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第11章

作者:引火松果

他还是第一次见老朱对自己动真怒,那股铺天盖地而来的皇者龙威,是真真切切吓到他了。

心里不禁也有些庆幸。幸好老朱虎毒不食子。

要是换了其他穿越者,敢在老朱面前说大明亡了这种话。只怕现场就要被暴怒的老朱拔剑斩了!

“二百……二百七十余年……”

朱元璋目光怔怔。他仿佛被抽空了力气,颓然靠在了那张黄花梨太师椅的椅背上。

他向来自视甚高,又以布衣之身平了天下,自觉远胜历朝皇帝。至少,在知晓民间疾苦这一方面,他是有绝对自信的。

朝堂上任何的蝇营狗苟,都瞒不过他洞悉一切的眼光!

出身的不同,以及这一路走来的经历,让他比其他皇帝更多了一份明悟:得民心者得天下。想要天下长治久安,就必须要惩治贪官污吏。只要手握民心,天下就能万世不易!

他甚至已经开始实行一个计划:制定一个万世不易的法则,让这个天下的万事万物,都依照这个法则去运转。

如户籍、如路引、如海禁……

只要按照这一框架,江山,将万古不变的,永远掌握在朱姓皇帝的手中!

但是,现在朱肃告诉他,大明朝只存在了二百七十余年。

他满怀信心的认为,自己打下的基业,即使不能万世长存,也该能能存续个千年、万年。

结果,却只仅仅区区数百年!

那么,咱的大明,和那些汉唐两宋,又有何区别?

“大明……大明是怎么亡的。”

见朱肃一脸犹豫,朱元璋一拍桌案。

“说!全都说!”

“彻彻底底的说!我大明!究竟是怎么亡的!!”

“大明之亡,后世有很多说法。”

朱肃怂拉着脑袋,开始娓娓道来。

“从明面上看,大明亡于内外交困。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举旗作乱,外有……”

“哼!果然是乱民作乱吗。”还没等朱肃说完,老朱就冷哼一声。这一套剧情,老朱可太熟悉了。

“李自成,张献忠……咱记住了!你继续说。”

“百姓作乱,必是由于朝政荒废。这是国家出了昏君!是哪个不孝的龟孙,不学他勤政的祖宗,偏偏学那元顺帝荒废朝政,最后弄烂了我大明的大好江山?”

老朱气场全开,咬牙切齿。

“……倒也不能全怪崇祯。”朱肃张口,忍不住给大明最后一任皇帝说了句好话。“崇祯”二字一出,朱元璋就猜到了这是一个年号。所谓“崇尚祯祥”,这个年号,必定就是大明亡国之前最后的一个年号了。

他的心里又是一紧。

“崇祯帝虽然能力不济,但也有重振大明之心。只是大明那时已经病入膏肓。”

“先是天灾不断,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崇祯五年,粮食颗粒无收;崇祯六年,大水漫地,飘没庐舍;崇祯七年,秋蝗漫天,百姓易子而食;崇祯八年……”

朱肃如数家珍,细数崇祯年间的各种灾害,竟是年年都有大灾,听得朱元璋面泛铁青。

“……那时正值小冰河时期,八月都能飘雪,百姓光冻死饿死就有无数。又有疫病泛滥,一场鼠疫,甚至导致京营将士还未等敌军来袭,便已死的十不存一。”

“如此乱局,崇祯空有重整河山之心,但手中无钱无粮无兵,又如何挡得住明末的这份败局?”

第18章 大明之亡

“哼!”朱元璋闷闷的哼了一声。无疑,朱肃这种“无力回天”的论断,让他彻底破了防。

“便是如此,朝中若是有忠臣良将,亦不至于走到亡国这一步!”

“那么多领兵的将军,莫非全都做了乱臣贼子?”

“对了,勋贵呢,咱开国,封了那么多与国同戚的勋贵,为何没人站出来扶保江山?”

“莫非他们都断子绝孙了不成!”

朱肃抬眼看了老朱一眼,心说他们倒不是断子绝孙了,只是再过个几年,就要被您亲手祸祸的差不多了。

没几个香火能撑到明末的。

不过此时老朱正在暴走,朱肃也不敢提这一茬。便避重就轻说道:“那时的大明,已经没有多少堪用的良将了。”

“那时,文官早已掌了重权,不断打压武将地位。大明文贵武贱,小儿皆知。武轻文重的风气愈演愈烈。以至于我大明后期,一个六品的武将守备见到一个七品的知县,都要打躬作揖,而知县却趾高气扬,不屑还礼。”

“武将领兵出征,必受到文官重重制肘。不知兵的文人监军越过主将胡乱指挥,将领分毫不敢违抗。可若因此招致战败,却由身为武官的将领受过,监军则最多被申斥一番,板子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到了崇祯年间,甚至找不出几员能统领大军的武将了。大军主帅,往往由文官担任。即便如此,朝中大员们也是极尽忌惮。文官们为排除异己,枉顾朝廷大事,随意颠倒黑白。党同伐异,不择手段!”

朱元璋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大明在两百多年之后,会变成朱肃口中的这副模样!

“卫所呢?咱设立卫所,划定军户,能为大明世世代代养出百万兵马!便是连年灾年军户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派一只猪当统帅,都足以将那什么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彻底覆灭了吧?”

朱肃摇了摇头。“呵……卫所军制。”

“李自成,可就是驿所军户出身。”

“驿所军户?”老朱怒目圆睁。“军户有田有业,只要我大明在一天,他们世世代代都有铁饭碗。又为何要反?”

“自明太祖……也就是您那个……之后,卫所军纪废弛,士官肆无忌惮兼并军户土地,渐成地主。失去土地的军户限于户籍身份,只能世世代代为军户,无法另谋生路,渐渐沦为士官奴仆,永世无出头之日。”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军户宁愿逃籍成为流民,也不愿世代为奴。卫所缺员严重,十不存一。”

“再者,到那时候,军户们早不复先祖之勇武了。他们世代务农,又训练废弛,哪里懂得行军打仗?其战力之低迷,往往几十流寇,就能击溃数千卫所军。”

“更兼连年天灾,卫所军户食不果腹,对朝廷亦是怨念深重。李自成、张献忠等反贼登高一呼,流民、军户竟无不景从……”

这一番话,说的朱元璋瞳孔剧震,他倒退两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卫所之弊,竟至于斯!

这可是他最为得意的一项国策啊!他曾满心欢喜的以为,只要实行卫所制,大明便永无兵员之患,足以保大明江山永固……

却没想到,军户出身的李自成,竟成了捅死大明的一把尖刀!

想起自己曾在朝会上放出豪言,言道“朕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老朱就觉得自己躁得慌!

养兵百万,却是帮反贼养的!

“所以,那个军户李自成,就是领着我大明无数的军户流民,埋葬了我大明的基业,夺走了我朱家的江山是吗。”老朱的声音掩盖不住的疲惫。

自己最得意的国策,竟然是错的……这深深的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是,也不是。”朱肃摇了摇头。

“亡了大明的,确实是李自成。但最后坐江山的,却不是他。”

“不是他?”朱元璋又震惊了。今日所听到的东西实在是太过离奇,他撑着扶手,探出身来。

“你不是说大明亡于内外交困,内有李、张等人……”

说到这,朱元璋眼中凶光暴涨。

“这么说,夺得这江山的,是亡于外敌?”

“莫非,是蒙元?”

老朱双手青筋暴起。心里的杀意已经压制不住了。蒙元!蒙元!莫非,咱有生之年,没有根除蒙元这个祸胎,又让它卷土重来了?

“不是蒙元。”却见朱肃又摇了摇头。

“是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

老朱懵了。

“这又是什么劳什子玩意儿?”

“建州女真,是居于辽东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渔猎为生。”朱肃答道

“其本不过是一个小部落,我大明还对其多有恩惠。但其崛起之后,却数次袭扰我大明北方边境。”

“最后更是趁着我华夏乱局,来了个黄雀在后,窃据神器,夺了我汉人江山!”

老朱惊的眼睛都快掉了。他急急问道:“那李自成呢?张献忠呢?”

“他们击败了我大明,却被一个小部落摘了桃子?”

“李自成一行……终究只是流寇罢了。”

“他们攻下京城之后,自觉大局已定,便大肆享乐。向官民‘拷饷’,得银七千万两。”

“然不过四十二日之后,他们便丢了京城,仓惶逃窜。”

“废物,废物!”老朱痛心疾首,倒是对李自成恨铁不成钢起来。马上他又想到了什么,恨恨道:“区区如此废物,大明朝廷上下,竟束手无策!”

朱元璋狠狠的喘了几口气。朱肃担心的看着他,害怕他因太过生气,直接气死在这乾清宫里。

幸好老朱此时还是壮年,暂且还受得住。他捂着胸口,抬起眼看向朱肃:“所以,那建州女真,便入主了咱的江山?”

“是。”朱肃点点头。想起那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神州自此板荡。华夏再也跟不上世界的步伐,女真皇帝却在百姓的血肉上吹嘘着“康乾盛世”“十全老人”……

直到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老妖婆依旧想把所有华夏人民踩在脚下,恬不知耻的宣称:“宁与友邦,不与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想到这些,朱肃也不禁握紧了拳!

第19章 无耻!无耻之极!

乾清宫陷入了寂静。夕阳已然落山,屋里一片漆黑。父子二人却都默默无言,两人都没心思唤宫人内侍来点起蜡烛。只是由着夜的黑暗将自己吞噬。

良久,心情激荡的朱肃才悠悠开口:“可怜崇祯,若是生在了太平年月,或许也是一个守成之君。”

“天启七年,崇祯那个躲在宫中做了七年木匠活的皇兄驾崩,将这个残破的天下,交在了年仅十六的崇祯的手上。”

“当年十一月,崇祯诛杀权阉魏忠贤,将阉党连根拔起,任用以“忠正”“贤德”闻名的东林党人。颓丧了数十年的大明朝,竟隐隐有了一丝中兴的气象。”

“那时的京中百姓,无人不拍手称快,个个都欢庆大明朝终于迎来了一位少年明君,一位新的中兴之主。”

“哪成想,呵。”朱肃的声音极尽嘲讽。“什么‘忠正’,‘贤德’,不过是另一群无用无耻之徒。”

“‘平日束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他们倒是有了后世名,但这大明江山,却在所谓的‘众正盈朝’中,彻底沉沦了下去。”

“说。”老朱的声音毫无起伏,“给咱,继续说下去。”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作为大明最后一任皇帝的崇祯,已自知无力回天。”

“他安排三位皇子逃出京城,后返回后宫,命皇后与贵妃自缢,并拔剑,斩杀了自己的妃嫔。”

“连他最爱的两个女儿,都被他忍痛……”

“她们一个才十五岁,另一个,才六岁啊……”

朱肃扭过头,说不下去了。老朱在黑暗中的身躯一振,竟有两行亮晶晶的泪,从洪武大帝的虎目中淌了下来。

那是自己的子孙啊!

“说,继续说。”他死死盯着黑暗中的朱肃。

朱肃吐出一口浊气,继续道:“次日,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宫中诸人已做鸟兽散。崇祯亲往前殿鸣钟,坐于殿上等候百官入朝。”

“然而,等了一日,却无一人进宫面圣……”

“……”老朱眼睛凝了凝。皇帝亲自鸣钟,却无人入朝……

这是朝中上下,连一个忠良也没有了啊。

“你继续说。”他冷声道。声音里已经抑制不住的带着煞气。

“……那时,李自成已经攻入皇城了。崇祯皇帝带着太监王承恩,于煤山,自缢。”

“结局一根绳……呵,结局一根绳……”老朱终于明白了结局一根绳的意思。他咬着牙,声音如同来自九幽地狱。

“……临死前,崇祯皇帝留下了最后的遗诏。”朱肃继续说道。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

“‘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无伤百姓……一人’……”

朱肃缓缓说道,大明帝国最后一任皇帝的遗诏,如轰雷一般,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耳边炸响。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站起身,眼睛里满是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