,各大街道两旁站满了围观的士民。
今天取得大捷的将士们要想皇帝献捷,皇帝朱由检也早早的率领文武百官到了午门城楼上。
这场大胜越发的让朱由检感到中兴在望,自万历年间开始,大明对阵东虏就是输输输,所谓几次“大捷”不过是挡住了建奴的进攻,缴获从来没有。
这次的遵永大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大捷,阵斩两个女真贝勒,三个固山额真,连老奴酋努尔哈赤的儿子都打死两个。
朱由检之前一直认为明军对建奴的败仗都是因为武将、兵卒怕死造成的,这次终于有了几个不怕死的武将带头,一场大胜终于来到。
张佑、侯世禄、马世龙……这几个名字被年轻皇帝牢牢记在了心头,报捷文书里说是留都张佑和罪帅侯世禄首先奋起,马世龙、尤世禄、吴自勉、祖大寿等将愤而跟随。
在永平、滦州,众军拼力死战,最终在滦河边设伏,一战全歼东虏留在大明京畿的万余兵马,开创自有东事以来前所未有之大胜.
第266章 悼念之情
剿灭建奴军将的纛旗、印鉴、兵甲,兵部已经整理好献进宫里给皇帝看过,尸首不祥不宜进宫,将在今天的献捷仪式里展现给京师百姓们,最后汇集到午门城楼下。
朱由检对这场大胜仍有少许遗憾,献捷还不是最盛大的胜利仪式,献俘才是。
可惜报捷文书里说,众将士因为痛恨建奴在京畿犯下的滔天罪过,一时打发了性。
军兵们个个都对这些惊动了皇帝残害了百姓的建奴恨入骨髓,没收住手给全数杀死了。
虽然心里有小小的遗憾,但朱由检也知道总不能为了没有俘虏的事情去责罚为国朝奋战的将士,但没能亲自下令在午门之外斩杀几个建奴,以告慰父祖在天之灵,总还是有些不完美。美
万历、天启朝都有过午门献俘的仪式,特别先帝,兄长朱由校曾经在午门外亲自下令斩杀了三十余来犯天朝的西夷,就此一条,天启一朝就能永垂青史。
不论献捷还是献俘,按照礼制皇帝都应该先在偏殿等候,直到献捷的军将们快到午门时才登上城楼。
可年轻的皇帝初次经历这样的大胜,执意要在城楼上等候得胜而来的军将,以显示朝廷的重视,礼部扭不过皇帝的意志,临时对仪式做了调整。
其实要皇帝不要早等城楼除了显示对皇帝的尊重,最重要的原因是大臣们要遭罪。
本来皇帝等报捷的兵马靠近才出来,这之前大臣们都可以松活一点,可只要皇帝一出来,大家都必须要象朝会时一样毕恭毕敬,保持仪容。
朱由检早早的登上了城楼,皇帝是有行撵可以坐着等的,可大臣们只能站立。
听着从德胜门开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接着就是震天的呼喊“万岁”,声音从北往东,一路不断向午门接近。
年轻的皇帝朱由检听的如醉如痴,每到激动处就忍不住站起身来,他一起身,文武百官们就要行礼并山呼万岁,几次下来,有些年纪大的臣子就有些坚持不住。
三月底的京师依旧寒冷且风大,皇帝行撵的暗格里遍布炭炉不说,身上穿着名贵的皮裘,周围还有太监拉起风幔遮风,加上朱由检此时不过刚满二十,身体健壮自然不惧。
可大臣们却和上朝时一样,只有一身朝服且没有吃喝,在这样的天气里站着就遭了大罪。
皇帝兴致勃勃不断眺望城内各处因燃放爆竹升起的烟雾,听着百姓山呼万岁,自然没有注意到大臣们的情况。
可首辅周延儒却发现了,他也冻的够呛。
朝服是为了礼仪要求设计的,自然对舒适性有所限制,腰带是为了让人挺直腰板,脖颈处的小立领里面还有纸板内衬,左右转动脖颈时小立领会刮擦下巴,让人不愿轻易左右扭动脖子。
今天是献捷仪式,是君臣士民高兴的日子,要是这样的日子里出现几个老臣因为受寒生病或者致死那就成了笑话,作为百官之首,周延儒显然要想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阁臣自然围在皇帝身边,于是首辅大人赶紧给站在皇帝身边的曹公公打眼色,这样重大的仪式,司礼监掌印太监自然要紧随皇帝身边。
曹化淳在内廷的时间可比周延儒在朝的时间要长的多,见周延儒向他使眼色,同时微微向城墙上站的抖抖索索的百官示意,他立即就明白了首辅的意思,这么下去要出事的。
“陛下,城楼上风寒太重,为了社稷着想还请陛下爱惜龙体。”
正在兴头上的朱由检突然听到曹化淳来了这么一句,顿时就有些不高兴,但曹化淳现在可是他最为倚重的内廷总管,当众驳斥他的建议是不合适的。
正想说句什么,朱由检又看到曹化淳躬身抱拳的手在向一个方向微微抖动,不由心中一动,顺着曹大伴指示的方向看了过去。
只见文渊阁大学士何如宠、吏部尚书王永光等几个五十多六十岁的老臣已经在寒风里脸色铁青着摇摇晃晃,皇帝也立即明白了过来,老臣子们顶不住啦!
“大伴所言有理,那就起驾先去避避风寒。”
“陛下圣明!”
朱由检身边的臣子们听到曹化淳的话早就一脸期待了,听到皇帝说起驾要避风寒顿时齐声称颂。
皇帝一离开,大家就能找地方避避寒风喝口热茶,品级高的官员甚至能在城楼里找地方休息休息。
京师在举行献捷仪式,东江镇的皮岛上也准备要举办一场仪式,陈继盛三天前就收到了刘兴治的邀请,请他今天参加祭奠刘兴祚的活动。
不仅是他,凡是在皮岛上的将领都受到了刘兴治的邀请,和东江旧将们搞对立不是陈继盛愿意看到的情况。
虽然毛文龙被杀后朝廷就没有再任命东江镇总兵的意思,但实领一镇兵马也是非常好的。
而且东江镇和大明的其他边镇不同,因为被建奴和大海阻隔,受到朝廷的约束极少,东江镇的首领除了操心粮饷,其他方面自由度非常大。
陈继盛本身就不想和东江旧将搞对立,而且刘兴祚的事情他确实也没有动手脚,刘兴治在东江威望不低,无论什么原因,今天这场祭奠刘兴祚的仪式他都要去参加。
一来他现在实际上是东江镇的统领,二来也想通过参加祭奠刘兴祚的仪式表明他无意和东江旧将对立。
皮岛总面积约莫方圆四五里,相当于大明的上府府城大小,岛上砂砾遍布,植被茂盛但却不适合耕种。
刘兴治在岛屿西南的一处小山峰下给阵亡的兄长刘兴祚建了衣冠冢,祭奠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为显示对刘兴祚的悼念之情,陈继盛带着二十个亲兵,以及一众军将,采买了不少香纸,还带了相应的贡品。
等陈继盛带着人马赶到刘兴祚的衣冠冢时,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东江镇跟随毛文龙起家的军将,毛文龙在岛上的义子,以及皮岛上的一众商贾。
皮岛上现在驻扎近六万军民,人口规模只比大明的上府稍差,因为华夏联盟的支持,就靠木材砍伐、贩运就养活了大半人口.
第267章 造反?
岛上除了商盟一些成员,还有毛文龙从浙江、山东、天津引来的客商,和原时空破败的皮岛不同,这个时空里皮岛颇为兴盛。
场中陈继盛的职位最高,在他一行到达之后刘兴治开始祭奠活动,无非呈贡品至墓前,行礼、上香、烧纸,将近两百余人把这套程序走下来就到半中午时间。
按照大明的礼仪,客人来参加祭奠,主家是要供应一顿斋饭的,刘兴治早有准备,搭好了多座帐篷,前面祭奠完的站在一旁观礼,看别人祭奠。
眼看最后一人上前行礼上香,祭奠仪式就要结束,大家都等着刘兴治相请,然后去帐篷里歇息用斋,站立两个多时辰的滋味并不好受。
可最后一人刚刚完成祭奠仪式,刘兴治的哥哥刘兴邦突然在外围大喊了一声:“动手!”
设置于山林之间的近二十几座帐篷里突然涌出了身着铠甲,手持刀兵的甲士三四百人,顷刻间就把参加祭奠的人群团团围住。
“刘参将,你这是为何?”
见到这个情况陈继盛的亲兵立刻就把他护在了中间,陈继盛在亲兵身后大声质问。
“陈副将居然不知为何?”
刘兴治等一众刘家兄弟、部署都站在刘兴祚衣冠冢的左右,有人行礼祭奠他们作为家属好还礼答谢,因此和祭奠完成的人之间隔开了不少距离。
刘家兄弟及部下此时也被亲兵、护卫们团团围住。
“我刘氏兄弟被建奴掳走十八年,可兄长兴祚始终心念大明,纵然做了老奴的女婿,在后金官居副将,和一众后金勋贵交好,曾管辖南四卫金复海盖之重地,为了剿灭建奴还是反正大明了。
可大明都做了什么?我等弟兄先于兄长复归大明,来到东江之后被各处防备,要不是靠着兄长的消息屡立战功,怕不是早都被你等给拿下下狱了?
前年兄长再也不愿与建奴周旋,至老母和妻儿的安危于不顾,毅然复归大明,今年建奴猛攻滦永,兄长奉命救援,战死在了永平城外,大明可有抚恤封赏?
我等兄弟在大明杀奴,可建奴明知我兄弟已然反叛,却不曾动我家人分毫,后金大汗还屡次亲笔书信劝我等回返沈阳,不惜高官厚禄,这样的大明子民……不做也罢!
我等兄弟今日就要借陈副将的人头用用,也好交个投名状!陈副将你可还有什么话说?”
刘兴治的话,说的陈继盛哑口无言,确实没法回答,因为每一件都实实在在,除了奴酋亲笔书信无法考究,其他都没错。
大明朝廷上下,多年来也就是这样一步步把民心士气给消耗的一干二净。
刘兴祚早年想回归大明,联系的是当年的登莱巡抚袁可立,袁可立是孙承宗的好友,又把刘兴祚想要反正的消息告知了当时的蓟辽督师孙承宗。
两人经过商议,认为让刘兴祚在后金潜伏下来比他回归大明的用处要大的多,于是极力劝说刘兴祚继续在后金潜伏。
就这样,刘兴祚自己继续在后金做官,却把兄弟都送回了大明,而当年东江镇归登莱巡抚节制,袁可立也是明廷里少数极力坚持在东江设置军镇,并一贯大力支持的人物。
刘氏兄弟于是就被安置在了东江,初回大明的刘氏兄弟在袁可立的支持下倒也过的不错。
但怎奈天启年间九千岁把持了朝政,和东林巨擘孙承宗天然不对眼,排挤的孙督师只好黯然辞归,同为东林一脉的袁可立自然也同样辞归。
从此,刘氏兄弟失去了靠山,就再也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毛文龙毛大帅一向是阉党一派,当年袁可立、孙承宗在位时,有这两位大人的照拂,刘氏兄弟风生水起。
但靠山一倒,毛大帅自然也不会给他们什么好脸色,刘家兄弟就此落魄,也幸亏刘兴祚经常会传回些建奴在辽东的布防情报,刘家兄弟还能立些战功。
接着毛文龙莫名其妙的就被袁督师斩了,还派了爱将徐敷奏来到东江,
这时东江众将都惶惶不可终日,连挂印将军一镇总兵都随随便便说杀就杀了,袁督师还派来了心腹爱将徐敷奏,这怕不是想把东江众将一网打尽吧?
接着又任命了外调过来的陈继盛代管东江,东江旧将都害怕一不小心就被莫名砍掉了脑袋,于是一股逃亡大潮就开始了,孔友德、李九成等就逃去了登州,投靠了新任登莱巡抚孙元化。
而刘家的主心骨刘兴祚又是奉袁督师之命赴援永平,如今已经战死两月有余,朝廷却决口不提抚恤封赏,这更让刘家兄弟觉得朝廷要对他们动手,为了活命,于是他们决定抢先发难。
“刘参将,此事万万不可啊!”
一个一向和刘家交好的商贾嘭的一声就跪在了地上,来参加祭奠的商贾们见状都纷纷跪了下去。
不是他们觉得杀陈继盛不行,是他们不想这时候让刘兴治杀了陈继盛。
陈继盛还带了王远、刘兴鹤等八九个军将一起来的,此时也没有哪个军将会独自出门,多少都要带上十个八个亲兵家丁。
上一篇:开局向大秦求亲,传承武林神话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