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第585章

作者:一剑光寒十四洲

  虽然内心认同这种做法,但想到自己面对士大夫集团时的束手束脚,不由得暗自叹息。

  不过朱元璋安置降军、推行惠农政策的做法,倒是与自己的理念相近。

  只是自己太过依赖文官集团,缺少那种雷厉风行的气魄。

  看来当个好皇帝,既要有仁慈之心,更要有果决之力啊!

  朱元璋处理农民起义的手段,或许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所欠缺的……

  【1636年,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不断在明朝边境挑衅。】

  【当时的九边防线已经摇摇欲坠,军饷空虚,将士士气低落。】

  【朱元璋看着边境奏报,目光如炬。】

  【“这些鞑子,欺我大明无人么?”】

  【第一件事,他立刻派出密探。】

  【“给朕查清楚,哪些将领和鞑子有勾结!”】

  【“但凡有通敌卖国之人,杀无赦!”】

  【接着,他开始整顿边军。】

  【“边军克扣军饷?好大的胆子!”】

  【“这些年的军饷去向,一笔笔给朕查清楚!”】

  【朱元璋亲自审问负责军饷的官员。】

  【“贪污军饷,就是在卖国求荣!”】

  【同时,他改革了边防制度。】

  【“从今往后,边军军饷按旬发放,不得拖欠!”】

  【“军械补给要按时更新,监军官员要实地查验!”】

  【为了提升战斗力,朱元璋还下了一道特别的命令。】

  【“调江南、江西、湖广的精锐水师北上!”】

  【“鞑子骑术了得,那咱们就打他们没见过的仗!”】

  【朱元璋深知,水战是建立大明的重要法宝。】

  【他要用水师牵制清军,打乱他们的战术节奏。】

  【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系。】

  【“鞑子不是能征善战吗?那就用夷制夷!”】

  【短短数月,边境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军心凝聚,战力提升,清军的进攻受到了有力遏制。】

  【朱元璋站在长城之上,望着北方。】

  【“守江山,就要有守江山的胆识和手段!”】

  【“崇祯小子太过仁慈,这天下可不是靠仁慈就能保住的啊!”】

  看到这一幕,古人不由得一个个拍手叫好!

  朱元璋治军的手段,正是当下所需的良策。

  那股雷厉风行的劲头,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也提刀上阵,为国效力!

  这般整顿军纪、严惩贪腐的手段,确实痛快!

  骑兵再厉害,遇到水网密布的地形也要吃亏。

  这般出其不意的战术,不愧是打过天下的帝王!

  看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没点雷霆手段,还真镇不住这四方宵小!

  ……

  清朝位面。

  乾隆皇帝看到这一幕,轻蔑地摇了摇头。

  这种大开杀戒的做法,未免太过莽撞!

  朱元璋这般大张旗鼓地清查通敌将领,反而会让边军人心惶惶。一支军队若是人人自危,又如何能发挥战力?

  想到自己平定准噶尔时的细致筹划,更觉得朱元璋此举过于鲁莽。

  至于那般痛快地惩治贪腐官员,在乾隆看来,也是治标不治本!

  朝廷官员若是只靠严刑峻法来约束,迟早会引发更大的反弹!

  何况军中将领,最忌讳的就是寒了他们的心!

  这些人握有兵权,一旦寒心,后患无穷!

  北方苦寒,水师调动不便,补给困难。

  这种不切实际的部署,只会白白消耗军力!

  况且水师离开江南,海防空虚,若是引来倭寇骚扰,岂不是顾此失彼?

  治理天下,讲究的是审时度势,明察秋毫。

  像朱元璋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表面上痛快,实则暗藏祸患!

  ……

  秦朝位面。

  秦始皇正在阅览新修的《秦律》竹简,李斯立于案前为其讲解律法条文。

  突然,这一幕映入二人眼帘。

  秦始皇放下手中的竹简,眸底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朱元璋处置贪腐军官的手段,与他当年何其相似!

  他抚摸着案几,若有所思地道:“这朱元璋,倒是个知兵之人。”

  李斯见皇帝有兴致,立即附和:“陛下说得是。不过此人虽有魄力,却远不及陛下当年励精图治之功。

  陛下统一六国,御驾亲征,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摆了摆手,目光如炬:“李爱卿此言差矣。朱元璋这番作为,正抓住了治军之要。

  贪污军饷,就是动摇国本。

  当年我们征伐六国,最忌讳的就是军中贪腐。”

  “陛下高见。”

  李斯恭敬地道:“只是这般大开杀戒,会不会寒了将士之心?”

  秦始皇站起身,踱步至窗前:“将士之心?哼,贪腐之徒,何以为将?

  朱元璋这般雷霆手段,正合我意。

  治军若不严,何以震慑四方?

  当年我立下军功制度,赏罚分明,不也是为了整顿军纪?”

  李斯见皇帝神色凝重,便道:“陛下说得极是。只是朱元璋毕竟出身草莽……”

  “出身草莽又如何?”

  秦始皇转身,目光炯炯:“正因为他知道军中疾苦,才能下此狠手。

  你看他那番军饷按旬发放的做法,可见他深谙军心所向!

  这等雷霆手段之下,必有仁心!”

  李斯若有所悟,躬身道:“陛下见解精辟。朱元璋此举,确实高明!”

第791章 雷霆惩处,除国蠧!晁错:若得此主,死而无憾!

  西汉位面。

  “这才是真正的明君!”

  晁错内心激动不已!

  朱元璋先查内奸,后整军纪,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哪像当今朝廷,优柔寡断,对贪官污吏总是网开一面!

  想到自己多次上书建议削藩,却总是被景帝以“不可轻举妄动”而搁置,不由得暗自叹息!

  这种直指要害的魄力,正是自己一直渴望在君主身上看到的品质!

  朱元璋不愧是打过天下的帝王,深知军国大事不可儿戏。

  用水师牵制敌军,调动蒙古各部,这般运筹帷幄的手段,更是令晁错拍案叫绝。

  这不正是自己一直主张的以战止战之策吗?

  可惜景帝总是担心劳民伤财,畏首畏尾。

  一个真正的明君,就该有这般魄力!

  不畏权贵,不惧非议,只为江山社稷!

  想到自己的削藩之策,若是遇到朱元璋这样的君主,何愁不能实现?

  晁错抬头望天,目光中充满感慨。

  可惜生不逢时,若是能辅佐这样的明君,哪怕粉身碎骨又何妨?

  为这样的君主效力,死而无憾!

  【崇祯在位十七年,错杀大臣数十人,其中不乏忠良之臣。】

  【袁崇焕、周延儒、陈新甲等人,都含冤而死。】

  【朱元璋翻阅这些大臣的奏折和案卷,眉头紧锁。】

  【“这些弹劾奏章,字里行间都透着诡异。”】

  【他开始仔细审查每一个重大案件。】

  【“袁崇焕收复宁远、锦州,功勋赫赫,怎会突然被指通敌叛国?”】

  【朱元璋让人调查当年参与弹劾的官员。】

  【“有意思,这些人都和建虏有来往记录。”】

  【“他们才是真正的通敌之人!”】

  【朱元璋怒拍龙案。】

  【“好一招借刀杀人,栽赃陷害!”】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开门见山。】

  【“杨鹤、高起潜、王德化,你们站出来!”】

  【这几个正是当年参与诬陷袁崇焕的重臣。】

  【“朕已经查明,你们与建虏暗通款曲的证据。”】

  【“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从实招来!”】

  【这些大臣顿时面如土色。】

  【朱元璋冷笑:“以为朕和崇祯小子一样,那么好糊弄?”】

  【“来人,把他们的家产、书信都查封了!”】

  【三日后,真相大白。】

  【这些人果然与建虏有秘密往来,专门陷害朝廷忠臣。】

  【朱元璋在金殿上宣布了他们的罪行。】

  【“诬陷忠良,通敌卖国,罪该万死!”】

  【“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忠臣终将昭雪,奸臣必受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