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第453章

作者:圣诞稻草人

  但李元吉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主公,李元吉做出了决定,他除了支持,还是支持,这就是为人臣子该持有的态度。

  李元吉不知道权旭想差了,见权旭满口答应了,满意的点点头,示意权旭可以离开了。

  权旭也没有多留,起身一礼后,就离开了九道宫。

  在权旭离开以后,李元吉缓缓起身,遥望着长安城的方向,心中感慨连连。

  在他看来,大唐什么都好,就是喜欢联姻的这一点很不好。

  尤其是喜欢拿别人家姑娘联姻的这一点,更不好。

  细数历史上大唐历任皇帝在联姻这方面的所作所为,都不难看出,在联姻这方面,大唐的皇帝们根本不在乎什么大唐的颜面,以及姑娘们自己的意愿。

  他们只要觉得联姻对大唐有利,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联姻。

  他们又因为心疼自己家的姑娘,所以在联姻的时候,从不会在自己家的姑娘当中挑选联姻的对象,只会在其他宗室家中挑选适龄的姑娘,然后冠以公主的名头嫁出去。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成公主,就是这么来的。

  她根本就不是李世民的女儿,而是李道宗的女儿。

  李元吉觉得,这种做法很无耻。

  一个皇帝,既然决定了要联姻,那就将自己的姑娘嫁出去好了,将别人的姑娘当成自己的姑娘嫁出去,算怎么回事?

  你的姑娘你心疼,别人家的姑娘别人就不心疼了?

  如果舍不得自己的姑娘,那干嘛要联姻?

  就为了那一丝喘息之机?

  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往来,从来都不是由一个女人的嫁娶来决定的,而是由一个国家的国力,一个国家的兵马强悍程度,以及往来以后是否能互相获得所需的利益来决定的。

  历史上,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是图文成公主这个人吗?

  不是。

  是图文成公主的嫁妆。

  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不仅人过去了,也带过去了大量的大唐文化,以及大唐的技术。

  松赞干布就是凭借着这些文化、技术,逐渐的带领着吐蕃成为了大唐的一个威胁。

  如果没有这些文化和技术,松赞干布即便是统一了吐蕃,对大唐的威胁也远远达不到历史上那么大。

  所以,松赞干布从头到尾要的都是大唐的文化和技术。

  而大唐所需的也是吐蕃不滋扰大唐的边陲,让大唐能放心的对付突厥、吐谷浑等诸多大敌。

  所以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根本就不是一场和亲,而是一场以和亲为名的利益置换。

  大唐给吐蕃文化和技术,吐蕃给大唐边陲安定。

  文成公主在这中间,只是一个媒介。

  一个让大唐和吐蕃有合理的借口进行利益置换的媒介。

  李元吉敢肯定,只要大唐给的利益足够充裕,大唐就算是嫁一头猪过去,松赞干布也会高高兴兴的将其奉上王妃之位,并且向全天下宣告,娶猪是吐蕃人的传统,猪是吐蕃人最信奉的神明赐下的神使,让猪在吐蕃享受超人一等的待遇。

  就像牛在阿三那里享受的待遇一样。

  这种事情听着很不可思议,但是只要利益到位了,它就一定会出现。

  就像是刘秀称岛国人为倭,岛国人在学习到了大汉的文化、技术以后,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呼一样。

  就像是武则天称岛国为本本,岛国人在学习了大唐的文化、技术以后,也欣然接受了这么称呼,并且沿用至今一样。

  只要让岛国人在这片大地上学习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技术,这片大地上的主宰,叫岛国人什么,岛国人都答应。

  他们会欣然接受这片大地上的主宰赐予他们的称呼,并且将这当成一种荣耀,改头换面以后,宣扬给他们的国民。

  他们不知道‘倭’字带有极其浓重的侮辱性吗?

  他们知道。

  但他们不在乎。

  为啥?

  因为这个字能让他们学习到他们想要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只要让他们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刘秀别说称呼他们为倭了,就算称呼他们为猪,他们也会欣然接受。

  武则天别说称呼他们的国家为本本了,就算是称呼为猪猡国,他们也会欣然接受。

  这看似是强国在欺负弱国,实际上是一场利益置换。

  东汉也好,武周也罢,在这一场利益置换中得到了高人一等的感觉,岛国在这一场利益置换中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文化和技术。

  有人或许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是事实。

  因为无论是东汉也好,武周也罢,都没有强悍的水师,能远渡重洋,对岛国本土发起致命的打击。

  所以岛国人即便是不接受刘秀和武则天赐予他们的各种名号,刘秀和武则天也不能拿他们怎样,顶多是不让他们上岸,不跟他们有所往来而已。

  所以岛国人想要中原的文化和技术,又拿不出同等的交换物以后,就毫不犹豫的付出了名誉。

  这东西,岛国人不在乎,但汉人最在乎,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往来。

  所需的全是利益,所求的也全是利益,其他的都只是附赠品。

  当利益不对等、实力不对等的时候,那就得通过战争重新分配利益。

  大唐现在拥有通过战争重新分配利益的主动权,也有通过战争获取更大利益的能力,所以没必要联姻。

  历史上李世民在登基之初,之所以被突厥人杀到渭水,并且被迫签下渭水之盟,不是因为大唐不够强,也不是因为大唐没有跟突厥一战的能力。

  而是因为李世民刚刚通过篡位登基,还没有彻底的掌控所有的权力,没办法令大唐上下一心,自然也没办法跟突厥一战。

  但是现在,李元吉不认为大唐还需要再经历一次渭水之盟,也不认为突厥还能一口气杀到渭水河畔。

  如果突厥敢兴刀兵,他不介意效法宋时的寇准,用刀架在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脖子上,带他们去边陲跟突厥人一决雌雄。

  所以,大唐现在根本没有跟突厥和亲的必要。

  大唐皇族嫡系成员,也没有必要做出拿别人姑娘去和亲的这种无耻行径。

  “殿下,权旭暗中破坏我大唐和突厥和亲,是不是您授意的?”

  权旭的执行力很高,回去没两天就成功的搅黄了李建成一力促成的和亲的事情。

  凌敬在听到了一点风声以后,匆匆忙忙就赶来九道宫询问。

  李元吉没有急着回答凌敬的问题,而是请凌敬坐下,吩咐人给凌敬拿了一壶冰镇的葡萄酒以后,才点头承认道:“确实是我授意的。”

  凌敬端着葡萄酒,错愕的道:“如此说来,长安城内的传闻并非是空穴来风啊。”

  李元吉拎着酒壶灌了两口冰镇的葡萄酒,舒爽的长出了一口气后,疑问道:“都是什么样的传闻?”

  凌敬热的直冒汗,在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迹,品了一口冰镇葡萄酒以后,才苦笑着道:“有传闻称,是殿下破坏了此次和亲,还说殿下这么做是想故意挑起我大唐和突厥的战端。”

  李元吉点点头,没有太大反应,继续问道:“我大哥是什么反应,我二哥又是什么反应,我父亲又是什么反应?”

  凌敬哭笑不得的道:“圣人只是在海池纳凉之余,骂了您一句胡闹,太子殿下倒是口口声声的说要您给他一个交代。

  至于秦王殿下嘛,则说您干了他想干还没干的事情。”

第四百九十四章 都没闲着

  李元吉讥讽道:“如此说来,我父亲并不在意此次和亲,我大哥纯粹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凌敬思量了一下道:“那倒也不是……圣人并不是不在意,只是没那么在意,所以太子殿下也不算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李元吉撇撇嘴道:“我父亲没那么在意,那就是不在意,我大哥还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李渊是什么性子,李元吉还是很了解的。

  李渊在意的事情,绝对不会允许旁人破坏的。

  所以李渊要是在意此次和亲的话,在得知了和亲被他破坏了以后,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他,绝对会派遣刘俊过来传达口谕,痛骂他一顿,再给他一些惩罚,又或者把他叫到宫里去,痛骂他一顿,给他一些惩罚。

  绝对不会像是现在这样,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胡闹’,就没下文了。

  所以,李渊即便是没那么在意此次和亲,也是不在意此次和亲。

  所以,李建成还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李元吉原以为,李建成这么干是得到了李渊的支持,没料到,李建成是一厢情愿。

  这样的话,在这件事情上,他就不是孤军奋战了。

  反倒是李建成是孤军奋战。

  这就有意思了。

  “太子殿下即便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您也因此得罪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应该很快会报复回来。”

  凌敬担忧的说道。

  李建成近些日子相当凶残,在排除异己、外调官员这方面,几乎已经做到了毫不掩饰的地步了。

  真要是报复起来,齐王府的属官们可就倒大霉了。

  凌敬是少数知道李元吉一部分谋划的人,他不希望这个时候齐王府大量的属官外调,那样的话,对李元吉的谋划不利。

  李元吉看出了凌敬的担忧,十分淡定的道:“怕什么,不就是报复嘛,我接着就是了。”

  凌敬忍不住道:“要是接不住呢?”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笑道:“那就将赵州李氏给他送过去,相信他在得到了赵州李氏投效以后,就没时间找我麻烦了。”

  凌敬惊愕的瞪起眼道:“这不是助长太子殿下的威风吗?”

  赵州李氏虽说已经被苏定方和马周等人收拾的开始苟延残喘了,但依旧是个庞然大物。

  李建成要是得到了赵州李氏的投效,实力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到时候别说是李元吉了,就是李世民对付李建成,也要费一番工夫。

  所以凌敬不明白李元吉为何要以这种方法从李建成的‘虎口’下脱身。

  李元吉笑道:“这种助长威风,只是暂时的,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了,你就明白这种助长威风的方式,对他们双方而言,都有害无益。”

  凌敬还是不明白,忍不住道:“可赵州李氏在这种事情上,并不仅仅代表着赵州李氏,也代表着河北道的其他几家世家大户。

  他们要是联合起来支持太子殿下的话,你就算和秦王殿下联手,也未必对付得了他们。”

  李元吉点头道:“我承认河北道的几家世家大户一起支持我大哥的话,我即便是跟我二哥联手,也不好对付,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和我二哥不动粗的基础上的。

  如果我和我二哥动粗的话,那他们即便是再强,也得匍匐在我和我二哥脚下。”

  大唐并不是没有实力一举荡平河北道的几家世家大户,而是没有一个合理又合适的借口对河北道几家世家大户动粗而已。

  如果抛开了脸面,抛开了名声,抛开河北道几家世家大户的影响力,抛开了天下读书人对大唐皇室的看法不去看的话,那么荡平河北道几家世家大户,就是一鼓的事。

  这种事情甚至都不需要李世民插手,李元吉只需要给苏定方、李靖下个命令,让他们率领河北道的大军直接碾过去就可以了。

  所以大唐从来不缺少碾压河北道几家世家大户的硬实力,只是不愿意面对碾压了河北道几家世家大户以后所产生的各种负面的影响,所以才容忍他们在河北道坐大的。

  但这种容忍是有限度的。

  那就是他们不能明确的参与到皇室内部的斗争中来,一旦参与进来了,那么李渊也好,李世民也罢,都不会客气。

  因为李渊和李世民会认为他们是想左右皇权。

  而对想左右皇权的每一个人,李渊和李世民都不介意将他们送到地底下去。

  所以,李元吉根本不怕赵州李氏,甚至河北道的其他几家世家大户去投效李建成,就怕他们不敢投效李建成。

  “可他们根本不会给你和秦王殿下动粗的借口……”

  凌敬苦笑着说道。

  李元吉跟着笑道:“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去投效我大哥,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动粗的借口了。”

  凌敬愣了一下,沉吟着思量了一会儿,明白了李元吉的意思。

  当即,凌敬迟疑道:“可他们未必会上当。”

  李元吉笑道:“其他几家我不知道,但赵州李氏只要稍加引导,就一定会投效我大哥的,因为,现在只有我大哥能救他们。”

  凌敬若有所思的道:“那倒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