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第620章

作者:一剑光寒十四洲

  司马迁细细研读天幕上的统计,暗自点头称赞。

  他深知要统计这些开国皇帝的籍贯绝非易事。

  每一位帝王的身世、出生地都需要反复考证,光是厘清吕光和赵匡胤的籍贯就颇费功夫。

  后人如此严谨的考据精神,倒是与他写《史记》时的态度不谋而合。

  ……

  【并列第三的是山栖、菏北和江苏,都是六位。】

  【山栖这几位基本都是游牧民族,刘渊是匈奴人,石勒是羯族人,拓跋珪是鲜卑人。】

  【还有李克用、石敬瑭和刘知远都是沙陀突厥人,都是在太原一带出生的。】

  【江苏这边就都是纯汉人了,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人,项羽是宿迁人,孙权是下邳人。】

  【刘裕、萧道成和萧衍虽然是在南方出生的,但祖上都是徐州一带迁过去的。】

  【再往下是陕栖、内蒙古和安徽,各有四位。】

  【陕栖有周文王姬昌、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和西夏的李继迁。】

  【内蒙古有赫连勃勃、高欢、宇文泰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安徽有曹操、朱温、杨行密和明太祖朱元璋。】

  【浙江出了两位,陈霸先和钱镠。】

  【辽宁也是两位,前燕的慕容垂和后金的努尔哈赤。】

  【最后还有湖北人汉光武帝刘秀,还有外蒙古的成吉思汗。】

  【总的来看啊,这些开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北方人,这跟古代政治和人口中心在北方有关。】

  【北方地区军事实力强,打仗占优势,所以能建立政权的也多是北方人。】

  【除了朱元璋,南方人北伐成功的真不多,这里头也是有这个原因的。】

  弹幕:

  ——“菏南老乡牛哇!八个皇帝太顶了!”

  ——“建议菏南把‘帝王之乡’写进旅游宣传册”

  ——“突然发现努尔哈赤是辽宁人,东北银笑喷了”

  ……

  北宋位面。

  赵匡胤信步于寝殿之中,目光不时扫向天幕。

  原本只是闲来无事,却不料看到菏南竟是出了最多开国之君的地界。

  自己名列其中,与商汤、司马懿同榜,倒也算得上一桩趣事。

  “果真是天数如此啊。”

  赵匡胤抚着长须,转头对赵普说道。

  “你看这天幕,八位开国君主,都出自菏南。朕在洛阳夹马营出生,莫非真是上天早有安排?”

  赵普恭敬地立于一旁:“陛下龙兴河洛,得天独厚。这天幕明明白白告诉世人,菏南自古就是帝王之乡。”

  赵匡胤踱步至窗前:“朕本以为世人会说朕是靠着黄袍加身才得天下,如今看来,这兴许真是上天注定。”

  “你瞧这其他地方,哪个及得上菏南?”

  这时赵光义也凑过来看天幕:“皇兄,您看那甘肅,七位开国君主都挤在十六国时期。”

  “可咱们菏南,从商汤到您,千百年来都不断出人才。”

  “是啊,朕倒是想问问后来人,这菏南可还会再出个开国之君?”

  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不过话说回来,有朕在此,这天下也轮不到旁人了。”

  三人相视一笑,又将目光投向天幕。

  赵匡胤心中暗自得意,自己能与商汤、司马懿这样的人物同列,确实是一桩美谈。

  这天幕虽是后人所作,却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这天下,终究是要姓赵的。

  ……

  大明位面。

  朱元璋站在天幕前,盯着那些数字反复看了几遍。

  刘裕、萧道成这些南朝皇帝,还有五代十国那些称帝的,在他眼中都不过是趁乱称王的跳梁小丑。

  “五代十国也配称开国之君?这些人连个统一的天下都没有!”

  朱元璋对着徐达和李善长低吼。

  “那高季兴、马殷,不过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也配与朕相提并论?”

  李善长上前分析:“陛下说得是。这天幕也太过宽容。”

  “那些人占据一隅就自称皇帝,如何能与陛下平定天下、驱除胡虏相比?”

  “南方人北伐少,怎么?是看不起朕这个南人?”

  朱元璋的目光停在最后一段。

  “朕起于江淮,北伐中原,难道不及那些割据一方的军阀?”

  徐达附和:“陛下以布衣之身创立大明,统一华夏。”

  “那些只占一州一郡就称帝的,自然比不上您。”

  “这后人也是糊涂。治天下要看谁真正建立了功业,而不是简单地数数谁称过帝。”

  朱元璋摇着头:“朕宁愿与秦皇、汉武这样的英主相比,也不愿与那些乱臣贼子为伍。”

  三人继续看着天幕上的统计,朱元璋越看越是不快。

  在他看来,这种简单地数数开国皇帝的统计方式,完全没有区分出真正的帝王与混乱时代的军阀之别。

第837章 谍战剧男主本主!这位才是真正主角,旅长yyds

  【说起《亮剑》里的旅长陈赓,那可是个真实存在的传奇人物。】

  【连李云龙在他面前都得老老实实的,这可不是没有原因的。】

  【先说说他“黄埔三杰”的身份。】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第一期学员中陈赓以优异成绩毕业,与张治中、胡宗南并称“黄埔三杰”。】

  【陈赓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政治嗅觉也极为敏锐。】

  【1926年发生的“中山舰事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当时常凯申被共产谠人软禁在黄埔军校,正是陈赓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常凯申脱险。】

  【这份恩情,让常凯申后来在多个场合对陈赓网开一面,甚至在陈赓被捕入狱时,都没有加害于他。】

  ……

  大秦位面。

  秦始皇站在天幕前,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一旁的李斯和王贲也看得入神,这位陈赓将军的事迹让他们惊叹不已。

  秦始皇双手负后,来回踱步。

  “世间竟有如此之人!”

  “既能做特工打入敌营,又能领兵打仗,还能治学育人。此等人才,朕观六国之时也未曾得见。”

  李斯深以为然:“这位将军智谋超群,不亚于孙武,韩信。陛下统一六国,若有此等大将相助,何愁天下不平?”

  “他救了自己的仇人,却又毫不犹豫地走向对立面。”

  秦始皇目光灼灼。

  “此等胸襟,让朕想起了蒙武、王翦父子。”

  王贲听到父亲王翦的名字,不禁说道:“陛下,此人不仅精通军事,在特工、教育各方面都有建树。”

  “若是在我大秦,定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重臣。”

  “可惜啊……朕统一六国后,虽得天下,却再难觅如此人才。”

  秦始皇看着天幕上陈赓的事迹,眼中流露出惋惜之色。

  “若是能有这样的将领,何愁咸阳城内外不宁?何愁边疆不靖?”

  这位千古一帝陷入沉思,若是有陈赓这样的将领,大秦的统一之路会走得更稳固。

  ……

  【陈赓可以说是军事全才,情报专家,还是个教育家。】

  【1927年加入龙国共产谠后,他在上海做特工工作,打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内部。】

  【这段经历让他熟悉了情报工作,同时深谙敌人的作战方式。】

  【他在特工战线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多次完成危险的情报任务。】

  【后来在延安时期,他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担任校长。】

  【这段教育经历也让他在军事教育领域崭露头角。】

  【他的教学方法独特,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

  大清位面。

  康熙皇帝站在天幕前,神情专注地看完整段内容,嘴角微微上扬。

  一旁的索额图和明珠也看得聚精会神。

  “这位陈赓竟能以一己之力,周旋于敌营之中,还能带兵打仗。此等本事,在我朝将领中也不多见。”

  康熙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赞叹。

  明珠目光闪动:“陛下说得是。他创办军校,教授兵法,培养人才。若是我大清也能建这样的学堂,定能为军中储备更多良将。”

  “此人能在劣势中寻找战机,以游击战术重创敌军。”

  索额图沉声道。

  “这般打法,倒是和我们满洲习武传统颇为相似。阳明堡那一战,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康熙轻抚龙椅扶手:“一个人既通军事,又懂教化,还精通情报。看来这世间能人异士,当真是层出不穷。”

  毕竟他正是用人之际,见到这样的将才,自然会生出惜才之意。

  ……

  【在战场上,陈赓更是令敌人闻风丧胆。】

  【他善于运用游击战术,经常出其不意地给敌人重创。】

  【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机场就是在他的指挥下完成的,这次行动歼灭了大量日军,缴获了大量军事物资。】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与了著名的淮海战役,指挥作战屡建奇功。】

  【他的战术思维灵活多变,常常能在劣势中寻找战机,创造奇迹。】

  弹幕:

  ——“感觉李云龙跟他比起来就是个小弟弟啊哈哈哈”

  ——“这履历可以拍十部电视剧了”

  ——“这简直就是谍战剧男主本主啊!又是特工又是军事家的”

  ——“游击战术玩得溜,这波我只能说旅长永远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