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65章

作者:寡欢太叔

第九十七章 和你祖母一样,能干!

突如其来的安静,让朱允熥也变得忐忑起来。

他略有不安,跟着朱元璋进了永安宫的里屋。这儿和外屋,隔着一个屏风。里头说话,外头这都能听着。

朱元璋默默的走进来,冲后面摆摆手。

立刻就有几个太监,又推出一座屏风。与原来的那座屏风,合作一处。外头的朱榑,伸长脖子,朝里面张望。

关好屏风,一个太监站在朱榑跟前,“齐王殿下,皇爷有旨,您在外头等候。”

朱榑压根没听到朱元璋说什么与他有关的话,可他看到老爷子那阴冷的脸色时,也不敢像刚刚那样无礼,赶紧就退了出去。

跟在朱元璋后面,朱允熥十分的不自在,他总觉得,朱元璋似乎一直在看着他。

“自个儿找个墩子,坐下吧。咱们祖孙,说说话。”

朱元璋的语气,有些无力,也不容置疑,带着命令的口吻。他以一种复杂、自责的眼神,去看朱允熥。

祖孙坐好,朱元璋说话了,“你昨儿,去哪了。”

朱允熥心中一凛,微微的迟疑,“孙儿和李景隆、常升,一块儿去了东郊巷。孙儿前些日子回京时,在城门口,见到一个曾跟着开平王一块儿打仗的马兵。”

“孙儿敬重这些为咱们大明朝立过功的功臣们。因此,也乐得与他们说上几句话。”

这个回答,朱元璋似乎不是那么满意,“就这些?”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如实回答,“孙儿还让常升,挑选兵士去北平给四叔增兵。”

京师大营,驻守京城,负责京畿防务以及随时被派出去。京师大营指挥使,是魏国公徐达。

而应天府之中,另外的防务,便是大都督府。

大都督府大都督,是颍国公傅友德。左右副都督,则是蓝玉和常升两人。大都督府,多为机动,会增兵各藩王。

“这是你的主意,还是你爹的主意。”

朱允熥低下头,有些不敢说话,“由大都督府给北平增兵,这是父亲的意思。兵部、大都督府,一起给父亲上了折子,由大都督府出兵。”

朱元璋屏住神,“那赵思礼呢,把他派去老四身边,这是谁的意思。”

“是孙儿的意思。”

朱元璋全身一震,开始沉默不语。许久才又站起来,轻轻的开口,“来吧,跟咱走。”

永安宫外,有一条回廊。

这条回廊,又直通御花园。出了永安宫,门外的大狗赶紧迎上来,“皇爷,您这是...”

朱元璋背着身子往前走,冲身后摆摆手,“咱随便走动走动。”

不远处,朱榑站着,呵呵的傻笑。

看一眼自己的儿子,再看一眼自己的孙儿,朱元璋心中惆怅,叹气道,“传旨,加赵思礼为京城兵马司副指挥使。令其同去北平,为燕王护卫。”

朱允熥猛的抬头,“皇爷爷...”

朱元璋停住脚步,认真的看着自己的孙子,“咱知道,你心里想的是啥。但这事儿,不该由你去做。你爹也成,咱也成,偏偏就不能是你。”

“换作是咱,咱心里头也膈应。若是让你四叔知道,是你派的人,他指定乱想。你做的不错,是该找个人,看着你这些叔叔们。老二暴虐,老三无道,老四多疑。咱儿子,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朱允熥也咬咬牙,“皇爷爷,孙儿并非如您所想那样。孙儿只是觉得,几个叔叔做了塞王,也该上他们知道,皇爷爷您时刻在他们身边。”

“父亲也时常感慨,几个叔叔在外头,多有不法。只是父亲仁德,重兄弟之情。孙儿以为,国有国法。大明塞王,也应遵从法度。”

朱元璋听进耳朵里,跟着点点头,“你爹性子软,对他那些兄弟们,向来是爱护为先。你也给皇爷爷提了个醒儿,咱的儿子,咱也要料理料理。”

“走吧,先出宫。去看看那个赵思礼,能不能把你这差事办好。别人跟个呆鹅似的,到了北平走不动道儿。”

爷孙俩后面,只跟着大狗和朴无用。

穿过东街,到了东郊巷。正值饭后时,空气中还飘着饭菜的香味。临近正旦,各家各户的墙头上,挂着切好的腊肉。

“你呀,性子和你爹又不同。那和尚,说上几句,你还信了。”

朱元璋自嘲道,“不但你信了,咱也给信了。到头来,老四也没把这和尚给杀了。还让你,给养在李文忠府上。老四他现在心里没这胆儿。董伦也没教好你,他一个酸书生,就尽是胡说八道。”

脑子里,朱元璋想起了董伦还在做礼部侍郎时,和他说的藩王之祸。

“皇爷爷,孙儿知错了。”

朱元璋把手放在朱允熥的头上,“你没啥错,是咱的儿子太混了。”

“是这家不?”

木门上,朱元璋敲了几下。漏窗打开,探出赵宁儿那张圆圆的脸,“哎呀,吴王千岁您来了。”

几人进了院子,朱允熥四处看看,“你爹你娘呢。”

赵宁儿跑来跑去,从井边打了水,又跑进厨间,把水放在火炉上,“爹上公去了,衙门里有好多的事,都等着交接呢。娘带着大姐,走亲去了。宁儿有些不舒服,没跟着一块儿去。”

把几个碗,在朱元璋面前摆好,抬起头,“爷爷,您喝什么茶叶呢。”

朱元璋想了想,咧嘴笑道,“有啥喝啥,咱不挑。”

赵宁儿答应一声,跑进屋里,又跑出来,脸上始终挂着笑,“昨儿吴王千岁您来了之后,家里来了好多的人。给爹爹送来了茶叶、酒,还有玉佛呢。”

说话间,水烧开了,赵宁儿捏几棵茶叶,放进碗里,“您不够,咱们再放。”

滚热的水,和茶叶搅在一起。

赵宁儿放下茶壶,又跑进里屋,拿出一把鸡食,撒在地上。笼里的两只鸡,跑出来吃食。

这一前一后,忙里忙外的,朱元璋看着起了兴趣。

“大孙,这丫头,多勤快。到时候你娶媳妇,就得娶这样子的。和你祖母一样,能干!”

第八十一章 福州通判

福州通判胡仁甫,支起一个小炉子,在家中生火烫豆腐。

这是他最爱吃的一道菜,往日里,他不爱吃肉,不近女色,不好喝酒。唯独对这豆腐,情有独钟。

小妾趴在胡仁甫的身上,胸前的柔软在他后背蹭来蹭去。

“老爷...”管家匆匆跑来。

“嘘,别吵,豆腐熟了。”胡仁甫笑呵呵的揭开铜锅的盖子,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这豆腐,用白水煮着,撒点盐花,不放半点的油腥,更没有旁的什么佐料。用勺子捞起,筷子夹碎,盘子里倒些醋,别有一番风味。

“嗯,妙。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碎,忧羹常见白云飞。”胡仁甫摇头晃脑起来。

念罢,他才恋恋不舍的放下筷子,“说吧,什么事,大惊小怪的。”

管家心里着急,也不敢催促。自家老爷,是个什么脾气,他是最清楚的。直到胡仁甫,吃完了一块豆腐,他才敢说话。

“老爷,李大人那儿来了信,太子和吴王进城了。”

又捡起筷子的胡仁甫,心中一惊,筷子掉在地上,滚落一圈。

管家弯腰去捡,却被胡仁甫喝止。

“别动,掉在地上,这筷子就是不能用了。扔了去吧,老爷我不用脏了的东西。”说完,胡仁甫又笑着自言自语起来,“怕什么,别怕。难不成,这太子和吴王,是专门冲着我这个小小的通判来的。”

“若真是如此,那老爷我这辈子,也算是圆满了。”

接过新送来的银筷子,再夹一块豆腐,夹碎,蘸醋,送进嘴里,“妙。”

“老爷,吴王去了西门,见了周宣。现在这福州城,满大街都是锦衣卫。除了西门,别的各城门,都被锦衣卫给封着了。”管家心急,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

这回,胡仁甫终于是慌了,“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

“老爷我让你去的门外那个老头家,不许留活口,你派人去了没。”

“老爷,小的派人去了,一个也没能回来。”

胡仁甫甩开背上的小妾,大惊失色,“坏事了,这李文庆,估摸着还什么也不知道呢。不知道也好,老爷我就把罪,都推给他吧。”

“来人,给老爷更衣,老爷要去见吴王。”

管家急忙取来官服,给胡仁甫换上,“老爷,您为何不去太子那儿,反倒是去吴王那儿。”

胡仁甫笑了,“李文庆在太子那儿,我去了还有什么用。这个时候,去找吴王。谁对谁错,谁又该死,就让太子自辨去吧。”

换上官服,胡仁甫却心虚起来,“去把书房里那盒子取来。”

透着自家墙上的缝隙,偷偷的去看外头。平日里热闹的大街上,如今只有锦衣卫在跑。街头巷尾,除了锦衣卫,没有旁人。

“好大的阵仗,看来这吴王,老爷我是非见不可了。”

想罢,胡仁甫推开自家的门,步行着就往西门去。一路上低着头,步子飞快。只因他穿着官服,也没人来盘问他。

远远的,就能瞧见朱允熥坐在西门边上,旁边的周宣还在说个不停。

“殿下,福州通判胡仁甫求见。”

朱允熥抬起眼皮,看一眼恭恭敬敬站在不远处的胡仁甫,嘴里问道,“这是个什么人,不去父亲那儿,反倒是到了孤这儿。”

周宣冷笑道,“小人!李文庆若只是小人,那胡仁甫就是奸佞。”

“让他过来吧,听听他要说什么。”

得了准许,胡仁甫整理衣帽,径直走到朱允熥面前跪下,“臣福州府通判胡仁甫参见吴王千岁。”

“你来做什么。”朱允熥问道。

胡仁甫举起手中的盒子,“臣弹劾福建布政使李文庆。李文庆在福建时,与福建各家士绅,逋赋成风。拖欠朝廷税额,长达四年之久。”

说着,胡仁甫打开木盒,“殿下,这里头全是李文庆与各家士绅的书信往来还有臣行贿之实。”

朱允熥眼神示意,李景隆把木盒拿过,“孤问你,这可是大功一件。你不拿去给朝廷,反倒是给了孤。此来福建,孤只是随父亲巡抚福建,可没什么权力。”

胡仁甫大声回答,“臣并非为了讨赏,只是为了福建百姓,为天下公义!”

被朱允熥死死的盯着,胡仁甫仍然是面不改色。他抬起头,虽未对视,却也没有目光躲闪。

一个飞鱼服在朱允熥耳边低语几句,朱允熥边听边点头。

“听说你爱吃豆腐,几乎是顿顿不离。”

胡仁甫摇头否认,“臣并非爱吃豆腐,而是只能吃豆腐。福建百姓,只能以糠粥、树叶充饥。臣又何德何能,去吃山珍海味。”

在这个节骨眼,胡仁甫知道,自己只能走出这一步。

往日里,他为官一任,只图一个安稳。已年近花甲的他,早就不再想着,还能高升了。

这事儿不小,传到京中皇帝的耳朵里,自己必定是难逃一死。即便是看似仁厚的太子,也是个笑面虎。这么大的事,定饶不得自己。

只是,到了这个年纪,死也不怕,就怕绝了后。

检举之后,只想着能给自己留个根。

把木盒打开,朱允熥随意的抽出一本打开。只是看了一眼,朱允熥自己都觉得好笑。

“你一个福州通判,六品的官,竟然还要给福州一富商送礼。西南的酸枝,辽东的林参,扬州的瘦马,玉门的野马,你真是一个不落。孤真是闻所未闻,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等子事。”

“李景隆,你瞧瞧,这个郭木生,是个何方神圣。”

李景隆想了一下,“殿下,这个郭木生他儿子,好像是户部的。”

“哟,还是京官。”朱允熥冷笑着打开下面几本,越看脸越冷,心越寒。

逋赋一事,在福建已经是人心惶惶。上至户部,下至地方,都在极力的掩盖这件事。户部与地方的勾结,还有户部侍郎郭桓的名字。

“户部说是收到,实际上却未入国库。福建水师,也是没见军饷。有功名的减税免税,名目却是加到普通百姓。”

“怪不得皇爷爷总说,遭瘟的书生。都该死,谁也救不得你们。”

第八十二章 无人小院

“信国公那儿,还缺多少的饷银。”

“回殿下...”李景隆掰掰手指头,略做思考,“回殿下,信国公给皇爷的折子是,还少十六万两的饷银。臣估摸着,这上上下下,十六万还不够。”

朱允熥再瞅一眼木盒子,“走,先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