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向他们注入“王化基因”,培养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日常观念,灌输给他们【汉帝国出产必属精品】【本地出产就是糙】的观念,利用汉帝国的优势文明,对当地进行文明和技术的双重打击。
毁掉对方的文明,只留下肉体,使之变成自己的形状。
如此,使当地居民在经济上离不开汉帝国,在文化上仰慕汉帝国,最终在精神上向往汉帝国,成为汉帝国的编外臣民。
这套王化章程的最高体现,就是对方子民不享有任何汉帝国公民的权利,却可以主动为了汉帝国的事业而付出。
简称——自带狗粮。
如此,便算是构建了强大的帝国护城河,以后就算是崩塌,也是护城河先崩塌,帝国本土还有极大的缓冲余地,任何人都别想轻轻松松肢解帝国势力。
等汉帝国把自己营造成如此这般的强悍势力之后,以当前这个时代的交通速度和讯息传播速度,估计就算崩塌,没个一千年也是崩塌不完全的。
甚至于这份深远的影响力将持续到永久,永久都无法被彻底拔除,将对整个人类的历史都产生无法磨灭的影响。
大多数考生所说的,都是表象,都是粗浅的理解,并没有谁能够深入触及到之所以能够诞生出这些表象的深层次原因。
当然了,刘备也没有指望他们能看得出来这些,因为这种国家级别的大战略,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接触、理解的。
相比之下,诸葛亮能够想到经济层面和军事层面,已经是政治嗅觉灵敏的重要体现了。
而在这么多份考卷之中,比较让刘备欣赏的,是陆议和刘巴的考卷。
这两人一人侧重于军事层面,一人侧重于经济层面。
陆议在辽州、西域和交州的策论回答中,侧重于军事,对这三地的军事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朝廷开拓这三地,在极大的程度上缓解了未来这三地可能出现震动中原的战事的可能,提前解决了后人可能遇到的麻烦,功在当代,立在千秋。
然后他在交州篇的末尾还提出了对益州南部的一些想法,认为朝廷迟早要对益州南部动手,在交州的作战或许可以为在益州南部的作战提前摸索一些东西出来。
对此,刘备是比较认可的。
而刘巴,则主要把目光放在了经济层面,对交州日南郡目前逐渐开始繁荣起来的商贸进行了论述,认为这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举措,汉帝国本身物产丰富,但是内部并不能完全消化掉,应该向域外之国出售,赚取钱财。
他还认为汉帝国应该进一步向域外国家出动商贸队伍,大规模倾销商品,换回钱财、香料等等特殊的物产,打通汉帝国和这些国家的联系,可以让汉帝国受益无穷。
对于西域,他的看法也主要是经济层面的,他觉得军事层面的压力随着鲜卑人的进一步逃跑,已经不是问题了,汉帝国的军队是无敌的,不需要过多的关注,接下来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层面就对了。
也因此,刘巴对辽州的看法不太好,认为辽州那边没什么经济潜力,硬是要说的话,似乎也只有一个域外岛国,叫做倭国的存在,那里似乎还有点人,可以探索看看,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辽州就真的只是一块苦寒之地了。
另外,刘巴还认为北疆寒冷,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所以越往北,应该越是物产匮乏、国家贫穷,没什么好开拓的,所以汉帝国的主要行动力应该放在南边,主力向南开拓,寻找更多肥沃的土地和富裕的域外之国。
可以说这两人各有各的侧重点,各自也有讲到点子上的内容,这让刘备很是欣赏。
不过他们显然没有能够拿到满分的能力,分数可以高一些,但想要拿到满分,倒也不至于。
另外诸如徐福、司马懿、鲁肃等人的考卷,刘备也看了,问答题各有各的失分点,策论方面也各有各的亮点和失分点,总体来说中规中矩,思维方面都是赞同走出去战略的,并没有谁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看来这帮小子的政治嗅觉也不是一般的灵敏,知道如果提出了反对意见,一定会被冷待。
所以到最后,最让刘备觉得满意的,还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在这一群人之中看来,完全具备一种断层的统治力,第一梯队只有他一个人,往下一个梯队,才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
丞相,丞相,真不愧是以一己之力让一个姓氏成为智慧代名词的存在。
刘备拿着诸葛亮的试卷,左看看,右看看,心里是止不住的欢喜,越看越是欢喜,忍不住就想要把诸葛亮招入宫中与他谈天说地。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这股冲动,之后几日,他参与到了阅卷和评分的工作之中,最后整个阅卷团队花了七天时间,把所有试卷评断完毕,撕掉糊名,将所有分数公诸于众。
贞观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君考结果正式在皇宫门前的大广场上公布,那一日,皇宫门前的大广场上,很多学子的内心都油然而生一种苍凉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来自于诸葛亮。
他娘的,又是满分。
他怎么次次满分第一?
他要是差点,拿不到满分,那么大家还能产生追赶他的欲望,还能觉得与他一战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或者说只要他有一次不是满分,那么他在大家都心里也不会成为不可撼动的存在,可这家伙……为什么连续三次考试都是满分第一呢?
他就真的那么无敌吗?
对于诸葛亮三次满分的事情,其他各州考生多有感到绝望和敬佩的,但是徐州本地的几百名考生是已经习惯的了。
他们在徐州州学的那几年里,已经充分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牛逼,他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这朵乌云在平常笼罩在他们头顶、一旦考试就开始狂风暴雨把他们淋得浑身透湿,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一样可怜。
终于,这朵乌云也开始笼罩于整个大汉之上了吗?
那个时候,徐州州学的学子们的心里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感,一种【老子不好过你们也别想好过】的奇妙的快感在他们心中流淌。
老子淋过雨,所以也要把你们的伞撕烂掉,让你们一起淋雨,然后大家一起在狂风暴雨里愉快的开趴体。
出于这种奇妙的快感,他们很快聚在一起,为诸葛亮欢呼,为诸葛亮庆贺。
第三百一十七名孙钟和第五百二十七名诸葛均直接把诸葛亮给抬了起来,和其他的徐州学子一起,开始绕操场欢呼,诸葛亮哭笑不得,但是也没有回避同学们的这份好意。
他自己也很高兴。
第一名,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干干净净的第一名,实实在在的第一名。
他知道,虽然他没有名师,没有有名的学者为他吹嘘造势,没有厉害的长者对他提点关注,但是他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天分,成功达成了过去没有人脉关系绝对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名扬天下。
一念至此,他的目光便不由得投向了皇宫之中。
那位以微寒之身走到今日,一步一个脚印登上至尊之位的皇帝陛下,他亲手开创了这个制度,让一个没有身份背景的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分完成过去只有士族高门竭尽全力、各种利益交换之后才能达成的伟业。
过去,没有人脉绝对不行,连这位天子本人,也是因为帝师卢植的缘故才能获得达成伟业的基石,艰难到了极点。
而现在,他诸葛亮没有得到任何鸿儒的青睐,却一样可以名扬天下,为众人所熟知,整个雒阳城的人们,无论是黔首黎庶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自己的名字。
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诸葛亮孔明!
科举考试三连冠,当之无愧的状元!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天分,获得了他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的东西!
欢呼的徐州士子队伍绕着皇宫前的大广场转悠了好几圈,欢呼着,雀跃着,仿佛成就如此伟业的人,就是他们本人一样。
望着如此盛况,司马懿和陆议站在一起,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无奈。
“本以为诸葛孔明只是基础扎实,但现在看来,他不单单是基础扎实那么简单,以他的出身,应该是很难接触到那些东西的,可他却一样能拿到你我都拿不到的满分……”
陆议感叹道:“难道他真的是无师自通吗?世上当真有生而知之者?”
“我拜托我兄长查了一下诸葛孔明的过往。”
司马懿低声道:“他的确没有拜过名师,他的父亲曾担任过泰山郡丞,但是早亡,后来他一直在他的叔父的指导下启蒙读书,等徐州州学建立之后,他进入徐州州学学习,前后跟随州学里的教员们学习大家都能学习的东西。”
“然后呢?”
“有记载的徐州州学考试,他只有一次没有拿到满分,原因是发高热,早退了。”
司马懿苦笑道:“你我二人在州学里都被称作天纵之才,都是遥遥领先于其他人的存在,但是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和诸葛孔明在一起学习生活,若是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天纵之才就只有他一个人,我们,都不算。”
“天底下还真有这种完全不讲道理的鬼才吗?”
陆议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往后和这样的人同朝为官,你说我们会不会一辈子都被他压制,不得翻身?”
“这……原本我很想说不太可能,但是现在看来,难度有点大了。”
司马懿轻声道:“据说诸葛孔明的试卷是天子亲自批阅的,也就是说,这个满分,是天子给他的,而且你记得吗?考试的时候,天子站在诸葛孔明身边看着他的试卷的时间是最长的。”
这一瞬间,陆议便想到了四个字。
简在帝心。
在帝国王朝,一个人的前途可以看他的出身背景,可以看他的实际才能,可以看他的运气,但是这些东西在天子青睐这四个字面前,都是浮云。
只要天子青睐,那么天子就能破除一切不合常理的束缚,让这个得到青睐的人青云直上,一举突破到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曾经的汉武帝,能让一个他看得顺眼的人从布衣成就高官,不管什么出身,只要有能力,汉武帝不吝提拔。
所以,诸葛亮也会成为这样的人吗?
陆议不知道,司马懿也不知道,其他人也都不知道。
当天晚上,通过考试、没有被罢黜的三千学子在考生宿舍里搞大联欢,前十名的考生全都被喊了出来发表演说,被强行灌酒,然后还集体跳舞、唱歌,整个考生宿舍酒气冲天、群魔乱舞。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前十名,还是选考的前十名,只是各自的排名有一些变动。
也就是说,这前十名的强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撼动的,这前十名,是实打实的前十名,没有任何人可以挑战的前十名。
而最牛逼最亮眼的,自然就是那个鬼神一样的三连冠、满分男——诸葛孔明。
诸葛亮被灌酒最多,之后也是带头上前跳舞唱歌的,他跳的唱的都是徐州本地风情。
于是很快第三名陆议也上前跳舞唱歌,搞扬州风情,第二名刘巴也被迫上前跳舞唱歌,搞荆州风情,最后就变成了大联欢。
一夜狂欢之后,考生们集体萎靡了一整天,很多人宿醉不醒,醒来的也头疼欲裂。
于是朝廷很宽容的给了他们一天假期。
再过了一天,贞观六年四月二十三日,朝廷传来消息,将在四月二十五日举办本次科考的庆祝宴会,让考生们都去参加,设宴地点还在他们的考场之内,且还是皇帝陛下亲自主持。
除了宴会之外,在宴会之前,还有一个特殊的项目,名曰御街夸官。
被允许的参与者只有本次科考的前三名——状元诸葛亮,榜眼刘巴,探花陆议。
第八百七十五章 历史,真是奇妙啊
根据朝廷的安排,这三人因为优秀的考试成绩,将可以获得特殊的荣誉。
前往皇宫大广场的道路上,他们可以骑马行走在道路正中央,接受所有人的欢呼、庆贺,抵达皇宫之后,虽然需要下马,但是他们可以行走在日常只有皇帝才能行走的中间御道之上,以此一路前往宴会场地。
而在道路的尽头,皇帝刘备会等待着他们。
这个消息公布的时候,三千考生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三个人身上。
诸葛亮,刘巴,陆议。
原先,他们并不知道科举考试前三甲能有什么特殊的待遇,科举考试只有前三甲才有特殊的名称,这让很多人觉得这前三甲一定会有一些特殊的优势之所在,但主要是在他们成为官吏之后,升迁的速度应该会有所不同。
可谁曾想,这些不同那么快就出现了?
根据朝廷的规定,前往朝廷的路上,前三甲可以骑着高头大马当先行走,而其他人只能跟在后面走。
到了皇宫,前三甲可以走正中间,而其他人只能走两边。
到了皇帝面前,最先被看到的就是前三甲,其他人能否被看到,主要看运气。
这一搞,不少人就心态失衡了。
比如选考第二名、最终第四名的庞统,还有和陆议关系不错的二轮第五名司马懿。
明明选考的时候我还是第二名,为什么现在就变成第四名了?
我哪里不如这个刘巴?
庞统貌似平稳的面容之下隐藏着强烈不甘和挫败感,一点也没有得到全国第四名的快乐。
司马懿也差不多,连着两次考试他都是第五名,而他的好友陆议却考取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得到了探花这个了不得的荣誉称谓,还有那么特殊的荣誉待遇。
这让司马懿瞬间意识到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可能都会有一些小小的差别。
难道,我不如他?
论家世,论背景,论学识,我哪一点不如他?
难道说,是相貌不如他?
还是说,是年龄比他大?
到底是为什么呢?
司马懿和庞统陷入自我怀疑和精神内耗之中的时候,前十名的其他人也差不多,其他人也差不多,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而作为当事人,诸葛亮、刘巴和陆议三人首先是愣住,接着便是浓浓的意外和惊喜。
他们没想到朝廷居然把事情搞得那么隆重,场面搞得那么大,排面拉的那么满!
路的尽头,居然是皇帝亲自迎接!
他们有点绷不住了。
年轻人,年轻的有理想的士人,又有几个人不向往这种大场面、高排面呢?
他们扛不住的。
所以四月二十五日那一天的御街夸官,诸葛亮也好,刘巴也好,陆议也好,三个人的修养都还是不错的。
但是在整个雒阳城的欢呼声中,在一声声靓仔的呼喊声中,他们还是迷失了自我,笑颜如一朵盛开的菊花。
他们三人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为他们牵马的是当朝官员,道路两旁是围观、欢呼的雒阳居民,欢呼声、鼓噪声乃至于呐喊的声音充斥着他们的耳膜,可他们丝毫不觉得吵闹,只觉得人生已经就此到达了巅峰。
这段路其实并不短,走得慢一些,能走半个时辰左右,但是在过于兴奋喜悦的三人来看,这段路实在是有点太短了,因为他们一辈子只有那么一次机会,这一次之后,就没有下一次了。
这是他们一生之中的少有的能够成为主角的机会,过了这一次,下次想要成为主角,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所以他们想要尽可能的留住这一刻。
但可惜的是,没有人能够把时间留住,无论多么强大、权势滔天的人,都无法将时间留住。
上一篇:三国:八百大雪龙骑,吓退刘备!
下一篇:大秦:祖龙赐封地,打造不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