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代重奸
其下又设“讲书”“经长”和“堂长”等职,讲书多有教师担任,负责讲解经书之事。经长则在学子中选取精熟经籍者担任,负责为生徒解疑释惑。
而堂长则类似后世班长之职务,负责学子督课考勤、课堂记录、收集诸生问题等闲杂事务。
那山长早已年迈,夏日困乏,不知不觉之间迷迷糊糊起来。正要入梦,突然听到书院内一阵喧哗,他一个激励怕了起来,怒骂道:“堂长何在?怎生不督促学子读书,反倒聒噪起哄?”
不多时,只见一个年轻的后生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大呼小叫道:“不好啦,山长……”
那山长闻言益怒,当头喝道:“我往日如何教你?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若是遇事不能平心静气,如何能够养吾浩然之气,行煌煌正道?”
那堂长咧了咧嘴,有几分畏惧的指着外面说道:“山长,院里来了一伙土匪,要把我们绑过去做帮凶!”
那山长闻言一愣,不由打了个哆嗦,低声训斥道:“事急从权,你何不早说?”
言毕,竟然东张西望,直到寻得一处可藏身之处,方才爬了过去。
那堂长惊的眼珠子都要蹦出来了,连忙问道:“山长,如今人心惶惶之时,还请你前去主持正道。你如何往床底下钻了过去?”
“蠢材,你给我小声点。圣人尚且说:大杖则走,小杖则受。面对父亲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土匪呢?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那堂长闻言眼睛一亮,连忙应道:“山长教训的是,学生这便记下了!”遂后,他竟也撩了衣服,一同钻入到山长的床底下。
话说,那李际遇带了精兵,轻轻松松便攻入到嵩阳书院院内。
这书院内都是些文人墨客,倒也没有几分本事。即便有几个精于弓箭武艺之徒,没有组织,也挡不得什么事儿。
只是片刻之间,李际遇便控制了这帮文人。只是前后清点一番,共计七十一人,除去请假及外出未归者,独独少了书院的山长和堂长。
李际遇生怕张顺怀疑自己不尽心尽力,又连忙一边命令士卒前去寻找,一边准备拷问书院的书生。
好容易忙活了半天,这才从山长床下把这两人拖了出来。
那山长已经六十多岁了,须发皆白。他让众人帮他寻了半天,方发现缠绕在头发上的几根蜘蛛网。
待到他整理完毕衣冠须发,这才镇定地笑道:“人已经都齐了吧?齐了咱们就出发吧!”
言毕,突然好像又想到了什么,连忙低声向李际遇问询道:“大王,不知是否还需要我等携带点什么?”
众人不由面面相觑,相顾无言。那李际遇也觉得事情有点出乎意料,好半晌才憋出一句话来:“我义军应有尽有,倒不须携带其他物件。”
“只是老先生,您这无耻有点多,能不能稍微少携带一二?”
第82章 左冷禅
李际遇口中虽说义军之中应有尽有,其实也舍不得这书院里的藏书及笔墨纸砚。
虽说嵩阳书院不及往日之盛,好歹也有四书五经及其他杂书三四百本。
李际遇命麾下士卒寻了些口袋,一并装进去背了。这才押着山长、经长、堂长及学子七十三人返回登封县城。
结果刚刚出了嵩阳书院,那山长突然“嗷嗷”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骂道:“你们这些杀千刀的,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书生又如何惹了你们?毁我书院,抓我师生,是何道理?”
李际遇本道此行如此顺利,哪里想得到又起了幺蛾子。
念在前番答应了张顺要对这嵩阳书院的师生学子以礼相待,只得强忍着怒气,低声喝道:“你这老山长又要做什么?”
那山长畏惧地看了李际遇一眼,见他动口不动手,颇有君子之风,这才诚惶诚恐的低声解释道:“我好歹也是嵩阳书院的山长,若是这就么老老实实被你们抓了,面上须不好看。若是被官府知晓了此事,少不得给我书院师生一家老小,各自按一个从贼的罪名,毁家灭族亦在不远。”
“我寻思反正一路上左右无事,老朽也就干嚎两嗓子,值不得什么。你们权当看戏罢了,还请原谅则个。”
李际遇闻言哭笑不得,堂堂书香圣地,怎生出了这么一个老流氓无赖。
只是他想了想这些书生学子的家人,倒是有几分理解,便由他去了。李际遇还特意安排士卒道:“他哭任他哭,只当卖红薯;他叫任他叫,只当路人笑。”
李际遇安排的倒挺妥当,结果一会儿自己就笑不出来了。
原来这老头子一哭闹起来,其他人顿时学有学样,个个也哭天喊地,好像死了爹娘一般。
这下好了,一路吵吵闹闹不说,那李际遇的“恶行”差不多也“从契丹到爱尔兰,无人不知”了。
李际遇和他麾下五百精锐,被人一路指指点点,大家都羞愧的抬不起头来。特别是李际遇本来就是登封人士,路上竟然也有人识得他,更是指名道姓,连他祖宗十八代都拉出说道说道。
李际遇知道张顺本意如此,只好当着没看见。他心中虽然破口大骂这老山长缺德,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厚着脸皮生受了。
一路无事,好容易到了登封县城,李际遇才暗自松了一口气。等到他见到张顺以后,赶快如同烫手山芋一般将这群混球交付给了张顺。
张顺本来以为李际遇能够抓回来十来个学子就心满意足了,哪成想这厮几乎把人家嵩阳书院给端了过来。
张顺十分高兴的称赞道:“际遇做事果然令我放心,一出手便不同凡响。”
李际遇只道是张顺夸他路上让这些书生文士嘶吼,“自污其名”呢,只得苦笑以对,顺便又把这老山长的品相和张顺述说了一番。
张顺听了也不觉心中怪异。他之前遇到的儒生文士,要么像张慎言、何复这样刚烈,要么就如同韩廷宪那样人在曹营心在汉。
至于像“点灯子”这样的书生起兵,张顺也仅仅是听说罢了,却不曾见得。像这种没有半分骨气的文人,倒是甚是少见。
张顺这才转身拱了拱手问道:“感谢老山长率众来投,敢问姓名?”
那老山长知这才正主,连忙跪下来磕了几个头道:“小老儿姓左,名烈,字孤忠。只是因在山中独立支撑教书之事,如同僧人在冷僻之地参禅悟道一般,又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唤作冷禅!”
张顺竟然一下子被他噎住了,这厮左不左尚且不知,反正他肯定既不烈,也不孤忠,更不冷禅!
陈金斗嘴坏,闻言便讥讽道:“公为嵩阳书院山长,当以身作则,以家国天下为务,如何竟无……”
说到这里,陈金斗自己都说不出口了。虽然这厮没有半点骨气,好歹也带来了七十余人书生文士,对主公的助力却是非同凡响。更何况此计出自于自己之口,若是自己再说三道四,岂不是打自己脸了吗?
“这位大王是说骨气是吧?”那左冷禅闻言倒也不恼,反倒嬉笑着向张顺解释道,“这并非古圣先贤的本意。”
“昔日叔孙通曾经侍奉过项梁、楚怀王、项羽及汉王,前后十主,儒学方始大兴,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又有孔圣人之后,金来降金,元来降元,得封衍圣公至今,历经百代数朝恩典而不衰,天下何人能及也?”
“我左孤忠效法古圣先贤,以兴文教,又有何不可呢?更何况我院下弟子皆有父老妻儿,若是刚烈而不知进退,反倒丧了性命,我又如何向他们交代呢?”
“我身为一院之长,不能教他们荣华富贵也就罢了,又岂能让他们或坏了性命,或坏了名声?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如此,何不由我下令投降,他们也不得不从。这样好歹也能保全了他们的性命和名声,只是由我这个将要入土之人做一个小人罢了!”
张顺听了大为惊讶,端详了这厮好半天,也没能看出来他说的这番话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找借口糊弄自己。
不过,终究自己得到了一大批能够读书识字的书生文吏,也不必苛求于人、计较许多了。
他只是叮嘱道:“如此甚好,我倒小瞧了山长!既然如此,以后山长还是唤作左冷禅吧。”
那山长自知自己已经配不上“孤忠”二字,也只好依言应了。张顺也不知苛求其他,便命人带领这些学子准备些衣服物件,准备出门远征。
原来张顺见此事已毕,留在此地别无其他好处,少不得多时就有官兵来攻,便心生离意。
他便命令李际遇带领五百精锐留守嵩山附近,一来发展些兵马,与义军在抱犊寨遥相呼应;二来监视一下任辰的动向,随时准备支援、配合或者接收其麾下人马。
百般准备停当,义军正要出发。突然悟空领得一人进来,那人刚一进门,便扑通跪了下来,高声呼道:“主公,我可寻到你了,还请你速发大军,救下我兄长的性命!”
第83章 困厄
来人竟是失散多时的赵鲤子,元老赵鱼头的孙子。
原来当初义军被围困在怀庆府附近要暗渡黄河,以求一线生机。只是河上船只全被官府或损毁了,或收缴了,或看管了,义军不得渡河。
那赵鲤子主动请缨,寒冬腊月,夜渡黄河去寻那“河神”黄守才,希望借助此人威望和关系找来一批船只助义军渡河。
赵鲤子劳苦功高,日夜不眠方赶到了偃师寻得了黄守才,找来了大量渔船。
不曾想人算不如天算,当夜寒风大起,气温骤降。那黄河是夜结冰,义军趁机渡河攻入河南岸的渑池境内。
义军借助这股寒潮绝地求生,转危为安。而那赵鲤子和黄守才就被这鸟天气坑惨了。他们的船只被河面的结冰冻的前进不得,亦后退不得。
事关义军身家性命,当时赵鲤子不知道义军已经有了渡河办法,不由大为焦急。
反倒黄守才甚有经验,不由笑道:“此吾等不幸,乃舜王之大幸也。只此一夜,河水必定结冰,堪堪可渡人马,却不需要我等船只了。”
虽然这时候义军解除了危险,赵鲤子和黄守才他们的危险却来了。他们深知自己等人若是被官兵所侦知所在,众人皆是通贼的死罪。
无奈之下,黄守才只好对跟随而来的船夫说道:“大伙都散了吧,这次是我老黄坑了大家,还请大家见谅。只是如今船只皆留在这黄河之中,犯了官府的禁律,若不弃了船只,我们皆在劫难逃。”
众舟子闻言皆大声道:“‘河神’说哪里话?前番黄河泛滥,后来朝廷又下了禁令,片板不得入水。我等衣食无依,若非‘河神’救济,我们早已经饿死岸边了。”
“如今莫说跟随你做这犯禁之事,哪怕是‘河神’想把皇帝拉下马,我们也要助你一臂之力!更不要说只是弃了区区船只罢了。”
黄守才闻言又感动,又愧疚地说道:“诸位谬赞了,这些钱财本是舜王所助。若非舜王仁义,我浑身上下都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要谢大家就谢舜王吧,我黄守才当不得大家如此。”
众人闻言纷纷感慨道:“这舜王是个好人,我们‘河神’也是个好人,与我们都有救命之恩。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又哪里有什么不满呢?”
“不要说这是舜王的事情,就是别人的事情,但凡‘河神’说一声,我们亦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黄守才见大家没了意见,这才让大伙各自返回偃师家中,而他则和赵鲤子一道,前去寻那舜王。
两人没有马匹,更不能乘船,只得步行一路向西,前往渑池寻找义军。
结果两人没想到兵贵神速,等到他们赶到渑池的时候,义军早已经散去。
两人多方打听,有说去陕州、灵宝,有说去了宜阳、永宁,还有说去了伊阳、汝州的。
他们没有办法,又逐个寻了,皆有义军路过的消息,却也都不能确定哪一路是舜王的队伍。
好在赵鲤子担任侯正颇久,颇为擅长从蛛丝马迹之中寻找踪迹。他对黄守才说道:“众义军之中,唯有舜王最仁,必不会劫掠百姓。”
“我观这几路兵马之中,西路前往陕州、灵宝最乱,南路前往宜阳、汝州的人数最众,唯有逆洛水而上,前往永宁县城的义军军纪最为良好,当为舜王所部。”
黄守才闻言大喜,便道:“舜王助我良多,如今又未能为舜王做些什么,还请让我和你一道拜见舜王。即使我不能报效于万一,也理应当面道个谢!”
赵鲤子虽然年轻,却也是张顺身边的老人,深知张顺有拉拢此人入伙之意,哪里不应?
于是,两人便逆洛水而上,直入宜阳、永宁两县。
他们一路上倒也顺利,只是这山势渐高,水流欲急,又有野兽出没。两人一路上皆是小心翼翼,生怕有所闪失。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路上倒没有什么闪失。反倒他们路过永宁县以西的崇阳镇巡检司的时候,被当地的弓手拦了。
这些人向他们讨要二两银子的过路费。二两银子在这个时代,差不多能够购买两石粮食,相当于一个老弱妇孺的一年的口粮。
对赵鲤子和黄守才来说,这些小钱也当不得什么。只是赵鲤子为了渡河,早把身上的钱财物品一并留在了义军之中。
而那黄守才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平日身上也没多少银两。更不要说两人这些日子又来回探查,一路上吃食和住宿,更是花费了许多。
一分钱尚且难倒英雄汉,更何况二两银子呢?
两人拿不出银两来,那黄守才只好说道:“我是‘河神’黄守才,在这洛阳附近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还请几位行个方便。”
“守财,守财,我看你却取了个恶名。自古以来,有钱就方便,没钱就不方便!你但做个守财奴,只进不出,那就给我去大牢里待着吧。”那巡检闻言冷笑道,“我看你们两个贼眉鼠眼,定然不是好人。说不得就是贼人余孽!”
且不说那赵鲤子相貌清秀,黄守才更是英气勃发之人,哪里有什么贼眉鼠眼之相?
若但有武器在手中,赵鲤子年轻气盛,少不得当场刺杀了此贼,以解心头只恨。
只是他顾虑到黄守才安慰,只得低声下气道:“官爷但行个方便,我等都是路过的行人,身上哪有这许多钱财?”
那巡检司见他是个孩儿,那肯理他?只命弓手将两人绑了,投入牢中。
赵鲤子和黄守才反抗不过,便被捉了。赵鲤子见事不可为,连忙说道:“官爷稍松一松绑,我等虽非富贵出身,多少也有点积蓄。若是把我们一并绑了,哪里有钱财与你?不若,你放开我们一人,让他回去拿了钱财来赎,岂不两全其美?”
那巡检听了心头一喜,便笑道:“你这娃儿倒也乖巧,既然如此,你且回家拿些值钱的物件过来换人,我们把你家大人留了。”
就这样,两个人倒霉催的陷入到困厄之中。
第84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赵鲤子侥幸得脱,只好暂且离了崇阳镇巡检司。
拿钱是不可能拿钱的,如今赵鲤子手中只有几百文钱,哪里找来钱与他?
赵鲤子和黄守才所熟识之人,要么在洛阳以北的孟津,要么在洛阳以东的偃师,等到赵鲤子回去取了钱来,恐怕黄守才都不知被关多久了。
夜长梦多,赵鲤子也不敢耽搁太久。
其实这个时候,赵鲤子只要逆流而上,到达卢氏县内,就能够轻易和义军接上头,再返回来营救黄守才不迟。
只是从永宁县去往卢氏县需要先后路过崇阳镇巡检司和高门关两处巡检司。
赵鲤子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生怕下一处巡检司再有了类似情况,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他只好退回到永宁县城内,摸了摸沉甸甸的褡裢里,装的不过是几百文钱罢了。
明末铜钱与纹银兑换比例为七八百至一千钱不等可换得一两银子,赵鲤子手中这些铜钱恐怕连一两成色不足的纹银都兑换不得。
没有办法,赵鲤子只好在城内询问,看看是否有赚钱的短工可做。
这时代不像后世社会那样分工协作,大多数人仍然习惯自给自足,赵鲤子找了半天,也没能够找到一个短暂而又有人愿意支付一两纹银以上的工作。
赵鲤子正在长吁短叹之际,一位老者见他可怜,便指点道:“小子,城西有家铁匠铺,里面的师傅几次想收两个学徒,皆不能成。想必也是人手短缺的,你前去问一问,说不定能成。”
赵鲤子急病乱投医,便谢过了那老者,一路向城西寻去。
走了百余步,便听到一阵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音。赵鲤子抬头一望,只见一间颇旧的铁匠铺就在街头,那铺子门口还挂着镰刀、斧头等物。
赵鲤子走到跟前,那铺子敞着门,里面热气腾腾,一个四十来岁的师傅正在那里卖力的打着一块烧红的铁块。
上一篇:大秦:开局覆灭十万匈奴
下一篇: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