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随后,在刘备召开的第一阶段凉州平定计划中,刘备计划对武都、陇西、金城、北地、安定这五个郡展开全面的军事行动,目标是荡平这五个郡全部的武装反叛势力,不论胡汉。
对于刘备的这个行动方案,盖勋提出了一点意见。
盖勋认为刘备的勇武名声已经传遍了凉州,凉州人差不多都已经知道了这位新州牧的“威”,继续征战展现刘备的“威”并没有什么必要,短期内只要夯实基础就可以。
五郡之地的确有不少不服朝廷管束的独立、半独立武装团伙,但是都不是心腹之患,刘备还是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治理方面,治理做得好,这些烂番薯臭鸟蛋都是小事。
交给地方郡守去平定也就行了。
而且凉州久经战乱,现在正是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啊。
刘备不这样认为。
“治理的前提是安定,安定的前提是平定,我虽然在凉州立下过军功,但是这世上多的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汉人的士人、豪强知晓我的名望和身份,有求于我,愿意服从我的政令,那么其他人呢?
除了士人与豪强,凉州还有数十万普通庶民,还有数量更大的过百万的羌胡人等,他们知道我的名望和身份吗?他们对我的需求难道是跟随我读书从而去雒阳做官吗?”
第二百五十六章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刘备话说完,盖勋张张嘴巴想说什么,但是思来想去,觉得刘备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庶民和羌胡人等,连字都不认识,根本不可能知道刘备身为左氏春秋传承家族开山始祖的意义,刘备的这一层身份对他们来说暂时没有意义。
倒是凉州牧的身份颇有意义。
凉州牧的身份注定了刘备是他们的主宰者,他们有所求,也是冲着这个身份来的。
于是盖勋认可了刘备的说法,没有再说话。
刘备点了点头。
“征伐,不单单是为了让汉民了解我安定凉州的决心,更是要让羌胡人等知道我的决心和武力,名望终究是名望,不杀到他们面前朝着他们亮出刀锋,他们就总是心怀侥幸,所以,仗,必须要打!”
阎忠支持刘备征伐,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当初,前太尉段公所思所想与您颇有相似之处,他认为羌胡非我族类,其心必然与我不同,故当尽数诛之,一人不留,段公征战,凶名赫赫,每有俘获,斩尽杀绝,羌胡人等闻其名而丧胆,但是……”
“但是羌胡之乱终究没有被平定,虽然段公杀得人头滚滚,尸山血海,但是终归没能把羌胡全部杀光,似乎也杀不光,是吗?”
刘备看着阎忠。
阎忠点了点头。
“君侯,忠以为,一味征伐并非良策,还会使得羌胡人等之反抗愈演愈烈,最终将凉州拖入泥潭,除非朝廷真正下了狠心要将之全灭,一个不留,否则,剿抚并用才是良策,剿需有限度。”
“剿抚并用当然是良策,凉州也不能再一次的陷入战争泥潭,凉州已经在崩溃边缘,我来凉州不是为了大开杀戒,而是要重塑凉州生机。”
刘备点了点头:“羌胡人等不识汉家教化,若要让其奉命而行,剿是必需的,看不到人头,他们不会听话,但是只让他们看人头,他们会愤恨,从而决死反抗。
我决定,剿灭不服官府号令的部落的同时,也要对其余部落予以抚慰,为他们的生计做一番考虑,这是以往的凉州官府所有没有做过的,我认为,让他们可以通过正常方式生存,是结束凉州战乱的重要途径。”
刘备这番话说的整个州牧府的官吏们都面面相觑。
什么叫为羌胡人等的生计作考虑?
盖勋对凉州羌胡了解很深,对刘备的看法颇为惊异。
“君侯,您的意思是官府需要专门为羌胡部落的生计设置政策,给予他们宽厚待遇?”
刘备点了点头。
“不说多么宽厚,至少,在待遇和贡赋方面,不能把他们往死里逼,过去,我曾听说有官府官员对羌胡部落敲骨吸髓,对于日常贡赋加倍索取,以致一些羌胡部落根本没有生路可走,不得不反抗。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与国贼没有什么两样,羌胡人等也是人,也是要吃饭的,汉民被贪官污吏敲骨吸髓、吃不饱饭会爆发反抗,羌胡也同样会反抗,这样的反抗,我认为不能全算他们的错。
吃饱饭还要生事作乱,那叫谋反,吃不饱饭没有活路而奋起反抗,就需要官府认真想想自身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了一己私欲而逼迫汉民和羌胡反抗的人,我是不能容忍的,这,是我就任凉州牧之后,需要做出的第一个改变。”
州府官员们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于刘备的说法显然相当惊讶。
这番话乍一听有点道理,但是细细想想,他们总觉得什么地方有点不太对,总觉得刘备的想法稍微有点问题,但是又说不上来。
此番来参加会议的不只是凉州人官吏,还有刘备带来的老部下们,包括关羽在内的武将们,全都列席会议,刘备一番话说完,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各自心里想法不一。
刘备并不在乎他们现在怎么想,但是该怎么做,是一定的。
“如果不是前任凉州刺史左昌贪污军费,凉州之乱不会爆发的那么猛烈,如果不是湟中义从胡的领兵军官贪污军费,湟中义从胡也不会那么快的反叛而加入叛军。
汉民不足,招募羌胡人等参军打仗,却又对其百般凌虐,不给饭吃,不给衣穿,动辄打骂处死,压迫甚重,羌胡不会说汉话,难道就不会感到愤怒吗?若不做出改变,凉州永无宁日。
很多问题,如果不是吾等官员首先出了问题,结果绝对会和现在不一样,我治理凉州,要求一个好的结果,需要诸位的鼎力相助,而在座的诸位如果出了问题,我的凉州治理计划必将失败。
在座诸位有一个人出了问题,凉州的一个县或者两个县就要出现问题,在座的诸位有五个人出了问题,凉州的一个郡就要出问题,在座的诸位都有问题,整个凉州就要天翻地覆!
届时,包括我在内,所有人,一个都逃不了,全都要命丧于此!所以我要告诫诸位,官府如果是一艘舟船,民间就是承载舟船的大江大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刘备敲着面前的桌案,把最后八个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说的清清楚楚,务必让每个人都听到。
而事实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听到了刘备的这番话,都听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八个字。
刘备环视周围一圈,把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给看在眼里。
随后,正式的计划开始制定。
对武都、金城、陇西、北地、安定五郡的征伐计划,将分别由张飞、关羽、董璜、夏侯渊和夏侯惇来负责,他们将各自统领一个营的士兵,向五郡叛逆发起进攻,全数剿灭五郡叛逆。
剩下的军队将由刘备亲自统领,坐镇汉阳郡,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他就会驰援当地,对当地的反叛势力发起终末打击。
第一阶段的打击无比快准狠,不惜一切代价,不管任何伤亡,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五郡内打出旗号的反叛势力消灭得干干净净。
他刘备要向整个凉州的汉民和羌胡宣示自己不可战胜的绝强武力,以此奠定自己对凉州说一不二的统治根基。
对于不识字的人,刀子就是最好的语言,用刀子,能让他们最快的感受到什么叫“威”。
展示过“威”之后,他才会有限度的推动“仁”,而到了那个时候,有限度的“仁”也会发挥出无限度的作用。
第二百五十七章 该教还得教,教谁不是教?
这一波讨伐战之后,刘备将同步推进对凉州各郡县汉民和羌胡人等的治理。
在他的规划中,包括劝农劝耕,开放互市,减免赋税,赈济流民等等工作,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五郡包括汉阳郡在内的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他要努力为这些地方渴望正常和平生活的民众营造一个可以安稳生产的环境。
与此同时,刘备也没忘记情报的重要性。
刘惠执行成功刺杀张角的任务是大功一件,虽然不能公开奖励,但是刘备还是以赠礼的名义将一大笔财物送回老家交给刘惠的父亲刘勃,以示奖励。
随后,刘惠继续为刘备负责雒阳以外地区的情报系统的建立,着力于利用本家山寨上的部分人力培养为密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而这一次刘备做凉州牧,直接将刘惠和他的大部分部下都一起带到了凉州帮助他自己,剩下的少部分留在雒阳继续传递雒阳情报。
抵达凉州之后,刘惠就能放开手脚大干特干了。
有了刘惠的这支初步成型的情报队伍的帮忙,有了他们的跋山涉水,刘备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汉阳郡周边的五个郡进行了了解和摸底。
中平三年八月中旬,刘备抵达凉州就职三个月之后,一系列军事计划制定完毕,关羽领衔的五名将领按照军事计划出击了。
五郡之中,武都郡有造反的氐羌,陇西郡还有残存的造反羌人、汉人豪强,金城郡也是一样,北地郡和安定郡有造反的乱军、乱民,都割据一地作威作福,不听官府号令。
可以说这五个郡每个都有叛乱,遍地都是草头王,处在官府控制下的城池、土地并不多,但是好就好在他们大多势力分散,没有联合。
这就很简单了,揍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刘备本以为最先建立功业的应该是关羽,最后没想到最先建立功业的,居然是夏侯渊。
夏侯渊不知何时点亮了自己急行军的技术点,带着军队紧赶慢赶,比夏侯惇抵达安定郡凡亭山的速度还要快。
他火速赶到了北地郡的郁郅,做好了对占领射姑山周围一带为非作歹的羌胡武装集团的进攻准备。
因为夏侯渊抵达的速度很快,射姑山的羌胡之前没有任何准备和预料,被夏侯渊打了个措手不及,没怎么抵抗就被消灭了,夏侯渊领兵砍杀了羌胡乱兵六百余人,俘获三千余人,将一个羌胡部落彻底消灭了。
之后,根据刘备传授的对付羌胡部落的秘诀,夏侯渊下令把这些被俘获的群体中居于领导地位的羌胡人等全部斩首,包括首领和他的亲信、亲眷,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而剩下的大多数处于庶民位置的羌胡男女老幼没有被杀,而是成为汉军的俘虏。
这些生活在凉州郡县的羌胡部落在生活习俗上和生活在凉州之外的部落略有不同。
生活在凉州之外的羌胡部落还保留着浓厚的游牧迁移居住的色彩,而生活在凉州境内的则是农耕的色彩更浓厚一些,定居的生活习俗和汉民无二。
所以有了定居和农耕习俗的羌胡人等也是靠着生产粮食度日的,只会在粮食不够的时候外出劫掠,频率和烈度都没有境外的羌胡部落那么大。
按照刘备的计划,凉州地广人稀,人口匮乏,劳动力严重稀缺,羌胡人等虽然不是汉民,生活习俗也有区别,但是大多数汉民一样不认字,生活习俗也未必就和内地汉民一样。
且在耕作技术上,凉州和中原农业生产发达地区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凉州的农耕技术也需要重新引入。
该教还得教,教谁不是教?
所以只要把他们上层那些心眼子多、有学识、有统治技巧的人干掉,剩下的就是优质劳动力,可以拿捏。
只要他们愿意学习耕种技术并且投入生产运动之中,那就给他们编入户籍,更换服饰,更换头饰和发型,完了他们就是正儿八经的汉民,反正长得也差不多。
对刘备的这一看法,部下们多少有点错乱,但是考虑到生产问题,也没谁能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
做做看呗,真要能增加凉州户口,倒也未必就是坏事,真要能搞出一大票优质劳动力在这儿勤勤恳恳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也没谁不愿意。
所以刘备对麾下将领、士兵们传达了新的军规,对敌人,斩杀持械对抗的,消灭领导层,剩下的都是俘虏,不可滥杀,需全部带回,听候处置。
能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多益善。
有了这样的新规定,大家当然愿意遵守,夏侯渊一战俘获三千多俘虏,乐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战前听刘备给他们透了底,只要此番大战他们行动的足够顺利,立下足够多的战功,刘备就会立刻向朝廷上表,让他们升任当地太守,正式成为两千石官员,改变命运,光宗耀祖。
五个人顿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起来了。
夏侯渊这边不是个例,张飞更猛,一想到小门小户出身的他居然可以做太守这样的高官,他整个人都升华了。
于是他一改往日毛毛躁躁的模样,居然开始有点谨小慎微的感觉。
之前凉州大战期间,武都郡的氐羌曾经给负责进攻这里的右扶风鲍鸿带来了不少次失败,让鲍鸿颇有些灰头土脸的感觉,最后获胜还是对方主动提出议和,并非战胜。
负责给鲍鸿运粮并且有限度参与战争的张飞对这里颇有了解,知道这些氐羌比较难缠。
他小心翼翼的领兵前进,一路开山劈石,稳扎稳打,绝不分兵,运用了刘备建议他采取的一点一点压缩氐人生存空间的战术,逼迫敌人集中主力与他决战,这样有利于汉军整体实力的发挥。
事实也是如此,张飞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最后逼迫氐羌叛军不得不集中主力与张飞决战。
一旦他们放弃了他们擅长的战术而进入到汉军的节奏之中,他们自然不会是装备精良训练精良的汉军的对手,他们在正面决战中被张飞击溃,一战杀敌过千,俘获超过四千。
之后张飞乘胜进军,从西汉水流域打到了羌水流域,进入了参狼羌和白马羌的活动范围,遇到参狼羌一部的警惕和抵制。
张飞大怒,领兵前进,亲自统领骑兵冲阵,在羌水之畔大破参狼羌一部军队,消灭了该部落,又俘获了三千余人。
和张飞差不多,负责进攻陇西郡叛逆的董璜也是非常激动的,激动的整个人都有点灵魂升华的感觉。
虽然他身为陇西郡人,不能在陇西郡做官,但是刘备许诺,他会为董璜争取家乡的爵位,虽然不能在家乡做太守,但是可以在家乡获得爵位,食邑家乡,这难道不是一种至高的荣耀吗?
于是董璜卯足了劲儿要在这场战事中立下功劳。
第二百五十八章 别打了,成不?
董璜利用自己熟悉地形气候和水文状况的优势,在陇西郡接手之前周慎打下的基础,对当地流窜的羌胡乱军和不听官府号令的汉人豪强武装展开清洗。
尤其重点需要打击的是当地不听官府命令的汉人豪强武装。
据刘备得到的消息声称,当地豪强武装的情况比较恶劣,之前战乱时很多户籍上的农人逃到了豪强家中求取庇护,就被豪强趁机纳入了自家,战后,他们隐匿户口,拒不放归。
越是安稳和平的地区,官府对人口的掌控力度就比较强,越是战乱的地区,豪强大户对人口的隐匿能力就越强,占据的人口资源就越多。
东汉政府在黄巾之乱前还能掌控五千多万户籍人口,这充分证明和平时期古典政府的人口掌控能力是很强的。
而到了三国后期,三个政府加一块才能掌握八百多万的户籍人口,除开战争、瘟疫因素,也说明战乱对隐匿人口的巨大影响。
凉州长期战乱,户籍人口一少再少,刘备不认为他们都死了,长久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人,别的不说,生存技能都点满了,生存能力极强,各个都是极限生存家。
所以他们极有可能是被当地豪强大户给隐匿起来了。
于是刘备抵达凉州的第二个月就向整个凉州颁布了放归平民回原籍的命令,但是响应者寥寥。
根据刘惠麾下的情报密探在各地打听所得知的消息汇总,刘备得知那些豪强根本不愿意放归农人回原籍。
隐匿起这些户口,按照原先的户口和财产规模向官府缴税,剩下的就都是他们的,他们血赚不亏,这么好的事儿,怎么可能就此放过呢?
所以没人理睬刘备,哪怕他们知道刘备的威名,但是刀子没砍到自己脑袋上的时候,人总是有侥幸心理的。
面对这种光明正大不遵守官府号令、和凉州牧作对的情况,刘备冷笑一声,下令往死里揍他们。
不把这些农人还给我,可以,连你都是我的了。
我要告诉你们什么叫州牧!
我要告诉你们!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州牧!
上一篇:三国:八百大雪龙骑,吓退刘备!
下一篇:大秦:祖龙赐封地,打造不朽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