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周宽笑了起来,“所以我要和徐相国坐一辆马车,徐相国把天子私人金库和内库混淆了,我们的内库和临安的内库可不是一回事。”
徐先图老脸一热,歉然道:“请周相国指教!”
“天子内库最初是叫府库,和我们内政堂的寺库一起,都被称为国库,为什么要分天子库和朝廷库,这就是双方财权不同,像很多正常的开支,非战时的军俸、官员俸禄,朝廷和地方官衙经费,还有皇宫开支、教育开支、扶助孤寡开支以及正常的修桥筑路,这些支出文书都属于乙类文书,不用给天子审批,直接由内政堂通过就执行了,但每年的开支预算要由天子审核。
内库的开支就必须由天子审批,主要用在三方面,战争开支的一半,各种重大工程以及突发重大灾害,内库的财物其实也放在左藏库,由专人管辖,专门建帐,徐相国应该明白了吧!”
“这下我真明白了,实际上都是国库,只是财权不同。”
“一点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但我昨天审帐时发现居然还有天子的俸禄,这是什么意思?”
周宽呵呵笑道:“这就是我们的特色,徐相国以为皇宫开支就是皇宫的全部开支吗?其实不然,官家和他家人的吃穿用度是由他们自己负担的,皇后买什么衣服,用什么首饰,那是她的私事,朝廷不能干涉,其他皇妃和孩子也是,总之一句话,官家和他家人不需要朝廷供养,所以官家就要有俸禄,要不然他拿什么养家?”
徐先图有点哭笑不得,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但每月八百贯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周宽眯眼笑道:“官家还有别的收入呢!”
“周相国能否透露一二,以防我无知而犯错!”
周宽低声道:“郑家的产业,有一半是天子的,还有刘大江是皇商,替天子做海外贸易,别的就没有了,对了,还有易安牙行和庆丰茶馆,和皇后有关。”
徐先图连连点头,“多谢告之,我记住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殿议
吕绣也在努力适应皇后的身份,但丈夫告诉她,不用太刻意,和从前一样的生活就行了。
陈庆回到内宫,和往常一样,他先来到自己的内书房,他走进房间,姚梅连忙上前给他脱去外袍。
“小家伙怎么样?”
姚梅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陈襄,小家伙嗓门大,哭得凶,很折腾人,要两个乳娘才能带得了。
“我来的时候他睡了,哎!现在睡,半夜又要折腾人了。”
“要不书房这边你就别管了吧!专心带孩子去。”
“我有两个乳娘呢!比别人都多,书房我不管怎么行?”
虽然陈庆已经登基为帝,但他的生活习惯却改不了,他不喜欢宦官,也不喜欢其他的宫女随便进他的内书房。
陈庆点点头,也不再多劝了。
他的六个女人,除了正妻吕绣封皇后外,赵巧云和赵璎珞封德妃和淑妃,余樱封昭仪,余莲封昭容,姚梅便封了昭媛。
按照礼制,他九嫔中还缺六嫔,还有婕妤、美人、才人等等,他暂时就不考虑了。
这时,吕绣带着一名侍女过来,吕绣接过冰镇莲子绿豆汤,侍女便等在书房外面,姚梅见皇后来了,连忙行一礼,也退了下去。
吕绣把莲子绿豆汤放在桌上笑道:“虽然刘御医说,刚从外面回来不能喝冰水,但偶然喝一杯我想问题也不大。”
陈庆大喜,连忙接过冰镇饮子喝了两口,暑气顿消,他示意妻子坐下。
吕绣侧身坐了,取出一本册子递给丈夫,“夫君看看吧!”
“这是什么?”陈庆接过册子问道。
“这是我从一千多名宫女中挑的十六名侍女,想安排她们为才人。”
陈庆看了看册子,淡淡道:“你花了这么多心思,就为这种事?”
“夫君是皇帝了,不再是川陕宣抚使。”
陈庆摆摆手道:“恐怕你对皇帝有误会,以为所有的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我知道夫君不想多娶,但是皇妃也是笼络豪门世家的一种手段啊!”
“以后再说吧!”
陈庆把册子扔在桌上,“我暂时对这些宫女没有兴趣。”
“好吧!”
吕绣见丈夫有点不悦,便要起身告辞。
这时,陈庆想起一事道:“娘子上次说想帮助孤寡老人和孤儿,我考虑重新设立宋朝的福田院和慈幼院,安置孤寡老人和孤儿,除了官府负担大头外,朝廷还准备接受外部捐赠,所有的钱都用于扶助孤寡老人和孤儿,天下各州各县也要办福田院和慈幼院,宋朝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那夫君觉得我们捐多少比较合适?”
“以我们二人的名义捐三万贯!”
“完全可以,我在川陕第一柜坊正好有三万贯钱,我去把取钱凭据给夫君。”
“不急,晚上再给我来得及。”
……
次日一早,陈庆在太极宫两仪殿的侧殿召开内政堂议事,一般内政议事由执政事笔的轮值宰相负责召开,但天子陈庆也可以召开,一旦他召开,就属于一个小朝会,不仅七名相国出席,还有十几名高官也会参加。
偏殿内,大臣们都在低声讨论,今天的议事文稿昨天就已经发给大家,大家昨晚都有所准备了。
这时,有侍卫高喊:“皇帝陛下驾到!”
大臣们纷纷起身,只见天子陈庆快步从旁边通道走来,步伐很快,后面也没有宫女、宦官给他撑扇打伞。
这就是典型的雍王风格,众人都暗暗苦笑,已经是天子了,但还没有什么变化。
众人一起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各位大臣请坐,请随意!”
所有参会的人都是重臣,他们都有自己的座位,这一点从汉唐就传承下来。
众人坐下,陈庆笑道:“今天的议事章程昨天就发给大家了,今天商谈三件事,第一,设立福田院和慈幼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秦汉以来的传统,相信大家都会一致同意,可能有些细节,需要我们再讨论一下,首先是年龄,有的大臣建议六十岁以上,理由是五十余岁还可以做事,也有大臣建议五十岁以上,毕竟人的寿命不高,所以我考虑了一个折中方案,看看大家能否接受?”
大殿里一片寂静,陈庆轻轻喉咙又继续道:“朕的方案就是五十岁给粮,六十岁给养,五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每月给两斗米和一斤盐,每年再给一匹布,到六十岁那就能进福田院,如果不愿进福田院,家中有亲戚可以依靠,那朝廷则每月补助五百钱。
至于孤儿,以十七岁为界,十七岁以下,则要住在慈幼院,由朝廷负责他们食宿衣物,安排他们读书学习技能,十七岁后安排进朝廷的工场做事,以上的方案大家有没有反对意见?”
陈庆看了众人一圈,点点头,“如果没有反对意见,那么就照此方案执行!”
这时,徐先图举手道:“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徐相国请说!”
“在昨天陛下下发的章程中有一条,就是关于接受民间捐钱,陛下能否再详细说说。”
陈庆点点头,“其实民间捐款一直就有,很多大户为了获得勋官,就用捐粮捐钱的方式,只不过以前是一直捐给官府,但这次不是,这次是单独成立一个机构,但这个机构也碰不到钱,钱是存在柜坊。但机构有审批权和监察权,所以它隶属于御史台比较好。”
“那民间的捐钱又该怎么用?”徐先图又追问道。
陈庆微微笑道:“徐相国是担心捐钱和朝廷拨钱重复了,其实不然,比如说,一个残疾孩子被父母遗弃了,朝廷肯定不允许,要追责父母,那么这个被遗弃的孩子当然不能算孤儿,慈幼院就算收容也无法养活他,这个时候就可以申请动用捐助的钱。
如果这还不够明确,那么朕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些民间办的福田院和慈幼院,我们要支持,但怎么支持?朕觉是用捐助的钱来补助比较实惠,就是一句话,民间捐钱的意义就是拾遗补缺,官府做不到的事情由它们来做。”
徐先图点点头,“感谢陛下的解释,卑职明白了!”
陈庆看了一眼众人,便道:“那么第一个议案就这么决定了,内政堂负责草拟细节,尽快实施,我们再谈第二个议案,关于应对北方的战争威胁。”
大殿上顿时一片窃窃议论之声。
蒋彦先高声道:“大家请安静,听陛下说下去!”
大殿上又安静下来。
陈庆这才缓缓道:“大家或许会觉得奇怪,金国不是灭了吗?怎么还会有战争?
朕说的战争威胁是指西辽,由耶律大石在西域创立的新辽国,如果西辽的目光一直向西,那我们倒也不用担心,但可惜的人,西辽人要回家,他们又开始向东看了,朕已经得到甘州的飞鹰传信,高昌回纥的使者即将抵达京城,他们是来求援,希望大家明白,如果高昌回纥前来求援,说明战争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辽探
议事结束后,徐先图被请到御书房,御书房就在两仪殿背后,占地很大,徐先图走进御书房,躬身道:“陛下!”
陈庆笑眯眯道:“徐相国请坐!”
徐先图坐下,陈庆问道:“家人对京兆这边的天气水土还适应吧?”
“回禀陛下,已经能适应了,其实微臣和妻子本身就是开封府人,开封府和京兆夏天很像,我们更习惯一些,反而一直不适应临安的高温闷热,夏天像蒸笼一样。”
陈庆微微笑道:“其实北方的夏天虽然晒着很毒,但蹲在阴凉处,就凉快得多。”
两人寒暄几句,陈庆便道:“今天议事,有些话我觉得还没有说透,徐相国主管户部,肯定还是有想法!”
“回禀陛下,卑微在汴梁时,就曾经主管过一阵子居养院和福田院,里面的很多弊端也看得到。”
“那你说说,当时你看到了哪些弊端?”
“其实汴梁还好,有朝廷盯着,主要是地方州县比较混乱,一个是账目混乱,弄虚作假严重,虚报人数,假捐赠,基本上每个县都多多少少有问题。”
陈庆点点头,“以前的福田院财源主要是三块,朝廷下拨、善人捐钱以及土地给养,管理人员都是寺院的僧人,管理混乱主要根子就是财权和事权不分,管钱和管事都是同一拨人,不混乱才怪,但你说所有的事情都要朝廷直管,那也不现实,还是要归地方管理,只要对主官有考核,相信主官也不会为贪占一些小便宜而丢了前途。
朕主要就是想和你谈一谈捐钱问题,雍国对勋官这一块一直管得很严,不是那么轻易得到,地主商人想住宽敞一点,想纳妾,想见到官不用下跪,那就得争取勋官,获得勋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捐钱捐粮,一般是捐给地方官府,但后来慢慢发现里面的问题太严重了,绝大部分捐钱的名头都是办学,但实际上用在办学上不到一成,都被挪用了,仅仅是挪用倒也罢了,但实际上都被贪污、被挥霍,还有大量假捐赠,捐一千只给两百,所以要防止这些弊端,最好的办法就是事权和财权分开,捐赠的钱官府拿不到。”
“陛下是打算把这些捐钱直接归集到新成立的官署名下?”
“朕考虑是利用遍地天下各县的柜坊,这些柜坊都有慈幼官署开设的捐赠户头,捐赠者把钱交给柜坊,然后用柜坊的回单交给官府,双方都向上报,最后朝廷分别归集审核,钱到位了,吏部就向捐赠人颁发勋官,这样捐赠的钱就能集中到新成立的慈幼官署手中,就能真正用于慈善。”
徐先图连连点头,“利用柜坊是一个很妙的办法。”
陈庆缓缓道:“柜坊是好东西,我们体会很深,以前发俸禄,层层下拨,层层盘剥,士兵一个月三贯钱的军俸,到手可能只剩下一贯钱,还经常几个月拿不到,养家糊口都成大问题,十年前我们开始用柜坊发军俸,士兵的军俸就可以直接去柜坊领取,一文钱不少,甚至他的家人也可以直接去柜坊领取,西军的士气普遍很高,原因就在这里。”
“微臣也有体会,微臣的俸禄就是去柜坊领取。”
陈庆点点头,“以后户部要尽量多地利用柜坊,既然大家都反对用会子和交子,那么就要充分把柜坊利用起来,比如现在商人去外地采购交易都是携带柜票,这样就非常方便,朝廷以后给州县拨钱也要利用柜坊。”
“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徐先图告退走了,陈庆按着头沉思不语,他这两天考虑的不仅仅是福田院,他还在考虑柜坊的事情,按照他的要求,川陕第一柜坊已经更名为雍京柜坊,作为唯一的官方柜坊,它已经迅速向各个县铺设,与此同时,另外两大柜坊,万宝柜坊和江南柜坊也在迅速扩张,它们做不到每个县,但至少每个州的州治所在县要设一个分店。
这些柜坊都是吸收百姓闲钱,给一点利息,然后再把钱放给商人做生意,赚取利差,和后世的银行大同小异。
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死钱变成活钱,钱流动起来,商品就流动起来,社会经济就能得到迅速发展,所以陈庆采用的国策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
有所作为就是千方百计增加粮食产量,减少疾病,增加人口,拓宽平整官道,以及疏通河道,发展内河航运网和江海航运联动,而有所不为是指不扰民、不乱商,取消所有关卡和盘查点,城门昼夜不闭,取消商税五年。
所有商人都视为平民,和其他平民一样,商人想住大房子,想纳妾多生子,想获得见官不拜的地位,要么就考上功名,要么就捐钱获得勋官。
正在思考时,从事杨泰在门口禀报道:“陛下,内卫种将军求见!”
陈庆登基后,内卫都统王滔出任广南西路兵马使,率三万军队坐镇广南西路,都统杨元清出任广南东路兵马使,同样率三万军队坐镇广南东路。
内卫新首领就由统制种桓出任,他虽然年轻,但很有作为,而且立下很多重大功劳,论贡献,内卫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种桓出任内卫首领也算是众望所归。
而和他同时考上科举的晁清,也出任京兆府少尹,从五品官阶,算是最年轻的五品官了。
片刻,种桓匆匆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小种将军免礼,有什么事情禀报?”
“回禀陛下,我们发现了一支可疑商队,怀疑是西辽探子。”
陈庆点点头,西辽探子终于出现了,说明耶律大石是铁了心要向东扩张了,但也不奇怪。
事实上,西辽向东看未必是坏事,西军进入西域,重建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就有机会了。
“是怎么发现的?”
“微臣认识一个叫安图的粟特老人,陛下回来时,微臣汇报过了。”
“好几个月了,他还没有回去吗?”
“他已经回去了,但为了西辽探子之事,他又回来了,他们在张掖遇到了一支商队,安图认出领队是一名西辽的税官,官职还不低,他便掉头回京兆给我们报信。”
“不错!不错!”
陈庆连声赞扬,又问道:“这支西辽探子找到了吗?”
“找到了,他们在咸阳县买下了一座店铺,专门售卖西域货物。”
陈庆点点头,“还是按照老办法,监视他们,不要打草惊蛇,看他们收集哪方面的情报!”
“微臣明白了!”
这时,陈庆又想到一件事,对种桓道:“有时间你去找一下雍京柜坊的大管事,他们好像遇到一件麻烦事。”
“遵令!”
种桓行一礼,退了下去。
陈庆负手走到大墙前,负手望着墙上巨大的雍朝地图,这是他的帝国地图,辽东已经平定,向北可以一直延伸到北冰洋,包括库页岛和整个西伯利亚。
向东已经把琉球岛纳入版图,还有北面的小琉球群岛,向南,在南洋上多了一座岛屿,是他的雍南宣抚使司。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