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等后来发达了有钱了,他开始在意盐的问题,能花钱购买一些质量稍微好一些、苦涩感更少一些的盐。
经过观察,他意识到这些盐是没有过滤杂质的带有盐的盐水煮出来或者析出的,里头混有很多杂质,所以味道偏苦。
当时他曾想过趁着东汉这一时期没有盐铁专营政策的状态下搞出细盐来售卖,以此获得巨额财富,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他旋即想到涉及到盐的事情,自己要是没有点实力就贸然经营,恐怕是在给别人做嫁衣……不,一定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搞不好连小命都难保。
而且当时吃这种盐他也吃习惯了,就暂时搁置了此事。
后面不断的算计不断的钻营,压根儿没有什么心思能想到赚钱这方面。
直到现在功成名就,成为站在大汉最顶端的那一批人当中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军事政治学术三开花,有兵权,还能直接接触到皇帝和大宦官张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刘备都意识到自己好像已经具备了操持盐业的资格。
而且他进一步想到就在金城郡稍微往西一点点的位置,就是青海湖,旁边还有一个大盐池。
第二百六十三章 凉州的拳头产品
经过过滤杂质煮出来的盐对于当前整个大汉各种品质各种产地的盐都是一种降维打击。
只要摊子铺得够大,使之成为凉州的拳头产品,将来贩售全国、西域也未可知。
不过若要把摊子铺开到这个地步,刘备一个人显然还是兜不住,除非他是皇帝。
就算是皇帝,估计也要和朝中各大势力稍微合作一下,除非是朱元璋、雍正那种特别集权特别有威望的皇帝,否则一个人也是兜不住的。
以刘备目前的状态,想要操持这个产业,显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他需要一定数量的合作伙伴,需要依靠这个技术结成一个实力强大、“威加海内”的利益集团,将一部分利益分润出去,换来一部分人的齐心协力,一起把这个利益给兜住,把原有的旧的食盐利益集团给干垮掉,把这个“食盐舒适圈”给抢过来,请原主人走出去,然后他自己走进去。
这或许是在困局当中走出去的最好方式。
说干就干,刘备从来就是个实干派,他立刻开始折腾过滤用具。
至于该用什么来过滤,他正好知道。
因为学生时代,老师曾经让他们自制过过滤工具带去做实验,后面还用坩埚煮过盐水,不停的搅拌搅拌搅拌,让他们看盐析出的过程。
对于相对枯燥的课堂刷题时代来说,能到实验室里面操作几堂课的化学实验还是很有意思的,所以虽然过去很久,当时的记忆还留存着。
过滤盐水,需要活性炭,需要沙子,好像是细沙和粗砂都要有,还要分个几层。
活性炭的工业弄法刘备不知道,做实验用的活性炭那是老师提供的,但是老师提过一嘴,用木柴烧个半半拉拉然后闷灭,后面碾碎,效果差不多。
于是刘备让部下去弄来细沙和粗砂,自己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府中后院亲自操作活性炭的制作,搞了一包,然后取出自己日常吃用的粗盐,尝了一点点。
嗯,涩涩的味道,不好吃,里头显然有着各种杂质。
他把这些粗盐溶到水里,得到粗盐水,然后找来一个瓦罐,把底敲掉,用一块布把底兜住,用绳子系紧,然后往里面先后倒上细沙、活性炭和粗砂。
一个简易的过滤器也算是制作完成,他再把粗盐水倒进去,看着过滤之后的盐水从罐子底部过滤出来,最后得到一罐子过滤之后的盐水。
接下来就是生火煮水,然后缓缓搅拌,等待盐的析出。
结果是成功的。
盐粒析出之后,刘备挑出一部分送到嘴里尝了尝,大喜过望。
不涩了,之前那种明显的涩涩的味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较为纯粹的咸味,或许还有一些杂质没有过滤干净,但是就他这条东汉末年的舌头的实际感觉,他已经吃不出来什么苦涩的味道了。
美得很!
美中不足的就是最后搅拌的时候瓦罐被烧裂开了,一部分盐粒掉到了地上,让他心疼不已。
还是要用煮盐专用的盐盆才行,刘备见过那种盐盆,有铜制的,也有铁制的,很大,很耐用。
但是不管怎么说,过滤算是成功的,这种品质的盐足以吊打目前市场上全部种类的盐,刘宏作为皇帝吃的盐都未必有刘备现在吃的这种盐质量好。
绝对的凉州拳头产品,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好处。
反正折腾出这种盐之后,刘备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是不会再去吃过去的那些盐了,同时他也会安排他的部下们以最快的速度吃上这种相对干净的盐,而不会去吃旧有的盐了。
至于大规模生产的事情,难度也不会很大,采盐、煮盐的工艺其实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无非是增加一个过滤的工序。
如此生产出来的盐在较短的时间内席卷三辅之地和三河之地并不是难题,拿下这两个市场,就有进一步开拓全国市场的可能性了。
当然,在这方面刘备没有冒进,没觉得手里有技术就万事大吉。
和蒲桃酒一样,虽然产品是好产品,但是在这个时代想要操持商业成功不是简单的事情,里头有很多值得考究的门道。
技术是一回事,人际往来是一回事,政治又是一回事。
成功的商人,三者缺一不可。
刘备过去最多只操持过一郡之内的商务,范围一旦扩大,情况必然不同,于是刘备决定找个专业的有跨多区域经商经验的商人来打听一下具体情况。
这样的人选并不太多,还要可靠,人选就更少了。
刘备思来想去,想到了孟陀,这家伙倒腾过凉州的蒲桃酒去雒阳搞事情,一定有相关经验,于是刘备去信一封邀请孟陀来凉州商议要事。
孟陀得到刘备的书信,很是激动,收拾一下就上路了,一路上紧赶慢赶,很快赶到了冀县,见到了刘备。
然后刘备就和他商量起了关于跨区域运送商品贩卖的事情,想要就这个方面向孟陀讨教一下相关门道。
孟陀以为刘备是在考虑今后贩卖蒲桃酒的事情,也没多想,就和刘备说起了里面的一些门道。
经过他的讲述,刘备得知这年头跨区域运送商品贩售,还真不是他所想得那么简单,那是真的难度很大,耗费很大。
光一个沿途护送就是费用里的大头,要是一路平安还好,但凡遇到点什么土匪强人给你划拉一下子,就要死人了,成本陡增。
所以为什么蒲桃酒在凉州原产地并不昂贵,但是卖到雒阳去就成了天价。
当然了,护送费用只是一方面的,这笔费用是可以操作的,不一定非要支出很多,最关键的把这些外地产品搞成天价的,还是沿途那些关津之地的卡税费用。
汉制,过关隘、渡津之地,需要对过路商品征收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十的税费。
就这还是法律规定的,实际操作起来,这笔费用一般都会超过百分之十,有些地方黑心的甚至接近百分之二十,孟陀还遇到过百分之三十的黑心关卡。
商品一路前行,遇到的关卡渡口越多,遇到的黑心官僚越多,需要付出的税费就越多,商人自己不会承担,就会把商品价格推高,最后落到消费者手里,可不就是天价吗?
当然了,因为这类商品消费的人群目标有限,所以税费高一些,并不妨碍这些奢侈品的出售。
“类似蒲桃酒这种物品,一般都是达官贵人当朝显贵才能享用,这些人一般不缺钱,他们看重的是这些东西的稀缺,是这些东西确实是好东西,为此,他们更愿意花费天价购买,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面上有光。”
孟陀笑得很奸诈:“所以不瞒君侯,类似蒲桃酒这种好东西,若是送到雒阳去售卖,往往是要在全部费用累加起来的前提之下,再增加一些,然后再卖给达官贵人。”
刘备笑了。
“这个一些是多少?”
“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孟陀低声道:“不想赚多一些,那就不怎么加价,若是想要多赚一些,那就学习官府征税,巧立名目,对蒲桃酒多下一些苦功,给蒲桃原产地做一些区分,何处蒲桃质量高,何处蒲桃质量一般,如此一来,就能把某些地方的蒲桃酒卖到更高的价钱。”
刘备缓缓点头。
“照这样说,若是可以把蒲桃酒卖到整个大汉,某些地方岂不是能卖出黄金的价格?对于吾等而言,岂不是大赚特赚?”
孟陀笑着摇了摇头。
“蒲桃酒基本上是不可能卖到整个大汉的,就算有极个别的几瓶,也没用。”
第二百六十四章 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样貌
卖不到整个大汉?
这又是什么说法?
刘备很奇怪。
“为什么不能买到整个大汉?你且说说看。”
“税费太高了。”
孟陀缓缓道:“过一个关隘就要加一成税费,整个大汉多少关隘?有些地方除了朝廷设置的关隘之外,还有地方郡国官府自己设置的关隘,也要收税,不交税,就别想在当地贩卖。
朝廷只会为自己的税收考虑,地方上也会为自己的税收考虑,大家都是官儿,都要花钱,按照大汉当前的局势,也不会有人认为朝廷收了税,地方就不能收税。
雒阳朝廷往往管不到这些地方郡国自己私设关卡,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只管收税,只管捞钱,别的不管,比宦官还要黑心。
君侯不要生气,在下说句难听的,宦官收了钱,那是真的帮您办事儿,办不好,还退钱,可这些官员呢?只管收钱,不管办事儿,你和他讲理,他直接给你关起来。”
刘备用莫名的眼神看着孟陀。
“所以这就是你向宦官花钱买了凉州刺史的原因?”
孟陀愣了愣,讪讪地笑了笑,明智的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多做议论。
“君侯,这种情况下,若真是要把蒲桃酒卖到很远的地方,比如青徐,比如扬州,过路关卡费用会非常之高,高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到那时候蒲桃酒的价格远超黄金,巨富人家也不是傻子,尝个鲜还可以,大批量购买,怕也是不会愿意的,毕竟不喝蒲桃酒不会死人,也不是没有别的酒代替,卖不出去的东西,都要砸在手里。
按照孟某那么多年贩售货物的经验来看,凉州的货物向东最多贩售到雒阳一带,向南都很难,汉中蜀中虽然也比较殷实,但是道路太难行,去一趟难度太大,长此以往恐难坚持。”
孟陀这话绝对是经验之谈,顿时就把刘备说的很是郁闷。
过一个关卡就是超过百分之十的税费,有些地方郡国除了朝廷关卡之外,还要私设关卡,各种收税,各种吸血……
商人逐利是有限度的,这就直接导致全国性的商品联通和商业交流根本就是难度极大的事情,除非江东辽东那种靠着海路连结的方式,或许还能避开一些税收关卡。
从凉州到什么地方都没有海啊!
他算是明白为什么古时候商品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了。
所有地方都想要从中获利,从中抽成,最后导致商品交易的范围非常狭窄,全国范围内的商品基本不能顺利交通。
刘备细细思考了一番,按照孟陀的说法,能把凉州盐、酒向南卖到蜀中,向东卖到雒阳,基本上就是当前状态下的极限了。
继续向东向南扩展,就不是正常商业逻辑能够解释的了。
而且这样一来,也会大大压缩他经营商品获得的利润,就算以凉州牧的身份下命令,在凉州境内让凉州盐畅通无阻,出了凉州,进入三辅之地和三河之地,还是要面对大量的收税关隘、渡口。
这些可都是朝廷正儿八经赚钱的地方,能放过吗?
如果不想过一遍关卡就要交一遍税,打通其中的关节到底需要花费多少功夫?需要花费多少成本?还能赚几个钱?
虽然说靠着这个高品质的盐,就算只在凉州之中售卖也能快速席卷凉州本地市场,赚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是不能卖到外面去,实在是很大的损失。
盐不该是奢侈品,盐应该是平价产品,和蒲桃酒的性质又完全不同了,葡萄酒的经验不能套在盐身上。
思来想去,刘备忽然有了一个不错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掉这些障碍物的想法。
于是刘备找来了专门负责搞情报系统的刘惠,暗地里向他作了一番嘱咐,让他去雒阳找张让,再通过张让找刘宏,与他们谈论一笔生意。
刘惠是刘备麾下唯一知道刘备和刘宏、张让有关系的人,也是刘备绝对的程度最深的亲信,这个事情,只有他能办。
见到了刘备制出来的细盐,刘惠尝了尝,很是惊讶。
“若然如此,惠必不辱使命!”
“一切就交给你了,万事小心,必要情况下可以易容,此事敲定之前,万不可泄漏行踪。”
“唯!”
刘惠带着刘备的命令和一包食盐秘密离开凉州赶赴雒阳。
刘备那边则紧盯着负责攻略金城郡的关羽那边的军事动向,又派人告诉关羽,解决完金城郡的叛逆之后,继续向西,去找大盐湖,务必保证大盐湖要在汉军的控制之下。
那块儿现在应该是烧当羌的活动范围,烧当羌但凡有点什么不友好的举动,关羽可以狠狠收拾他们一顿,把他们打到愿意建立双边关系为止。
因为担心关羽兵力不够,于是刘备又派遣刚刚抵达凉州没几天的刘勇率领一千骑兵赶赴支援关羽,帮助关羽增强自己的武德,进入到武德充沛的状态。
四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刘备不信关羽打不出个局面来。
前几日,刘备正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牵招、刘勇和刘晟等刘备送去卢植那边服务的老部下都抵达了凉州,让刘备十分高兴,来不及叙旧,赶快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临时任务,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
牵招本来还想找刘备叙旧情,谈论一下离别已久的思念之情,结果被刘备一个拥抱就给打发到了甄俨那边办理财政和土地事务,立刻陷入了九九六零零七一般的地狱。
没办法,差不多十万人需要安置,这份工作的强度实在是有点高,牵招立刻忙得脚后跟都不能沾地,也没法儿找刘备交流感情了。
刘备是真的在做事情,是真的想要让凉州变得好起来,真的为此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一切,凉州本地官员其实也都看在眼里。
他们亲眼目睹了刘备抵达凉州之后给凉州带来的改变,以及刘备与众不同的行事作风。
历任凉州长官来凉州就职就没几个能忍住不贪的,偶尔有几个不贪的,也多是宋枭那种腐儒,如刘备这种不仅不往家里拿、还自掏腰包补贴凉州建设的长官,仅此一人。
这些官面上的人物当然是明白的,看一个人要看他怎么做,而不是看他怎么说,话说的再漂亮,也不如一件事情做得好看,否则就是个纯嘴炮。
嘴炮,凉州实在是不需要了。
刘备是真的真金白银往里头砸,正儿八经的调动军队四处征战扑灭不听官府号令的大大小小的草头王,是真的在切实的改善凉州的处境。
上一篇:三国:八百大雪龙骑,吓退刘备!
下一篇:大秦:祖龙赐封地,打造不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