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84章

作者:寡欢太叔

朱允熥点一点头,“是孙儿教常茂说的。”

“那你可想过没有,一旦开战,咱们可是两面受敌。大军刚过九联,高丽和兀良哈,就都能追上来。到那时候,想抽身可没那么容易了。”朱元璋面露担忧,继续说着。

“而且,李成桂他就快成了。徐达说,不出两年,高丽就能撑不住。高丽亡国,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咱们为何还要出兵。”

朱允熥表情坚定,“皇爷爷,孙儿以为,打出来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

在记忆里,李成桂虽然受封,可很快他就被架空。而继任者,对大明阳奉阴违。靖难时,朱棣大军南下,北平空虚。朝鲜就出兵过江,最远打到凤凰城。

靖难之后,朱棣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收回凤凰城。

兵至鸭绿江边,朝鲜出了内乱。杀了反明的国王,重新立起李成桂的后人。从那时起,朝鲜才算真正成为大明朝的附属国。

“你咋和常十万一个样,就喜欢打仗,不愧是他外孙。”朱元璋笑道。

朱允熥也跟着笑,“皇爷爷,孙儿先是您的孙子,才是开平王的外孙啊。孙儿去福建,百姓深受倭寇所害。如今,高丽和倭寇,沆瀣一气。孙儿觉得,高丽不得不打。”

“也要让李成桂知道,高丽是大明朝帮着他打下来的。他若是不听话,大明朝也能再去打他!”

朱元璋握住朱允熥的手,又给松开,“咱点了蓝玉为帅,你身子骨好些了,就去看看他。有些话,得你去和他说,敲打敲打他。”

第一百一十一章 敲打?

大都督府往东,只百步,有一座宅子。这座宅子不大,原是元朝时,一盐商的宅子。

大明建国后,蓝玉进城,一眼相中,抢来就住。

若是普通百姓,蓝玉断不会抢。只是这个盐商,曾和张士诚,不明不白。据说,盐商的胞妹,嫁给了张士诚为妾。

“这才太平多久,就又要打仗了。”

嘴上嘟囔着,蓝玉的夫人胡氏(非正史),帮着蓝玉收拾东西。从细小零碎,再到被褥细软,全都备齐。

蓝玉骂道,“打仗是男人的事,有你们娘们什么事。你男人,就是打仗出身的。要不打仗,哪来你们的吃喝,哪来的这一家子的富贵。”

胡氏抹起眼泪,“我倒宁愿,家里没这么富贵。咱们到城外,寻一处良田,有山有水。在那儿过着日子,总比现在整日的提心吊胆要强。再说了,那些个富贵,谁又稀罕。”

几句话,说的蓝玉心里发毛,正要再骂,心里却是软了,“得了得了,别掉金豆子了。这打仗,哪能是咱们说了算。皇爷旨意一下,不去也得去啊。”

胡氏拿出最后一件衣裳放好,“这件,是我从庙里求来的。打仗时,你穿在身上,也能护你周全。”

蓝玉不屑道,“嗐,咱大老爷们,怕这作甚。这打仗,命是自己的,哪有给那些糟和尚的...”

说着,见胡氏瞪着自己,蓝玉赶忙改口,“我穿,我穿就是了。”

放下手上的东西,蓝玉站在院子里。

枝头上的雪,还未化尽。房檐、屋顶,更是雪白一片。院中有些寒意,蓝玉坐在起武台上,心生感慨。

上一次打仗,还是在上一次。

跟着傅友德,征讨云南、广西。傅友德是主将,他为副。

而这一次,他是主将,副将又是自己的外甥常森。至于燕王,他叫不动,也别想着叫的动他。

“这主将,可是三爷给老子要来的。”蓝玉抿嘴,鼻子有些发酸。

胡氏感到诧异,“是吴王给你的主将?我还以为,这是皇上下旨的呢。”

“下旨的自然是皇爷,但提这档子事的,却是三爷。”蓝玉越说,声音越小,“这仗,得打的漂亮些,速战速决。三爷给的脸,指定要兜着。打完这仗,三爷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夫妇二人,在院中闲说。管家匆忙跑进来,摔了一个大比兜。

“干啥呢,黄鹂慌里慌张的,天塌了!”

管家从地上爬起来,上气不接下气,“老爷,吴王到了,在前厅等着您呢。一块儿来的,还有常家大爷。”

蓝玉抬脚就走,“去,把老子从云南带回来的,上好的茶叶,给三爷倒上。”

“那常大爷呢?”

“他?喝白水就成。”

蓝玉快步走进前厅,看见朱允熥,一下子就笑了,“三爷,您有事儿,言语一声,臣进宫去看您,哪能让您跑这一趟。”

又怒视着常茂,“你这狗羔子,三爷病了,你不知道还是。这大冷天的,还让三爷出门。”

朱允熥连忙打断,“永昌侯,您且别动怒。到你这儿来,是皇爷爷的意思,也是孤的意思。您是孤的舅姥爷,孤来看看您,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啊。”

几人坐定,管家给朱允熥端来泡好的茶,“吴王,这是云南最好的茶叶。听是您来了,我家老爷特地下令拿出来给您用。”

茶体通透,水底无渣。茶香醇厚无异味,这就是好茶。

朱允熥呡上一点,赞不绝口。

蓝玉立刻吩咐,“去,把茶都给包上,让三爷带回去喝。”

朱允熥连忙打住,“别别别,舅姥爷,待您得胜回来,孤一定不客气。您这还没出征呢,就把东西往外头送,这不可吉利。”

蓝玉笑道,“啥叫往外送...”

“成,那就听您的。等臣回来了,臣带几个高丽娘们,给三爷您暖床用。”

朱允熥咳嗽一声,“舅姥爷,这仗您打算怎么打。皇爷爷点您为帅,而四叔却不提。”

“这是您第一次挂帅,做事切不可鲁莽。四叔稳重,有些事儿,你听他的也没错。日后建功立业的机会,多的是,不在这一次两次。”

“不可贪功冒进,不可滥杀无辜。”

蓝玉似懂非懂,皱着眉点一点头,“三爷,您这是啥意思。咋的,打仗还不能甩开膀子去打,那打的多不尽兴啊。再说了,哪有无辜的,在臣看来,都是该死的人。”

打一城,抢一城,这已经是成了传统。

淮西勋贵中,大多数人的家业,都是靠着打仗给抢来的。这就是这些年,朱元璋加以约束,淮西勋贵们才收敛了些。

事实上,淮西勋贵,纵兵抢城,也不是为了他们自个儿。

打仗的将士们,不顾生死。打下一城时,再不给他们发泄,淮西勋贵们都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同样的,朱元璋也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也鲜有苛责。

朱允熥耐住性子,“舅姥爷,您糊涂。这可不是争功,您想过没,那么多人,为何只点了您一人。”

蓝玉不解,摇摇头,“臣不知。”

“因为,您和常家,是孤的母族。舅舅虽然更近,却难为主帅。而您,战功颇丰...”

这么一说,蓝玉就明白了,“三爷,臣懂了。您是让臣,给皇爷一颗定心丸。”

朱允熥不再说话,蓝玉这么想,倒也不错。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对蓝玉并没有太多的忌惮。

而后来的蓝玉案,也只是为了给孙子铺路而已。

更为准确的说,朱元璋有意让蓝玉建功。而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蓝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朱元璋让朱允熥,过来敲打蓝玉,也是这么个理。

但既然蓝玉这么想,倒也是省了朱允熥的事,免得多费口舌了。

“这次去北平,你带一个人同去。”

“带谁,三爷您说。”

朱允熥微微一笑,“姚广孝。”

常茂吃了一惊,“三爷,那个姚广孝不是和燕王...”

朱允熥继续笑着,“四叔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且,永昌侯您去了,四叔也要掂量着,皇爷爷为何让您挂帅。”

第一百零八章 四叔,你的功劳就让给侄儿吧

若是放在平常,朝会上,一般是不准有太监进出的。可也有不平常的时候,那就是从各门传进来的军报。

大明律:凡诸军所报,不得怠慢,速报与中,以圣裁。有误,通敌论,夷三族。

朴无用拿着绸子,匆忙走进来。在堂下拜一拜,才继续往前走。一路上,低着头,猫着步,在朱元璋和朱标跟前站定,“皇爷、太子爷,殿外常茂求见。”

朱标皱一皱眉,常茂已经被革去爵位,按理来说,今日的朝会,常茂是不得进来的。

“什么事。”朱元璋开口问道。

“奴婢不知,常茂只说,有军机要事,报与皇爷。这里头详细,奴婢不敢去问。”

常茂,只是被革去爵位。开国公一爵,由常茂的族弟常升接着。但常茂所兼着的大都督府,一直未变。

明眼人心里都清楚,无论常家的人,只要不是谋逆的大罪,那朱元璋都只是会适当的惩戒。常家,还是那个常家,一直都变不了。

而常家最终的底气,都来自于宫里的朱允熥。

朱元璋看一眼,从门缝处,能看到常茂站在门口,恭恭敬敬,心里头似乎也有了计较,“他打哪儿来。”

“回皇爷,常茂从永安宫来。”

朱元璋笑了,“标儿,瞧瞧你儿子,说话都不利索了,心里头还想着事儿呢。”

“那日,吴王体热,咱呐,也留了个心眼。就只让常茂来看望,不让常升和常家其他人来,你知道为啥不。”

朱标有些无奈,“儿臣知道,父皇您这是怕常家又有把柄,落在旁人手里。”

“不错。”朱元璋点一点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常茂啥都没,进宫看看自个儿的外甥。若是有人,要拿这个说事,你心里头,就得留个心眼。这些人,是为大明,还是为他自个儿。”

“传吧,让他进来,别搁外头待着。”

宫门打开,常茂低着头一路小跑过来。

沿途,常升投来疑惑的目光,他可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常家再授人以柄。

经过常升时,常茂竖起三根手指头,快速的往前。在龙槛台阶下,常茂一下子跪下,心里想着在来之前,朱允熥教给他的说辞。

“皇爷、太子爷,辽东急报。”

兵部的唐铎,猛的抬头,脸色复杂的看着常茂。

辽东急报,怕不是军报,不然他常茂凭什么比兵部先知道。除非,常茂觉得常家的命太长了。

若不是军报,那辽东一带,又能是什么事。

“皇爷、太子爷,辽东有报,高丽(朝鲜)李成桂,于全州起兵,抗击倭寇。李氏来信,愿向大明称臣,时代受大明册封。”

话音刚落,高丽(朝鲜)使臣跳出来,“你胡说八道!”

常茂冷笑道,“我既然是胡说八道,那敢问你们那个国王,为何要引蒙古辽东兀良哈部入高丽(朝鲜)呢。”

高丽(朝鲜)使臣,脸色变得苍白,低下头,只敢去偷看朱元璋。

坐在上头,朱元璋把高丽(朝鲜)使臣的心虚,还有小动作,全都看在眼里。他知道,这事儿,八九不离十了。

“你怎么知道的。”朱元璋反问常茂。

这种军机大事,大都督府或者常家,绕过朝廷兵部先得知,这由不得朱元璋不去多想。

常茂伏在地上,“皇爷,臣死罪。前些日子,朝廷派去北平的增兵,一多半出自大都督府。其中,兵马指挥赵思礼便是之一。赵思礼来信,他在围城狩猎时,亲眼见着蒙古辽东兀良哈部,越境去了高丽(朝鲜)。”

“后又有高丽(朝鲜)李成桂遣使至北平,愿归顺大明,共抗倭寇与北元。”

狩猎一事,子虚乌有。更别说,见着兀良哈大军去高丽(朝鲜)了。但有一点,朱允熥十分肯定,那就是高丽(朝鲜)李成桂的使者,确实已经到北平了。

原本,朱棣先是派军堵住兀良哈的退路,再报与朝廷。

兀良哈因此生乱,不敢再进军一处,就怕朱棣抄了他们的后路。而高丽(朝鲜),没了兀良哈的援军,在洪武二十一年时,败于李成桂。

消息传到应天府,朱元璋大喜,称“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第二年,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受大明金银册。

而朱元璋,也称朱棣,是朝鲜归顺之首功。而秦王暴虐,晋王染病,燕王朱棣实际上成了塞王之首。

朱允熥笑呵呵,“四叔,您这个首功,就让给侄儿,让给常家吧。这日后,建功立业的机会,多的是,可不差这一个。”

听完常茂所言,朱标脸色古怪,抿住嘴。

朱元璋更是张大嘴巴,半天才闭上,“李成桂的使者呢,人在哪。”

“回皇爷,在北平,随时奉旨进京。”

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异光,常茂敢这么说,就证明事情确实存在。不过,朱元璋心里头,有些不是滋味。莫名的,他有一种,被自己的孙子,将了一军的感觉。

兵马指挥赵思礼,朱元璋和朱标都知道,让赵思礼去北平,是朱允熥的意思。

而朱元璋,为了保护自己这个孙子,又不让朱棣多想。因此,对外称赵思礼是自己派去的,秦、晋二王,同样也有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