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第840章

作者:圣诞稻草人

  如果真的死了,那也是求仁得仁罢了。

  死在战场上、死在皇帝面前,总好过死在病榻上。

  这对每个征战沙场的人而言都一样。

  马革裹尸才是终极追求,死在病榻上反倒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如果能斩下敌人的首级再死,那绝对是毕生之傲。

  李靖也清楚武人的追求,他自己其实也有类似的追求,所以他没有再多言,只是点了点头道:“臣明白了……”

  李元吉笑着点了一下头,示意李靖可以下去做事了。

  李靖出了中军大帐以后,就开始快速的出具起了各种各样的调令,依照在中军大帐内商量好的一切开始安排了起来。

  八月底,跟大唐使臣正式交涉过的阿史那思摩,在漠北宣布归降了大唐,同时说服了漠北其他部族,以及漠南一部分部族,还有阿跌部,一起归降了大唐。

  此事一出,大唐内外,草原内外,一片哗然。

  同一时间,消失了数月的颉利出现在了西突厥的边陲,宣称阿史那思摩是突厥的叛徒,也是突厥最大的罪人,并且将此次突厥战败的一切罪责全部都归咎到了阿史那思摩的头上,号召突厥所有人一起联合起来,征讨阿史那思摩。

  然而,响应者了了。

  唯有阿史那社尔在颉利宣布号召以后没多久带着从苏尼失部带走的十万兵马,加入到了颉利麾下,除此之外,再无一人响应颉利的号召。

  可见颉利在突厥已经尽失人心。

  颉利为了重拾人心,居然放弃了继续追讨夷男和黄头,而是集中了所有的兵力杀向了阿史那思摩。

  “这……这……这不是完全将后背放开,任由夷男和黄头攻伐吗?”

  月中赶到中军大营内汇报军情的李君羡,在听完了突厥的一系列变化以后,被颉利的这种操作给惊呆了,一脸错愕的瞪着眼睛说。

  坐在中军大帐内右手边的李靖,由衷的感叹了一句,“突厥这下是真的要亡了……”

  颉利已经疯狂到不管不顾的地步了,那突厥不亡谁亡?

  颉利想要重拾人心是没错,但不应该走这种极端。

  颉利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大可汗之位传给儿子,然后由儿子为代表,去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先在突厥重新站稳高跟再说。

  而不是有了一些兵马以后,就急吼吼的去找阿史那思摩拼命,丝毫不顾旁边的大唐,以及背后的薛延陀和回纥。

  要知道,大唐是打定了主意要灭了突厥的,薛延陀的大酋夷男跟颉利也有杀父之仇。

  两股势力随时都有可能出击,对颉利展开绞杀。

  李靖侧头问身旁的李世勣道:“我们的兵马到什么地方了?”

  李世勣笑眯眯的道:“谢叔方和侯君集已经摸到阿跌部的边陲了,中军也马上要抵达阴山脚下了。”

  李靖哈哈笑道:“也就是说我们随时随地能配合着阿史那思摩,哦,不对,是新兴郡王和夷男、黄头,对颉利展开绞杀了。”

  李元吉坐在上首,也笑着道:“苏尼失部那边也传回了消息,阿史那必勒愿意向我大唐请降,但他想保留他现有的兵马和疆域。”

  李世勣放声大笑道:“那就先跟他谈着,等到我们彻底拿下了颉利,再说要不要答应他。”

  李靖满意的点头道:“合该如此!”

  答应是不可能答应的,毕竟大唐此次征讨突厥,就没想着把突厥的疆域继续交给突厥人统治,所以大唐注定会在征讨完颉利以后,回过头去征讨阿史那必勒。

  不过,如今阿史那必勒主动服软,大唐所有的兵力又全在颉利所统领的疆域上,大唐又担心阿史那必勒倒向颉利,成为大唐的麻烦。

  所以大唐可以先跟他谈着,等到谈的差不多了再翻脸。

  “呼……看来是天亡突厥啊。”

  一直坐在左手边没说话的李世民突然长出了一口气,感慨道。

  李靖、李世勣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李元吉则翻了个白眼。

  他最讨厌的就是古人什么事都拿天说话,总觉得一切的事情都是天定的。

  如果一切都是由天定的话,那人还努力什么,奋斗什么,直接躺平了等着天安排就是了。

第九百七十一章 石勒

  “是不是天亡突厥,那得等到我们拿下了突厥全境再说,现在……”

  李元吉没好气的看向李靖道:“李爱卿是不是可以动一动了?”

  李靖在中军大营内待了已经有小半个月了,在此期间动都没动,一切的军务也全由李世勣帮忙处置,就好似现在发生的唐突大战跟他没关系似的。

  李靖听到这话,略微愣了一下,然后含蓄的笑道:“既然殿下觉得臣该动一动了,那臣就动一动。”

  说完这话,就对李世勣吩咐道:“我这就去阴山脚下跟中军的将士会合,此处的所有军务全权交给你来处理。

  要是有什么拿捏不准的,及时告知给我,我会给你回复的。”

  李世勣笑着点了一下头,说了一个‘喏’字。

  对于他而言,中军大营内的军务其实没有任何难度,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不用请示李靖,就把中军大营内的所有军务处理的妥妥帖帖。

  所以李靖将中军大营交给他,他毫无压力。

  如果李靖有事不能统帅三军的话,他甚至能代替李靖统帅三军。

  “那……臣就先告辞了。”

  李靖在得到了李世勣肯定的答复以后,缓缓的起身,躬身一礼,往中军大帐外走去。

  李君羡站在大帐正中,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他来这里是找李靖汇报军情来了,可他还没汇报军情,李靖就要走,这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大,大帅,末将还没有向您汇报军情!”

  在踌躇了一小会儿后,李君羡追了李靖一步,急切的道。

  李靖脚下一顿,回过身古怪的看了李君羡一眼道:“有雍王殿下和李副帅在,你还要向我汇报军情?”

  是雍王殿下的级别不够呢,还是李副帅处理不了你李君羡的事呢?

  李君羡听到这话,也意识到自己似乎找错庙门了,当即尴尬的向李靖一礼。

  李靖没有再多言,迈步离开了中军大帐。

  李君羡在李靖离开了以后,回过头向上首的李元吉施礼道:“是臣糊涂了,急着向李大帅汇报军情,却忘记了殿下也在此处。”

  所以我这么大个人,坐在这么显眼的地方,你是看不到咯?

  李元吉在心中腹诽了一句,不过也没计较,只是摆摆手道:“你急匆匆赶来,想来是有要事禀报,疏忽了本王,本王也能理解。”

  李君羡赶忙低下头道:“臣不敢疏忽殿下,只是臣军中的所获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到了臣难以看守的地步,所以臣急着请李大帅帮臣拿个主意。”

  事实上李君羡说的话不尽不实,他确实不敢疏忽李元吉,但他确实是没有直接向李元吉禀明他军中军情的意思。

  因为军中有严苛的规矩,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一级一级的上报,越级上报是军中的禁忌。

  一旦有人这么干了,就很容易被军中的同僚们给孤立,甚至被驱逐。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喜欢爱打小报告的同僚,也没有任何一个上司会喜欢越级告状、或者汇报军情的下属。

  所以在军中越级上报,就等于是在挑衅上司,挑衅同僚。

  李君羡就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没流露出会当着李靖的面向上一级汇报军情的意思。

  虽说以他如今的官爵,汇报了也不会怎样,但他明显是一个守规矩的人。

  如果没得到上司的准许,或者上司的上司主动询问,他肯定不会主动去破坏这个规矩。

  “哦?”

  李元吉有些意外的看着李君羡道:“你说你军中的缴获已经到了难以看守的地步了?”

  这可是奇闻啊。

  要知道,李君羡所率领的兵马也有三万多人。

  军营的规模虽然比中军大营小一些,可也超过了十二卫单独一卫的军营两三倍。

  能容纳的财货,以及能管束的牛羊马匹,可能达不到中军大营这种地步,但数量也不会太少。

  如今李君羡说他已经难以看守了,那说明他的缴获已经超过了一个左右前后四军大营所能容纳的界限。

  据李元吉所知,李君羡此次出征,虽说打了不少胜仗,可没听说过他打过哪个富庶的部落,更没听说过他劫掠过突厥有名的大户,所以他的缴获是怎么来的呢?

  李君羡点着头,郑重的道:“是,臣军中的缴获已经到了难以看守的地步。”

  李元吉忍不住道:“如此说来,你军中的缴获快要赶上中军了,可你麾下的兵马数量并没有中军多,我也没听说你攻打过什么突厥的大部,那你这些缴获是怎么来的呢?”

  李君羡迟疑了一下,有些尴尬的道:“臣在征讨突厥阿颜部的时候,遇到了一群土夫子,从他们手里缴获到了大量的金银,以及青铜器。”

  李元吉愣愣的盯着李君羡。

  乱世也好,盛世也罢,都有人借着偷坟掘墓发财。

  一些乱世中,还有官方的人员亲自下场。

  比如新末时期的赤眉军,比如三国时期的摸金校尉,比如宋金时期南下的金军。

  如果说是一群官方人员发掘的财货到了一个军营看守不了的地步了,那李元吉还会信。

  可一群土夫子发掘的财货到了一个军营看守不了的地步了,李元吉说什么也不会信。

  更重要的是,草原上历来推崇天葬,无论是有身份的人还是没身份的人,死了以后都送到布满秃鹫的地方任鸟啄,所以没有多少大墓,更不可能发掘出大量的陪葬品。

  所以土夫子们即便是将草原挖空了,也不一定能挖到一个军营也看守不了的财货吧?

  “你说一群土夫子发掘出了连你们军营也看守不了的金银和青铜器?你在拿我们开涮?”

  李世民也不相信,所以毫不犹豫的开口质问李君羡,厉声惧色。

  似乎李君羡如果不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就能拿李君羡怎么样似的。

  李君羡苦笑着道:“臣一开始也不相信,可是臣跟着那些土夫子去了他们藏宝的地方,以及他们发掘的地方以后,臣不信也得信了。

  因为他们确实发掘出了几座大墓,大墓的规模不输给我中原的陵寝,大墓里的金银和青铜器也确实多。”

  李世勣抚摸着胡须,插话道:“有墓志铭,或者什么碑文吗?”

  李君羡赶忙点头道:“有,但几座大墓里,只有一座墓有。”

  李世勣再次追问道:“上面写了什么?”

  李君羡沉声道:“说是赵时的石勒墓……”

  李君羡说完这话便不吭声了,因为石勒这两个字足以说明一切。

  石勒是五胡乱华的时候羯人部的首领,在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带着族人在河北、太原等地攻城掠地,杀人劫财,残暴的没话说。

  后又建立了历史上被称之为后赵的赵国,自立为大单于、赵王。

  巅峰时期,所统治的疆域东起滨海,西至河西,南逾淮河,北接燕代。

  在他进入中原,并且统治中原的过程中,所杀的人,所吃的人,所劫掠的财货,几乎都没办法用数字算的清楚了。

  所以他的墓穴中能发掘出大量的金银和青铜器,也能理解。

  毕竟,他可是带着兵在中原的北方,刮地三尺的抢了一遍,别说是财货了,就算是人,也被他差点祸祸空了。

  只是……

  “石勒不是被葬在高平吗?”

  这话是李世勣问的。

  高平也就是高平陵。

  李世民皱着眉头道:“高平那一处只是疑冢,《晋书》上有记载,石勒死后,真身被秘葬在了别处,后来赵国的文武效法其母的葬法,以皇帝的规格在高平给他设了一处虚冢。”

  李元吉点点头认可了李世民的话,《晋书》上确实是这么记载的。

  李世勣并没有怀疑李世民的话,因为论博学,他确实不如李世民。

  李世民能将大唐最著名的学士们收入府中,靠的可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智慧和学识。

  毕竟,能闻名天下的学识,不都是贪权恋贵的人,其中还有不少不贪权也不恋贵的清流。

  李世民要收复他们,光靠给官职和钱财可不行,还得拿出相当高的学识来征服他们,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为李世民所用。

  所以李世民的学识很高,并且借着编撰天下图书的机会,还博览了许多藏书,知识储备量也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