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229章

作者:四代重奸

在狱中待了几日,他愈发想念那吕维祺了。此人本是学问大家,有是理学正宗,见识多有过人之处。

惜乎,德行不佳,自甘从贼也!想到这里,卢象升又默默的在心中补充了一句。

当日张顺与吕维祺交谈之时,那卢象升正在跟前,对二人之间“肮脏的交易”心知肚明。

不外乎张顺以不再追究其子吕兆麟私下沟通官府之事为条件,换去那吕维祺则为顺贼穿针引线,拉拢那河南府的士绅为其所用。

按照常理来说,士绅有家有业,不会轻易从事造反之事,卢象升对这一点还是颇有信心。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又岂都是按照常理来运行?要是依照常理,自己也不会被关在这福王府的牢房之中了。

卢象升思来想去也不甚明白,只道是这二贼子准备勾搭些士绅败类,聊胜于无罢了。

正在之时,突然一阵锁链声传来,打断了郧阳巡抚卢象升的沉思。

他扭头一看,只见三五个士卒推搡着一人进来,随即又把锁链锁牢固了。

新来之人正好“入住”了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的“房间”。

卢象升仔细一看,只见此人虽然衣着粗布衣衫,反倒有一股常居人上的颐指气使的神态。

卢象升顿生好感,不由拱手问道:“这位兄台请了,在下卢象升,不知阁下尊姓大名,如何得罪了这股匪徒?”

原本那人新处监牢之中,还有几分拘谨,不料听了卢象升的话,反倒笑了起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卢象升,你可识得本官?”此人不但毫无礼节,反倒有几分愤怒起来。

卢象升简直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人的无名之火从何而来。他只好摇了摇头道:“不曾识得!”

“既然不曾识得,你我有往来无冤,近来无愁,你因何坑害与我?”那人闻言愈发愤怒道。

“此话从何说起?”卢象升不由苦笑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待在这监牢之中,如何能够抽身前去坑害与你?”

“此话当真?”那人将信将疑地问道,“空口无凭,你且写几个字与我!”

“自然当真,若有虚假,定让我天打五雷轰!”卢象升闻言也不由有几分恼怒,干脆发下毒誓道。

“废话少说,且写几个字来!”那人依旧不依不饶,一副无赖模样。

卢象升本来懒得理他,可是他转念一想,这几日双方少不得要做一番邻居,便不好得罪与他。

于是,卢象升撅草为笔,用手在地上清理出一片干净的地儿,留了些许浮土在上面,然后挥毫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人见状也蹲在地上,搁着监牢的栅栏,仔细的端详了起来。

卢象升为人不做亏心事,倒也坦荡,老神在在的端详此人。

只见此人相貌堂堂,双目炯炯有神,相比亦是朝廷忠臣,不知为何也和自己一般到了此处。

卢象升正待一会儿发问,却不意此人突然爆起发难,一把抓住了卢象升的衣领,高声喝道:“不是你又是哪个?老夫还道自己冤枉了你来着,没想到你果然人面兽心,坑害同僚上司!”

卢象升闻言不由又气又恼,人常道“佛也有无名业火”。他一再忍让,此人不但一而再再而三找茬,居然还动起手来。是可忍孰不可忍?

那卢象升本来就天生神力,哪里惧他?盛怒之下,他只伸手双手抓住对方的手腕一拗,差点给他拗断了。

然后用了往后一耸,一下子把那人耸了一个轱辘。原本他那身还算干净的粗布衣裳也被滚了一身尘土,看起来狼狈极了。

卢象升这才厉声喝道:“你究竟是何来路,焉能三番五次、五次三番,如此辱我?”

“好你个卢象升,我没想到你往日以忠义自居,原来确是这种人!”那人闻言凄惨一笑,爬起来指着卢象升的鼻子骂道,“你先以书信印章虚言诓我,使我惨遭败北,如今却假意道不识得了。”

“你不识得本官,即便你化成灰,本官须识得你!吾乃大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洪成畴是也!”

“啊?”郧阳巡抚卢象升闻言大吃一惊,下意识便问道:“你怎生在此?”

“我怎生在此?”五省总督洪成畴不由跳脚道,“还不是被你哄骗于此!”

原来那五省总督洪成畴被张三百捉拿以后,由于沟通不畅,素来谨慎老成的张慎言却看走了眼。

见他衣着寒酸,只道他是个小角色,便在受降仪式是把他赶了下去,随手关在了这里,正好与那郧阳巡抚卢象升相见。

两人虽然皆久负盛名,确是没有见过面,才有了今日的误会。

那卢象升见洪成畴执意要“污蔑”自己,不由辩解道:“我自腊月二十三四日,与贼战不利,不幸被俘,便被关在此处,印信等物皆被贼人收罗而去,岂有哄骗你之时?”

“若是洪督师怪我用兵不利,以致坏了剿匪大计,那我自然是无话可说!可是要说卢某从贼,那是断无此事!”

“当真?”五省总督洪成畴将信将疑道。

不过在洪成畴战败之前,早已经上奏朝廷,将这口黑锅背在了郧阳巡抚卢象升身上,岂容他辩解?

于是,洪成畴不由质疑道:“口说无凭,可有证据?”

卢象升整个人都被关押在这里有什么证据,要说掌牧杨陆凯、仆人顾显可为证人,又有做伪证之嫌。

他不由怒道:“我吃了几碗粉,难道还要剖开肚子,自证清白不成?”

第330章 上元节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且不说在府王府狱中五省总督洪承畴如何甩锅,与那郧阳巡抚卢象升起来冲突,且说义军大破官兵,一时间势力暴涨,声名大振。

如何围剿残兵,如何打扫战场,如何将缴获战利品分门别类,一一收入公库之中。更不要说义军趁机攻占诸县,准备将附近地域皆纳入舜王治下。

而舜王本人却在家中无所事事起来。这倒不是张顺偷懒耍滑,更不是他沉浸在温柔乡中,而是前番带病出征,虽然侥幸大破五省总督洪承畴,让官兵四万大家,只有一营人马逃出。

但是,代价还是有的。对义军来说,最大的代价是伤亡了不少将士,战火损毁了不少耕地,祸及了附近百姓。而对张顺的婆娘和文臣武将来说,最大的代价便是张顺的伤口经风吹了以后,又有些肿胀了。

所谓“肿胀”,其实就是有炎症了,搁在后世用点消炎药就可以惜这个时代却是没有那些简单有效的药物,只得以静养为主,药物为辅。

没有办法,无法继续进行操劳的张顺,只好无所事事。哪怕他想做一些“造人”的勾当,也因为众女生怕扯着了张顺的伤口,把他给无情拒绝了。

其实张顺经过这段时间的修养,喉咙好了不少,虽然还是有些疼,倒是能够勉强说几句话了。

这一日,张顺正闲着无聊,却见柳如是和竹儿拿些竹篾、红纸忙碌,便奇怪地问道:“你们要作甚么去?”

“明儿就是上元节了,我们去找个工匠给化吉和平安做两个灯笼!”两人一边应道,一边劝说道,“哎吆,我的爷,你可别张口了,万一伤了伤口,香夫人、红夫人非要要了我们的命不可!”

“上元节?”张顺其实也说得费劲,只好尽量简短一些。

“就是元宵节,又称灯夕,是赏花灯的日子!”两人见张顺没事儿,便笑嘻嘻的解释道,“我的爷,因为你今年春节大家都没过安生,这回元宵节好歹还是要热闹热闹!”

原来张顺在年前与官兵作战的时候,被陕西总兵官左光先伤了喉咙,在床上躺了三日,便错过了春节。而其他人见主君有恙,人心惶惶,自然是更无心过这春节。于是,一场盛大的传统节日,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张顺挥了挥手,让她们去了,却自顾想道:“如今义军占领洛阳城数月,虽然在严厉的军纪约束下,勉强称得上秋毫无犯,但是军民之间仍旧是隔阂重重。”

“如今既然义军大胜,城中上下欣喜若狂,何不借此机会大办一场庆典,一来鼓舞军民士气,二来也能够接机拉近义军和洛阳百姓的距离。”

只是如今诸臣忙碌,哪里有空理他?张顺思来想去,只好让王锦衣把另外一位“富贵闲人”喊来。

不多时,同样“无所事事”的宋献策便赶了过来,施了一礼,问道:“主公身体如何?可有好转?”

“坐,勉强能说几句话了!”张顺艰难地回了一句,然后把刚刚等待他前来的时候,写好的一些条目递给宋献策。

宋献策低头一看,不由念了出来:“上元节?”

嗨,这个我熟啊!把元宵节称之为“上元节”本就是来自道教的说法。

道教素来有“三元说”,而在汉末刚刚成立的五斗米教信奉的神分别是天官、地官和水官。这三者的职责分别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正好又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

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这边是“上元节”的由来。

明代灯会其实并非仅仅正月十五一晚,大多数都是从正月初八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七方才结束。只是这一次因为官兵围城的缘故,百姓朝不保夕,哪里还有心思设灯会?就这么拖延了几天,眼见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了。

老道士宋献策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他不由应道:“上元节热闹非凡,花样虽多,大体不过烟花爆竹和张灯结彩罢了。主公欲办此灯会,老道尚需支取火药、银两等物,亦需调集王府及张都督麾下工匠,不知可否?”

“准了!对了,我不知昔日灯会何等模样,只是有几条建议供你参详!”张顺指了指刚才递给宋献策的纸条应道。

宋献策连忙低头读道:“灯会之灯,除了各样灯式外,务必增添孔明灯及大孔明灯。烟花爆竹,务必增添礼花、旗花,增售鞭炮爆竹,卖与儿童玩耍,与民同乐!”

皆画有图样,附在其后。那宋献策不甚了解,不过终究是主公一番心意,准备回头拿给工匠做了,只要能用即可。

其实这倒是宋献策见识短了,那孔明灯倒还好说,只是那所谓的“大孔明灯”其实就是用绳索系着的热气球,张顺正好借着节日的机会,先试探一下工匠的技术罢了,同时也能够增加灯会的立体效果。

而那礼花便是后世把“开花弹”打入空中,绽放出各种花朵状的烟花;而旗花,其实就是这时代军队的释放的信号,类似去掉了箭头的火箭。那旗花前头是药囊,后面连着平衡的长杆,释放的时候可以发出响声来。

这几样看似民用,其实本来亦是军用之物。张顺物尽其用,借机还能够探一探麾下工匠的火器制作水平如何。

由于时间紧迫,两人商议了半天,便直接决定把灯会就设在福王府门前的街道上。那宋献策爷连忙领命急急去了,生怕耽误了时间。

而这时,李香刚好过来验伤换药,一会儿忙活停当。张顺不由笑着拿出一份名单,递给李香道:“麻烦香夫人找几个丫头,依照这一份名单写一些请帖。”

李香疑惑地看了一眼,赫然发现帖子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名字,不由大吃一惊地问道:“这是要做甚?莫非要宴请城中士绅?”

“你倒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我这是要邀请城中士绅和部分士子前来赏灯,趁机试探试探他们才学如何!”

第331章 赏灯

上元节赏灯,对来自于后世灯红酒绿年代的张顺来说“灯”并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儿,稀罕的不过是“赏”罢了。

自重生以来,张顺不是没参与过赏灯这种事儿。和后世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比起来,街上孤零零几盏灯,其实并没有什么看头。这一次又时间紧迫,相比也好不了多少。

好在这一次在张顺的指导下,宋献策仅仅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愣是把这个灯会开了起来,已属难得。

出了福王府北门望京门,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两只挂在王府左右的大红灯笼。再往远望去,则是各式人物、山水、花鸟、虫鱼造型灯、走马灯、宫灯以及龙灯等各式灯笼。五颜六色,不一而足。

柳如是、竹儿、和箭儿都颇为兴奋,像个小孩子似的蹦来跳去。高桂英在旁边撇了撇嘴,以示不屑,不过一双美眸到时闪闪发亮。

红娘子虽然有身孕在身,也高兴的带着李三娘、马英娘踱来踱去。她有几分迫不及待的安排李香道:“你可多注意一下当家的,一会儿客人来了,我们不便抛头露面,还请你多多担待。”

“放心吧,这事儿就交给我和小爱吧!”那李香和柳如是皆着男装,一副清秀小厮模样跟随在张顺左右。一来谨防张顺旧病复发,二来也可以在张顺交往文人墨客的时候,帮衬一二,以免他闹出笑话来。

说什么不便“抛头露面”其实就是不便在张顺会见士绅文士的正式场合跟随张顺左右,以免给人张顺好色成性、“受制于妇人之手”的印象罢了。

等到安排完毕了,她们几个便在悟空的护卫下,单独去赏灯罢了。此时,街上早已经挤满了人,特别是不常出门的妇人、孩童,纷纷盛装而出。

已婚的妇人领着自己的孩子,孩子手里挑着灯笼,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街上。她们围着灯笼,围着各式小吃,有时候还围着耍无赖的顽童,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未婚的女子亦三五成群,既看灯,又看人,时不时还对路过的男子指指点点,也不知这时候看上了哪个青年才俊。

“不错!”张顺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宋献策赞道,“短短两日时间,能做出这般灯会,也实属难得!”

“算不得什么!”宋献策谦虚的摆了摆手,一副仙风道骨模样,笑道,“不过是,多召集工匠,多花费银两罢了,是个人都成。”

说是这么说,那张顺和张慎言都是务实之人,当然知道这也需要很高的组织能力才行。这二人便笑着摇了摇头,也不揭破宋献策的“谎言”。毕竟世外高人,不便沾染红尘市侩,不然就失了高人风范了。

而这时候,老山长左冷禅携带弟子黄德清及几十个门徒走了过来。他向张顺施了一礼,一语双关地笑道:“许久不见如此盛景了,全赖舜王之力,洛阳城方有今日!”

言毕,他不待张顺回礼,又说道:“我那不成器的弟子黄德清跟随老朽已久,如今有心出仕舜王,不知可否?”

张顺回了一礼,笑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好一个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舜王果然有胸怀天下之志。”张顺话音刚落,不由有人喝彩道。

张顺定睛一看,只见此人二十八九年级,身材魁梧,相貌堂堂,颇有一番气度。他不由问道:“这位是?”

那黄德清见张顺颇为重视,不由一喜,连忙应道:“此人乃是孟津生员,姓李名际期,字应五,家风良好,素来以信义闻名乡里。他听闻舜王欲招纳天下贤士,又敬仰舜王仁义的美名,特来投靠舜王!”

“好,好,好!”张顺闻言不由高声赞道,“果然有上进之心,多为百姓做些好事,本王亦不吝啬厚赏!”

那李际期闻言不由皱了皱眉头,谏言道:“治国之道,贵礼仪而不贵利益,尚仁义而不尚富贵。舜王若以财货求我,天下财货孰能及朝廷也?以短击长,岂可得也?”

黄德清闻言一愣,他万万没想到这厮上来就给舜王一个下马威。他不由脸色一变,便要替他说情。

张顺闻言却笑了笑,施了一礼道:“应五所言甚是,本王生受了!”

其实李际期这番话,理虽然是这么个理,颇有强行抬杠之嫌。不过,今日张顺本来就准备求取人才,岂能和他置气辩驳一番?如此,即便驳的他哑口无言,却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李际期闻言也不由一愣,万万没想到舜王从善如流,这么快就接受了自己的谏言,顿生“士为知己者死”之感。他不由躬身道:“舜王宽宏大量,海纳百川,果然有周公吐哺之心。若是舜王不弃,李某愿效犬马之劳!”

“好说,好说!”张顺连忙上前两步,将那李际期扶了起来。

而张顺身后的王锦衣早把眼睛瞪圆了,生怕有人借机刺杀舜王,这倒把刚刚起身的李际期吓了一跳。

随即他便反应过来这人是舜王侍卫。李际期这才想起了,数日之前舜王刚刚被陕西总兵官左光先所伤,仔细看去,似乎喉咙上尚有伤痕。他不由激动的心想:舜王刚刚受了重伤,犹能重视天下英才,亦不逊色昔日周公爱才之心矣!如此英主,当取天下哉!

张顺哪里知晓,只在这片刻之间,此人便脑补了许多,差点都要准备为张顺“死节”了。

等到老山长、黄德清和李际期分立左右,跟随在张顺身旁的时候,那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带领一大群士子这才姗姗来迟。

他不由上前两步,致歉道:“我来迟了,却是让舜王久等了!”

“不妨事!吾等天下英杰,望眼欲穿矣!莫说晚来这一会儿,即便是早来许多日月,我亦觉迟也!”张顺闻言哈哈一笑道。

“不意舜王倒是个妙人!”张顺话音刚落,有人不由接口道,“刚巧我偶有所得,便赋诗一首,还请大家斧正”。

第332章 赋诗

张顺见有人上来接话,不由隐蔽的看了吕维祺一眼。那吕维祺轻轻地点了点头,这下子张顺便明白怎么回事了。

这人其实就是托,又称“诱子”,是吕维祺专门找过来哄骗其他士子投靠自己的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一门七进士”董氏的董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