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卢植捏紧了刘备的肩膀:“今后的道路,是你想要走的,也是为师想要走的,你比为师年轻,一些得罪人的事情,就由为师去做,你我师徒接力而行,总要把这件事情彻底办成,不是吗?”
“老师,弟子所担忧的还不仅仅是度田这一件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刘备苦笑道:“大汉的弊病太多了,中兴以来,步履蹒跚,中兴之前的弊病并未得到实际解决,反而被强化了,时至今日,颇有积重难返的迹象。
老师虽然有改天换地的志向,恐怕力有不逮,如果没有弟子和弟子手上的那支军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办成的。”
“事在人为。”
卢植摇头道:“不单单要看到,要知道,还要能做到,玄德,事情没有完成之前,不要想太多,心里不要放太多事,否则事情还没做完,人就要累坏了。
为师知道你想要改变的弊政有很多,慢慢来,别着急,你才29岁,你还有大好年华,你还有很长时间可以去做事情,千万别着急。”
“老师,我……”
“至少今夜,欢欣鼓舞吧,去听歌曲,看歌舞,去喝酒,纵情享乐。”
卢植拉着刘备的手,把他往回拉:“至少在今夜,你我师徒应当放浪形骸,不管不顾,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且看明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刘备被卢植拉着,情不自禁地跟着往前走。
他看着卢植前所未有的爽朗的面容,忽然感觉到,或许就在此时此刻,卢植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都像一个优秀的引导者。
世人说卢植这位老师不如自己这位弟子,但是卢植或许从来都是一个优秀的引导者,而刘备,还远远没有到可以出师的时候。
于是当天晚上,刘备狠狠的喝了一场酒,前所未有的有了一些喝醉的感觉。
当天晚上他就睡在了卢植家里,一觉睡到大天亮才醒过来,狠狠的吃了一顿早饭,结束了一整晚的放纵。
放纵结束了,他又该恢复原先的模样了。
时间很短,但是,他的心里很畅快。
随后,刘备就在卢植的太尉府和前来商议事情的古文学派的大佬们讨论重要事项——比如用古文经典完全取代今文经典的一系列流程。
这是关系到整个汉帝国上层建筑的重要事项,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昨天的欢欣已经成为过去,未来正在缓缓走来,他们必须要慎重,要无比慎重。
当年,一场白虎观会议确定古文学派出局的同时,也给今文学派设下了层层枷锁,想要把具备机变能力的今文经典全面改造为适合统治者使用的统治术,这是不成功的。
东汉帝国的统治者们花了一百年时间,受限于自身学术水平的不足和寿命不足,终究没有完成对今文经典的改造,反而落了个半身不遂。
于是今文学派废了,东汉帝国也废了。
治理无能,思想混乱,无法统一,四分五裂。
而现在,古文学派上位了,他们也需要针对东汉帝国的政治局势,展开一场全新的【白虎观会议】,和统治者商讨最新的最符合实际的统治秩序,改头换面,重新出发。
当然,古文学派没有今文学派的那种纠结。
《仪礼》是士人之礼,今文学派打一开始就没有适应皇权社会的变革,还在拿春秋战国时期那种国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态度看待秦汉第一帝国,那自然是不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的。
且从始至终,他们就没有满足过皇帝们的需求。
而古文学派就务实多了,《周官礼》根本不在乎这些,它所在乎的只是一个壳子,一个能够容纳下整个统治者欲望的【礼制】的壳子。
简而言之,壳子用我的,外衣穿我的,宣称是我的,至于里面是什么……
统治者大人您看您怎么喜欢就怎么来。
身段柔软的古文学派和古文经典对此非常擅长。
然而此时此刻的情况和当年又有所不同了。
今文学派面对的是一位优秀的权谋皇帝,而古文学派面对的是一个八岁的小天子。
新时代的白虎观会议没有汉章帝那种成年天子了。
汉章帝受过完整的皇权教育,也经受过完整的经学教育,对儒家经典有自己的看法,对如何统治也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还是一位地位稳固的成年天子,儒士们面对汉章帝,是弱势的。
刘协没有这些条件。
他现在只是一个学识不足的小天子。
这小天子当然不能决定一切,也没有能力决定一切,所以事情到底该怎么办,还要看待四辅臣的意见,而四辅臣里话语权最大的,就是刘备。
刘备同时还是左氏春秋阀阅之主。
所以在新时代的白虎观会议之中,能为大汉的未来道路做出最终决定的,是古文学派的自己人——刘备。
等于刘备又是裁判,又是选手。
在这件事情上能够和刘备事先召开内部会议,对古文学派来说,好处当然是最大的。
他们所希望的,是刘备可以多多向着古文学派,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对学派、家族有利的内容,而不要和当年白虎观会议的时候那样,被汉章帝决定了太多的东西。
今文学派被汉章帝弄了一个半身不遂,古文学派先天不足,要是再被弄个半身不遂,还能执政吗?
而对于这些,刘备的态度比较明确。
他不赞同当年白虎观会议留下的很多东西,不赞同汉章帝所确定的很多东西,甚至是完全反对的态度。
但是表面上,他是纯粹站在古文经学派的角度反对这些东西。
所以,对一百年前今文学派和皇权达成的协议,他的意思是要【批判继承】。
不能全部反对,但是,也绝不全面接受,考虑到现实因素,不能推翻全部,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是要做出改变的。
他要全力砍出一刀。
而这一刀,就砍向了汉光武帝、汉明帝和汉章帝三代帝王接力确立起来的神权统治体系。
简而言之,他要在这场会议上让神圣东汉帝国走向死亡。
第五百九十二章 敬鬼神而远之
汉章帝刘炟是个很有手腕的人。
他纯粹从巩固汉帝国统治利益和个人利益方面来推动白虎观会议,以让古文学派出局为利益交换,和今文学派达成妥协,要求今文学派让出相对应的坚持,全面配合皇权的巩固。
这一点以【三纲六纪】为代表。
今文学派接受了他的条件,从根本意义上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让皇权成为任何人都不能质疑的权力,由此确立了一套相对严密的社会等级体系。
随后,汉章帝又继承刘秀的做法,针对当时社会上反神学的思想潮流,企图用更加正统的名义将谶纬学说官方化,把皇权和神学集合在一起,更加牢固的绑定,让反神学思潮无的放矢。
这就使得儒家学说自董仲舒开始的神学化道路越发不可遏制,在唯心、迷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在白虎观会议之后,成就了神学性质的完全体。
而就这一点来说,因为被汉章帝当作牺牲品抛弃掉,古文经学反而没有受到太多这方面的制约。
对待谶纬也好,神学也好,古文经师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是古文经典倒没有那么明确的导向。
而刘备至少在明面上是不能反对皇权和神秘绑定的,他不能公开质疑天子的地位和权威,但是在思想潮流上,他可以做点什么。
所以在这一次的上层建筑设计大会上,他要求古文学派秉持最开始孔子的观念,走最符合古文学派气质的道路。
复古。
古文学派的核心办事指导思想也很简单,一句话。
敬鬼神而远之。
我不说他们是否存在,我也不去探究这个问题,而要求大家远离它们,不要提起它们,在日常的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尽量不要去招惹它们,更不要因为一些玄之又玄的事情影响到日常行政。
坚持两个度。
敬、远。
祭祀,我们照常祭祀,祈祷,我们照常祈祷。
但是涉及到国家政治的层面,还是稍微离他们远一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再因为某些天灾人祸而去随意贬斥大臣了,这是毫无意义且非常愚蠢的行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现商汤这样的贤能,是因为古人做对了什么事情吗?出现夏桀这样的昏君,是因为古人做错了什么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存在于一个时代,那么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
刘备摇了摇头道:“我是很反感这样的说法的,天灾难以预测,又怎么能是一个人的恶行可以决定的?出了事情,去调查清楚,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然后追究有司,这就可以了。”
对于刘备的这一看法,古文学派的大佬们面面相觑,然后一起看向了卢植。
他们现在不敢反抗刘备的意愿,但是明显意识到刘备的这一想法和现实主流大为不同。
荀子的学术思想长期以来都是被儒家学派主流边缘化的。
因为他出身于儒门分裂之后的子夏学派即西河学派,虽然他本身也看不惯子夏,但是在整体行事风格和思想方面,他就是一个妥妥的子夏学派传人,并且亲手开启了法家学派的辉煌,典型的口嫌体正直。
当时那个时代,大家都在搞唯心,只有你要搞唯物,不边缘你,边缘谁呢?
统治者需要有人为他解释为什么他是统治者,以及进一步解决为什么只有他和他的后人可以是统治者,这是命题作文,而最好的破题方向,就是神秘学,搞迷信。
搞唯物,统治者就没法儿搞稳定的家天下传承,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的家族能代代统治,除非代代后人都牛逼哄哄。
而现在,刘备的思想居然直接指向了荀子,甚至隐隐约约还有向法家靠拢的趋势,这能够解决前一个问题,却解决不了后一个问题。
这种情况可不是很美妙啊。
于是卢植咳了几声,看向了刘备。
“玄德啊,不是说你这个建议不好,只是,就当前来看,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策略,且不说朝堂上能否得到认同,世人又会怎么看待古文学派呢?吾等乃孔子门徒,不是荀子门徒啊。”
“老师,我当然知道。”
刘备笑道:“但是吾等既然取代了今文学派,总要做点和今文学派不一样的事情,否则,和今文学派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改变,一切照搬,一百年后,还会有一个新的古文学派诞生,把我们取而代之的。”
这……
大家面面相觑,看着面带笑意的刘备,谁都说不出话来。
说穿了,他们真正想做的,就是成为【今文学派】。
但是刘备却说,还会有新的【古文学派】来取代他们,时间甚至只有一百年。
这就不能忍了。
为了学派的利益,为了他们自己家族的利益,他们必须要搞清楚某种意义上能够主导朝廷政策走向的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想法。
尚未前往履职的蔡邕坐在最前头,向刘备提问。
“玄德,你想怎么做出改变呢?”
刘备看着蔡邕,缓缓道:“蔡公,我们必须要和今文学派作出区分,必须要更正今文学派的错误做法,如若不然,我们会崩溃的比今文学派还要快,我们所要做的,是让天下人认同我们取代今文学派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我们取代今文学派之后,大汉没有变得更好,而是变得更糟糕了,那么天下人会如何看待古文学派呢?我们又有什么脸面让大汉继续用古文经典治国呢?到那个时候,今文学派死灰复燃,未可知啊……”
刘备意有所指的话令人众人纷纷认可,纷纷点头。
他们很清楚,他们取代今文学派,主要攻击的话术就是今文学派的糟糕实绩,所以让天下人认同更换他们之后,大汉会更好,这就是他们上位的原初理由。
现在全天下的眼睛都盯着他们,如果大汉不能变得更好,反而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那他们古文学派上位的根基不就不稳了吗?
这可不行啊。
看着众人纷纷点头,面露凝重之色,刘备满意的点了点头。
“吾辈的确取得了朝廷的认可,可以取代今文学派,但是尚未取得天下人的认可,吾辈总要有点不一样的地方,让天下人看出差距才行。”
卢植对此并不反对,但是怀有疑虑。
“玄德,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今文学派主导大汉一百余年,很多东西已经深深影响到整个大汉,骤然变更,别说我们不习惯,天下人也不习惯,这不是好事。”
“所以,倒也不必那么着急,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纲领,具体怎么办,怎么操作,必须要提前商议出来,否则会猝不及防的。”
刘备点头道:“朝廷那边,老师与弟子可以携手推动,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故,所以在此之前,古文学派必须要从内部达成一致。”
卢植认同。
“今文学派不能从内部达成一致,是他们覆灭的原因,古文学派能够达成一致,是成功的原因,但是玄德,商议归商议,千万不能步伐太大。”
“弟子晓得。”
刘备缓缓点头,便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盘托出。
刘备通过对白虎通义的研究,大体上明白了东汉帝国治理体系的最终成熟是个什么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神学治理,借助儒家学派的一些办事方法,搭配上玄之又玄的谶纬之说,将儒家经典要义变成了不可置疑的教条。
以此来稳固东汉帝国统治者的地位。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不倡导,不研究,不接触,不反对
《白虎通义》在编成之后,其实就相当于是东汉神圣帝国的宪法。
它多次强调天是至高无上的,具有镇服、治理人的种种威严和权力,是万物的塑造者、主宰者,而身为“天子”的皇帝就理所当然具备代表天执政、行政的一切正当权限。
质疑天子,就是在质疑上天,质疑上天,就是这个时代最严重的政治不正确。
依靠谶纬之说起家的东汉统治集团不仅需要谶纬之说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同时,他们本身也对谶纬之说深信不疑。
上一篇:三国:八百大雪龙骑,吓退刘备!
下一篇:大秦:祖龙赐封地,打造不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