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15章

作者:御炎

他更倾向于把剩下来的事情交给他认为对的人去做,然后他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他认为这个国家不单单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所以不单单是他一个人该努力,而是大家都需要一起努力,一个人的勤政是不够的。

所以他决定先享受一下,然后把重要的事情交给相信的人去做。

他相信张让,所以给了张让很大的权力。

他也相信刘备,所以决定把尚书台的事情交给刘备去做。

袁隗和杨赐生病期间,刘备除了陪伴家人之外,都在尚书台工作,一些过去接触不到的重要的事情也开始过手。

他进行了处置之后,觉得需要请示一下刘宏,刘宏却说他相信刘备能处理好,直接决断就可以了,不是紧急的事情不用和他商量。

我相信你。

刘备对此有些无语。

国家大事真的可以交给我来决断吗?

我才二十四岁哦。

就算我可以决断,我这个级别的官员也能为此负责吗?

刘宏却对此感到很放心,他相信刘备,所以放心的把自己的名头借给刘备使用,让刘备代为处理国家大事。

说实在的,很刺激,很累,很充实,很爽。

但是……

真的可以吗?

不管刘备的内心如何思考,刘宏反正觉得没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那一个月,一直到袁隗率先病愈返回朝廷之前,雒阳朝廷实质上掌握权力的人,居然是刘备这个小小的尚书仆射左丞。

每当刘备想要把政务向刘宏汇报的时候,刘宏也不拒绝,但是就靠在软垫上让侍女给他按摩,喂他吃水果,眯着眼睛养神,一派漫不经心的模样。

等刘备汇报完了,他就点点头,嗯几声,也不知道有没有把事情听到心里去。

“玄德,接下来的事情,就由你负责吧,我都知道了,你看着办,我相信你。”

然后他就走了。

对待国家,居然用如此轻佻的态度,刘备无可奈何,只能说——不愧是你。

之后事情的发展也没有出乎刘备的预料。

选官任官这个事情在杨赐和袁隗的一番争斗之下,杨赐还是利用今文学派在高层政治上的优势占了上风。

他推荐了一个叫宋枭的正直儒臣做凉州刺史,希望采用更加直率的方式解决凉州叛乱,将这一切快速解决掉。

但是这个老家伙与其说是正直,不如说是虔诚。

那种信徒一般的虔诚。

他抵达了凉州之后,面对凉州的乱局,对急切需要雒阳方面财政和兵力支持的盖勋说了一番差点让盖勋昏过去的话。

“据我所知,凉州人很少学习儒学经典,所以总是发动叛乱,如今我想让凉州人每家每户都来抄写《孝经》,或许这样可以让大家懂得道义之理,叛乱自然就消失了。”

好家伙,这位虔诚的儒教信徒居然直接跨越了“仓廪实”的过程,试图用《孝经》糊脸的方式直接让全体凉州人、包括不识汉字的羌人在内,全都瞬间明白“孝”的含义,全都立刻化身成为带孝子。

然后叛乱自然就消失了。

刘备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深深感到震惊。

他原以为王莽死了以后,差不多就不该有这种原生态理想主义的儒生了,王莽死的那么惨,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原生态理想主义儒学的成色了。

结果,居然还有这种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混成了一州刺史!

东汉不亡,天理难容啊……

第二百零四章 还是把你们全都物理超度了吧

刘备不是当事人都如此无语,可想而知,身为当事人的盖勋当时听到这个策略的时候到底是多么无语,多么崩溃,多么想横刀自刎。

带不动啊,真是带不动啊,我再怎么超神,也带不动这样等级的猪队友啊!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更何况这帮羌人根本算不上神一样的对手,实在是队友太猪了。

他竭力劝阻宋枭不要做那么愚蠢的事情。

但是宋枭固执己见,坚持要用“仁”的方式解决凉州叛乱,以期达到最省钱的效果。

你看,我们中原人士学习了《孝经》,所以明白了孝的含义,也就不会作乱了,以己度人,只要让叛军也学习孝经,他们自然不会作乱。

叛乱不就结束了吗?

需要用兵吗?

盖勋听的差点当场去世,竭力给宋枭分析局势,试图让宋枭明白绝大多数都羌人不识汉字这个简单的常识。

但宋枭也有自己的说法啊。

汉羌战争打了一百多年,花钱如流水,关东都给打穷了,皇帝给打的差点当裤子,凉州的叛乱还是时时爆发,一百多年了,改过不拉?

每一届凉州长官都说自己能解决凉州问题,结果呢?

换汤不换药啊。

你说凉州三明能打,到最后不还是烂摊子一个?不还是要我们士人来擦屁股?

那些赳赳武夫什么的,能主持大局吗?

段颎那种阿谀奉承宦官的人都能当太尉,他能行吗?

不行!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汉羌战争的结局充分证明军事手段是不能解决叛乱的,军事手段对付叛乱是有极限的。

所以——

我放弃用兵了!

我要高举“仁”“孝”两面大旗,用我的精神和意志感化叛军!

宋枭实现了自己的逻辑闭环。

盖勋无可奈何,又不能眼睁睁看着这老家伙真的去做这种贻笑大方的事情,不然搞不好自己的命都要给搭上去。

盖勋只能上书朝廷,让这个老家伙赶紧滚蛋,换个靠谱的过来。

果然,这个消息传到朝廷之后,连举荐人杨赐都惊呆了。

孝经糊脸就能解决叛乱?

这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的平叛策略?

宋枭出发之前明明不是这样和他说的,怎么到了凉州就犯蠢?

满朝文武为此讥笑杨赐的“识人之明”,袁隗带头嘲笑,服虔、马日磾等人紧随其后,杨赐大为羞惭,旧病复发,一病不起,又卧床告假去了。

好端端一个翻身仗打成了乌龟翻盖,今文学派这边是指望不上了。

眼看着凉州局势有点控不住趋势,刘宏有点方,立刻指派袁隗推荐的杨雍接任凉州刺史。

这回可算是来了一个靠谱的人。

杨雍是个实干派,能做点事情,但是一来一回的折腾,时间上,雒阳朝廷这边已经落后太多了。

他们硬生生把时间浪费掉了。

凉州叛军在雒阳朝廷不断折腾的时候不断吸收各地羌人和汉人豪强加入队伍,实力不断壮大,终于在中平元年年末,狠狠挫败了新任护羌校尉、宿将夏育。

杨雍赶快派盖勋率领军队支援。

然而盖勋却在狐盘遭遇了叛军的截击队伍,他竭尽全力,拼死奋战,最后全军覆没,自己力战之后被俘获。

要不是素来对羌人有恩义,有威望,羌人不愿意伤害他,估计也就交代在那边了。

最后,羌人的一个首领感念盖勋曾经的恩情,把他放了,盖勋回到冀县之后,杨雍知道他已经竭尽全力了,念及他的忠勇,上表保举他为汉阳郡太守,使他加官进爵。

但是这除了安抚一下盖勋破碎的心之外,没什么别的意义。

盖勋已经尽了全力,凉州官军也损失惨重。

杨雍终于意识到叛军已经势大,光靠凉州本地官军的力量已经无法彻底消灭他们,只能上表向雒阳朝廷求援,讲明白这里的现状。

同时他也警告朝廷,凉州无法阻拦叛军进一步向东,三辅之地随时可能有危险。

刘备就那么眼睁睁看着本来可以控制的局势在一群大聪明的折腾下一步一步走向不可控制的深渊。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每到王朝末年,朝堂上那些当大官的总是能做出十几岁少年都能看明白的愚蠢决策,一手把自己推向坟墓。

而刘宏似乎也认识到了自己好像犯了一个错误,在接到杨雍的警告之后,他好像对刘备还颇有些歉疚,派人送了一些赏赐给刘备。

但是这也没什么用,刘宏和满朝文武依然没有得出派兵入凉州的结论。

百年汉羌战争让凉州成为整个雒阳朝廷官方的敏感词,一提起这个,就让大家浑身不自在。

派兵入凉州是不可能的,至少现在是不可能的,没那个钱。

或许有钱,但是大家谁也不愿意在那个苦寒之地再次投入巨额的军费。

只能派一些能干的人前往凉州帮帮场子,让凉州人自己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总而言之,绝对不准让叛军进入三辅之地,否则,杨雍就可以提头来见了。

天知道杨雍得到朝廷命令的时候是什么个绝望的感觉,反正刘备远在雒阳都很替他感到绝望。

索性凛冽的寒冬阻挡了叛军进一步扩充势力,一场大雪下来,叛军冻死不少人马,不得不退回金城郡老巢休养生息,凉州官方也为此喘了一口气。

但是杨雍很清楚,局势已经不在他的控制之中了。

护羌校尉夏育和本地人盖勋接连遭到惨败,凉州本地心向中央的势力已经落败,大量心怀不轨对雒阳不满的本地人和羌胡部落必然接二连三投入叛军的怀抱。

待到来年开春、气温转暖,叛军一定会席卷凉州。

于是杨雍一面招兵买马,竭力扩充军队数量,一边又接二连三的上表雒阳,请求雒阳早做准备,不要等到局势无法挽回了才追悔莫及。

可惜的是,杨雍的奏表被袁隗在尚书台拦下来了,没有送到皇宫里面给刘宏去看。

袁隗这样做的理由很充分。

他不想让古文经学派推举的人在这个时候遭到贬斥,以损伤学派的势力。

他另外派人告诉杨雍——小杨啊,我推荐你去凉州,不是让你去给朝廷找麻烦的,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不要动不动上表给朝廷。

只要你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你失去生命,你要是不努力,我们古文学派失去的可是大把大把的利益啊!

刘备倒是不在乎什么学派的势力,他先劝说袁隗不要这样做,袁隗不听,让刘备以学派利益为重,于是刘备把这个事情秘密向刘宏汇报了。

刘宏对于袁隗的行为很不满意,夸赞了刘备的忠诚,但与此同时,他也觉得这个事情没有杨雍所说的那么严重,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凉州叛贼怎么敢入侵三辅之地呢?

最多也就是在凉州之地无法无天,不管他们就是了,反正凉州穷,也不能给朝廷带来什么税收,还要朝廷不停的贴钱。

赔钱玩意儿。

朝廷缺钱,到处都在用钱,就算要对凉州用兵,也要缓个几年再说。

倒是要找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袁隗,四世三公怎么了?

我刘氏四百年天子都没说什么呢!

看着刘宏愤怒的表情,刘备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算了,累了,毁灭吧……

明明知道某些事情是对的,可是这些肉食者就是不去做,就是侥幸,就是不想折腾,就是想要过安稳舒服的日子,就是得过且过。

他不想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不想让更多无辜的人为此而死,想让他们活着等到明天,却不是为了让这群虫豸的日子过得更舒服。

还是把你们全都物理超度了吧……

第二百零五章 又要放弃凉州?

中平元年的冬季和中平二年的初春,整个天下的格局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安稳的。

哪怕是最有可能出现乱局的冀州,也没有出现卢植所担忧的无法挽回的乱局。

究其根本,还是刘备在其中出了一把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