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38章

作者:蓝白的天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人伦惨剧,朱启自然是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家里的,但朱雄英的死因,正史里面其实没有任何的详细记载,只说是因病夭折。

朱启又不是医生,就算是想帮朱雄英瞧一瞧,那也是有心无力,也只能寻思着,等他长大一点之后,再教教他自己会的那些养生知识,希望他保重身体,多喝热水。

毕竟是我的亲侄子呢。

太子朱标自然是最高兴的那个,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父亲。

但高兴之余,他也没忘记询问朱启有关定远的事情,毕竟朱元璋去往定远之后,朱标就知道露馅了,但他身为太子,还有实际上的监国职权,就算是想跟着朱元璋一起去定远县也没得办法。

听到朱启说完了来龙去脉,朱标也是哀叹了一声,评价了一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朱标和朱桓两人显然是有兄弟感情的,朱桓或许曾经也是天真烂漫过的少年,但终究是被权欲给腐蚀了个干干净净,这不禁让朱启有点警醒,自己身为大明的王爷,可千万不能犯了朱桓这样的错误啊。

洪武七年的最后十来天,大明应天府的皇城,便在朱雄英出生的喜悦中悄然度过。

很快,便到了除夕那一天……

————

(求票)

第七十一章 除夕家宴(求票求追读)

洪武七年,除夕,应天府大内。

朱启一大早就被内官喊了起来,穿戴得整整齐齐,然后跟着朱元璋还有老朱家的一大家子,一起去除夕祭祖去了。

自然是不用去凤阳县的,在应天府大内之中便设置了有祖宗祠堂,也是祭祖的地方。

除夕夜的祭祖并不需要多么的隆重,就和普通寻常百姓家差不多,跪拜烧纸,祈福祈愿,也没有随行的大臣,就一些太监宫女们跟着而已。

祭祖之后,便准备晚上参加除夕家宴的事情,而这个空闲时候,就是孩童们疯狂玩耍的时候了。

朱启当然不是孩子了,早上起的太早了,这时候还困得不行呢,马上就回去了被窝里面睡回笼觉了。

主要是这段时间太缺睡眠了啊,自从回到了应天府,每天早上起来要早读,上午有晨课,下午有午课,这皇子亲王的日子,愣是给朱启过出了高中生的感觉。

这当然不是因为朱启因为朱桓案有感而发,决定奋发图强,当一个爱读书的大明亲王,而全是因为那个新上任的辽王长吏,郑士元!

一想到郑士元,朱启那是悔不当初,大腿都拍粉了,你说我好端端的保他郑士元一命干什么,让他直接去跟朱元璋谏言,当面冷嘲热讽朱元璋一通,然后给拖出去砍了多好啊,省得我现在这么痛苦了!

自从当了辽王长吏,郑士元浑身上下使不完的正义凌然都使在了自己身上,督促着读书,你不读书,他也不去朱元璋那边告状,他就只是在你耳朵边上念叨着:

“你怎么睡得着的?你怎么睡得着觉?你这个年龄段,你这个年龄段你睡得着觉?有点出息没有?”

好家伙,怼人的功夫已经是出神入化了。

好不容易今天除夕,不用去读书,郑士元也回家该干嘛干嘛去了,朱启可算是找到了机会睡个懒觉了。

但人刚躺到床上,外面就又听到了吵闹不已的声响。

“哎呦,我的小祖宗们,不要跑啊,辽王殿下在休息呢!”

然后就是一场哄堂大笑的声音,还有小姑娘脆生生的喊道:

“闪开闪开,别拦着我们,我们要找朱启哥哥玩!”

啊?什么情况?

朱启迷迷糊糊的坐起身来,随后就瞧见了四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就跑进来了,一瞧见来人,朱启那是头都炸了,分别是安庆公主,汝宁公主,怀庆公主和大名公主。

她们四个年纪相仿,都在十来岁左右,互相之间也是玩的最开的。

祭祖之后,就跑过来找朱启玩了,至于为啥找朱启,那当然是朱启这里好玩的东西最多呗!

朱启好歹也是开皇家娱乐中心的,皇家娱乐中心里有的好玩的东西,他这里自然也有啊。

像什么漫画书,小说,台球桌之类的,玩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多。

而朱启又是一个对弟弟妹妹们都特别和善的兄长,一来二去的,这四个小丫头就特别喜欢往自己这边跑了。

得了,这还睡个屁吧,起来嗨吧。

朱启耸拉着眼皮子,看着围过来的叽叽喳喳的四个妹妹,就知道今天是没的觉可睡了。

带着四个妹妹正玩呢,那边朱棣又跑过来了,一看到这边玩的热火朝天的,立马凑过来“带我一个!”

一直折腾到了下午接近黄昏时候,那四个小丫头才终于走人了,不过也不用睡了,马上就要除夕家宴了,还睡个屁啊,一想到今天晚上也不能睡觉,要熬夜守岁,朱启心里那个苦啊。

苦归苦,除夕家宴还是要去的。

朱元璋是非常勤俭节约的一个人,极度讨厌铺张浪费,他自己自然也是如此。

宴请臣子的时候,一个臣子还有单独的三菜一汤,家宴的时候,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不存在分开吃饭,一人三菜一汤这么美的事情了。

直接两个桌子,朱元璋,马皇后,太子朱标,秦王朱樉,辽王朱启,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等十来个人为一桌。

余下十岁以下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坐在另外一桌。

桌子上也就十个菜两个汤,吃的倒像是朱启以前在现代经历过的年夜饭了,至于说电视里面,清朝宫廷那样的满汉全席,自然是绝无可能的。

边上也没有臣子们作陪,更没有乐师奏乐,舞女跳舞,有的只是宫外一声声的炮仗声响,还有远处一盏盏挂起来的大红灯笼。

但也就是这样的一顿饭,吃的才热闹,才有温度。

朱元璋对待家人也没有什么架子,笑呵呵的看着另外一桌的孩子们吃饭,偶尔还逗一逗怀里的孙子朱雄英,直到朱雄英被吵得哇哇大哭起来,这才手忙脚乱的把朱雄英给了旁边的马皇后,而后的来了马皇后的一顿白眼。

朱标在边上无奈的笑了笑,朱启和朱棣直接化身为干饭人,没办法啊,两个人饿呀,尤其是朱启,被四个妹妹缠的紧,那是中午饭都没吃好呢!

一顿饭后,朱标带头拿出了过年礼物,就是他画的贺岁画,余下的秦王等人也是不甘落后,大家都各自画了贺岁画,或者自己写了对联等等,这都是朱标带头,兄弟们商量好的事情。

又不花钱浪费,又很有心意,朱元璋那是别提有多高兴了。

指着孩子们,对着马皇后直说:

“妹子,你看咱们儿子们多好啊,就该这样,大明的亲王,都要如此勤俭节约!”

说的朱棣那是立马嘚瑟起来了,满脸写着“我爹夸我了呢!”

不过这里面画的最好看的自然是朱启了,其实朱启已经留了五成功力了,没想到这画一拿出来,还是技压群雄,可以说是非常牛逼了。

说实在的,就朱启现在这个画工,在山水画方面不敢说第一,但油画和素描写真简笔画等等方面,那真的是他自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就算是西方欧洲,现在在绘画方面,那也是一片黑暗混沌,拿头跟我这个漫画家比哦!

朱启画的内容则是画了一个扎着鞭角的胖娃娃,正抱着一条红色大锦鲤的画面,这当然是朱启直接照搬课本上的插画的,这玩意本来就是除夕用的画,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有,年年有鱼的意思,上了点年纪的人都认识。

寓意有了,画工也不用说的,朱元璋把朱启逮着又是一阵猛夸。

其他的公主们也嘤嘤嘤的过来,求着朱启给她们画肖像。

没办法,宫里的画师画的简笔画,素描写真哪里比得上朱启啊,主要还是理论和科学方法没到位,这年头画画大部分时候都是凭借熟能生巧和经验手法,但科学系统的学习可从未有过的,自然是比不上朱启的。

但若是遇到真正的国画大师,朱启也是甘拜下风,自叹不如的,比如唐伯虎存世的那些画,朱启都看过,不是说画工不如人,而是意境方面,就已经败下阵来。

对于妹妹们的请求,朱启也不拒绝,一个个的通通答应,当然画不画,什么时候画,那就是另说了,只是嘴巴上说着“好好好,都画,你们启哥哥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妹子们一高兴,又是嘤嘤嘤一阵子。

洪武七年的最后一天,我们的辽王殿下,在与家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愉快度过。

而此时在应天府中的一个宅院里,名为刘基字伯温的老人,正和妻儿在家中吃着饭,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此时屋子里吃年夜饭的,也就只有他的妻子和大儿子刘琏而已,场景倒是颇为凄凉。

他听着儿子刘琏说着有关于辽王殿下最近的奇闻异事,只说了一句话:

“过几日,带为父去皇家娱乐中心坐一坐吧。”

——————

(求票求追读啊!!!)

第七十二章 潇湘馆的姑娘们被书院包圆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洪武八年的第一天,当别的老百姓们还在欢度春节的时候,朱启便参加了第一次以祭祀为主题的大朝会。

年初一的大朝会只有明朝在京官员,五品以上方能参与,除了明朝官员之外,还有来自周边各国的使臣们,虽然没有后世万国来朝那般的盛况,但作为东亚的绝对核心区域,无论是任何政权占据了中原地区,便可以自居天朝上国,其余小国家得到消息,也会第一时间过来纷纷朝拜。

而明朝又承袭汉唐的朝贡体系,对于周边小国的朝拜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朱元璋对自己很勤俭,但对外国事方面,该隆重的还是得隆重起来,毕竟这代表着国家的脸面,天朝上国的尊严。

在朝会上,朱启也是身穿着王爷的衮服,站在朝臣之前,听着朱元璋在前面念完了祭文,然后跟着一起山呼万岁,在进行朝拜。

而后是各国使节奉上朝贡礼品,大明再回赠礼物,多半是要比朝贡礼品好一些的东西。

可能有人要说了,啊,你这朝贡系统多亏本啊,人家送的东西不值钱,你送的东西那么值钱,我们不是亏大发了吗!

确实,表面上来看这可能确实有点亏,但实际拆开来分析,可就一点也不亏了。

朱启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各国使节除了来朝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做生意”!

大明的对外贸易,百分之九十的份额都是国家垄断,而作为商品原产地的中原王朝,和任何国家的交易,基本都是可以肯定保持自己的贸易顺差的地位,而朝贡体系,便是维持这种国家贸易的形式,同时也是大明和该国结盟的标志。

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朝贡的,比如如今还盘踞在大理的段氏,就曾经有过朝贡大明的念头,但朱元璋压根就不接受的,先不说你段氏现在是北元朝臣,朱元璋的眼睛里可容不下一个异姓王。

大理段氏无非就是想继续主宰大理,才想着朝贡,朱元璋志在统一天下,怎么可能接受呢?

有数据统计,在朝贡体系最繁盛的明宣宗时期,全世界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白银和铜都流入大明,而到了万历年间,算上美洲大发现开采出来的白银,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白银,同样流入了大明。

可惜的是,这种对外贸易的巨大好处,不再由皇帝直接掌握,而是在一群贪婪的文官们的蛊惑之下,逐渐流入了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手中,而后的发展就不用多说,国家和皇帝穷疯了,那些士大夫们吃的满嘴流油,最后被流寇和满清抄家,直接把满清给抄发了,光是抄家所得,就抵得上大明接近十年的府库收入!

若有这些钱,哪还有什么李自成?哪还有什么清军入关啊?

后来入主中原的清朝也继承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在鸦片战争之前,每年有三亿两白银流入,就经济方面而言,唯一可战的恐怕就只有当时的日不落帝国不列颠了。

总而言之,朝贡体系是有利有弊的,至于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朱启觉得多半是后者,要是他当皇帝,朝贡个屁啊,趁着世界蒙昧,大家都没开全图,赶紧多占地盘才是真理啊!

不过也就胡思乱想,真要愣着头这么干,隋炀帝便是前车之鉴,唐朝时候文化入侵,恩威并施,兼济天下的占领方式,才是真正的王道。

朱启在这边胡思乱想着,大朝会进行到中午就结束开席了,大家都留下来,直接吃了一顿露天饭,这顿饭倒是吃的很精致,各种山珍海味,还有乐声歌舞,看的朱启那是大饱眼福。

可惜,没有潇湘馆的半透明屁股好看,哎,我的潇湘馆啊……

朱启不禁莫名惆怅。

好不容易等到大朝会结束,朱启这才有功夫喘一口气,但马不停蹄的又是吃家宴,大年初一,当然要一起吃饭啊。

这两天下来,那不是在吃家宴,就是在吃家宴的路上。

好在大年初二开始,自己就可以好好放松放松了,那些勋贵子弟们也是如此。

一到大年初二,一帮子人全都约在一起了,啥也不说了,先去潇湘馆逛一逛去,至于说为啥不去皇家娱乐中心,那当然是因为皇家娱乐中心现在客流爆满啊!

而且朱启觉得活到老学到老,自己在潇湘馆,还有很多经营方面的东西需要学习的。

一群勋贵子弟们簇拥着辽王殿下和燕王殿下,就直奔潇湘馆而去,潇湘馆老鸨看到辽王殿下那是一个激动的啊,当场就晕厥在了辽王殿下的怀中,脸色透红的问道:

“殿下,你怎的这么长时间都不来看我们,姑娘可都是想你想的紧啊,没有辽王殿下的一日,姑娘们都是彻夜难眠啊。”

瞧瞧,这就叫专业,赏,立马赏!

朱启赏完了,立马明说自己等人是来调研的,赶紧喊一批姑娘来,本王要亲自考察一下业务水平怎么样。

这回老鸨眉目如丝,甩了甩手绢说了,殿下来的不巧,今天没姑娘了啊。

朱启一听,心里惊讶不已,这教坊司也过年放假吗?

而后才听老鸨解释,说是几个书院一起,在潇湘馆宴请了一些朝中高官,这潇湘馆的姑娘便是被他们给包圆了。

就和现代一样,各种学术机构经常性的会开一些研讨会,明初的私塾书院是很发达的,很多考上功名的举人都是书院出身。

书院以讲学为重,参评政事,褒贬人物,经常会邀请文臣名人,一起讲述经史评论政事。

比如明朝后期盛极一时的东林党,便是以东林书院为起点,规模越来越大。

不过朱启万万没想到这些书院找官员评论政事,积攒政治资历也就算了,居然把潇湘馆的姑娘都找的七七八八了,看来这次规模挺大的样子。

至于开讲座为什么要找风尘女子,当然是自古以来的附庸风雅的习惯。

朱棣看到这情景,便提议道:“要不然咱们去别家?”

朱棣才刚刚说完,就听到从潇湘馆中有人走出,惊喜万分的问道:

“两位尊驾可是辽王殿下,燕王殿下?”

朱启一愣,随后瞧见面前站着一个花白胡子的中年男人,确定是不认识的,边上朱棣点了点头,说道:

“你是何人啊?”

那人赶忙走近了一些,被高锦拦下之后,才文绉绉的自我介绍了起来。

他是崇正书院的讲师,是听到朱启等人说话后走出来的,对于他来说,能一口气见到两位皇子自然是颇为难得的,不过还是问了起来了,两位殿下是来干什么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