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但是益州对于刘备来说又特别的重要。
尤其是刘备的纸张产能有一半都在益州,现如今整个关中包括雒阳朝廷在内能够大批量使用纸张进行公务的处理,多仰赖于益州造纸行业的蓬勃发展。
这其中又少不了蜀郡太守高眹的努力,他为汉帝国的纸张普及工作做了大量的贡献,使得造纸行业几乎成为了蜀郡的支柱产业。
可以说在刘备的庇护下,益州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错的,当地人都以为益州将一直这样繁荣和安逸下去。
但是限奴令的下达让这份和平安逸蒙上了一层阴影。
该说不说,刘备在益州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毕竟早在中平五年,他就开始经营益州了,也早早的就把自己的势力安插到了益州,还在益州招收部下、学生,影响了一批益州人。
现在这个限奴令的政策的发布,在益州还是有人愿意响应的。
第六百四十七章 他们并不会犯下错误
就算是刘备已经离开凉州很长时间的当下,还有很多益州学生在凉州州学接受教育,也有一部分益州学生成为官吏,在刘备麾下办事。
比如秦宓、王商、赵韪、甘宁和张任等人,都已经是刘备的老资格部下了。
他们或者留在雒阳在刘备身边办事,或者被被刘备安排在幽州、并州出任县令的职位展开锻炼,而甘宁和张任等人已经在军中做到了校尉的军职,算是很受重用的一批地方势力代表。
他们如此受重用,那么在限奴令颁布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他们强烈要求自己的家族要配合刘备执行限奴令。
不说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至少也要交出一个可观的数字给刘备,并且坚决不能和那些感到不满的家伙们混在一起,以免误伤,并且耽误前途。
不论他们的家族怎么看待,至少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政治利益是要大于经济利益的。
还是那句话,钱什么时候不能挣?但升官是什么时候都能升的吗?
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升一级,要踩在多少人脑袋上?
除了刘备的部下们之外,那些在凉州州学内学习的人们,对未来的前提怀着无限的热情和期待,也坚决不能让自己家族中的某些人因为私欲而影响到他们的前途。
他们跟随刘备很久,知道刘备最在意的就是忠诚,刘备一旦认为你是忠诚的,就会不吝惜对你的赏赐,而一旦认为你不是绝对忠诚的,那么你的前途就有待商榷了。
所以他们认为前途是最重要的,奴隶不是最重要的,失去了奴隶所带来的损失,完全可以从政治层面获得弥补,而且所得会远远超过所失去的。
如果不遵从刘备的意愿而失去了政治前途,家族才会失去全部的一切,然后被其他人得到。
对于这种选择,他们并不会犯下错误。
所以益州的限奴令执行在最开始还是比较顺畅的,在刘备安排的官员们的主导下,一批又一批的奴隶被释出,从奴隶的身份回归了自由民的身份,并且在当地官府的安排下重新登入户籍。
不过,能够从政治上获得弥补的人毕竟是少数。
能当官的是少数,能得到弥补的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无法从政治上获得弥补的,所以除开与刘备有政治关联的人,大部分与刘备没有政治联系的本地土豪还是心怀不满的。
因为交通闭塞的原因,益州人对外界有着更加强烈的戒备意识,在雒阳朝廷担任职位的人也更少,也因此,他们的合作意愿更低,对抗意愿更强。
益州土豪展开对抗的情况就算在刘备经营许久的蜀郡、巴郡都比较激烈,其他各郡就更不用说了。
倒是因为这次的限奴令局限于益州北部数郡,所以南部各郡倒没有出现什么动乱。
这当然不是刘备大发慈悲不在南部数郡搞事情,而是益州南部数郡、属国的外族比例实在是比较大,当地本身就属于不怎么稳定的状态,当地人原本就不怎么服官府,对那些外族人搞什么释奴令根本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直接用军事手段宣誓统治权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刘备对益州的战略是先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搞定益州北部的汉中郡、广汉郡、蜀郡、巴郡和犍为郡,再用三分政治七分军事去搞定益州南部。
眼下还是着眼于益州北部,先把益州北部完全受纳入手中,把成都平原的膏腴之地也给掌控住。
为此,刘备知道刘晟驻守在巴郡的神策军这一支军队是不够的,便又提前调遣了曹仁率领鹰扬军入蜀,使之驻守蜀郡,在蜀郡太守高眹的配合下把控蜀郡基本局势。
至少,刘备不能接受蜀郡因为动乱而无法产出更多纸张的情况。
准确的说,益州在此前清算今文学派及其仆从势力的时候经过了一波小小的动乱,但是没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
建安年间最大的一波动乱就是之前对蜀郡成都张氏的清算。
而这一次,官府需要面对的是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普通豪强家族的反抗。
他们不愿意交出奴隶,认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未曾长久感受到刘备威势的蜀人甚至大规模动员奴隶组成军队对抗官府的势力。
面对这些人,军事能力一般般的典型读书人高眹一度手忙脚乱焦头烂额,面对这些情况颇有些难以应对。
和巴郡不同,巴郡因为神策军的存在,以及賨人和刘备的特殊关系,在巴郡实施了很强力的统治,巴郡当地的豪族又以甘氏为首愿意配合刘备的行动,所以反抗者的规模和力度虽然都不小,但是巴郡官方有足够的力量镇压。
刘晟作为刘备的宗族将领,在巴郡賨人眼中就等于是刘备的代言人,他一声令下,賨人立刻组织出了几千人的部队,和刘晟本部一起在巴郡四处平叛,破灭宗族。
按照巴郡的地势,很多家族都能据守一些比较险要的地势,和平原地区的情况略有不同,军队攻打起来也比较难。
但是有了善于进行山地作战的賨人武装的帮助,巴郡的叛乱行动很快就被摁了下去,七十多个组织起来造反的地方家族被整体消灭掉,巴郡的限奴令得以很好的推行了下去。
四月中上旬,巴郡的局势就平稳下来,到五月初,巴郡已经释奴八万余人,该处理的基本上都被处理掉了。
在蜀郡,反抗的人更多,甚至一度影响到了成都城的安全。
高眹派出去执行限奴令的队伍被蜀郡的土豪们联合起来打垮了,他们虽然没有打出造反的旗帜,但还是气势汹汹地拉着联合军前来成都城外找高眹要个说法。
就差直接攻城了。
另外,高眹设置在成都城西北边的造纸工坊都遭到了反对者的围攻,被破坏了十多间房屋,还有二十多个造纸工匠被杀,以为对高眹的威慑。
高眹在文化事业上更加上心,而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高眹并不强势,习惯于协商解决问题,所以面对各大土豪家族的强力反制,高眹有点进退失据。
而当时正巧,作为朝廷代言人的益州刺史梁鹄正在生病,高眹没有政治上的帮手,于是高眹没能很好的把控住局势。
在曹仁带着鹰扬军抵达之前,蜀郡的情况一直不好,反抗者很嚣张,扬言要让推行限奴令的人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什么蠢事。
也就是他们还没有下定决心真的要对朝廷撕破脸皮,更多的还是要对朝廷露肌肉,让朝廷妥协,回到过去的生态环境之中。
他们嚣张的将成都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给城内送去消息,要高眹亲自出来见他们,和他们谈论此事,否则就要攻破城池,让高眹付出代价。
这帮子土豪似乎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做些什么。
高眹也在忧虑之中度过了十多天,很是煎熬。
不过当建安三年四月份曹仁率领鹰扬军入蜀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第六百四十八章 新任益州刺史,荀攸
批判的武器替代不了武器的批判,这个世界上最具有力量的东西还是军队和军队手上的武器。
当曹仁带着鹰扬军杀气腾腾的奔赴蜀郡之后,那些原本嚣张的豪强家族势力也就到头了。
高眹最危险的时候,成都城被包围得水泄不通,成都城内外交通被断绝,粮食都进不去,城内还爆发一阵小小的粮荒。
幸好城内还有不少粮食储备,高眹开仓放粮,这才稳住城内守军,没有让成都城混乱,并且坚持到了曹仁率军抵达。
曹仁率军抵达之后,观察到了成都城处在威胁之中,于是亲自带领一千骑兵在成都城外对着土豪联军展开了冲击。
就那么一千人的骑兵,就把在城外威胁成都城的土豪联军两万多人给冲垮了,用时还不到半个时辰,战斗就分出了胜负。
本就是奴隶组成的军队根本没什么战斗力。
这帮奴隶带着一起烧杀抢掠还有点盼头,那毕竟是人人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些,就算是奴隶,也是有抢劫欲望的。
但是让奴隶们和和正规军打仗,那属实是想太多了。
最后那是一千多人追着两万多人打,压着打,追出成都城被七八里路,杀了一千多人,俘获一万多人,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之后三天,曹仁荡平了成都城周边地区的反抗势力,解除了成都城的危险。
从四月上旬到四月中下旬,曹仁命令军队对蜀郡的反叛势力展开了激烈且残酷的清算,用血与火的力量推动限奴令的执行,公开反叛的家族为此破灭无数。
曹仁性如烈火,在战场上喜欢一往无前,崇尚张飞式的猛烈进攻,军中将领他最喜欢的也就是张飞,所以行事作风上也相当强势、霸道。
蜀郡反抗的家族比较多,其中甚至有掌控一些盐井的中型家族,他们对蜀郡的政治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高眹试图劝说曹仁不要下死手,但是曹仁不认可这样的决断。
“今日敢反抗限奴令,明日就敢造反,对于明目张胆造反、威胁朝廷的人,如果不能赶尽杀绝,让天下人以为朝廷软弱可欺,未来,还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高府君,您就是太仁善了!对付这些造反的叛逆,最好的办法就是斩尽杀绝,让剩下的人都知道反抗朝廷的后果!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退缩的事情,退一步,朝廷在蜀地的权威可就不保了!”
曹仁多少有些政治意识,对高眹的保守作风很不满意,宣布对反抗者进行无差别打击、灭族,要用他们的脑袋告诉蜀人——别和朝廷作对。
在曹仁的凶狠打击之下,蜀郡有一百多个大中小型家族被消灭,其中包括两个从事制盐行业的家族。
他们的势力很大,家族有超过千人的盐工、奴仆,尽管如此,在曹仁面前,也是和纸糊的一样。
鹰扬军是新成立不久的新军,上战场的次数少,军事经验不足,但是到底也是精心训练之后的正规军,武器装备等方方面面都不是蜀地的草台班子能比较的。
他们基本上就是乱杀。
高眹对曹仁狠辣的手段感到震撼,也对刘备那军事强人的作风感到震撼,但是高眹也明白,陈留高氏如果想要很好的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要站在刘备的立场上为他办事。
没能维持蜀郡的稳定是一次失分项,这让高眹有些担忧,不知道刘备对他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但是不管怎么说,蜀郡的反抗也没有持续多久就被平定了,剩下汉中郡、广汉郡和犍为郡等地的情况也都大差不差。
有人认怂,愿意遵守限奴令换个心安理得,有人不认怂,强行反抗,最后引来了刘备的军队进行强势镇压。
到五月中上旬的时候,益州北部这几个郡总共已经释出了二十三万左右的奴隶,这批奴隶没有前往其他地方,而是就地被官府编入户籍。
蜀地土壤肥沃,有很多很好的土地,但是因为激烈的土地兼并而导致田地赋税越来越少。
之后几次内乱则多出了不少的废弃土地无人耕种,刘备就要求蜀地的官府组织起这批奴隶,使他们恢复民籍,转而进入集体农庄编制,恢复蜀地的农业生产。
政治上,和高眹猜的差不多。
刘备根据此次事件,发现一些蜀地官员的懦弱、不靠谱,虽然不和刘备作对,也愿意执行他的命令,奈何能力有限。
于是刘备决定将高眹在内的一批官员调入雒阳城内出任议郎,换上了自己身边的得力人手出任益州的职位。
梁鹄病得不轻,以至于整个限奴令事件中没能发挥什么大的作用,眼看如此,刘备干脆和张让说了一声,派了自己的人接替梁鹄的职位,让梁鹄回雒阳治病。
他任命自己的重要助手荀攸出任了新一任的益州刺史,蜀郡太守的职位则委托给了曹仁,让他们联手展开配合,稳定成都平原的局势,并且在益州展开新一轮集体农庄的建设。
并且,开始将官府的手伸向益州的井盐。
对益州,不单单是要度田那么简单,掌控益州盐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将益州盐业的主要部分掌控在官府手里,是刘备的既定计划,而第一步通过限奴令打击本地豪强势力已经成功,接下来就是第二步了。
为了执行好全面把控益州经济命脉的任务,刘备将荀攸派到了益州,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荀攸,他相信荀攸一定能为他办好这件事情。
“掌控益州的命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对你的人会很多,你也会面临一些危险,但是我信任你,你一定可以成功,办好这件事情,我就会托付给你更多的事情。”
荀攸并不怀疑刘备的话语,他很清楚刘备在这件事情上的执着,他当然知道掌控益州盐务和掌控益州的蜀锦不是同一回事,难度会很大,但是他更知道,这是一次重要的考验。
如果成功,对他今后的仕途来说,将有非常重大的助推作用。
整个建安三年的上半年,刘备发起的新一轮限奴令行动将四个州折腾得不轻,也将朝廷里的人折腾得不轻,新释出的超百万人口需要朝廷统筹安置,需要花钱,需要人力物力,需要大量资源的投注。
刘备主导的朝廷是舍得花钱的,也有足够的钱可以花,钱实在不够,刘备会拿出自己的小金库补贴国用,反正主打一个只要肯办事,就不会缺钱的基本原则。
当前,刘备已经实际上成为朝廷的主人。
自建安二年以来,刘备成为了汉帝国实际上的统治者,一切政令基本上都是出自他的意愿,满朝官员基本上也是跟着刘备的步伐在向前走。
雒阳朝廷荒唐了几十年之后,在刘备的控制下开始向一个脚踏实地的办事政府转型。
第六百四十九章 不谈鬼神、只问苍生
古文学派取代今文学派之后,那【敬鬼神而远之】的实用主义思想也在事实上开始扎根。
在刘备的大力推动之下,光武帝、明帝和章帝三代帝王竭力希望建立起来的东汉神权政府已经在事实上崩塌,一个世俗的政府正在逐渐成型。
摆脱神权思想影响的世俗政府在具体的办事层面有了非常大的跨越式进步,具体表现为【不谈鬼神、只问苍生】。
在刘备的主持下,原先东汉皇帝主导时期五日一朝、十日一朝的规矩被彻底打破,刘备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每天都会面见朝廷个办事部门的官员处理事务,每天都会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们商量处理事务。
刘备本人主打一个【勤政】,不管有什么事情,他都会第一时间处理政务,甚至是带头加班,加班加点处理政务,以最快的速度给出指示,并且要求官员们用最快的速度执行到位。
对于刘备在凉州的部下们来说,这并不奇怪。
当年在凉州,刘备就是这样高效率的处理政务,很快扭转了凉州的崩溃局势,将凉州带上了正确的轨道,成功挽回了凉州。
而现在,这一幕又出现在了帝国的中枢——雒阳。
然而凉州官员们习惯的事情,雒阳朝廷的老爷们可不习惯,对于雒阳朝廷的老爷们来说,这可不是什么让他们感到愉快的事情。
虽然古文学派的人们没有今文学派的老爷们那么的养尊处优,但是也就是相对而言,和刘备本部的干吏们比起来,他们拉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刘备办事的效率极高,寻常官老爷们悠哉悠哉的处理一件事情需要半天,而刘备只需要半天时间就能处理掉老爷们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工作量。
因此,非刘备本部的官员在办事的时候就承担了极其巨大的压力——刘备自己办事效力高,对部下的要求也很高,需要部下跟上他的节奏,不能拖沓,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办事。
河南尹范围内的事情必须一天之内办完,三河地区的事情必须三天之内办完,三辅地区的事情必须七天之内办完,超出时间就要受罚。
刘备才不管那么多,雒阳朝廷的家伙们散漫奢靡了那么些年,有些人甚至都忘记他们的职责到底是要干什么的了,不帮他们想一下,他们还真以为自己是来度假的。
可雒阳朝廷的官员们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地狱?
上一篇:三国:八百大雪龙骑,吓退刘备!
下一篇:大秦:祖龙赐封地,打造不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