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457章

作者:高月

“我原以为退仕在家就等着入土,没想到命运又把我送到成都了,殿下,你说还能再干十年吗?”

“如果叔祖干得舒心,再干二十年也没有问题。”

吕青山大笑,“说得好!如果我干得舒心,我就再给你卖命二十年。”

四川路尚书行台府就是从前的川陕宣抚使司官衙,占地约二十亩,主官是尚书行台总管,由陈庆兼任,吕青山出任长史,陈庆出任各地主官是惯例,比如河东路尚书行台官衙也是陈庆出任长史,张孝纯出任长史,还是有河西路总管也是陈庆兼任。

郑爱农在门口迎接吕青山的到来,陈庆给吕青山介绍道:“这位原本是接替李逸的成都知府,现在改任成都府通判。”

吕青山立刻明白了,这是陈庆和朝廷达成的协议,由朝廷派人出任知府,陈庆的人出任通判,为了应对这种局面,陈庆才决定成立四川路尚书行台府。

“我们进去说!”

一行人来到官衙大堂,陈庆坐在正位,众人在两侧坐下,陈庆让晁清挂上尚书行台结构图,陈庆亲自上台给众人讲解。

“尚书行台府设总管一人,按照惯例,由我来兼任,下面设长史一人和兵马使一人,兵马使还是由郑平出任,我就不多说了,长史由吕公出任。”

吕青山站起身向众人笑着点点头,众人响起一片热烈掌声。

陈庆又继续道:“长史下面由政务署、提刑按察署和盐铁转运署三部分组成,之前内政堂要求我设立监察署,我认为没必要重复,所以还是由雍王府监察司第四署兼管四川路,第四署原本是管汉中,很快会把官衙移到成都来。”

众人立刻明白了陈庆的意思,不是没有监察署,而是不在尚书行台下面设置监察署,监察署是独立于尚书行台。

陈庆又指着政务署道:“政务署下面设立六曹、判官、推官,另外,它还有一个很特别的部门,叫做支使台,由四川路各州通判兼任支使,支使台是什么意思,各县提交的审核都要汇总到所在州的支使台,也就是说,支使台才是四川路各州真正的州衙所在地。”

吕青山笑道:“也就是说,现在各州州衙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正是这个意思,我和朝廷达成的协议,朝廷管州府,我管县,那怎么管?就是靠支使台来管。”

吕青山点点头道:“殿下对尚书行台的构架很大,需要大量的人手,但人手从何而来?”

陈庆微微笑道:“我大概估算一下,朝廷会派出二十名知事来四川路上任,这样我们就有二十名官员会被顶替退下了,除了部分官员年纪较大,直接退仕外,还有十六七名高官,他们中有几人会去荆湖南路五州上任,剩下的就会进入尚书行台府任职,至于各州府的文吏,则进入支使台任职,这样,行台府的人手不足解决了,而州府基本也空了。”

吕青山沉思片刻道:“这样可以是可以,但我还是建议,这些被架空的知府和知州,在待遇上还是尽量要保证,这只是我们和朝廷斗争,和他们无关,另一方面,也显得殿下对事不对人,显出殿下的心胸。”

陈庆笑着点点头,对郑平道:“咱们给吕长史一个面子,回头你打招呼把张斌的两个幕僚放了,把府衙后面的官宅安排给张斌,准他每天去府衙喝茶睡觉。”

第八百八十二章 声明

张斌的两名幕僚被放回来了,被打得倒不重,只是两个文人挨不住打,经不住吓,被吓得屁滚尿流,只打了两三棍就扛不住招了,连皮肉之伤都没有。

两人见到张斌,三人顿时抱头痛哭,哭了片刻,才想起客人没有招待,连忙请蒋涣上座。

蒋涣是郑平的幕僚,他亲自把两人从大牢里领出来。

蒋涣笑眯眯道:“郑都统也劝说了雍王殿下,雍王同意给张知府正常的待遇,会安排官宅,然后俸禄和补助也会按月正常发放。”

张斌半晌道:“这几天府衙一直关门,我就没见到郑爱农。”

“既然雍王松口了,那明天你就能见到他,辰时开大门,别去得太晚了。”

说完,蒋涣便行一礼走了。

张斌长长松一口气,他终于能拨云见日了。

……

次日一早,张斌带着两名幕僚准时来到府衙,他的三名随从有一人回去送信了,只有两人跟随。

这一次郑爱农没有为难他,和张斌简单做了交接,就直接去支使台上任了。

张斌终于舒舒服服坐在知府官府,桌椅以及家具很不错,都是上等金丝楠木,所有的笔墨纸砚都是好东西,但是……好像少了什么?

张斌忽然想起来了,少了公文,桌上、橱柜里都空空荡荡,一份公文都没有。

他连忙大喊道:“钱先生,王先生!”

两名幕僚抱着大堆文书跑来了,钱幕僚急道:“府君,这不对啊!都是五年前的老帐簿,最近五年的帐薄都没有了。”

另外一名王幕僚也急道:“六房的门都关着,人都跑哪里去了?”

三人都有点傻眼了,这时,一名十几名岁的少年拎着茶壶进来,“知府老爷,小人给你上茶!”

终于看到一个活人了,张斌连忙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叫胡七郎,是茶童,在府衙内做六年了。”

“胡七郎,我来问你,府衙中怎么没有人?”

“怎么会没有人呢?我不是嘛!还有看大门的张八爷,赶马车的刘大哥,花匠李三爷,厨房吴大娘,都在呀!”

“我不是说这些下人,我是说衙役在哪里去了,还六曹的文吏们,怎么一个都不见。”

胡七郎笑道:“老爷是第一次当地方官吗?府衙没有衙役弓手,县衙才有,府衙一般是管州兵。”

“州兵在哪里?”

“以前有州兵,两千人呢!去年开始都被郑都统收走了,说是集中练兵,但再也没有回来。”

“好吧!不管州兵,那六曹文吏呢?怎么一个都不见。”

胡七郎挠挠头道:“听说尚书行台那边缺人,都把他们调过去了,府君缺人,自己招募呗!”

招募可是要钱的,旁边钱幕僚急道:“各个州衙和府衙都有粮仓钱库,我找了一圈,怎么没有看见?”

胡七郎果断的摇摇头,“钱先生想多了,四川各州的钱粮物资都在盐铁转运司手中,每年会拨一点钱下来,支付俸禄之类,然后官田和一些店铺会有租金收入,就这些,以前的李知府天天抱怨钱不够用。”

“好吧!那租金在哪里?”

“租金都在通判手上呢!”

张斌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天子反复叮嘱他,一定要人财物牢牢抓在手上,可现在,他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物没物,啥都没有,这是哪门子知府啊!

钱幕僚长长叹息一声,“我懂了,这里就是城隍庙,府君就是泥塑的阎罗,我们就是泥塑的判官和勾官,还有几个泥塑的小鬼。”

茶童胡七郎脸一沉道:“我可不是泥塑的小鬼,我是拿钱做差事的,府衙还欠我两个月的工钱没给,他们几个都一样,府君赶紧给我们发工钱,否则我们明天也不来了。”

……

陈庆在安排好吕青山后,第二天便起身出发去京兆了,临走前,陈庆责令郑平和郑爱农二人全力支援尚书行台府,必须保证它正常运转,同时陈庆发布了雍王令,派人送去四川路各县,要求各县县衙必须严格执行尚书行台府的命令,有胆敢敷衍不从者,知县就地免职。

……

临安,和金国商定的五年停战协议终于在半个月前正式签署,双方约定以熊耳山——方城山——淮河这条为界,各自罢兵回界,签军东路军主帅李成从濠州撤出八万大军,东线是金国占了便宜,他们吐出濠州撤退了。

但麻烦是西线,岳飞军队已经攻占了汝州、蔡州和临颍府,甚至攻进了河南府,距离洛阳不到百里,而吴阶的军队攻占了陈州和颍州,等于中原地区的西和南部都被宋军占领了,此外,岳飞的先锋张宪曾杀到距离汴梁甚至不足五十里的小镇。

但朝廷在反复讨论后,妥协派和中间派明显占据了上风,他们拿财政说事,朝廷的财政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贫瘠的中原地区。

朝会上,抗金派微弱的呼声被完全压制了,而在御书房,天子赵构对中原土地一点点向往,也同样被财政的恐怖开支压垮了,他批准了双方签署的五年的停战协议。

但天子赵构眼中的刺头出现了,那就是岳飞,岳飞不肯退兵,他在给天子的上书大声疾呼,‘金人不可信,宋军若退,完颜兀术必然会撕毁协议,两年的苦战,数万将士性命换来的战果也将付之东流。’

“臣以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是岳飞上书中的最后一句话,言外之意,他不肯撤军。

正是这句话,将天子赵构彻底激怒了,岳飞想成为陈庆第二吗?

为了敲山震虎,赵构先拿同样不愿撤军的吴阶开刀,‘不听君令,视同造反,姑念其川陕之功,饶其不死,特罢免其一切官职,夺其郡公之爵,贬为庶民,令其回乡务农。’

吴阶不得不率三万军撤回信阳,把军权交给了其弟吴嶙,自己乘坐一辆牛车黯然回乡了,吴阶是德顺州陇干县人,那边是陕西路,天子赵构不准他返回陕西路,令其居住在饶州鄱阳县,并命令当地官府对他进行监视。

御书房内,赵构冷冷问道:“岳飞撤军了吗?”

秦桧躬身道:“据微臣得到的最新消息,岳飞的军队已经撤出蔡州和临颍府,目前在汝州境内,估计很快也要撤回邓州了,他毕竟不是陈庆,陛下对吴阶的敲山震虎,他岂能不懂?”

“哼!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把朕视为草芥。”

秦桧见左右无人,低声道:“陛下,微臣有句话憋在心中已久,不吐不快,不光是岳飞,还有张俊和韩世忠,他们三人的军权都该收了,若让他们长期掌军,就算不成为陈庆,也难保会成为第二个刘光世啊!”

赵构点点头,“朕明白相公的意思,朕也在等时机,你先退下吧!抓紧督促岳飞,责令他即刻撤军。”

“微臣遵旨!”

秦桧慢慢退了下去,赵构一阵心烦意乱,这个岳飞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刺头,上次庐山事件还没有和他算账,现在居然又说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叛逆之言,越来越难以容忍他了,这三名掌军大将去军权,必须先从岳飞动手。

这时,康顺悄悄走进御书房,将今天的《临安京报》放在桌案上。

赵构瞥了一眼报纸,忽然,他被角落的一则声明吸引住了,他连忙拿出报纸细看,顿时让他目瞪口呆,报纸上竟然是都统制郑平关于断绝父子关系的公开声明。

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同

不多时,徐先图匆匆赶来,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徐爱卿,今天的报纸看了吗?”赵构冷冷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吃午饭时扫了几眼。”

“你应该知道朕要问什么,第三版的声明。”

徐先图胸有成竹,不慌不忙道:“回禀陛下,第三版关于郑平的声明,微臣已经看见了,难道陛下没有看见微臣转交的信件?”

赵构一怔,“什么信件?”

“就是郑平给他父亲的正式回信,昨天下午微臣收到,陛下不在,微臣就放在陛下御案上。”

赵构眉头皱了起来,他昨天身体有些不适,早早回宫休息了,他立刻翻了翻桌子,没有看见任何信件。

“康顺!”

赵构厉喝一声,康顺吓得连忙跑进来,“奴才在!”

“昨天你给朕收拾御书房,桌案上的一封信呢?”

“信?”

康顺挠挠头,吞吞吐吐道:“昨天是有几封信,奴才也不太清楚,要不奴才找找备箱?”

备箱其实就是废纸箱,赵构每天要处理很多奏折,但总有些奏折是他不愿过问之事,尤其涉及钱粮支出的奏折,他一般都是直接扔到备箱中,由康顺事后处理,烧掉或者退回去等等。

但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就擅自把信件扔掉,这却是难以容忍之事。

赵构恶狠狠盯着康顺满头大汗在备箱中翻找文书,最后他胆怯的把一封信递给赵构,“陛下,在这里!”

赵构就恨不得一脚将他踢翻,只是碍于徐先图在一旁,他不得不维护帝王的形象。

“不准再有下次了!”

赵构咬牙说了一句,康顺遍体生寒,低下头答应一声,连忙退下去。

徐先图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天子很多事情都不知情,他还以为是秦桧在刻意隐瞒,但现在看来,这个宦官也很大的问题啊!

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重要的文书扔掉,究竟是他无知,还是另有隐情?

赵构坐下,打开郑平给父亲的回信,郑平在信中严厉批评他父亲唯利是图,目光短浅,当年和女真人做生意,从不考虑家仇国恨,自己忍无可忍才离家出走。

而现在又为了所谓郡王虚衔,让自己选择背叛,同样让自己不能容忍,如果父亲非要逼自己背叛,那么他们父子只能各走一方,不用再考虑什么父子之情。

心中没有明确表述要和父亲割裂父子关系,但意思到了。

“徐爱卿觉得这是真吗?”赵构生性多疑,他对郑氏父子还是有点怀疑。

“陛下,信中或许会含糊其词,但在报纸上公开声明脱离父子关系,微臣认为是真,更重要是,卑职得到消息,郑平很快会被调离四川路,他们父子再有什么纠葛,其实也没有意义了。”

赵构呆呆地望着眼前的信件,已经无法掩饰脸上的失望之色,他原本抱有极大期待的郑平携四川路回归之梦,就这么彻底破灭了。

……

郑平在《临安京报》上公开声明脱离父子关系,在临安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年头父子反目的人很多,为财富、为亲情,也有不少是因为政治理念不同,郑家父子反目也不奇怪,但公开登报申明,却是头一遭,所以街头巷尾都在窃窃议论此事。

但郑家却保持了沉默,知情人说,郑统全去明州督造海船去了,明显是为了回避此事。

吕府内,吕颐浩的二弟吕大同前来拜访,几年前,吕大同因为幼子吕绞的胡作非为而被贬黜,挂一个团练使的虚职,赋闲在家,吕绞被流放去了岭南,原本是流放十年,但吕大同花不了不少钱,终于以病重为理由同意家属接回家治疗,相当于保外就医。

吕颐浩原本比较看重吕大同,尤其他当年在陈庆态度上是支持陈庆和孙女吕绣的婚事,事实证明吕大同是对的,而当初吕青山却是坚决反对陈庆和吕氏联姻,他主张吕氏和沈家联姻。

但最后陈庆却选择了吕青山,而不是支持他和吕绣婚事的吕大同,吕颐浩还特地为这个问题问了陈庆,陈庆的回答令他深思。

陈庆告诉他,‘吕青山当年的态度是理智而正确,是真正为家族利益考虑,坚持了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而吕大同虽然看似支持自己和吕绣的婚事,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他有眼光,而是缺乏原则,正是吕青山坚持原则才让陈庆放心,而吕大同的含糊让他不放心。’

现在看来陈庆识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确,这次吕大同想方设法把儿子弄回来,就让吕颐浩十分不满,前两天他见到了吕绞,还是那一副惫懒模样,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教训。

“大哥,我一直不太理解,陈庆有地盘、有军队、有臣僚,他直接建国登基就是了,为什么他还搞得那么复杂,弯弯绕绕的,还把先帝接回来,为一个亲王的头衔大费周折,不惜率十万大军跑临安一趟,这样有意思吗?”

吕颐浩微微一笑,“那你说男人娶妻也不就是那回事吗?直接去把女人接回家上床过日子就行了,干嘛还要搞六礼,一套繁琐之极的礼仪,就连山寨强盗抢回女人,还要等晚上拜堂成亲,何必呢?

其实两者是一回事,这天下还是大宋的天下,你直接出兵把它攻占了,宣布自己当皇帝,那岂不是连强盗都不如?又会有多少人愿意承认你?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道理我当然懂,只是我觉得宋朝像就破落户一般,不值得!”

吕颐浩知道自己三弟郁郁不得志而对朝廷仇恨极深,就恨不得宋朝今天就灭亡,所以才说出这番话。

他淡淡道:“你难得来看我一趟,不会就为了发个牢骚吧!”