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504章

作者:御炎

“但是他们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就很重要了。”

刘备缓缓道:“所以,州考可以着重于个人聪明、努力与否,选考再进一步选拔聪明努力的人的同时,把不认同政策方略的人刷下去,到了君考,再做最后一次的甄别和选择。

打心底里认同大汉方略的人,就可以着重追踪,着重培养,大汉有一整套完整的培养人才的流程,让他们一步步走过去,坚持到最后的,自然能成为国家栋梁。”

“那要是与您的考虑相悖呢?”

郭嘉询问道:“选考只是一篇作文,恐怕会有遗漏吧?”

“那也不要紧,至少他是个聪明也愿意努力的人。”

刘备转过头看向了郭嘉:“一个聪明且愿意努力的人,就不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他会有所感悟,死不悔改的人,也无法在我们这套晋升体系中走到上层,所以,无伤大雅。

唯一让我有些遗憾的是,我们的准备时间还是不够,还是太仓促了,这次选考选出来的三千人里,农家子弟只有五百多人,成绩最好的排在第三百四十一名,这个名次我不是很满意。

整个大汉国,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农民,可是在科考之中,能够被选为官吏的,三千人里,只有两成是农家子弟,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合适的,对大汉国来说,是极度危险的。

我不得不承认,他们还是弱势的,他们还需要时间去成长,不过我也不是很担心,第一次如此,下一次,三年之后,他们一定可以变得更优秀,更有竞争力,往后的每一次,他们都会得到成长。

我们选择官员,必须要从他们之中挑选,如果只是把他们看作工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那么迟早有一日,大汉会在他们的怒火之中轰然崩塌。”

郭嘉彻底明白了刘备的思量,没有再说什么。

他知道了,刘备是打心眼儿里要让士族高门的存在成为历史,要让士族高门的家族式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历史,而转变为国家公开培养人才的方式。

对于这样的方式,郭嘉没什么反感,反正他对家族也不是很放在心上。

对于这种用问答题来培养人才的方式本身,郭嘉虽然有些看法,觉得这过于机械、死板,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方式。

用统一的书本内容作为考试依据,以如此得来的考试分数作为选拔依据,那么个人出身将在这套体系中被压制到一个很无足轻重的位置上,出身优越的人也需要在这套体系中和出身不如自己的人争取同样的机会。

总体来说,努力和学习的天赋将在这套体系中成为影响最大的因素,过去的那种思想观念已经过时了,不可能适用了。

而最重要的是,这套体制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向下兼容了整个帝国所有的人,将整个帝国所有的人都囊括进入了这套体制之中,给予了他们一个同样的平台和起跑线。

至于此之外的事情,郭嘉认为,刘备也无法彻底断绝出身因素的影响。

正如此番,农家子弟在录取人数中只占两成,前三百人里全都是过去的士族子弟或者豪强子弟,他们的分数、名次显然要超越农家子弟一整个数量级。

但是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能从国家层面强行抹掉出身带来的差距,强行将所有人并在一起,强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竞争平台,逼迫那些原本不用参与竞争的人也要参与竞争。

公平。

这两个字在郭嘉的心中占据着前所未有的份量。

这本就是亘古未有的壮举啊。

郭嘉知道,他所效忠的这位惊才绝艳的天子,以他无与伦比的个人能力,硬生生扭转乾坤,做到了过去所有帝王都无法做到也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于是郭嘉缓缓走下了高台,走到了这群学子之中,去看他们的考试过程。

漫步之间,郭嘉忽然想起了一句人人都知道,但是却没有人当回事的名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面对一个竭尽全力向着圣贤冲刺的人,郭嘉无论如何都无法以自己的私心做出背弃他的事情,如果做了,那种阴湿的罪恶感会让郭嘉彻底失去站在阳光下的勇气。

所以,郭嘉永远也不会背弃那位为了大家的终极理想而不断冲刺的圣人。

就算他现在貌似已经有了新的看好的年轻人。

我一点都不酸!

郭嘉如此设想着。

第八百七十二章 君考结束

对于官员们来说,背着手漫步在考场之上,颇有种游戏人间、闲庭信步的感觉,这让他们感到新奇、有趣。

但是对于考生们来说,那可不是一般的压力大。

能站在这里游走的人,除了巡查考官,还有跟着皇帝一起来监考的高官显贵,而且就算是巡查考官,那也是个官,品级在从七品之上,身份地位也远远超过他们这些白身之人。

这群人游走在整个考场,走来走去,走着走着,还特别容易停下来观看某些考生的书写,看着他们做题,看着他们写文章,搞得不少心态不是很好的考生很是崩溃,想让他们离开,但是又不敢妄动,只能强忍着。

别人就不说了,诸葛均身边就站着一个穿着高级官员服饰的官员,低着头看着他的卷子,也不知道是在看什么——难道是我的字写得好,这位官老爷正在欣赏我的书法?

唉?他好像在笑?

我哪里写错了?

嗯?他怎么在摇头?

我哪里写的不对吗?

哪里?

哪里?

初次经历这种事情的诸葛均真的感觉挺崩溃的。

压力一点一点的就积攒起来了,积攒的速度还很快,很快就有人绷不住了,开始擦汗,揉眼睛,揉腿,想方设法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同时祈祷着那些达官贵人们不要站在自己身边看着自己答题。

本来题目就很难,需要很多时间去演算,结果他们还往自己身边站着,看着。

夭寿啊。

普通考生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全场的焦点、最靠近皇帝的第一排考生,他们的压力可以说是满场最大的。

本次考试按照选考的成绩排名排列顺序,排在最前面的二十人是分数最高的二十名学子。

诸葛亮正好在最中间的位置,和庞统、陆议邻桌,考试刚开始的时候,诸葛亮就低下了头,默默地开始了答题,没管其他的事情。

进入一种状态之后,诸葛亮的精神力就非常集中了,就不是很在意正在发生的事情了,反正只要能保证他的安全就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

等最前面的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全部做完之后,诸葛亮松了口气,扭了扭脖子,这才注意到有个人站在自己边上。

嗯?

这不是皇帝陛下吗?

他怎么站在我边上?

诸葛亮稍一抬头,看到了刘备正用十分温和的眼神看着他。

“我……陛下?”

“别管我,答你的题,我只是看看而已。”

刘备笑呵呵的朝着诸葛亮说道:“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

诸葛亮望着刘备温和的面容,只能深吸一口气,强行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进入到日常的状态之中。

老实说,这有点难。

虽然童年和少年时生活在混乱环境之中的经历给了他一定的磨砺,使得他具备相当优秀的心理素质,但是也要分人、分时候、分地方。

在老家,面对黄巾军、贼人土匪的威胁的时候,出于对长辈们的信任,诸葛亮还能稳得住自己。

但是身在皇宫,面对那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陛下的时候,他实在是有点绷不住,实在是有点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虽然他知道,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那位皇帝陛下给他带来的震慑感实在是太强烈,他甚至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不单单是他,他旁边的陆议和庞统也是如此,只不过稍微好一点点,但是距离刘备也很近,他们也很紧张。

看着诸葛亮好像真的有点绷不住的样子,刘备摇头笑了笑,没有给年轻的诸葛亮太大的压力,扭头走到了一旁,去看庞统的卷子。

庞统正在书写策论题目,刘备往他身边站定,低头一看,庞统的笔瞬间没有握稳,一个“战”字瞬间写飘了,搞得庞统大为紧张。

刘备好笑的伸手拍了拍庞统的肩膀。

“我什么都没做你就那么紧张?我有那么可怕吗?放宽心,别在意我,我只是看看,你写你的。”

说着,刘备又转悠到了陆议身边,去看陆议的答卷。

陆议正在演算一道比较复杂的大军粮草运输的数学题,一看刘备来了,深吸一口气,强行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强行想要维持演算状态,但很显然,他的自我暗示效果并不好,刘备往他身边一站定,他的思维就开始混乱了。

但陆议其实不是第一次见到刘备。

他很早之前就受到刘备的照顾,进入了司隶学府学习,而刘备只要有空就会去太学和司隶学府视察学校的办学,并且喜欢给学生发表演说,说一些少年强则国强之类的内容,很受学生的欢迎。

有些时候,他甚至亲自授课,给学生们讲解一些政治、军事上的内容,并且将一些他所熟悉的儒家经义方面的内容做了一些讲解,还会和学生们一起在食堂里吃东西,表现得非常亲切温和。

因为这些事情,太学和司隶学府里的学子对刘备并不陌生,对他的好感也非常之深。

陆议感念刘备对他们家族的照顾,以及允许他带着弟弟进入司隶学府就读的事情,曾在刘备到访司隶学府的时候面见刘备表达感念之情,并且得到了刘备的宽慰和褒奖,鼓励他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报效国家。

这的确是他的目标,也是他的梦想,现在梦想之路快要走到关键节点的时候,重要的恩人居然站在一旁看着,这……

好紧张啊!

看着陆议低着头在演算纸上写写画画不知所云的模样,刘备知道或许自己的存在感实在是太强了,不能长时间停留在一名考生旁边,否则对这些年轻人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他又走来走去,在前二十名的考生身边都转了一圈,发现他们的心理素质至少在此时此刻都算不上优秀。

相比起来,依然还能写出文章的诸葛亮已经是最优秀的一个了。

徐福看到刘备来了,直接写不出东西了,石韬看到刘备来了,笔都掉到了地上,鲁肃看到刘备来了,紧张的身子开始发抖。

司马懿倒是好一点,但是刘备也发现他在不停的吸气,吐气,吸气,吐气,似乎很想让自己冷静下来继续答题,然后,他还真的就开始恢复答题了。

不错,这小子颇有几分苟王之王的味道了。

小小年纪,就有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掌控的,而司马懿却能做到,可想而知,这或许也是一种天赋。

司马氏能赢,除了二代三代比较给力之外,司马懿本人能活能苟也是重要原因,他的经历非常有力的证明了活到最后就算胜利这个道理。

只要敌人都死了,自己还活着,那就是一种胜利,不算胜利也算胜利。

你诸葛亮再强,活得有我时间长吗?

没有吧?

刘备觉得,应该让身边人都去学学司马懿的这种心态,就算不能完全学会,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时候,人的情绪真的能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难道我真的那么可怕吗?

刘备感到无奈,只能摇摇头走开,然后又回到了诸葛亮身边,看着诸葛亮写文章。

这一次,刘备发现诸葛亮的笔触并没有停止,依旧保持着奋笔疾书的状态,就算自己站在他身边也是一样,这让刘备有些好奇,有些高兴,他低头看去,发现诸葛亮正在就开拓交州的那道题目进行回答。

站在他身边稍微看了一会儿,刘备勾起了嘴角,感觉诸葛亮写的挺有意思。

对于开拓交州的事情,诸葛亮认为是正确的,朝廷的策略没有问题,在朝廷留有余力的情况下,开拓交州完全是可以的。

不过朝廷需要考虑到开拓交州所需要的数量庞大的物资和钱财还有人力,妥善规划,将开拓交州的时间拉长,以此减轻整合汉帝国的综合压力。

只要时间拉得够长,那么汉帝国的财政压力就不会很大,但如果好大喜功、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强行开发交州,只会引发不必要的悲剧。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引用了王莽的悲剧。

他认为王莽的很多政策都是有点意思的,如果顺理成章的慢慢推动,一个一个的推动,每一个政策推动之前可以像当今天子这样做充足的准备,也不至于被天下人背叛、抛弃。

可惜他没有,他过于仓促且武断的推动了很多需要长时间铺垫和准备之后才能推行的政策,以至于天下人没有时间适应新的局面,本来是好事,落到地方,就成了要命的恶政。

他太过于骄傲、自负了。

所以诸葛亮希望朝廷吸取王莽失败的经验,不要冒进,而要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步步推进,一个周期完成一个计划,以计划的方式推动开拓,严格执行计划,不要破坏计划。

时间,最重要的是时间,与时间配套的定力也非常重要。

很快,洋洋洒洒千余字被诸葛亮写了出来,言简意赅,还有史料引用,这张卷纸已经很大了,但还是被诸葛亮写的满满当当,若非限制了字数,可能诸葛亮还会写一个长篇大论出来。

等这篇文章写完之后,诸葛亮松了口气,一转眼看到一个人站在自己边上,一抬头,好嘛,皇帝陛下又在用很温柔的眼神看着自己。

这感觉……

怎么那么像之前生病的时候兄长诸葛瑾看待自己的眼神?

啊这……

我此前认识皇帝陛下吗?

我们见过面吗?

诸葛亮有点不会了。

不过好在刘备没有做什么,笑了笑,转身就看起了庞统的卷子,去折磨其他人了,没有盯着诸葛亮一个人折磨。

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再怎么迟钝的考生也察觉到了这场君考的难度之所在。

不单单是题目的难度增加,更关键的是,心里的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皇帝本人亲自下场巡查之后,这种压力就更大了。

那是皇帝,万王之王的天子,四海之主,天下至尊,出身微寒却一朝登顶的天子,威震四方,无人敢于抗拒,如此强悍的主宰者就站在自己面前看着自己答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