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想了想,他道:“殿下的图纸上倒是有骑兵枪的机构图,当下可以立刻生产。”
这段时间,兵仗司的工坊一直在全力生产秦式步枪以满足王府亲军,秦军,宁锦军以及陆战队的需求。
现在秦式步枪交付的差不多了,空出来的产能正可以制造骑兵枪。
“八万只就够了。”赵煦报了个数字。
为了对付北狄,他将唯一一只独立骑兵调往了宁锦都司。
这便是由陈虎统领的骑兵,共计三万人。
除了陈虎的骑兵,其他三军的骑兵合计有五万人左右。
这个数量就够了。
不过即便列装了骑兵枪,骑兵刀也不会被淘汰的。
远距离使用骑兵枪,近距离还是骑兵刀砍人利索。
简单说了骑兵枪的事,赵煦正式谈起了小型火电厂的事。
王应早就从王崇口中了解到电力的神奇,兴趣浓厚。
他道:“臣到时候定全力配合。”
赵煦点点头,按他的计算,满足兵仗司的用电至少需要两台发电机组。
不过这自然不是重点。
他道:“电力的事交给研造院即可,你有更重要的事,这便是金属子弹。”
他没有说机枪的事,毕竟只有金属子弹成熟了,才能谈机枪。
否则根本无法试射。
“终于到这一步了。”王应闻言,露出惊喜的神色。
其实,火器的发展步骤都在燕王给他的设计图上。
只是有些东西尽管令他眼馋,但确实不具备制造的条件。
比如金属子弹。
虽说依靠手工,也可以打造这种子弹。
但是金属子弹的量太大,手工打造难以保证精度,效率又太低。
到时候一打仗,因子弹的问题出现卡壳,问题就大了。
不过想要建立一套金属子弹生产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他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臣先和研造院一起,把生产线制造出来。”
在制造出后膛炮之后,他便忍不住思索金属子弹的制造之法。
在家的时候,也和王崇随口聊过。
王崇对机械十分熟悉,便点了他一句,需要冲床。
这是一种把扁平金属工件在模具中冲撞为固定形状的车床。
就如同把手指戳入面团一样,面团便有了手指的形状。
由于铜很软,冲床便能将铜冲撞成圆柱形的形状,之后再安装底火,弹头。
金属子弹便诞生了。
只是虽然说起来简单,把所有工序建立起来也很繁琐。
底火需要加工,弹头也需要加工。
最难的部分在于弹头的尺寸要和弹壳一致。
这便是为什么王崇的研造院已造出了冲床,而不能制造金属子弹的原因。
这需要稳定的电动机提供稳定的动力,制造更高精度的契合配件。
“嗯,你们父子两应该会很默契,本王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有什么困难,随时回禀本王,本王给你们解决。”赵煦说道。
他心知肚明,自己无需解释太多。
无论是王应还是王崇的可以独当一面了。
他们不缺乏技术,缺乏的只是实现技术的条件。
这也是他为什么急于普及电力的原因。
因为整个燕州的技术水平都被电力问题约束了。
一旦突破电力,各方面都会全面突破。
又聊了一会儿金属子弹的制造细节,赵煦从兵仗司离开。
因马上要接收后膛炮,杨丰喜滋滋地去了。
赵煦则在徐烈的陪同下,在燕州闲逛起来。
这段时间,他只顾打仗,许久没有关注燕城的变化了。
不知何时,燕州大街小巷的泥土路俱都变成了宽敞干净的水泥路。
道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其繁华景象竟让他有种错觉,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金陵城。
甚至比金陵还要繁华。
因为金陵穿着绫罗绸缎的仅仅是势族,豪族和富商而已,街道上还是能看到不少衣着褴褛的百姓的。
但在燕城,来往的百姓脸上俱都挂着笑容,三三两两走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传来笑声。
他们身上不再是打满补丁的旧衣服,而是崭新,由织布坊制造的机器布匹裁缝的衣服,纹路精细。
除了布的质量上佳,由于染布技术的提升,布匹的染色也十分匀称精美。
当然,这染布技术的提升自然少不了屈生他们的贡献。
物理实验室实现各项技术突破。
化学实验室自然也不是在吃干饭。
三酸两碱工程正式量产这些基础化学原料之后。
他们开始不断合成其他复杂结构的化学品。
这染料也在其内。
第883章 查访
“徐烈,燕城的变化越来越大了。”
勒住坐下战马,赵煦歪头对徐烈说道。
这位贴身侍卫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如同隐形人一样低调,却时时在保护他。
如果当年常威没有派遣他到自己身边,他估计如同秦山和关通一样,也是一方大将了。
不过他不会亏待徐烈的,将领定会给他补偿。
“这都是殿下的恩典,如今燕州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刚来的时候,街道上的百姓大多面露愁容,哪像现在笑的那么畅快。”徐烈内心升起一股自豪之情。
毕竟,他在燕王身边亲自见证了燕州的变化。
赵煦点点头,心中喜悦。
就如同种庄稼一样,经过辛苦播种和耕耘,如今终于见到田间长出了幼苗。
这个过程是令人感到满足的。
但对他而言,这还只是开始。
幼苗会继续茁壮成长,最终长成金灿灿的果实。
“很久没有查访了,你准备一下,本王这几天去探访一下,了解下实情。”赵煦道。
这是他每年的例行公事。
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微服私访一些人家,了解真正的民情。
否则,只是呆在王府听官员们的汇报,他岂不是和赵恒一样,成了笼子里的金丝雀。
只有深入民间,才能了解到官员是否真正将朝廷的政策落实到位,以及百姓们的生活疾苦。
交代了这件事,二人回来王府。
第二天,赵煦一身便装,徐烈和侍卫们也同样一身便装。
出了王府,他们如同商贾般,消失在街道上的人流中。
沿着街道去了西南角,他们在以前的安康坊位置停下。
这里以前住着的,是燕城最贫苦的百姓。
如今,由于燕城的发展需要,民坊的坊墙被拆除了,在街道上能直接看见坊内的民宅和小巷。
进入小巷,赵煦打量着民宅,十户人家倒是有七户大门紧闭。
望见一个院门敞开的民宅,他正要走出去,突然一条小黑狗冲了出来,对着他“汪汪”大叫。
徐烈等侍卫吓了一跳,差点就要拔刀。
但一个老妇紧跟着便冲了出来,踢了黑狗一脚,把黑狗往院子里赶。
转过身,她一脸歉然,正准备要道歉,却一些怔住了。
“我的老天,燕…燕王殿下。”老妇吃惊捂住了嘴。
这下倒轮到赵煦惊讶了,他道:“你认得本王?”
老妇的手不安捏着裙摆,“燕城里的老住户,谁没见过殿下。”
说罢,她只是笑,更显局促不安。
赵煦也笑了笑,老妇一副十分健谈的样子。
只是可能因为他的身份,有些拘谨。
于是他道:“阿婆,能否让本王进去坐一坐,聊一聊。”
老妇闻言,惊了半晌,回过神来,她忙慌乱地往院子里退,一面说道,“当然能,殿下请进,不要嫌弃。”
赵煦点点头,随徐烈进了院子。
剩下的侍卫则在门口守卫。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院子,三面围墙,正中一座三间正房。
中间的是堂屋,两侧是卧室。
在东面墙下还有个柴房,柴房里的煤球炉子上,正在烤水。
引着赵煦在正堂的竹椅上坐下。
竹椅的旁边是一张柳木桌。
老妇又忙去柴房提了水壶过来,在桌子上拿了一个白瓷茶杯,从旁边的罐子里捏出茶叶撒上,倒了水,端到赵煦面前。
之后,侍立在一边,道,“殿下喝茶。”
“多谢。”赵煦接过茶杯,对老妇说,“阿婆不要紧张,本王不过在查访民情,你坐。”,他指向桌子对面的椅子。
“殿下尊贵,老妇不敢僭越,怎能与殿下同坐。”老妇倒是吓了一跳。
赵煦笑道,“上至朝廷,官府,下到民间,本王早已禁止跪礼,且官员与百姓一视同仁,可同桌而坐,阿婆不要拘礼。”
赵煦这么说,老妇犹豫了下,见燕王又示意她坐,神态亲和。
她的胆子大了些,便坐下来。
这时,赵煦进入正题,他道,“阿婆,你们家现在的日子,过的怎样?”
“好着呢。”老妇闻言,忽然打开了话匣子。
燕王刚刚说是来查访民情的,且态度又随和,她不禁放松了许多。
顿了下,她继续道,“殿下刚到燕州的时候,我家除了这个院子和这间房,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屋里除了一张木板当床,就是六个破陶碗,穿的是打补丁的麻布衣服,吃的是稻糠,麦饭。”
接着,她轻轻拍了拍桌子,“但这几年就不一样了,我家添了胡杨木大床,床上有了棉被,买了煤球炉,又置办了衣柜,箱子,桌子,椅子,为了能体面些,还买了一套白瓷茶具,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至于吃的就更不必说了,以前只有豪族能吃上的白面馒头和白米饭,咱们也能吃得上了,中午,晚上还能炒些菜,馋了还能买些鸡鱼肉蛋尝尝,咯咯……”说到这,妇人不禁笑起来。
上一篇:还未参军,就被封为大秦武安君
下一篇: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